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0328U - 新型活动式房屋 - Google Patents

新型活动式房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0328U
CN207260328U CN201720101807.3U CN201720101807U CN207260328U CN 207260328 U CN207260328 U CN 207260328U CN 201720101807 U CN201720101807 U CN 201720101807U CN 207260328 U CN207260328 U CN 207260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item
room body
frame
shaped
novel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18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0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03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新型活动式房屋,主要由房体、支撑件、结构桩柱组成;所述房体其外形主要呈旋转体形或多面体形,内部为空心;所述支撑件的外形横截面外径从上部向下部缩小,使受力向下集中,整体外形基本呈漏斗形;所述支撑件的上部与房体连接,使房体离开地面,所述支撑件的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地面连接,或所述支撑件的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基础平台连接,结构桩柱植入地层。该新型活动式房屋场地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的地形地势及场地环境上建设;建造过程可减少对场地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施工简单、快捷,现场施工周期缩短,施工现场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影响减少;方便拆装和运输,易于拆除和迁移、重建,重复利用率高,资源环境浪费少。

Description

新型活动式房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活动式房屋。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房屋建筑在建造之前大都需要按设计要求对用地进行统一的前期场地平整,以达到和满足整体设计标高或高程的要求,几乎需要涵盖整个场地范围,相当于需要对用地内各种不同的地形、地势、地貌、场地环境等事先进行一次大规模、大面积、统一的改造整备,比如需要移除或清理掉场地内几乎所有的原生植物、将山包削平、平缓陡坡地、将沟壑和水塘等低洼地全部填平、将松软地基土壤进行整体性挖除更换和夯实压平等,使用地在地形地貌、土壤紧实度等场地条件方面尽量趋于整体统一,至少达到和满足相较于房屋建筑基底占地或房屋建筑水平投影在更大范围内对场地平整度的要求;作为传统房屋建筑即使通过采用桩基础或底部架空层的设计方式进行建造,其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地形地势整体性情况的影响,几乎都需要通过基础承台、基础圈梁等大型的建筑构造、构筑措施将区域范围内桩基统一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区域受力整体和均衡,以因应在较大的桩基区域分布范围情况下地质情况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受力不均。这些施工同样需要先期对用地进行相应的较大范围的改造和处理,其区域几乎也都至少涵盖了建筑的水平投影甚至更大的范围;这些较大范围的场地平整及改造处理使现状的原始地形、地貌、场地环境等基本上很难获得友好的保留,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对景观植被资源等原生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传统房屋建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基础部分的建设及工程量一般都非常大,且大都需要对平整后的场地进行大规模的基坑开挖作业,其对场地自然环境本身来说是一种破坏,且这种大规模施工过程还将产生大量的粉尘、噪声、污水等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大规模开挖后产生的大量淤泥渣土需要进行清理、运输及倾倒或填埋处理,这也将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二次污染。传统房屋建筑主体大都直接占据或覆盖地表,即使设计有底层架空层的房屋建筑,其上部建筑主体通常需要与基础或地下室等地下建筑部分连接成一体,这些连接的大量柱网、墙体等建筑、构筑、构造本身以及所构建围合的室内空间等都必不可少地需要直接占据大量用地,另外如大型交通、门厅等功能空间也都需要占据大量地面进行设置,从而使原始地表水土、地表径流的有利保持受到较大影响,这些被大量占据的地表部分不能同时进行绿化种植、景观资源配置或释放出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对自然环境的另一种破坏。
目前的活动式房屋以及帐篷建筑等类型房屋建筑的建造,基本也都直接从地面开始建设,房屋主体或被直接安置于地面、或被固定到相应的地基基础上、或通过底座、基座、柱脚或底框架等构造设计再与地面或基础进行连接固定。因此需要事先构建或选择一处至少与房屋建筑相适应甚至相对更大平面范围的平整用地来进行建造;若建造用地高低不平、土地松软或处于低洼易涝点,则会很容易造成现有活动房屋或帐篷建筑的不稳固、易倾倒、雨季被水淹等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且房屋的防潮性能、安全性能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给居住者和使用者造成困难和财产损失。其对地面的依赖性,对用地先决条件的较严限制,无形中提高了对地形地势场地环境等的要求,建造前需要对用地进行筛选,选择符合房屋建设条件的用地进行建设,或者将用地进行大规模的平整改造使之至少符合房屋建筑基底对较大平面范围平整用地的建设条件要求。