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9607U -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9607U
CN207269607U CN201720982747.0U CN201720982747U CN207269607U CN 207269607 U CN207269607 U CN 207269607U CN 201720982747 U CN201720982747 U CN 201720982747U CN 207269607 U CN207269607 U CN 207269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cade
bend
negative
pressure air
ai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27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ao Zong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SANSHUI XINHONGCHA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s Fan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s Fans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s Fan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27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9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9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96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房、第一负压风机、第二负压风机、第三负压风机、第四负压风机、第五负压风机、第一水帘、第二水帘、风机护板、水帘井盖、井盖升降杆和养殖线;所述养殖房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养殖房的房顶设置有矩形水帘井,所述水帘井的井底与养殖地面相平,所述水帘井的前壁设置有第一水帘,所述水帘井的后壁设置有第二水帘,所述第一水帘和第二水帘将水帘井和养殖腔连通;所述第三负压风机和第四负压风机分别安装在养殖房的前侧壁两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房结构比传统养殖房结构简单,采用独特的沉陷式水帘井的冷风进入方式,使内部的养殖线得到更加均匀的通风和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饲养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养殖企业逐渐摆脱了一切靠人的观念,对机械设备高效、准确的认识逐渐增强,同时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出了使用动力清理粪便和通风系统的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能实现养殖场的自动清粪和养殖腔内的通风降温。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房、第一负压风机、第二负压风机、第三负压风机、第四负压风机、第五负压风机、第一水帘、第二水帘、风机护板、水帘井盖、井盖升降杆和养殖线;
所述养殖房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养殖房的房顶设置有矩形水帘井,所述水帘井的井底与养殖地面相平,所述水帘井的前壁设置有第一水帘,所述水帘井的后壁设置有第二水帘,所述第一水帘和第二水帘将水帘井和养殖腔连通;所述第三负压风机和第四负压风机分别安装在养殖房的前侧壁两端;所述第二负压风机和第五负压风机分别安装在养殖房的两长侧壁的前端;所述第一负压风机安装在养殖房房顶,且所述第一负压风机位于所述水帘井前部;
所述风机护板支撑设置在第一负压风机上方;所述水帘井盖通过所述井盖升降杆水平设置在水帘井的井口上方;所述井盖升降杆可驱动水帘井盖向下位移至完全盖设在水帘井的井口;所述养殖线布置于养殖房的养殖腔内;
所述养殖腔(38)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负压风机和水帘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粪便清理机器人、粪道和粪便处理装置;
所述养殖房的养殖腔内的地面设置有曲折状所述粪道;
曲折状所述粪道有第一弯道、第一直道、第二弯道、第二直道、第三弯道、第三直道、第四弯道、第四直道和第五弯道组成;所述第一直道、第二直道、第三直道和第四直道等间距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弯道第二弯道第三弯道第四弯道和第五弯道为半圆环弯道;曲折状所述粪道依次由第一弯道、第一直道、第二弯道、第二直道、第三弯道、第三直道、第四弯道、第四直道和第五弯道首尾平滑连接;其中第一弯道和第五弯道的粪道出口共同连接粪便收集池,其中粪便收集池位于养殖腔后端的地面中部;
