CN207277878U -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7878U
CN207277878U CN201721179295.9U CN201721179295U CN207277878U CN 207277878 U CN207277878 U CN 207277878U CN 201721179295 U CN201721179295 U CN 201721179295U CN 207277878 U CN207277878 U CN 207277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rope
double
metal roof
wireropes
bear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92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浦建刚
应菜田
徐刚
于文涛
林家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f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if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if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if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792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7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7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7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包括钢缆和多个屋顶后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后锚固组件主要由底座、夹具、双钢缆支座构成,所述底座具有延展至金属屋面相邻波峰的连接臂,每一连接臂与一夹具固定连接,并经夹具固定在金属屋面的波峰上,所述双钢缆支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双钢缆支座顶部两侧分别设有钢缆通孔,设有两根钢缆,两根钢缆分别穿过双钢缆支座的对应钢缆通孔,设有与施工人员数量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双钢缆支座的上部形状配合且包覆所述钢缆通孔外周,使滑块可沿双钢缆支座表面滑动,滑块上设有安全带挂钩。本实用新型不会破坏金属屋面系统,系统的安全性能良好,可以长久保留,方便对屋面的维护作业。

Description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安全设施,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屋面施工及维护用的永久生命线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金属屋面施工及维护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生命线系统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现有技术中的生命线通常为临时性设置,一般分为钢缆式、绳索式或者织带式。譬如钢结构安装,临时采用角钢、方管等焊接或者临时栓接在结构上。在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前需要进行拆除,并对结构进行修复。或者采用捆绑等方式,施工结束后进行拆除。若是在日后需要维修或者维护,则需要重新设置,成本很高。钢缆式一般采用直径8mm的单钢缆,在发生坠落的情况下,受力集中,钢丝绳延伸率高,对系统的破坏性较大,单钢缆若发生断裂,将无法保证人员的安全。另外,单钢缆对滑块的约束较少,通行时,在支座位置容易发生不通畅的情况。在受力时,甚至无法通过支座。
因此,对于成品金属屋面的安全防护遇到如下问题,后期维护在没有女儿墙的部位,无安全防护措施,若增加安全防护措施,设置传统的生命线,则需要在屋面上开洞,安装生命线支架,然后做防水。这样就破坏了金属屋面局部的完整性,防水做得不当,或者时间稍长,容易发生漏水,后期的维护成本也急剧加大。因为金属屋面也会随着结构,发生冷热变形。不完整的金属屋面系统,漏水是难以控制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571330U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面板施工生命线设置系统,包括钢绞绳、紧缝夹和绳卡;多个紧缝夹分别设置于已扣合的屋面板的上、下端部及其间的多个间隔位置;每一紧缝夹包括大力钳本体和上、下夹钳颚;大力钳本体包括上、下紧缝夹框架,其均为直角角钢,上夹钳颚的直角折弯处和下夹钳颚的一侧边缘分别焊接于上、下紧缝夹框架的前端,使两者在闭合时构成C 字形横截面;钢绞绳分别套设在沿着屋面板设置的多个紧缝夹的上紧缝夹框架上;在屋面板的上、下端部及其间,钢绞绳分别通过至少三个绳卡及至少一个绳卡与相应的上紧缝夹框架相连接。
该方案通过大力钳结构形成的紧缝夹夹持在钢结构屋面板的波峰上,作为生命线的固定点,不需要在屋面上开洞。然而,其采用一根钢铰绳固定在紧缝夹上,同样存在单根钢缆的受力缺陷,并且,由于每个受力位是通过大力钳固定在层面板的一个点位上的,当受力较大时,会导致屋面板变形,受力不足,甚至紧缝夹脱离,产生危险。
因此,需要提供新的生命线结构,以适合于在金属屋面上的永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通过结构设计,在不破坏屋面的前提下,保证生命线系统的受力性能,有效保证人员安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包括钢缆和多个屋顶后锚固组件,所述屋顶后锚固组件主要由底座、夹具、双钢缆支座构成,所述底座具有延展至金属屋面相邻波峰的连接臂,每一连接臂与一夹具固定连接,并经夹具固定在金属屋面的波峰上,所述双钢缆支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双钢缆支座顶部两侧分别设有钢缆通孔,设有两根钢缆,两根钢缆分别穿过双钢缆支座的对应钢缆通孔,设有与施工人员数量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双钢缆支座的上部形状配合且包覆所述钢缆通孔外周,使滑块可沿双钢缆支座表面滑动,滑块上设有安全带挂钩。
