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3255U -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3255U
CN207273255U CN201720697621.9U CN201720697621U CN207273255U CN 207273255 U CN207273255 U CN 207273255U CN 201720697621 U CN201720697621 U CN 201720697621U CN 207273255 U CN207273255 U CN 207273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chanical arm
driving mechanism
flexible member
robot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76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ng First Robo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ng First Robo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ng First Robo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ng First Robo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6976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3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3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3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包括:机械臂驱动机构及连接所述机械臂驱动机构的弹性元件;其中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抵消机械臂驱动机构的重力矩,以减小驱动电机为驱动机械臂驱动机构所需的扭矩。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元件提供与重力矩方向相反的力矩,以达到减小对电机力矩的需求,降低成本;较之增加配重等方法,力矩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更为高效,结构简单紧凑,且不增加旋转惯量。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弹性元件势能减小驱动力矩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机械设备,其驱动过程中需要抵消重力等位能负载的影响。比如,在机械臂抬起时,需要克服其重力乘以力臂产生的力矩;而且,在起重设备变幅时,需要抵消重力产生的力矩。重力产生的此类力矩,往往与负载的具体位置有关,并且需要电机提供相应的驱动扭矩。驱动扭矩越大,则需要选择具有更大驱动扭矩的更大的驱动装置,增加成本。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减小所需的驱动装置提供驱动扭矩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所需的驱动电机扭矩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包括:机械臂驱动机构及连接所述机械臂驱动机构的弹性元件;其中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抵消机械臂驱动机构的重力矩,以减小驱动装置为驱动机械臂驱动机构所需的扭矩。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是扭转弹簧,而且机械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基座、基座上的挡块、驱动装置、机械臂连杆和机械臂负载,其中扭转弹簧的一端通过挡块连接在驱动装置基座上,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机械臂连杆连接,连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相连,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械臂负载相连;当机械臂不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扭转弹簧提供的扭转力矩方向与机械臂负载与机械臂连杆自重两者所产生的重力矩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是皮筋,而且机械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基座、驱动装置基座上的固定压块、驱动装置、机械臂连杆和机械臂负载,其中皮筋的一端通过固定压块连接在驱动装置基座上,皮筋的另一端则与机械臂连杆连接,连杆连接驱动装置转轴和机械臂负载;当机械臂不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皮筋伸长并产生弹力,皮筋伸长所产生的弹力提供的扭转力矩方向与机械臂负载与机械臂连杆自重两者所产生的重力矩方向相反。
优选地,根据机械臂驱动机构的重力矩与弹性元件的弹簧力矩之差最小的原则来确定弹性元件的刚度。
优选地,根据机械臂驱动机构的重力矩与弹性元件的弹簧力矩之差在机械臂驱动机构的整个运动范围内的积分最小的原则来确定弹性元件的刚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扭簧的回复力矩的曲线。图中两条曲线的差值是驱动装置需要提供的驱动扭矩,只要选用合适的弹性元件,弹簧提供的回复力矩与重力矩的差值可以小于单纯的重力矩,达到本实用新型所期望的效果。
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直线弹簧提供回复力的机构。
图3A和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减小驱动电机的扭矩,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与工作载荷相反方向载荷的方式来减小载荷的总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弹性元件(如扭簧或线性弹簧等)的弹性变形,抵消部分工作载荷,以达成减小驱动电机扭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关节上安装弹性元件(如扭簧或线性弹簧等),通过抵消部分重力矩,达到减小电机实际输出扭矩的效果。其中,弹性元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类:(a)以扭簧作为弹性元件;(b)以线性拉伸弹簧或皮筋作为弹性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弹簧、扭簧等弹性元件,抵消重力等位能负载,使运动部件的平衡位置在所期望的位置,并根据一定的算法,确定所加弹性元件的刚度,以达到在整个活动空间中,所需要的驱动扭矩的最优化,该最优化原则可以是重力矩与弹簧力矩之差最小(力矩最小原则),或者重力矩与弹簧力矩之差在整个运动范围内的积分最小(做功最小原则)。
