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0466U - 艾条夹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艾条夹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0466U
CN207270466U CN201720122549.7U CN201720122549U CN207270466U CN 207270466 U CN207270466 U CN 207270466U CN 201720122549 U CN201720122549 U CN 201720122549U CN 207270466 U CN207270466 U CN 207270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a stick
moxibustion
temperature
moving mechanism
mox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225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旭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7201225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0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0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04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其中:测温模块及相应的电机由驱动控制芯片控制,实现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功能,使得灸诊疗系统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艾灸诊疗中依赖他人手工灸或简单器具灸等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独特设计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基础上,保障上述艾灸诊疗模式的良好运作。

Description

艾条夹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诊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艾条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养生保健尤为重视。中医学认为,艾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均可施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
当前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主要有两种:手工悬灸和艾灸器,其中:
手工悬灸,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其原理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等等方法。
艾灸器施灸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棒、温灸杯等,近来市场上又出现立式艾灸架、坐式艾灸器等。它们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当前这些艾灸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健身养生,但是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手工悬灸:使用者自身的部分穴位可以独立实施悬灸,但是如后背等部位的诊疗就必须求助他人来施灸,因此大大耗费人力资源。
对于艾灸器施灸:当前各式艾灸器具都具备可针对固定穴位施灸。虽然可以实现独立施灸,并解决了耗费人力资源的问题,但由于都是通过金属传热来施灸,点燃的艾条其独特的气和热不能直接施加到穴位,而中医中的艾灸诊疗则是据此来诊病,因此,此种施灸方式对于诊病效果则大打折扣。
鉴于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既能解决耗费人力资源问题,又不影响传统中医艾灸诊疗效果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解决耗费人力资源问题,又不影响传统中医艾灸诊疗效果的艾条夹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的至少两根外壁具有螺旋结构的圆柱杆、第二步进电机,以及套设在所述圆柱杆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圆柱杆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旋转,以控制带有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横梁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以及所述横梁,所述横梁表面设置有锯齿槽,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带动所述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沿所述横梁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柱杆为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红外测温模块为红外测温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轨道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以及第三步进电机分别与外部驱动控制芯片连接;红外测温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其中:
所述测温模块,用于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发送给驱动控制芯片;
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相应的电机的运动方式,并调整相应的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艾条夹具装置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通过上述机械结构,实现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功能,使得灸诊疗系统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艾灸诊疗中依赖他人手工灸或简单器具灸等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独特设计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基础上,保障上述艾灸诊疗模式的良好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化艾灸控制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3D打印技术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于3D打印技术的艾条夹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红外遥控模块控制操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红外遥控编码的波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遥控器的发射波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报警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主程序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测温主程序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外部中断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测温子程序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红外遥控对应功能图。
附图标号:
轨道-1
框架-2
圆柱杆-3
横梁-4
