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6454U - 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76454U CN207276454U CN201721145811.6U CN201721145811U CN207276454U CN 207276454 U CN207276454 U CN 207276454U CN 201721145811 U CN201721145811 U CN 201721145811U CN 207276454 U CN207276454 U CN 2072764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il disposal
- upper strata
- lower floor
- supervisor
- branch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包括设于反应器中下部的上层排泥主管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上层排泥主管位于同一高度的上层排泥支管,若干个上层排泥支管沿上层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上层排泥支管均与上层排泥主管相连通,在上层排泥主管下方的反应器底部设有与上层排泥主管平行设置的下层排泥主管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下层排泥主管位于同一高度的下层排泥支管,若干个下层排泥支管沿下层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不易造成排泥孔堵塞,排泥更为均匀,即使在下层排泥装置发生淤泥堵塞排泥孔后,通过上层排泥装置,本实用新型排泥装置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反应器的正常排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排泥装置用来对反应器中的老化死泥、无机泥沙及剩余污泥进行排放和更新,来提高生物质的传输效率,增快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目的。目前大部分的排泥装置只采用底部单层排泥,此种排泥方式较单一,排泥不均匀,且如不定期排泥,会使泥层沉积,堵塞排泥孔,或导致排泥不均匀,只排放排泥孔附近的泥,产生只排水不排泥的现象。一旦排泥管堵塞,需要停止系统的正常运行,清理反应器中的排泥装置,费时费力且污泥容易产生沼气,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不易造成排泥孔堵塞,排泥更为均匀,即使在下层排泥装置发生淤泥堵塞排泥孔后,通过上层排泥装置,本实用新型排泥装置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反应器的正常排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包括设于反应器中下部的上层排泥主管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上层排泥主管位于同一高度的上层排泥支管,若干个上层排泥支管沿上层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上层排泥支管均与上层排泥主管相连通,在上层排泥主管下方的反应器底部设有与上层排泥主管平行设置的下层排泥主管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下层排泥主管位于同一高度的下层排泥支管,若干个下层排泥支管沿下层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下层排泥支管均与下层排泥主管相连通,上层排泥主管和下层排泥主管的一端均与出泥管相连,在每个上层排泥支管和下层排泥支管的两侧下部均设有向下45度倾斜设置的排泥孔,同侧的相邻排泥孔间距200mm,异侧的间距100mm,所述相邻两排泥孔呈90度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不易造成排泥孔堵塞,排泥更为均匀,下层排泥装置主要排放底部的死泥及沉积杂质,上层排泥装置主要排放反应器中的老化污泥及悬浮在水中的脱落的生物膜等,使新生代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加快,即使在下层排泥装置发生淤泥堵塞排泥孔后,通过上层排泥装置,本实用新型排泥装置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反应器的正常排泥,这样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排泥装置需要清理的频率,维护更加方便;双层排泥较单层排泥来说,具有层次性,增大了排泥面,能缩短排泥时间,使排泥更为均匀,排泥能更科学的根据污泥生长情况来进行严谨的排泥,更利于污泥中的微生物更新换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层排泥支管旋转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上层排泥支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器,2、上层排泥主管,3、上层排泥支管,4、下层排泥主管,5、下层排泥支管,6、出泥管,7、排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5所示,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包括设于反应器1中下部的上层排泥主管2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上层排泥主管2位于同一高度的上层排泥支管3,若干个上层排泥支管3沿上层排泥主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上层排泥支管3均与上层排泥主管2相连通,在上层排泥主管2下方的反应器1底部设有与上层排泥主管2平行设置的下层排泥主管4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下层排泥主管4位于同一高度的下层排泥支管5,若干个下层排泥支管5沿下层排泥主管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下层排泥支管5均与下层排泥主管4相连通,上层排泥主管2和下层排泥主管4的一端均与出泥管6相连,在每个上层排泥支管3和下层排泥支管5的两侧下部均设有向下45度倾斜设置的排泥孔7,同侧的相邻排泥孔7间距200mm,异侧的间距100mm,所述相邻两排泥孔7呈90度交错设置。