具体地,例如,对于在回转装置,可以利用扭簧提供回复力矩,通过上述方式,令回复力矩与重力在所设计的平衡位置上产生的重力矩之和为0,随着角度变化,如图1所示,曲线为重力矩T随角度θ变化的曲线,直线为回复力矩,其交点为设计的平衡位置,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两条力矩曲线的差值小于其中某条力矩曲线的值,以此减小扭矩。
或者,例如,对于线性运动装置,利用直线弹簧提供回复力,回复力在所需的位置处与重力相互抵消,随着位移变化,抵消重力分量变化的影响(如图2所示),达到最优化。
由此,进一步地,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减小力矩的目的,优选地设计计算弹性元件的刚度,以使得弹性元件输出的扭矩为最合适的大小。下面将描述以下三种衡量最合适弹簧刚度的方法:
1)力矩最小确定弹簧刚度的公式
式中,kmin_T为所设计的扭簧刚度;k为扭簧刚度;表示取k,令f(k)取最小值;fmin_T(k)为设计指标函数,其定义如公式(2)所列。
式中,θ为扭簧转角,即关节转角;m为负载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l为被驱动杆长度;θlow和θup分别为关节转角的上下极限角度。
2)做功最小确定弹簧刚度的公式
式中,kmin_W为所设计的扭簧刚度;fmin_W(k)为设计指标函数,其定义如公式(4)所列。
式中,各符号定于与公式(2)中一致。
3)考虑作业中不同角度出现概率条件,做功最小确定弹簧刚度的公式
式中,kmin_W_P为所设计的扭簧刚度;fmin_W_P(k)为设计指标函数,其定义如式(6)所列。
式中,P(θ)为取值范围在0~1之间的概率函数,表示当前θ角在全部可行角度中出现的概率,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确定,其余各符号定于与公式(2)中一致。
根据上述的计算,下面给出弹性元件的刚度的设计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骤:确定机械臂驱动机构关节的转角范围;例如在第一步骤中可以根据工作需求确定机械设备关节的转角范围。
第二步骤:根据转角范围计算出机械臂关节上的负载(即重力矩);换言之,机械设备关节的负载是关于转角范围的函数;
第三步骤:根据实际工况测量各转角及转角上对应的外载荷的出现概率,并获取概率函数;
第四步骤:根据弹簧机械特征,设定弹性元件刚度公式,并获取扭矩关于转角的函数;
第五步骤:计算预定的评判标记函数;其中,例如,预定的评判标记函数是式(2)或(3)或(4)中的设计指标函数,但是预定的评判标记函数并不局限于式中所列的函数形式。
第六步骤:利用评判标记函数求解第四步骤中设定的弹性元件刚度公式,根据求解结果对弹性元件刚度进行设计。
下面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扭转弹簧+限位机构):利用扭簧减小机械臂驱动机构扭矩的一个实例。
如图3A和图3B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的机械臂驱动机构和扭矩弹簧连接的一种应用实例,其中的驱动装置具体为电机,其中:1为电机基座;2为在基座上的挡块;3为扭转弹簧;4为电机;5为机械臂连杆;6为机械臂负载。
扭转弹簧3的一头通过挡块2连接在电机基座1上,扭转弹簧3的另一头与机械臂连杆5连接。连杆5的一头与电机4的转轴相连,连杆5的另一头与机械臂负载6相连。当机械臂不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扭转弹簧3提供的扭转力矩方向与机械臂负载6与机械臂连杆5自重两者所产生的重力矩方向相反。上述扭转力矩与重力矩之差,则是在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电机需要提供的力矩,其关系参考图1所示的曲线。可见,力矩明显减小。
第二实施例(带伸长量的弹性元件+平移机构):利用线性伸长的皮筋减小机械臂驱动机构扭矩的一个实例。
如图4A和图4B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的机械臂驱动机构和皮筋连接的一种应用实例,其中的驱动装置具体为液压马达,其中:11为液压马达基座;12为在基座上的固定压块;13为线性伸长的皮筋;14为液压马达;15为机械臂连杆;16为机械臂负载。
皮筋13的一头通过固定压块12连接在液压马达基座11上,皮筋13的另一头与机械臂连杆15连接。连杆连接液压马达转轴和机械臂负载。连杆15的一头与液压马达14的转轴相连,连杆15的另一头与机械臂负载16相连。当机械臂不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皮筋13伸长并产生弹力,皮筋13伸长所产生的弹力提供的扭转力矩方向与机械臂负载16与机械臂连杆15自重两者所产生的重力矩方向相反。上述扭转力矩与重力矩之差,则是在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液压马达需要提供的力矩,其关系参考图1所示的曲线。可见,力矩明显减小。
第三实施例:减小扭矩方法在两级机构上的应用
如图5A和图5B所示,为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减小扭矩的技术方案在两级机构上的应用,采用是扭簧的方式。图中,21为负载重量,22为第二级连杆,连接负载和第二级电机;23为第二级挡块,限制第二级扭簧的旋转运动;24为电机基座,是整个机构的基础;25为第二级扭簧,其作用是为第二级提供弹性力扭矩,抵消部分位能负载,以减小第二级电机扭矩;26为基座挡块,限制第一级扭簧的旋转运动;27为第一级扭簧,其作用是为第一级电机提供弹性力扭矩,抵消部分未能负载,以减小第一级电机扭矩;28为第一级电机,作用为驱动第一级连杆绕第一级电机转轴转动;29为第一级连杆,连接第一级电机和第二级电机;30为第二级电机,作用为驱动第二级连杆绕第二级电机转轴转动。