锯齿槽-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艾条夹具装置,实现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功能,使得灸诊疗系统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艾灸诊疗中依赖他人手工灸或简单器具灸等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独特设计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基础上,保障上述艾灸诊疗模式的良好运作。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化艾灸控制系统,包括:测温模块、驱动控制芯片、艾条夹具装置以及若干电机,所述测温模块和若干电机分别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所述艾条夹具装置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其中:
测温模块,用于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发送给驱动控制芯片;
具体地,所述测温模块,还用于在设定的艾灸灸疗模式下,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所述设定的艾灸灸疗模式包括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和/或左右扫描灸疗模式。
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相应的电机的运动方式;
所述电机,用于根据所述运动方式驱动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艾条夹具装置运动,并调整所述艾条夹具装置所夹持的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
本实施例智能化艾灸控制系统,根据传统中医艾灸诊疗特点和需要进行设计,设置有三种诊疗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
其中,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是实现传统的固定穴位悬灸中的温和灸效果,在特定穴位上方艾灸时,本系统时刻监测患者施灸处体表的温度,将温度作为反馈自动调整夹有艾条的电机运动方式,合理并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被烫伤,并确保特定穴位在合适的艾灸温度刺激下诊疗。
上下扫描与左右扫描灸疗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是实现传统悬灸中的回旋灸效果。在定点灸疗模式下调整好艾条和皮肤合理距离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扫描灸或左右扫描灸,以确保区域内多个穴位在合适的艾灸温度刺激下诊疗。
为实现上述三种诊疗模式的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系统的技术框架中,驱动控制芯片可以采用两片51单片机,即图1所示的驱动主控芯片1和驱动主控芯片2,并可在红外遥控下进入三种工作模式,利用红外测温模块,随时精确测量施灸穴位体表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反馈给驱动控制芯片作为自动调整相关电机运动的依据。
因此,本实施例智能化艾灸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红外遥控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用于根据接收的遥控指令,进入相应的艾灸灸疗模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系统还可以包括:报警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在设定的灸疗时间结束时,进行报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系统还包括:LED显示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将相关灸疗模式、诊疗时间、温度数据信息在LCD显示屏上实时显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艾条夹具装置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
以下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系统的架构组成及原理。
首先,对于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本实施例主要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具备上下左右全方位调整运动能力的机械结构模型,多个(比如四个)步进电机依据反馈的温度数据协调驱动相关机械组件及夹具,控制艾条进行粗放的上下左右扫描运动和精准的位置调整,以保证上述三种工作模式的全自动运转。
其中,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逐层制造技术,它采用离散/堆积成型原理,其过程是:
先得到所需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然后根据工艺要求,将其按一定厚度进行分层,将原来的三维模型变成二维平面信息,即离散过程;再将分层后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入加工参数,产生数控代码;在微机控制下,数控系统以平面加工方式,有序地连续加工出每个薄层,并使它们自动粘接而成型,从而制造出所需产品的实物样件或成品,这就是材料的堆积过程。
已知自由曲面CAD模型,如果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数控机床进行加工,那么复杂的自由曲面,成本高,效率低。近年来,3D打印即广泛的被运用于工业生产中。各种3D打印技术的过程都包括CAD模型建立、生成STL文件格式、3D打印制作、模型分层切片和后置处理五个步骤,其制造过程如图2所示,图2是基于3D打印技术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本系统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结构设计是应用3D打印技术构建的多方位立体结构。具体的艾条夹具结构如图3所示,图3是基于3D打印技术的艾条夹具装置。
其包括:轨道1、放置于所述轨道1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2、所述框架2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2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1移动。
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框架2设置的至少两根外壁具有螺旋结构的圆柱杆3、第二步进电机,以及套设在所述圆柱杆3上的横梁4,所述横梁4上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圆柱杆3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旋转,以控制带有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横梁4上下移动。
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以及所述横梁4,所述横梁4表面设置有锯齿槽5,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带动所述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沿所述横梁4左右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杆3为两根,所述红外测温模块为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轨道1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2的两侧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以及第三步进电机分别与外部驱动控制芯片连接;红外测温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其中:
所述测温模块,用于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发送给驱动控制芯片;
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相应的电机的运动方式,并调整相应的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
