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8040U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68040U CN207268040U CN201721082058.0U CN201721082058U CN207268040U CN 207268040 U CN207268040 U CN 207268040U CN 201721082058 U CN201721082058 U CN 201721082058U CN 207268040 U CN207268040 U CN 2072680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d
- concrete
- reinforced mesh
- concrete slab
- bending se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混合材料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预制底板、钢筋桁架以及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在所述混凝土预制底板内设有第一钢筋网片,在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内设有第二钢筋网片,所述钢筋桁架的下部与第一钢筋网片相连,上部与第二钢筋网片相连。本混凝土叠合楼板作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新型楼板,利用了页岩陶粒混凝土本身的自重轻,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并采用施工一次成型工艺,节约了材料,减轻了建筑自重,降低了结构造价,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装配式建筑应用中最常用的技术。普通的混凝土叠合楼板自重大,节能效果差,施工效率低。此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作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新型楼板,利用了页岩陶粒混凝土本身的自重轻,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并采用施工一次成型工艺,节约了材料,减轻了建筑自重,降低了结构造价,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并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重轻、承载力强、保温性能好、降低造价成本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混合材料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预制底板、钢筋桁架以及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在所述混凝土预制底板内设有第一钢筋网片,在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内设有第二钢筋网片,所述钢筋桁架的下部与第一钢筋网片相连,上部与第二钢筋网片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预制底板的边缘设有飞筋,用于与预制剪力墙或梁结合,在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的至少一端设有飞筋,在第一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的至少一端设有飞筋。
按上述技术方案,每根飞筋包括两段,为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相对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向上倾斜弯折,第二弯折段与第一弯折段相连,第二弯折段与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平行,并向外延伸。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弯折段与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所成的角度为38~60度。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长度为100mm~300m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混凝土预制底板的上端面平行。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预制底板厚度为多少60mm-80mm,所述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的厚度为60mm-100m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板的平整度要求小于或等于4m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钢筋桁架的截面为三角形,腹杆钢筋呈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页岩陶粒混凝土作为叠合层,大幅减少楼板自身重量,降低基础和上部结构荷载,增强楼板抗震性能,减少结构造价。
2、本实用新型的预留飞筋直接由混凝土预制底板的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延伸而成,可以在工厂生产预制底板时完成,相比传统的在普通混凝土预制底板预留飞筋的锚固方式,减少现场钢筋作业,减少了钢筋的长度,有利于成本的降低。
3、页岩陶粒混凝土本身具备优良的保温性能,节能效果较好,在施工工艺上,将传统楼板起保温和找平作用的找平层融合到叠合层内,采用一次施工完成作业,减少施工工序,降低成本,提高工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在浇筑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之前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纵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普通混凝土预制底板1、钢筋桁架3以及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4,在所述混凝土预制底板1内设有第一钢筋网片2,在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内设有第二钢筋网片5,所述钢筋桁架3的下部与第一钢筋网片2相连,上部与第二钢筋网片5相连,所述钢筋桁架3的截面为三角形,腹杆钢筋呈波浪形,所述混凝土预制底板厚度为多少70mm,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4为现浇层,所述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的厚度为90mm。
由于现有的预留飞筋采用人工与普通混凝土预制底板锚固的方式,现成工作量大,本实施例中,在混凝土预制底板的边缘设有飞筋6(如图2-4所示),用于与预制剪力墙或梁结合,在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的至少一端设有飞筋,同样,在第一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的至少一端设有飞筋6。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的端头伸出飞筋为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所述飞筋6包括两段,为第一弯折段601和第二弯折段602,所述第一弯折段601相对第一钢筋网片2的横向钢筋向上倾斜弯折,第二弯折段602与第一弯折段601相连,第二弯折段602与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平行,并向外延伸,与混凝土预制底板的上端面平行。所述第一弯折段601与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所成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二弯折段602的长度为200mm。
传统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完成后尚需要做一层20-30cm用于找平和保温的找平层。本实施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楼面平整精度,所述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板的平整度要求《4mm,并结合页岩陶粒混凝土良好的保温性能,在施工完现浇的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后,不再施工找平层。进一步提供了施工效率。
Claims (9)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混合材料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预制底板、钢筋桁架以及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在所述混凝土预制底板内设有第一钢筋网片,在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内设有第二钢筋网片,所述钢筋桁架的下部与第一钢筋网片相连,上部与第二钢筋网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预制底板的边缘设有飞筋,用于与预制剪力墙或梁结合,在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的至少一端设有飞筋,在第一钢筋网片的纵向钢筋的至少一端设有飞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每根飞筋包括两段,为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相对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向上倾斜弯折,第二弯折段与第一弯折段相连,第二弯折段与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平行,并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与第一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所成的角度为38~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长度为100mm~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混凝土预制底板的上端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底板厚度为多少60mm-80mm,所述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层的厚度为60mm-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板的平整度要求小于或等于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的截面为三角形,腹杆钢筋呈波浪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82058.0U CN207268040U (zh) | 2017-08-25 | 2017-08-25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82058.0U CN207268040U (zh) | 2017-08-25 | 2017-08-25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68040U true CN207268040U (zh) | 2018-04-24 |
Family
ID=6196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82058.0U Active CN207268040U (zh) | 2017-08-25 | 2017-08-25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680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39175A (zh) * | 2019-08-19 | 2019-11-12 | 苏道远 | 具有蒙皮效应壳体结构的陶粒砼板及其加工方法 |
-
2017
- 2017-08-25 CN CN201721082058.0U patent/CN2072680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39175A (zh) * | 2019-08-19 | 2019-11-12 | 苏道远 | 具有蒙皮效应壳体结构的陶粒砼板及其加工方法 |
CN110439175B (zh) * | 2019-08-19 | 2021-11-23 | 苏道远 | 具有蒙皮效应壳体结构的陶粒砼板及其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94146U (zh) |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结构 | |
CN102383512A (zh) | 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板及制作方法 | |
CN106836627A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轻质楼板 | |
CN107190884A (zh) | 一种新型多高层热轧型钢‑复合轻钢剪力墙组合结构体系 | |
CN103953147A (zh) | 拼装式钢筋桁架双向叠合板 | |
CN103711255B (zh) | 一种桁架混凝土叠合梁 | |
CN103643625B (zh) | 一种基于抗剪连接构造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 | |
CN204356996U (zh) | 带横向钢隔板的预制钢筋混凝土u型梁 | |
CN207268040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混合材料混凝土叠合楼板 | |
CN108086553A (zh) | 一种轻质芯模组合钢筋桁架预制板 | |
CN102409787A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 |
CN114482400A (zh) | 一种与预制竖向构件相连的叠合梁 | |
CN114075855A (zh) | 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砼密肋夹心叠合楼板 | |
CN106088328A (zh) | 一种组合框架 | |
CN109577492A (zh) | 一种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 |
CN205954971U (zh) | 一种蜂窝孔压型钢板双向叠合楼板 | |
CN201581528U (zh) | 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盖体系 | |
CN202273341U (zh) | 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板 | |
CN106759885A (zh) |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内墙结构体系 | |
CN203640155U (zh) | 一种桁架混凝土叠合梁 | |
CN203701279U (zh) | 一种新型箍筋剪力连接件 | |
CN206681262U (zh) | 一种多层预制方钢管混凝土连梁 | |
CN206205236U (zh) | 一种预应力钢筋桁架空心叠合板 | |
CN206016008U (zh) |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 |
CN105155406B (zh) | 空心薄壁墩框架承台以及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30200 Laobei Street, Liji Street, Xinzh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autiful building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200 Laobei Street, Liji Street, Xinzh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ood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