总之,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元件提供与重力矩方向相反的力矩,以达到减小对驱动装置输出力矩的需求,降低成本;较之增加配重等方法,力矩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更为高效,结构简单紧凑,且不增加旋转惯量。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臂驱动机构及连接所述机械臂驱动机构的弹性元件;其中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抵消机械臂驱动机构的重力矩,以减小驱动装置为了驱动机械臂驱动机构所需提供的扭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扭转弹簧,而且机械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基座、基座上的挡块、驱动装置、机械臂连杆和机械臂负载,其中扭转弹簧的一端通过挡块连接在驱动装置基座上,扭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机械臂连杆连接,连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相连,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械臂负载相连;当机械臂不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扭转弹簧提供的扭转力矩方向与机械臂负载与机械臂连杆自重两者所产生的重力矩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皮筋,而且机械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基座、驱动装置基座上的固定压块、驱动装置、机械臂连杆和机械臂负载,其中皮筋的一端通过固定压块连接在驱动装置基座上,皮筋的另一端则与机械臂连杆连接,连杆连接驱动装置转轴和机械臂负载;当机械臂不处于竖直向上位置时,皮筋伸长并产生弹力,皮筋伸长所产生的弹力提供的扭转力矩方向与机械臂负载与机械臂连杆自重两者所产生的重力矩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根据机械臂驱动机构的重力矩与弹性元件的弹簧力矩之差最小的原则来确定弹性元件的刚度。
5.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根据机械臂驱动机构的重力矩与弹性元件的弹簧力矩之差在机械臂驱动机构的整个运动范围内的积分最小的原则来确定弹性元件的刚度。
CN201720697621.9U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Active CN207273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7621.9U CN207273255U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7621.9U CN207273255U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3255U true CN207273255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92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7621.9U Active CN207273255U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32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7251A (zh) * 2017-06-15 2017-08-29 上海岭先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以及其中弹性元件刚度确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7251A (zh) * 2017-06-15 2017-08-29 上海岭先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以及其中弹性元件刚度确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98983A1 (en) Upper-body robotic exoskeleton
US9474632B2 (en) Robotic exoskeleton with fall control and actuation
Kim et al. Multi-DOF counterbalance mechanism for a service robot arm
US8641782B2 (en) Compact exoskeleton arm support device to compensate for gravity
JP2008545545A (ja) モーション制御における回生駆動
CN107336763A (zh) 一种全方位多关节仿生爬行机器人
CN107127738A (zh) 刚柔混合线解耦变刚度的可重构冗余驱动广义并联机构
CN102802882A (zh) 三角式机器人
KR20160120835A (ko) 근력 보조 장치
CN207273255U (zh)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
CN105269591A (zh) 两自由度大角度运动仿生肘关节
CN105328710A (zh) 一种基于钢丝传动的多自由度机械手
CN107097251A (zh) 一种机器人关节驱动机构以及其中弹性元件刚度确定方法
CN111248917B (zh) 一种下肢步行训练器主动训练控制装置
JP2007000957A (ja) 脚式ロボット
CN105520821A (zh) 一种连续变刚度的弹簧储能装置
CN205238072U (zh) 一种两自由度大角度运动仿生肘关节
CN105224746B (zh) 基于Adams软件的滑轮——绳索类物体的模拟方法
CN201870901U (zh) 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
KR102077737B1 (ko) 다중 힘 생성이 가능한 3자유도 균형 훈련 시스템
Jhuang et al. Design of one DOF closed-loop statically balanced planar linkage with link-collinear spring arrangement
US20110308347A1 (en) Sustaining Manipulator Arm
Bolignari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ation of a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for upper limb exoskeletons
Lugrís et al. Efficient and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e cable-pulley interaction in weight-lifting machines
Nagarsheth et al. 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human a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