相对较大平面范围建筑基底对用地的直接占用,以及为了满足建设条件而进行的大规模场地平整改造工作,都将对用地的地面景观资源以及地表径流等自然环境现状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破坏和污染;即使像吊脚楼一类的活动房屋,因其不同区域的柱网被设计分布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平面范围内,而这种吊脚楼理想的建设场地环境则是需要在此较大的平面范围内,其用地情况尽量保持一致、地质承载力能基本相同或相近,但是在自然的地理地质环境状况下,地质情况变化多端,地形地貌变化万千,千差万别,按自然分布的状况,在这样一个较大的平面范围内,各种地形地貌地质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在其中,要实现这种理想的建设场地环境条件,其可遇见性可想而知,仍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地形地势等的限制。故,这类房屋目前通常情况下同样需要对建设用地做出针对性的选择,或者仍需对用地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造,使其至少满足房屋建筑基底面积甚至更大平面范围内相对平整的用地条件,因此仍会不可避免地对原生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破坏和污染。
在传统房屋建筑整体施工建造过程中,基本都是通过将建筑材料运往现场再配合施工机械在现场施工完成,即便如今已经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房屋建筑,也仍然需要进行很大一部分的现场施工,如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基础施工、柱网框架建设以及设计部件与基础、部件与框架、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浇注等施工,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需要很长时期在现场驻扎工作,直至施工完成。工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工厂施工生产率低,施工过程往往还会受到地形、气候、材料、运输、人工成本等的影响和制约,产生较低的施工效率;并且长期的现场施工还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即使这些房屋建筑在建设完成后其在有效使用年限周期内,当因某种原因要被拆除时,通常都不能很好地被重复利用;即使想要迁移,往往因为迁移成本太高或旧有部分不能被有效替换而也只能被拆除。造成资源环境的极大浪费,拆除后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被拆除的地基、基础也将在场地上留下坑洞和对场地自然环境的伤痕,使环境资源承受较大压力影响。不利于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环保的房屋建筑理念。且目前的活动房屋其建筑构造相对繁杂、建设构件相对较多、建筑自重也相对较大、建造组装过程需要时间较长、安装与拆卸起来也都比较繁琐,使建设后的拆除或迁移工作变得相对较难;即使目前可以直接通过吊车进行整体吊装拆除的集装箱类活动房屋,其较大的体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运输搬运过程中的难度,更需要重新寻找或清理平整出与房屋相适应的安放场地或异地重建场地,无形中也相对增加了再建设及重复利用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房屋建筑及目前的活动房屋、帐篷建筑等大都需要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场地平整施工而导致现状的原始地形地貌、场地环境、植被资源等被破坏的程度较大,很难获得尽量大且更友好保留的问题;因可能需要进行大量基坑开挖作业、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地面回填夯实、清理淤泥渣土等大型工程施工而对场地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污染的问题;因房屋建筑基底直接覆盖占据大量地表,从而对原始地表水土、地表径流的有利保持造成较大程度影响,以及土地资源不能获得更好地综合利用、不能更好节地的问题;因工业化和标准化程度、工厂施工生产率等相对较低而导致现场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施工效率相对较低、施工现场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以及拆除、迁移相对困难、重复利用率相对较低、资源环境被浪费程度较大,环境资源承受较大压力影响,从而不利于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更绿色、更低碳、更环保的房屋建筑理念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活动式房屋,该新型活动式房屋不仅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场地环境,而且施工建造过程大都不需要进行前期大规模、大面积的场地平整施工;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基坑开挖作业、地基处理、地下基础施工、地面回填夯实等施工工程;对用地的直接覆盖和占据面积相对减少;现场施工周期相对较短,施工相对简单、快速、高效;方便拆装,易于拆除或迁移、重建,重复利用率高。同时,该新型活动式房屋因其占地面积相对减少,从而建设时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的充分综合利用,发挥更大的土地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房体、支撑件、结构桩柱三部分组成,构造及施工相对简单;房体的外形主要呈旋转体形或多面体形(如常见的圆球形、椭球形、锥形、圆柱形、圆台形、抛物线旋转体形、六面体形、八面体形、正十二面体形、近似球形的多面体形、牟合方盖体形等),内部是空心的,作为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的室内空间;房体与支撑件上部连接,由支撑件支撑并承载房体离开地面,支撑件的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地面连接,或支撑件的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基础平台连接,结构桩柱植入地层,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开挖作业和基础施工;支撑件的整体外形基本呈漏斗形,其外形横截面的外径从上向下端缩小,使受力向下集中,使结构荷载在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并向支撑件下部集中,支撑件的最下部外形横截面外径比最上部外形横截面外径小,当支撑件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地面进行连接时,或当支撑件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基础平台进行连接时,与结构桩柱或承载地面或基础平台的连接面积可以集中在一个更小的平面用地范围内,当支撑件最下部外形横截面外径尽量小时其新型活动式房屋对用地的直接占用面积也会尽量小。