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通过连接臂分别与金属屋面的相邻波峰连接,因而同一底座与波峰间至少有2个连接点,受力经底座向两侧分摊。同时,该结构可设置两根钢缆,滑块上的力经两根钢缆分摊后传至底座,不会发生单钢缆易受力延展破坏的情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双钢缆支座的钢缆通孔两端分别设有不锈钢套筒,所述不锈钢套筒夹持锁固钢缆,约束钢缆水平方向的滑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具有4个连接臂,每侧2个连接臂分别经夹具连接至金属屋面的一个波峰上,构成与金属屋面的相邻两个波峰的4点连接。
其中,两侧对应的连接臂之间从底座中心到连接臂的夹具连接点的连线间的夹角为100°~1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钢缆支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中央,以保证受力平衡及系统的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钢缆支座由连接座、从连接座顶面向两侧延伸的连接片、分别设置在两连接片外端的钢缆连接管构成,钢缆连接管中央通孔为所述钢缆通孔;所述滑块具有与连接座和连接片上表面配合的滑板,自滑板两侧向下延伸构成的包裹所述钢缆连接管的滑槽,滑槽内侧与滑板间的缺口大于连接片的厚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具用于与屋面波峰连接固定,优选的方案,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顶端设有卡槽,螺栓一端嵌入所述卡槽内,使第一夹片与所述连接臂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夹片下部与屋面波峰的一侧形状配合,第二夹片与屋面波峰的另一侧形状配合,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间经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对屋面波峰的夹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片与屋面波峰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夹片与屋面波峰之间设有橡胶垫块,以增大夹具与屋面板的摩擦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屋顶后锚固组件的间距为10~15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生命线系统与屋面的连接通过夹具固定在金属屋面的波峰上实现,不需要在屋面上开洞,不会破坏金属屋面系统,夹具可以根据金属屋面的板形来设计,从而保证了金属屋面的完整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在底座上设置连接臂,分别连接相邻的金属屋面波峰,实现均衡分摊受力,因而,系统的受力性能良好,经测试,在受到7.5KN的推拉力,板已开始出现变性趋势时,尚未发生滑动现象,因而,系统的安全性能良好。
3、由于本实用新型对屋面不存在破坏性,因而可以长久保留,方便对屋面的维护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屋顶后锚固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双钢缆支座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双钢缆支座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中滑块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中滑块与双钢缆支座的滑动关系图;
图8是实施例中第一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第二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钢缆;2、底座;3、夹具;4、双钢缆支座;5、连接臂;6、钢缆通孔;7、连接座;8、连接片;9、钢缆连接管;10、滑块;11、滑板;12、滑槽;13、不锈钢套筒;1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包括2根钢缆1和以间距10~15米分布的多个屋顶后锚固组件,所述屋顶后锚固组件主要由底座2、夹具3、双钢缆支座4构成,所述底座2具有延展至金属屋面相邻波峰的4个连接臂5,每侧2个连接臂分别经夹具3连接至金属屋面的一个波峰上,构成与金属屋面的相邻两个波峰的4点连接。其中,两侧对应的连接臂之间从底座中心到连接臂的夹具连接点的连线间的夹角为110°,每一连接臂与一夹具固定连接,并经夹具固定在金属屋面的波峰上。
参见附图3,所述双钢缆支座4固定连接在底座中央,如附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双钢缆支座由连接座7、从连接座顶面向两侧延伸的连接片8、分别设置在两连接片外端的钢缆连接管9构成,钢缆连接管9中央为钢缆通孔6;设有与施工人员数量对应的滑块10,参见附图6,所述滑块10具有与连接座和连接片上表面配合的滑板11,自滑板11两侧向下延伸构成的包裹所述钢缆连接管的滑槽12,滑槽12内侧与滑板11间的缺口大于连接片的厚度,使滑块可沿双钢缆支座表面滑动(如图7所示),滑块上设有安全带挂钩。
双钢缆支座采用1个M16的不锈钢螺栓以及4个M8的不锈钢螺栓进行固定。钢缆穿过支座,采用4根外径11mm长度5cm的不锈钢套筒13分别固定在支座的两侧,对钢缆进行张拉,张拉结束后采用大力钳,锁住钢缆,约束钢缆水平方向的滑动。
本实施例中,夹具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参见图8,所述第一夹片顶端设有卡槽14,螺栓一端嵌入所述卡槽内,使第一夹片与所述连接臂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夹片下部与屋面波峰的一侧形状配合,第二夹片与屋面波峰的另一侧形状配合,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间经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对屋面波峰的夹持。第一夹片与屋面波峰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夹片与屋面波峰之间设有橡胶垫块,以增大夹具与屋面板的摩擦力。