所述水帘井位于第一弯道、第五弯道和第三弯道之间;
所述养殖线沿粪道的曲折线分布,所述养殖线架设在粪道正上方,所述养殖线在第三弯道处断开,所述养殖线在第三弯道处形成的断口与第一水帘的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养殖线在粪便收集池处的断口与第二水帘的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养殖线下方的粪道的截面轮廓为平底U形状;所述粪道的首尾两端卸粪口共同与粪便收集池的接粪端对应设置;所述粪便收集池的粪便出料端与粪便处理装置的入粪端连接;所述粪便清理机器人设置在粪道中,粪便清理机器人可沿粪道的曲折方向做来回推粪运动;所述粪便处理装置位于养殖房外侧,且粪便处理装置包括沼气发酵池。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房结构比传统养殖房结构简单,采用独特的沉陷式水帘井的冷风进入方式,使内部的养殖线得到更加均匀的通风和降温,清粪机器人和直道和弯道结合的粪道清理系统,实现了粪道清理的无人化效果,同时负压风机配合养殖线的布置,使舍内气流均匀,局部强烈气流少。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房整体结构第一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房整体结构第二示意图;
附图3为养殖房内部第一示意图;
附图4为养殖房内部第二示意图;
附图5为负压风机开启时养殖房内气流整体流向示意图;
附图6养殖房地面的粪道示意图;
附图7为不包含转帽的清粪机器人在直线粪道内的示意图;
附图8为不包含转帽的清粪机器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不包含转帽的清粪机器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不包含转帽的清粪机器人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包含转帽的清粪机器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包含转帽的清粪机器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包含转帽的清粪机器人经过粪道的弯道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5所示,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房36、第一负压风机96、第二负压风机85、第三负压风机86、第四负压风机87、第五负压风机88、第一水帘91、第二水帘90、风机护板95、水帘井盖94、井盖升降杆100和养殖线37;
所述养殖房36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养殖房36的房顶设置有矩形水帘井89,所述水帘井89的井底与养殖地面22相平,所述水帘井89的前壁设置有第一水帘91,所述水帘井89的后壁设置有第二水帘90,所述第一水帘91和第二水帘90将水帘井89和养殖腔38连通;所述第三负压风机86和第四负压风机87分别安装在养殖房36的前侧壁两端;所述第二负压风机85和第五负压风机88分别安装在养殖房36的两长侧壁的前端;所述第一负压风机96安装在养殖房36房顶,且所述第一负压风机96位于所述水帘井89前部;当室内温度到达需要降温的阈值时,各负压风机开启,同时关闭养殖房36的侧窗,养殖腔38内形成负压,水帘井89中的空气连续经过第一水帘91和第二水帘90的冷却后进入养殖腔38内,冷却风充分冷却途径的养殖线37,养殖腔38内气流整体走向如图5所示;
所述养殖腔(38)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负压风机和水帘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实现养殖腔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无人化控制。
所述风机护板95支撑设置在第一负压风机96上方,风机护板95起到了防雨的作用;所述水帘井盖94通过所述井盖升降杆100水平设置在水帘井89的井口上方;所述井盖升降杆100可驱动水帘井盖94向下位移至完全盖设在水帘井89的井口,升降型水帘井盖94完全盖设在水帘井89的井口处用于在夜晚或冬季不需要采用水帘降温,打开养殖房36的侧窗,同时水帘井盖94完全盖设水帘井89使水帘通道关闭,切换至单纯通风模式;所述养殖线37布置于养殖房36的养殖腔38内。
如图1、3、6和7所示,还包括粪便清理机器人29、粪道32和粪便处理装置34;所述养殖房36的养殖腔38内的地面22设置有曲折状所述粪道32;曲折状所述粪道32有第一弯道30、第一直道23、第二弯道24、第二直道25、第三弯道31、第三直道27、第四弯道26、第四直道28和第五弯道56组成;所述第一直道23、第二直道25、第三直道27和第四直道28等间距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弯道30第二弯道24第三弯道31第四弯道26和第五弯道56为半圆环弯道;曲折状所述粪道32依次由第一弯道30、第一直道23、第二弯道24、第二直道25、第三弯道31、第三直道27、第四弯道26、第四直道28和第五弯道56首尾平滑连接;其中第一弯道30和第五弯道56的粪道出口共同连接粪便收集池55,其中粪便收集池55位于养殖腔38后端的地面22中部,该粪道32布置实现了使一个粪便清理机器人29就可完成整个养殖房36的清理工作,同时粪道32上部的养殖线37还为水帘井89的优化通风方式构成内部风道,具体在下文阐述;
