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6260U -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6260U
CN207266260U CN201721218642.4U CN201721218642U CN207266260U CN 207266260 U CN207266260 U CN 207266260U CN 201721218642 U CN201721218642 U CN 201721218642U CN 207266260 U CN207266260 U CN 207266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hielding case
micropore
microphone
conduc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86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润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ing Tianlong Electroacoust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ping Tianlong Electroacoust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ing Tianlong Electroacoust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ping Tianlong Electroacoust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86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6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6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6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微孔屏蔽壳能够在20Hz-20KHz的声频范围内具有近似于纯阻的声学特性,能够降低微孔屏蔽壳对透过其进行传播的声音的频率影响和相位影响,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对声音传播的阻碍,大大提高了对声音的传播效率;利用微孔屏蔽壳作为传声装置的屏蔽壳,由于微孔屏蔽壳能够大大降低对声音的传播阻碍,因此能够有效改善传声装置接收声音的特性,从而能够克服目前传声装置普遍存在的频率响应畸变、相位畸变和指向性变坏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声器屏蔽罩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传声器,其结构通常都是以管状金属为主体,并在该管状金属的主体上开孔及开槽,从而在其内部放置用于支撑传声器的内架,然后在外层加上网罩,而这个网罩即为传统传声器所使用的屏蔽罩。而传统传声器的屏蔽罩仅仅起到保护放置于其内部的传声器的作用,但这种屏蔽罩的声阻抗中的抗性成分较大,直接造成声波换能过程中的相位畸变,从而破坏了传声器的指向性,降低了传声器本身的应有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能够提供近似于纯阻的声学特性,因此不会对声波产生影响,从而能够大大改善产品的性能,克服目前传声装置普遍存在的频率响应劣化、相位畸变和指向性变坏等技术的不足,大大提高了传声器的拾音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孔屏蔽壳,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包括顶部薄片和侧面薄片,顶部薄片和侧面薄片构成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的形状,顶部薄片和侧面薄片均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
进一步,通孔的直径为0.2-0.8mm,金属外壳的开孔率为50%或以上,处于侧面薄片上的通孔占侧面薄片面积的50%或以上。
进一步,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为0.5mm,顶部薄片和侧面薄片的厚度均为0.3mm。
应用微孔屏蔽壳的传声装置,包括传声器和安装于金属外壳内部的安装座,传声器设置于安装座之中,金属外壳包裹传声器。
进一步,安装座包括用于安装传声器的内架和用于支撑内架的支架,传声器设置于内架之中。
进一步,传声器和内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隔断机械共振和在使用中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摩擦杂音的防震胶圈。
进一步,传声器和顶部薄片之间设置有阻挡尘埃的防尘层。
进一步,传声器包括电极引脚和用于连接电极引脚而进行声音信号传输的信号导线,安装座设置有导线通孔,信号导线穿过导线通孔向外延伸。
进一步,安装座之中设置有接地金属片,金属外壳通过接地金属片连接于参考地。
进一步,安装座与金属外壳的开口的接触位置处,安装座6与金属外壳均设置有铆压卡位,两个铆压卡位相互卡合从而固定金属外壳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顶部薄片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能够被声波有效穿透,因此能够保证传声装置良好的捕捉声音的能力;顶部薄片和侧面薄片均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这种形状结构的金属外壳能够在20Hz-20KHz的声频范围内具有近似于纯阻的声学特性,能够降低金属外壳对透过其进行传播的声音的频率影响和相位影响,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对声音传播的阻碍,大大提高了对声音的传播效率;利用具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的金属外壳作为传声装置的屏蔽壳,由于能够大大降低对声音的传播阻碍,因此能够有效改善产品接收声音的特性,从而能够克服目前传声装置普遍存在的频率响应劣化、相位畸变和指向性变坏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屏蔽壳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屏蔽壳的俯视图;
图3是应用微孔屏蔽壳的传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应用微孔屏蔽壳的传声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屏蔽壳,包括金属外壳1,金属外壳1包括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构成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的形状,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均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4。具体地,顶部薄片2上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4,能够被声波有效穿透,因此能够保证传声装置良好的拾取声音的能力;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均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4,这种形状结构的金属外壳1能够在20Hz-20KHz的声频范围内具有近似于纯阻的声学特性,能够降低金属外壳1对透过其进行传播的声音的频率影响和相位影响,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对声音传播的阻碍,大大提高了对声音的传播效率,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屏蔽壳,能够大大降低对声音的传播阻碍,因此能够有效改善应用了该微孔屏蔽壳的产品接收声音的特性,从而能够克服目前传声装置普遍存在的频率响应劣化、相位畸变和指向性变坏等技术问题。