房体、支撑件、结构桩柱等都可以按照模块化装配化建筑体系实行工业化、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施工;这些模块化的组件均可以作为标准模块由工厂流水线实现工业化生产,再运往现场进行装配组合连接;提高工厂施工生产率,减少现场施工周期和现场施工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影响;所有部件可拆装更换,并且可以进行多次拆装、重复利用、循环再用,易于拆除和迁移,使拆除或迁移、重建变得更简单、易行。即使植入地下的结构桩柱在拆除时也仍然可通过与之配套的工程机械将其从地下拨出,从而减少对场地自然环境造成的创伤,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少资源环境的浪费,降低环境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影响;更好地实现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环保的房屋建筑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建筑,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的地形、地势、场地环境上进行建设,适应性更好;使用地现状的原始地形地貌、场地环境获得更为友好地保留;基本不需要对建设及安放用地进行前期大规模、大面积的场地平整及改造工作,建造过程中只需针对新型活动式房屋的设计安放布点进行对应点位的施工即可,因直接占地范围相对减少,基本可视为点状施工,只需要与满足荷载要求及稳定性要求的地面(如现状坚固地质或硬质广场)或基础平台或只需进行简单加固处理后的场地进行结构连接固定、受力传递即可;模块化装配化设计生产的结构桩柱在运往现场后,也只需要通过与之配套的工程机械和施工方式使结构桩柱下端伸入到地下设计所需深度,达到和满足上部房屋主体及设计荷载总的承载力要求;减少了基坑开挖作业、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地面回填夯实、淤泥渣土清运等相应的施工工序。因此,可轻松应对坡地地形、陡坡地形、起伏地形、沟壑地形、软地基地形、高水位地形、狭窄地形、丘陵地形等艰难地形条件下的建设,相对减少了受地形、地势限制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其场地的适应性。建造过程同时减少了对场地自然环境的破坏和降低了粉尘、噪声、污水等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使现状的原始地形、地貌、场地环境获得更友好地保留;现状地表水土、地表径流获得更有利保持;地表获得更多的自然环境空间,可以进行绿化种植、景观资源配置和美化或建设成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好地综合利用,更好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全部部件均可通过螺栓或连接构件进行装配组合连接,结构简单,可方便快捷地实现新型活动式房屋的快速组装安装和拆卸,构成所设计的新型活动式房屋。且全部构造均可以满足工厂化生产要求,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便于运输,以实现建筑的通用标准化,可以使之进入一个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可库存和可以多次周转使用的定型产品领域,成本相对较低;基本不需要做基础,施工更简单、快捷、快速、高效,现场施工周期缩短,施工现场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影响减少,树立起环保节能、快捷高效的建筑理念。现场工期,大约缩短为传统建筑模式的10%-30%,且质量更加精细,可以实现从传统建筑模式下厘米误差到工厂化制造毫米级误差的转变,安装更加方便快捷,结构更加稳固,也更安全可靠;拆装方便,旧有部件可有效灵活更换,易于拆除和迁移、重建,重复利用率提高,资源环境的浪费减少,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压力影响也相对减小,可更好地实现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环保的房屋建筑要求,树立起环境资源友好型工程建设的典范。
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均可采用轻型建材,可以采用小型化、轻量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部分构件还可以进行折叠设计,房体所使用的建材可优选充气结构,还可以选用铝合金结构、钢结构、碳素纤维结构、木结构、竹结构、膜结构、玻璃结构等,组装及拆除均通过相应设计的连接件,非常方便,当采用充气结构时则更为方便,建设时将房体与支撑件按相应设计连接好,通过气泵向房体结构的充气口充入空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即可,拆除时只需要将气体从气口排放干净,体积小,自身重量轻,便于安装使用、制造和推广;异地重建时只需重复如上步骤。当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时,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能更好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采光性更佳;自然光线下,可以在房屋内部进行各种活动。