所述水帘井89位于第一弯道30、第五弯道56和第三弯道31之间,在提高降温强度的同时还降低了从水帘井89进入养殖腔38内的冷却气流在养殖腔38内的运行路程,使养殖腔38内的养殖线的各处接触到的冷空气温差小,散热均匀。
所述养殖线37沿粪道32的曲折线分布,所述养殖线37架设在粪道32正上方,所述养殖线37在第三弯道31处断开,所述养殖线37在第三弯道31处形成的断口与第一水帘91的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三弯道31处形成的断口是为第二直道25和第三直道27之间的过道预留的通风风道,使冷空气充分对第二直道25和第三直道27之间的过道的两侧养殖线37充分散热;所述养殖线37在粪便收集池55处的断口与第二水帘90的出风口对应设置,粪便收集池55处的断口是为了形成风道,用于通过从第二水帘90出来的冷空气;所述养殖线下方的粪道32的截面轮廓为平底U形状;所述粪道32的首尾两端卸粪口共同与粪便收集池55的接粪端对应设置;所述粪便收集池55的粪便出料端与粪便处理装置34的入粪端连接;所述粪便清理机器人29设置在粪道32中,粪便清理机器人29可沿粪道32的曲折方向做来回推粪运动;所述粪便处理装置34位于养殖房(36)外侧,且粪便处理装置34包括沼气发酵池。
如图6至10所示,所述粪便清理机器人29包括行走轮6、轮座12、横板16、立柱10、连接盘20、前推粪板3、铰接件18;
所述行走轮6设置在所述轮座12底部;两所述轮座12横向并列设置,所述长板状横板16水平横向设置在两所述轮座12之间,且两所述轮座12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横板16两端,且两所述轮座12的外侧与粪道32内侧面间距设置;所述立柱10为多边形柱体结构,立柱10竖直设置在横板16上侧,且所述立柱10的根部位于所述横板16几何中心;
所述连接盘20为盘型状,其连接盘20中部设置有与立柱10截面轮廓相同的相同多边形通孔,其连接盘20上的多边形通孔可滑动套设在立柱10上;所述前推粪板3为长板状结构,所述前推粪板3侧立在粪道32的槽底,且前推粪板3与粪道32的槽底为可滑动接触,两所述前推粪板3的尾端通过竖向铰接件18铰接连接,其两所述前推粪板3的头部向前张开成人字形,且两前推粪板3的前推粪板端部4与粪道32的内侧壁33可动接触;所述铰接件18的上部固定在连接盘20前部。
还包括后推粪板7,所述后推粪板7为长板状结构,所述后推粪板7侧立在粪道32的槽底,且后推粪板7与粪道32的槽底为可滑动接触,两所述后推粪板7的尾端通过竖向铰接件18铰接连接,其两所述后推粪板7的头部向后张开成人字形,且两后推粪板7的后推粪板端部52与粪道32的内侧壁33可滑动接触;后推粪板7的铰接件18的上部固定在连接盘20后部。
所述粪道32为直道状态下,两所述前推粪板3前部的人字形张开角度为90度,两所述后推粪板7的后部人字形张开角度为90度,人字形张开角度大于90度后推粪板端部4与粪道32的内侧壁33的侧压力会增大,影响粪便清理机器人29的行走摩擦力,人字形张开角度大于90度时会增加粪便清理机器人29的前后尺寸,影响粪便清理机器人29经过弯道的顺畅性。
如图8、9或10,还包括弹簧托14;所述弹簧托14为弹簧结构,所述弹簧托14套设在立柱10上,所述弹簧托14位于横板16和连接盘20之间,且所述弹簧托14成压缩状设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配重砝码11,所述配重砝码11为盘状结构,所述配重砝码11的中部开设有与立柱10截面轮廓相同的相同多边形通孔,所述配重砝码11上的多边形通孔活动套设在立柱10立柱上,所述配重砝码11位于连接盘20上部;所述配重砝码11、连接盘20、两前推粪板3和两后推粪板7的重量和的三分之二与弹簧托14的在横板16和连接盘20之间的张弛力大小相同;弹簧托14托起配重砝码11、连接盘20、两前推粪板3和两后推粪板7的重量和的三分之二,控制了粪道32的槽底对两前推粪板3和两后推粪板7的支撑力,进而降低了粪便清理机器人29运行过程中的滑动阻力,同时保留的部分滑动阻力用于保持两前推粪板3和两后推粪板7与槽底的滑动贴合力,进而保证了推粪过程中不遗漏粪便。
还包括前拉板弹簧5、后拉板弹簧51、前拉板弹簧座19和后拉板弹簧座50;两所述前拉板弹簧座19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所述轮座12的轮座前端面9,所述粪道32为直道状态下,前拉板弹簧座19的弹簧连接面53与对应的前推粪板3所在面平行;所述前拉板弹簧5的一端连接前拉板弹簧座19的弹簧连接面53,所述前拉板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前推粪板3的前推粪板后侧面2,且前拉板弹簧5的轴线与对应的弹簧连接面53垂直;其中两前拉板弹簧5为拉伸状态;前拉板弹簧5和后拉板弹簧51分别使两前推粪板3和两后推粪板7前部的人字形保持向外张开趋势,使两前推粪板端部4和后推粪板端部52始终与粪道32的内侧壁33贴合,有效防止粪便在通过弯道过程中侧漏。
所述后拉板弹簧51和后拉板弹簧座50位于轮座12后侧,且后拉板弹簧51和后拉板弹簧座50与前拉板弹簧5和前拉板弹簧座19对称设置。
还包括前侧轮1和后侧轮8;两所述前侧轮1分别设置在两前推粪板端部4的侧轮槽17中,所述前侧轮1对应的侧轮轴42竖向设置,所述前侧轮1的滚面滚动设置在粪道32的内侧壁33;两所述后侧轮8分别设置在两后推粪板端部52的侧轮槽中,且两后侧轮8与与前侧轮1对称设置,侧轮有效减小了推粪板端部和粪道32的内侧壁33之间的摩擦。