其中,通孔4的直径为0.2-0.8mm,金属外壳1的开孔率为50%或以上,处于侧面薄片3上的通孔4占侧面薄片3面积的50%或以上。
其中,相邻两个通孔4的间距为0.5mm,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的厚度均为0.3mm。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屏蔽壳,可以利用金属外壳1通过冲孔的方式制作,也可以利用金属编织网构成,并不限制构成微孔屏蔽壳的方式及样式,只需要保证通孔4的直径为0.2-0.8mm、相邻两个通孔4的间距为0.5mm,以及微孔屏蔽壳的厚度为0.3mm即可。
一种应用微孔屏蔽壳的传声装置,参照图1-图4,包括传声器5和安装于金属外壳1内部的安装座6,传声器5设置于安装座6之中,金属外壳1包裹传声器5。具体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到传声装置之中,一方面,声波透过金属外壳1直接作用于传声器5中的膜片的正面;另一方面,声波首先通过具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4的侧面薄片3进入到金属外壳1的内部,接着透过传声器5的侧面或后面,并通过设置于传声器5内部的移相槽路作用于膜片的后面。当声音透过金属外壳1时,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金属外壳1具有不同的声阻抗。声阻抗是一个复数,其实部为声阻,虚部为声抗,声阻部分对声波的频率和相位都没有影响,而声抗部分则会对声波的频率产生影响,特别容易对声波的中高频部分产生影响。由于微孔屏蔽壳能够在20Hz-20KHz的声频范围内具有近似于纯阻的声学特性,因此不会对声波的频率和相位产生影响,所以,利用具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4的金属外壳1包裹传声器5,能够大大降低对声音的传播阻碍,因此能够有效改善产品接收声音的特性,从而能够克服目前传声装置普遍存在的频率响应畸变、相位畸变和指向性变坏等技术问题。此外,安装座6安装在金属外壳1内部时,能够起到支撑微孔屏蔽壳的作用。由于微孔屏蔽壳的厚度只有0.3mm,因此容易出现变形的问题,当微孔屏蔽壳出现变形,将会影响对声音的接收效率。由于安装座6对微孔屏蔽壳的支撑作用,使得微孔屏蔽壳不易出现变形,从而保证了微孔屏蔽壳接收声音的性能。
当微孔屏蔽壳套在安装座6之上时,安装座6与微孔屏蔽壳的开口的接触位置处,安装座6与微孔屏蔽壳均设置有铆压卡位,两个铆压卡位相互卡合从而固定微孔屏蔽壳的位置。
其中,参照图3-图4,安装座6包括用于安装传声器5的内架61和用于支撑内架61的支架62,传声器5设置于内架61之中。具体地,安装座6中内架61和支架62的数量能够根据传声器5的数量而同步变化。图3是传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当传声装置中只有一个传声器5时,则内架61和支架62都只有一个;图4是传声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当传声装置中具有多个传声器5时,内架61和支架62的数量与传声器5的数量相同,并且传声器5、内架61和支架62都是逐级地层叠设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传声装置并不限制于单个传声器5,可以是由多个传声器5层叠组合而成或者以阵列的方式组合而成,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传声装置接收声音的效率和准确性。具体地,用于支撑内架61的支架62,可以认为是对安装座6进行开孔而构成的,为了达到最优的声音接收效果,支架62的厚度必须足够小,因此,对安装座6的开孔率需要达到70%-90%,甚至更高。具体地,于安装座6进行的开孔为进声孔,该进声孔的开窗率应该尽量大,较优的选择是,支架62的宽度和厚度均为2.0mm或更小,而内架61则不开窗。整个安装座6的外壁与微孔屏蔽壳紧密配合,使得微孔屏蔽壳能够具有有效的支撑保护。
其中,参照图3-图4,传声器5和内架61之间设置有用于隔断机械共振和在使用中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摩擦杂音的防震胶圈7。具体地,当传声装置接收声音时,在声波的传输过程中,支架62容易受到声波的影响从而产生共振的现象;而当传声装置发生碰撞或者跌落时,传声装置内部会产生震动及摩擦,因此会出现杂音,从而影响传声装置接收声音的效果,而防震胶圈7能够防止产生机械共振的现象以及传声器5和内架61之间出现的震动摩擦,从而能够避免传声器5接收到由震动而产生的摩擦杂音,从而提高了传声器5接收声音的有效性。
其中,参照图1-图4,传声器5和顶部薄片2之间设置有阻挡尘埃的防尘层8。具体地,防尘层8能够有效阻挡尘埃落入到金属外壳1的内部,因此能够避免安装于金属外壳1内部的传声器5积聚尘埃,从而保证了传声器5良好的捕捉声音的能力。
其中,参照图1-图4,传声器5包括电极引脚和用于连接电极引脚而进行声音信号传输的信号导线51,安装座6设置有导线通孔,信号导线51穿过导线通孔向外延伸。具体地,信号导线51包括电信号线和地线,电信号线和地线分别沿着安装座6的内壁设置并穿过导线通孔,因此能够规范信号导线51的设置,从而避免传声装置内部的导线出现混乱的情况,防止信号导线51出现打结的问题。此外,在安装座6之中还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之上设置有用于指示工作状态的LED灯,信号导线51与电路板相连接,当本实用新型的传声装置进行工作时,LED灯会显亮,从而指示传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其中,安装座6之中设置有接地金属片9,金属外壳1通过接地金属片)连接于参考地。具体地,安装座6中设置有贯穿其内外壁的缝隙,接地金属片9设置于该缝隙之中,接地金属片9的一端与金属外壳1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信号导线51中的地线相连接,因此,金属外壳1能够得到良好的接地效果,从而使微孔屏蔽壳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