Claims (9)

1.一种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包括钢缆和多个屋顶后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后锚固组件主要由底座、夹具、双钢缆支座构成,所述底座具有延展至金属屋面相邻波峰的连接臂,每一连接臂与一夹具固定连接,并经夹具固定在金属屋面的波峰上,所述双钢缆支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双钢缆支座顶部两侧分别设有钢缆通孔,设有两根钢缆,两根钢缆分别穿过双钢缆支座的对应钢缆通孔,设有与施工人员数量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双钢缆支座的上部形状配合且包覆所述钢缆通孔外周,使滑块可沿双钢缆支座表面滑动,滑块上设有安全带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双钢缆支座的钢缆通孔两端分别设有不锈钢套筒,所述不锈钢套筒夹持锁固钢缆,约束钢缆水平方向的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4个连接臂,每侧2个连接臂分别经夹具连接至金属屋面的一个波峰上,构成与金属屋面的相邻两个波峰的4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侧对应的连接臂之间从底座中心到连接臂的夹具连接点的连线间的夹角为100°~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钢缆支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中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钢缆支座由连接座、从连接座顶面向两侧延伸的连接片、分别设置在两连接片外端的钢缆连接管构成,钢缆连接管中央通孔为所述钢缆通孔;所述滑块具有与连接座和连接片上表面配合的滑板,自滑板两侧向下延伸构成的包裹所述钢缆连接管的滑槽,滑槽内侧与滑板间的缺口大于连接片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顶端设有卡槽,螺栓一端嵌入所述卡槽内,使第一夹片与所述连接臂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夹片下部与屋面波峰的一侧形状配合,第二夹片与屋面波峰的另一侧形状配合,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间经多个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对屋面波峰的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片与屋面波峰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夹片与屋面波峰之间设有橡胶垫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屋顶后锚固组件的间距为10~15米。
CN201721179295.9U 2017-09-14 2017-09-14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Active CN207277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9295.9U CN207277878U (zh) 2017-09-14 2017-09-14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9295.9U CN207277878U (zh) 2017-09-14 2017-09-14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7878U true CN207277878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9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9295.9U Active CN207277878U (zh) 2017-09-14 2017-09-14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7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6674A (zh)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US20100133040A1 (en) Roof clamp for fall protection safety equipment
US20110214388A1 (en) Roof clamp for fall protection safety equipment
CN104847129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
CN207277878U (zh) 金属屋面双钢缆永久生命线系统
CN102312540A (zh) 石材立面干挂安装结构
CN102864915A (zh) 一种场馆高大空间双层螺旋风管施工方法
CN208010868U (zh) 绳夹式索夹
CN107492848A (zh) 一种铝镁合金升降安装的电缆桥架
CN208605733U (zh) 一种耐火型抗震支吊架
CN206916638U (zh) 一种封闭式隧道结构声屏障
CN203547111U (zh) 施工钢管脚手架与钢筋引下线的防雷连接装置
CN206110810U (zh) 一种滑移抱箍固定式抱杆结构
CN111502138B (zh) 一种钢结构屋面拉条安装的辅助平台及施工方法
CN202706749U (zh)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门与脚手架连接装置
CN112095464B (zh) 钢-混凝土组合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锚固连接装置
CN207063567U (zh) 一种用于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的安全带固定装置
CN206888553U (zh) 超高层幕墙临空施工的安全防护体系
CN106712667A (zh) 一种钳紧式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
CN104879053A (zh) 一种装饰百叶
CN206693063U (zh) 一种承重绳串联式结构的悬索桥缆索吊承重系统
CN206458071U (zh) 一种施工吊篮外悬挑高架支撑装置
CN109518983A (zh) 一种防止建筑施工时高空坠落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CN217511025U (zh) 一种钢结构梁安装安全带挂钩固定装置
CN221181438U (zh) 钢结构厂房高空作业安全带悬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o Ziwei

Inventor after: Pu Jiangang

Inventor after: Ying Caitian

Inventor after: Xu Gang

Inventor after: Yu Wentao

Inventor after: Lin Jiaqi

Inventor before: Pu Jiangang

Inventor before: Ying Caitian

Inventor before: Xu Gang

Inventor before: Yu Wentao

Inventor before: Lin Jiaq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