如图11至13所示,还包括转帽67、转帽轴72和转帽辊70;所述转帽轴72同轴心设置在立柱10上端;所述转帽67为圆盘结构,所述转帽67的顶部圆面半侧高出,使所述转帽67的顶部的半侧形成沿转帽直径71分割的半圆凸台68,所述转帽67与转帽轴72的上端同轴心可旋转连接;所述转帽辊70竖直安装在轮座12上,所述转帽辊70的圆柱面与转帽轮廓面96相切并啮合设置;转动转帽辊70可驱动转帽67沿转帽轴72旋转。
如图1至13所示,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的清粪和通风方法,具体如下:
清粪方法:当养殖线下方的粪道32内的粪便足够多的状态下,启动粪便清理机器人29,并驱动转帽辊70使转帽67上的半圆凸台68旋转至前推粪板3侧,使粪便清理机器人29重心向前偏移,提高前推粪板3的下侧与粪道32槽底的贴合力,使推粪效果更好,然后驱动粪便清理机器人29从第一弯道30的粪便出口处沿粪道方向行走,人字形开口的两前推粪板3将粪道32内的粪便向前推动,粪便清理机器人29依次经过第一弯道30、第一直道23、第二弯道24、第二直道25、第三弯道31、第三直道27、第四弯道26、第四直道28和第五弯道56,直至清理机器人运行至粪道32的第五弯道56所对应的粪便收集池55的粪便出口处,人字形开口的两前推粪板3所推动的粪便滑落至粪便收集池55中,暂停粪便清理机器人29的行走状态;
粪便清理机器人29第五弯道56所对应的粪便收集池55的粪便入口处静置,等待下一个清理粪便时间点;
当到达下一个清粪时间点到时,重新启动粪便清理机器人29,并驱动转帽辊70使转帽67上的半圆凸台68旋转至后推粪板7侧,使粪便清理机器人29重心向后偏移,提高后推粪板7的下侧与粪道32槽底的贴合力,然后驱动粪便清理机器人29从第五弯道56的粪便出口处沿粪道方向行走,人字形开口的两后推粪板7将粪道32内的粪便向后推动,粪便清理机器人29依次经过第五弯道56、第四直道28、第四弯道26、第三直道27、第三弯道31、第二直道25、第二弯道24、第一直道23和第一弯道30;直至清理机器人运行至粪道32的第一弯道30所对应的粪便收集池55的粪便出口处,人字形开口的两后推粪板7所推动的粪便滑落至粪便收集池55中,暂停粪便清理机器人29的行走状态;
其中粪便清理机器人29在准备通过弯道的过程中,驱动转帽辊70使转帽67上的半圆凸台68向弯道外侧偏转一定角度,以缓冲弯道中的两侧的推粪板与地面压力不平衡现象,清理机器人29通过弯道后,驱动转帽辊70使转帽67上的半圆凸台68回位至偏转之前的状态。
按上述方法依次循环操作,完成养殖场的清粪任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房(36)、第一负压风机(96)、第二负压风机(85)、第三负压风机(86)、第四负压风机(87)、第五负压风机(88)、第一水帘(91)、第二水帘(90)、风机护板(95)、水帘井盖(94)、井盖升降杆(100)和养殖线(37);
所述养殖房(36)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养殖房(36)的房顶设置有矩形水帘井(89),所述水帘井(89)的井底与养殖地面(22)相平,所述水帘井(89)的前壁设置有第一水帘(91),所述水帘井(89)的后壁设置有第二水帘(90),所述第一水帘(91)和第二水帘(90)将水帘井(89)和养殖腔(38)连通;所述第三负压风机(86)和第四负压风机(87)分别安装在养殖房(36)的前侧壁两端;所述第二负压风机(85)和第五负压风机(88)分别安装在养殖房(36)的两长侧壁的前端;所述第一负压风机(96)安装在养殖房(36)房顶,且所述第一负压风机(96)位于所述水帘井(89)前部;
所述风机护板(95)支撑设置在第一负压风机(96)上方;所述水帘井盖(94)通过所述井盖升降杆(100)水平设置在水帘井(89)的井口上方;所述井盖升降杆(100)可驱动水帘井盖(94)向下位移至完全盖设在水帘井(89)的井口;所述养殖线(37)布置于养殖房(36)的养殖腔(38)内;
所述养殖腔(38)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负压风机和水帘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粪便清理机器人(29)、粪道(32)和粪便处理装置(34);
所述养殖房(36)的养殖腔(38)内的地面(22)设置有曲折状所述粪道(32);曲折状所述粪道(32)有第一弯道(30)、第一直道(23)、第二弯道(24)、第二直道(25)、第三弯道(31)、第三直道(27)、第四弯道(26)、第四直道(28)和第五弯道(56)组成;所述第一直道(23)、第二直道(25)、第三直道(27)和第四直道(28)等间距并列分布;所述第一弯道(30)第二弯道(24)第三弯道(31)第四弯道(26)和第五弯道(56)为半圆环弯道;曲折状所述粪道(32)依次由第一弯道(30)、第一直道(23)、第二弯道(24)、第二直道(25)、第三弯道(31)、第三直道(27)、第四弯道(26)、第四直道(28)和第五弯道(56)首尾平滑连接;其中第一弯道(30)和第五弯道(56)的粪道出口共同连接粪便收集池(55),其中粪便收集池(55)位于养殖腔(38)后端的地面(22)中部;