当传声装置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时,参照图4,例如传声装置中具有两个传声器5,当两个传声器5为正极化传声器和负极化传声器的组合时,若两个传声器5同轴设置,并且两个传声器5的输出信号相位相反,那么,通过调节两个传声器5的输出幅值,能够使该传声装置在心形指向性与8字形指向性之间进行转变,从而能够适用更广泛的场合,比传统的只具有单一心形指向性的传声装置具有更好的声音接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屏蔽壳,并不局限其具体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方形,只需要与之配合的传声装置具有匹配的形状即可,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微孔屏蔽壳,还能够应用于阵列式结构的传声装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提高对声音的接收效率。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微孔屏蔽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1),所述金属外壳(1)包括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所述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构成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的形状,所述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均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通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屏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的直径为0.2-0.8mm,所述金属外壳(1)的开孔率为50%或以上,处于所述侧面薄片(3)上的所述通孔(4)占所述侧面薄片(3)面积的50%或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屏蔽壳,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通孔(4)的间距为0.5mm,所述顶部薄片(2)和侧面薄片(3)的厚度均为0.3mm。
4.应用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微孔屏蔽壳的传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声器(5)和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1)内部的安装座(6),所述传声器(5)设置于所述安装座(6)之中,所述金属外壳(1)包裹所述传声器(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6)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传声器(5)的内架(61)和用于支撑所述内架(61)的支架(62),所述传声器(5)设置于所述内架(61)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声器(5)和内架(61)之间设置有用于隔断机械共振和在使用中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摩擦杂音的防震胶圈(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声器(5)和顶部薄片(2)之间设置有阻挡尘埃的防尘层(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声器(5)包括电极引脚和用于连接所述电极引脚而进行声音信号传输的信号导线(51),所述安装座(6)设置有导线通孔,所述信号导线(51)穿过所述导线通孔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6)之中设置有接地金属片(9),所述金属外壳(1)通过所述接地金属片(9)连接于参考地。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所述的传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6)与金属外壳(1)的开口的接触位置处,所述安装座6与金属外壳(1)均设置有铆压卡位,两个铆压卡位相互卡合从而固定所述金属外壳(1)的位置。
CN201721218642.4U 2017-09-20 2017-09-20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Active CN207266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642.4U CN207266260U (zh) 2017-09-20 2017-09-20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642.4U CN207266260U (zh) 2017-09-20 2017-09-20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6260U true CN207266260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18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8642.4U Active CN207266260U (zh) 2017-09-20 2017-09-20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6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4865B2 (en) Earphone
US8472647B2 (en) Package 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improved double side mountable electrodes
JP3171542B2 (ja)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11496841B2 (en) Microphone, and intelligent voice device
US8045747B2 (en) Bi-directional loudspeaker
CN113141566A (zh) 用于传声器的拾音组件和骨传导传声器以及电子产品
CN206181324U (zh) 头戴式降噪耳机
CN209627637U (zh) 具有超低电磁辐射结构的入耳式无线耳机
CN207266260U (zh) 微孔屏蔽壳及应用该屏蔽壳的传声装置
CN209072736U (zh) 一种指向性mems麦克风
WO2020038230A1 (zh) 柱形扬声器及音箱设备
JP2014011703A (ja)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CN101212081B (zh) 一种用于改进手机电磁辐射的双排左手微带线
CN204539427U (zh) 降噪喇叭
CN110526199A (zh) 硅麦克风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215935100U (zh) 一种麦克风结构、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814864Y (zh) 单指向微型麦克风
CN109870181A (zh) 一种超声波传感器
CN214756909U (zh) 用于传声器的拾音组件和骨传导传声器以及电子产品
CN201294630Y (zh) 抗干扰电容式麦克风
CN101827296A (zh) 压电陶瓷扬声器
CN208273235U (zh) 一种增强低频的扬声器箱体
JP5450044B2 (ja) 単一指向性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および接話型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CN219536309U (zh) 驻极体传声器
CN220292157U (zh) 一种降噪型麦克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