排泥装置一般淹没于反应器1底部难以维护,采用本实用新型排泥装置能在长时间运行时不会产生死区使反应器1有效容积下降,本实用新型排泥装置既可以采用静压排泥的方式又可以采用动力排泥的方式。静压排泥也就是依靠重力,污泥从排泥孔7进入上层排泥支管3或下层排泥支管5,然后进入上层排泥主管2或下层排泥主管4,最终从出泥管6流出。排泥孔7向下45度倾斜,以及相邻排泥孔7间距的控制,都是为了方便排泥。
下层排泥装置主要排放底部的死泥及沉积杂质,上层排泥装置主要排放反应器中的老化污泥及悬浮在水中的脱落的生物膜等,通过在反应器1中下部增加一层排泥装置,使新生代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加快。这种双层结构在现有产品中均未使用,而且也没有其他技术材料中给出启示,是申请人经过大量试验后得到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当下层排泥装置发生淤泥堵塞排泥孔后,通过上层排泥装置,本实用新型排泥装置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反应器的正常排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
1.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反应器中下部的上层排泥主管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上层排泥主管位于同一高度的上层排泥支管,若干个上层排泥支管沿上层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上层排泥支管均与上层排泥主管相连通,在上层排泥主管下方的反应器底部设有与上层排泥主管平行设置的下层排泥主管和若干个平行排列设置的与下层排泥主管位于同一高度的下层排泥支管,若干个下层排泥支管沿下层排泥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下层排泥支管均与下层排泥主管相连通,上层排泥主管和下层排泥主管的一端均与出泥管相连,在每个上层排泥支管和下层排泥支管的两侧下部均设有向下45度倾斜设置的排泥孔,同侧的相邻排泥孔间距200mm,异侧的间距100mm,所述相邻两排泥孔呈90度交错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45811.6U CN207276454U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45811.6U CN207276454U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76454U true CN207276454U (zh) | 2018-04-27 |
Family
ID=61990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4581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76454U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76454U (zh) |
-
2017
- 2017-09-07 CN CN201721145811.6U patent/CN2072764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14760U (zh) | 一种用于网箱养殖管理控制的工作平台 | |
CN207276454U (zh) | 一种高效上下双层排泥装置 | |
CN215439827U (zh) | 一种水处理脱膜设备 | |
US3876542A (en) | Liquid wastes redistribution apparatus | |
CN101205096A (zh) | 可避免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淤塞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 | |
CN207284111U (zh) | 一种盐碱地苗圃构建排盐用暗管装置 | |
CN102060418B (zh) | 空塔曝气生态滤床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9685393U (zh) |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 |
CN216537032U (zh) | 一种悬挂式斜板填料 | |
CN103721452A (zh) | 一种组合式填料过滤装置 | |
CN206219386U (zh) |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深过滤层多介质滤料滤池 | |
CN205289224U (zh) | 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结构 | |
CN104925935A (zh) | 一种微生物菌群母液培养箱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4779015U (zh) | 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0728760U (zh) | 一种增加过流能力的定期冲洗式沉沙池 | |
CN205145683U (zh) | 可提高排泥效率的斜板式沉淀池 | |
CN208732736U (zh) | 一种小型可监测堵塞的人工湿地 | |
CN202555024U (zh) | 新型彗星式纤维滤池 | |
CN214299506U (zh) | 一种菌藻共生浮网及具有其的人工湿地水处理净化装置 | |
CN203683230U (zh) | 一种管井复合配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
CN211595176U (zh) | 反硝化过滤组件 | |
CN201665575U (zh) | 滤料拦截装置及安装有该滤料拦截装置的曝气生物滤池 | |
CN205294970U (zh) | 模块式人工湿地系统 | |
CN204369627U (zh) | 一种填料网格絮凝反应设备 | |
CN206859569U (zh) | 一种用于沉降池的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