所述水帘井(89)位于第一弯道(30)、第五弯道(56)和第三弯道(31)之间;所述养殖线(37)沿粪道(32)的曲折线分布,所述养殖线(37)架设在粪道(32)正上方,所述养殖线(37)在第三弯道(31)处断开,所述养殖线(37)在第三弯道(31)处形成的断口与第一水帘(91)的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养殖线(37)在粪便收集池(55)处的断口与第二水帘(90)的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养殖线下方的粪道(32)的截面轮廓为平底U形状;所述粪道(32)的首尾两端卸粪口共同与粪便收集池(55)的接粪端对应设置;所述粪便收集池(55)的粪便出料端与粪便处理装置(34)的入粪端连接;所述粪便清理机器人(29)设置在粪道(32)中,粪便清理机器人(29)可沿粪道(32)的曲折方向做来回推粪运动;所述粪便处理装置(34)位于养殖房(36)外侧,且粪便处理装置(34)包括沼气发酵池。
CN201720982747.0U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69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2747.0U CN207269607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2747.0U CN207269607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9607U true CN207269607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274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69607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9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7640B (zh) 一种地下通风降温式畜禽养殖舍
CN103704145B (zh) 动物圈舍用通风控温系统
CN104813945B (zh) 一种环境可控的清洁猪场及其操作方式
CN202617937U (zh) 一种具有漏缝及地窖式通风结构的动物圈舍
CN108782269A (zh) 带刮粪系统的楼房式动物房舍
CN107347652A (zh) 一种肉鸡养殖场清粪通风系统及其方法
CN207269607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
CN206923450U (zh) 一种母猪舍环境控制系统
CN205946840U (zh) 动物房舍
CN207054402U (zh) 一种成年牛舍
CN203985452U (zh) 立体生态养猪圈
CN205105921U (zh) 便于通风排粪的猪舍
CN106359111A (zh) 动物房舍
CN107360987A (zh) 螺旋式禽类养殖线的通风清粪系统及其方法
CN207411121U (zh) 一种肉鸡养殖场清粪通风装置
CN107372177A (zh) 一种自动化禽类养殖系统及其方法
CN203840910U (zh) 利用地温调节温度环境的猪舍
CN206602991U (zh) 一种通风效果好的牛舍
CN207322266U (zh) 一种工厂化养殖设备
CN208739713U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具有自动调节温度的塑料大棚
CN107691230B (zh) 一种香猪养殖用猪舍
CN207543956U (zh) 一种保暖易清洁猪舍
CN207561076U (zh) 动物圈舍出风机构
CN206817654U (zh) 一种隔膜式移动物联网畜牧降温装置
CN206879717U (zh) 动物房舍的排气调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6

Address after: 528100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Sanshui District Leping town Dagang village committee Xia Village "good vortex fish pond" (local name)

Patentee after: FOSHAN SANSHUI XINHONGCHA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1B2, one, two, three and four floors of the podium building 231 and 233, science Avenu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BOAO ZONG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6

Address after: 510000 B1B2, one, two, three and four floors of the podium building 231 and 233, science Avenu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BOAO ZONG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1 room 642, 20 Zhongshan East Road, Mu 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642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HANGFANSI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