具体地,艾条夹具选择固定方式,将装载艾条的框架2放置于预先设置的轨道1中,通过一个大步进电机(功率稍大,扭矩力较强)来带动装载艾条的框架2的推进与后退。
在垂直方向上采用螺旋结构,可通过两个小步进电机带动两根外壁具有螺旋结构的圆柱旋转以控制带有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横梁4上下移动,以此实现艾条在垂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此结构可使艾条在垂直方向的运动更加稳定。
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固定在带有锯齿槽5的横梁4上,通过小步进电机来带动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在水平方向上的左右运动,以此便实现了艾条立体结构上的全方位运动。
本系统的结构设计较为完整、稳定性强、电机负载相对较小,便于在实际中应用。
对于红外测温模块,基于本产品性能要求测量距离较远、测量精确较高,并且要求测温的反应时间短,反应速度快。因此选用红外测温模块的综合性能要满足上述要求。
对于驱动控制芯片,可以采用8位的单片机,驱动控制芯片是本红外测温系统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控制启动温度测量、接收测量数据、计算温度值、并根据取得的键值控制显示过程;红外测温模块负责温度数据的采集、测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端口传送给单片机。
本系统采用LCD显示模块以实现测量的温度值的直观显示。
对于步进电机,本系统采用步进电机而不是直流电机,主要是考虑到本产品机械结构运作需要足够的力矩以及较为缓慢的转速和精准的角度,否则整体结构将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同时步进电机在力矩、减速比及步距角上都会有多种规格,本系统可以采用42步进电机来带动整体构架,由于电机负载会较大,则需力矩较大的规格,细分电流则根据其配套的驱动器调节。28步进电机则用于拖动较小部分的构架,则无需价格高的扭矩大的电机,降低成本,因此可选用减速电机,利用其低转速大扭矩的特点来拖动少许重物。由于本系统对步距角的并无高要求,所以在步距角上的选择可以降低要求。
本系统中对9V步进电机和12V步进电机驱动都配备了相关驱动电路,以保证步进电机的正常运转。
具体电路的设计可借助8位单片机的I/O口输出具有一定时序的的方波作为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但如果仅仅依靠TTL电平无法直接驱动电机,因此考虑选用电机驱动芯片来驱动步进电机。电机驱动的关键要点是精确控制电机旋转的角度。程序设计时根据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来判断旋转方向。正反控制程序分别控制脉冲顺序来实现;采用变脉冲宽度方式实现电机调速。步进电机转动的角位移是通过控制信号的脉冲个数来完成的,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步进电机的速率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每个脉冲的时间间隔,可以采用设置定时器的初始时间来获得延时时间,也可以采用改变程序中的延时时间来满足要求。
对于红外遥控模块,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4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红外遥控编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5所示。
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6为发射波形图。
对于自动报警模块,本模块应用于当诊疗结束时的自动报警。具体电路如图7所示:
蜂鸣器发声原理是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来驱动振动膜发声的,因此需要一定的电流才能驱动它,单片机IO引脚输出的电流较小,单片机输出的TTL电平基本上驱动不了蜂鸣器,因此需要增加一个电流放大的电路。通过一个三极管9012来放大驱动蜂鸣器,蜂鸣器的正极接到VCC(+5V)电源上面,蜂鸣器的负极接到三极管的发射极E,三极管的基级B经过限流电阻R1后由单片机的P1.0引脚控制,当P1.0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1截止,没有电流流过线圈,蜂鸣器不发声;当P1.0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这样蜂鸣器的电流形成回路,发出声音。
对于电源模块,本系统将外部输入的12V直流电压经稳压块7805提供个单片机需要的5V电压,通过稳压块7809提供步进电机所需的9V电压。
为了使7805上的功耗降低,以免功耗太大而在7805上使用散热片。稳压块的功耗按下式计算:
W=I×ΔU=I×(UI-UO);
其中:I是稳压片的通过电流,UI是稳压片的输入电压,UO是稳压片的输出电压,ΔU是稳压片上的电压降。
由上式可以看出:稳压块上的压降ΔU越大,其功耗越大。在稳压模块7805前加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解电容可以防止后面电机电路电流过大造成单片机电压瞬间下降造成51单片机复位。电解电容的作用在于当输入稳压模块7805的电压瞬间下降时,电解电容放电使瞬间电平上升,以提升输入稳压模块7805的电压。
相比现有技术,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将红外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度数据进行反馈,配合控制驱动控制芯片以实现驱动步进电机进行合理运动,自动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诊疗距离,以实现智能化全自动艾灸诊疗功能。本艾灸诊疗系统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全自动定点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左右扫描灸疗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艾灸诊疗中依赖他人手工灸或简单器具灸等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本系统建立于一套独特设计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基础上,从而保障上述艾灸诊疗模式的良好运作;另外,本设计支持字符液晶显示和红外遥控功能,操作简单高效,诊疗效果显著。
以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本系统软件设计由六个部分构成:(1)、系统复位初始化;(2)、LCD液晶显示程序;(3)、定时器1定时中断服务程序;(4)、外部中断0中断服务程序;(5)、步进电机驱动程序;(6)、红外测温温度读取程序。其中:
电机控制主程序
红外遥控的不同按键会实现不同的功能,如电机的运转及定时时间设置,同时测温中所反馈的信息通过I/0口数据传输控制电机进行相应的运转。如图8所示,图8为电机控制主程序流程示意图。
红外测温主程序
包括程序初始化、定时器1定时中断设置、判断红外键值执行功能。
通过在设定的三种温度模式(上限、适合、下限)中加入的电机正反转及停止功能,若红外测温模块所测得的温度达到某个模式,则执行相应的电机功能。如图9所示,图9为红外测温主程序流程示意图。
外部中断0中断服务程序
红外遥控按键按下,获取不同的键值实现电机不同的工作状态。
如图10所示,图10为外部中断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示意图。
红外测温子程序
红外测温模块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获得温度值,并将温度值显示在液晶屏上,同时将反馈信号至电机进行相应的运转状态。如图11所示,图11为红外测温子程序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系统的红外遥控对应功能图可以如图12所示。
用户可以根据以上红外遥控的键盘功能表来操作本产品来实现智能化艾灸诊疗。操作方法如下:
本产品上电以后,可以选择全自动的左右扫描灸疗模式、上下扫描灸疗模式及定点灸疗模式。
在选择模式之后需要开启测温启动按键,该艾灸诊疗系统自动检测人体艾灸处皮肤的温度。
当人体皮肤表面温度未达到适合艾灸的温度范围时,该诊疗系统将会自动向前运作直到皮肤表面温度达到最佳的艾灸温度为止。当皮肤达到适合艾灸的温度范围时,该诊疗系统将会自动执行用户所选择的灸疗模式。当艾灸表面的温度超过艾灸的最佳温度时,该艾灸诊疗系统将会自动向后运作。
如果用户中途预切换模式,则需要按红外遥控键盘中的返回主屏键。
当用户选择的模式后,其可以通过选择红外遥控键盘中定时+和定时-这两个按键来自定义一个艾灸疗程的时间长短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此外,用户还可以更加快捷的使用定时警报功能,其可以选择红外遥控键盘的定时模式(0/15/30分钟)键。按一下时是选择置零;按两下时是选择定时15分钟;按三下时是选择定时30分钟。
当定时结束时,本诊疗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用户本次艾灸诊疗结束。当疗程结束后,艾灸诊疗系统自动回到主屏模式,该系统停止工作,等待用户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艾灸诊疗。
本系统是依据传统中医艾灸的特点和需要来设计的,尽可能模拟传统的悬灸过程和方式来进行,与当前艾灸诊疗市场中的各种艾灸器具比较有如下创新之处:
1、彻底解决了耗费大量人力资源的问题;
2、由于能直接施灸,能充分发挥燃烧艾条的药气和药力,可以再现传统艾灸诊疗的神奇疗效;
3、基于3D打印技术的产品结构,大大降低了产品设计与制造成本和周期,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4、据实际市场调查,本系统完全可以填补当前艾灸诊疗市场的空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放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装载艾条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框架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沿所述轨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框架设置的至少两根外壁具有螺旋结构的圆柱杆、第二步进电机,以及套设在所述圆柱杆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装载有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所述圆柱杆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旋转,以控制带有艾条和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横梁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步进电机以及所述横梁,所述横梁表面设置有锯齿槽,所述第三步进电机带动所述艾条和红外测温模块沿所述横梁左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杆为两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模块为红外测温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以及第三步进电机分别与外部驱动控制芯片连接;红外测温模块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连接;其中:
所述测温模块,用于测量艾条所对应的人体皮肤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发送给驱动控制芯片;
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相应的电机的运动方式,并调整相应的艾条与人体皮肤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艾条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条夹具装置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结构。
CN201720122549.7U 2017-02-10 2017-02-10 艾条夹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70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2549.7U CN207270466U (zh) 2017-02-10 2017-02-10 艾条夹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22549.7U CN207270466U (zh) 2017-02-10 2017-02-10 艾条夹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0466U true CN207270466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9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2254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70466U (zh) 2017-02-10 2017-02-10 艾条夹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046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3356A (zh) * 2018-06-22 2018-11-06 南京邮电大学 智能温控艾灸装置
CN109431794A (zh) * 2018-11-09 2019-03-08 康伟付 艾灸仪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73081A (zh) * 2020-07-30 2020-10-16 紫诚创真(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艾灸或雷火灸理疗仪
CN112890978A (zh) * 2019-11-19 2021-06-04 王作岭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3356A (zh) * 2018-06-22 2018-11-06 南京邮电大学 智能温控艾灸装置
CN109431794A (zh) * 2018-11-09 2019-03-08 康伟付 艾灸仪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90978A (zh) * 2019-11-19 2021-06-04 王作岭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
CN111773081A (zh) * 2020-07-30 2020-10-16 紫诚创真(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艾灸或雷火灸理疗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1736A (zh) 智能化艾灸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7270466U (zh) 艾条夹具装置
CN105878002B (zh) 一种具备物联网功能的足底反射区治疗仪
CN209612117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设备
CN103908391B (zh) 一种按摩床及用其实现控制按摩力度和测量身高的方法
CN106422195B (zh) 一种颈肌训练器
US9662539B2 (en) Therapeutic exercise method and therapeutic exercise apparatus
CN102716002A (zh) 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及相应的被动训练控制方法
CN105719548A (zh) 具备仿真脉动的桡动脉穿刺模型
CN111437081A (zh) 一种多工种职业技术工作机电假肢手臂及其锯物方法
CN109015635A (zh) 一种基于脑机交互的服务机器人控制方法
CN206642055U (zh) 一种下肢多功能辅助康复仪
CN215740394U (zh) 带有振动的新型按摩器
CN215841478U (zh) 一种用于平衡训练的运动机
CN206043830U (zh) 一种变速电动旋转化妆刷
EP4209204A1 (en) Intelligent mouth opening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CN211097327U (zh) 体育舞蹈腰部训练装置
CN216418241U (zh) 篮球专业辅助运球练习器
CN201603079U (zh) 足浴按摩器的电动捶打结构
CN206040045U (zh) 具备仿真脉动的桡动脉穿刺模型
CN204337520U (zh) 生物电共振疼痛治疗仪
CN210812324U (zh) 一种偏瘫患者的手指电动训练器
CN201879994U (zh) 一种远红外数码按摩仪
CN201046212Y (zh) 一种振颤间歇式多功能增氧健康机
CN205251990U (zh)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电动按摩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