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主要居住及使用空间浮在空中,雨水可以直接掉落到地面排水沟进行集中收集和排放,减少了雨水通过门和窗户被溅入到室内,并且减少了潮湿;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使居室既通风干燥,居住和使用更加舒适;还可获得相对较高的观赏、欣赏周边风景和景观的视野,同时还可防止蛇类、野兽等的侵害,防止不法分子进入室内,防止地面雨水及洪水的侵扰,更好地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各主要部件也都基本飘浮于空中,基本不与地面接触,受地面雨水、土壤灰尘、老鼠、蚊虫等侵害的影响减少,减少了各部件的损耗及被腐蚀,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之间可以进行扩展、灵活组合及堆叠,能够用于组建各种大型的房屋建筑群。房屋内部,房屋组合之间,可以采用统一规格管道,走线及排气排污,有利于温度控制及智能门锁、信息网络等硬件的统一安装。外部再连接上相关电力、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可共同建成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的建筑群落;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尺寸或外形而得到新产品,或进行不同功能空间的设计,组合成完整套间。污、废水经排污管排出再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经埋在土壤中的有孔渗透管渗透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净化,环保、无污染。还可通过加装薄膜太阳能装置、风力发电装置等为该新型活动式房屋建筑提供绿色清洁能源。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性能优越,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内部宽敞明亮,隔热和保温效果优异,安全性能好,抗风能力强,能更好地抵御风雨,防火、防潮、防虫,运输便利,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并具有优异的抗震能力;还可直接作为宿营工具使用;外形优美、科幻,空间环境舒适、唯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A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B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2-A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2-B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三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B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三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4-A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四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B是新型活动式房屋第四个实施例的主要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中:101.结构桩柱A,102.支撑件A,103.房体A,104.楼板A,105.框架A,106.围护件A;201.支撑件B,202.房体B,203.楼板B,204.框架B,205.围护件B;301.结构桩柱C,302.支撑件C,303.房体C,304.楼板C,305.框架C,306.围护件C;401.支撑件D,402.房体D,403.楼板D,404.框架D,405.围护件D,406.基础平台D。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主要由结构桩柱A(101)、支撑件A(102)、房体A(103)三部分组成;房体A(103)与支撑件A(102)上部连接,支撑件A(102)的下部与结构桩柱A(101)连接,结构桩柱A(101)植入地层。
结构桩柱A(101)优选螺旋桩,下端植入到地下设计所需深度,达到和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螺旋桩的上端设连接承台,柱头、柱顶面等进行加厚加固加强,并预留与支撑件A(102)下端相配合的螺栓连接孔和/或法兰盘机构和/或铰接机构和/或焊接机构等;支撑件A(102),主要由三组呈三角形的桁架按圆周状垂直沿一个中心竖杆分布,此中心竖杆同时作为三组呈三角形桁架的共用邻边,每组三角形桁架的对边设置水平杆,斜边设置斜杆,水平杆一端与中心竖杆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斜杆的上端连接,斜杆的下端与中心竖杆的下端通过高强螺栓铰接连接,三组三角形桁架的斜杆与水平杆铰接处由三段弧形水平梁相互铰接连接成一个圆形平面;三组三角形桁架斜杆的中端位置均通过水平腹杆相互铰接连接,每组三角形桁架分别设置的斜腹杆一端与三角形桁架的斜杆中端铰接连接,另一端于水平杆与中心竖杆铰接处铰接连接,中心竖杆、三角桁架、弧形构件、水平腹杆、斜腹杆共同组成整体式立体空间桁架结构,整体外形基本呈漏斗形;中心竖杆采用空腹型材,作为强电电缆、弱电电缆、给排水设施等管道管线进入室内的路径;中心竖杆上部、三角形桁架的斜杆上部以及三角形桁架的水平杆,分别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连接法兰盘,便于与房体A(103)的连接;中心竖杆下部、三角形桁架的斜杆下部分别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连接法兰盘,便于与结构桩柱A(101)的连接。支撑件A(102)还可以通过活动机构设置成折叠式伞骨结构形式,使用时上端张开成敞口,再通过弧形构件连接固定,不用时卸下弧形构件,折叠收拢即可,拆装方便、实用。支撑件A(102)还可以由一个呈倒三角形或倒梯形或倒锥形或倒抛物线形的构件组成,或由两个三角形或梯形或二分之一锥形或二分之一抛物线形或二分之一截头抛物线形的桁架构件组成。
房体A(103)的整体外形基本呈球形,内部是空心的,形成室内空间;房体A(103)主要由楼板A(104)、框架A(105)、围护件A(106)组成;楼板A(104)呈圆形,与支撑件A(102)上端圆形平面相配合,通过高强螺栓分别与支撑件A(102)上的弧形水平梁及三角形桁架的水平杆进行固定连接,楼板A(104)主要由底层板、面层板、底层板与面层板之间的骨架层三部分组成,骨架层构成楼板A(104)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四块扇形构件通过螺栓相互连接组成圆形框架,骨架层在底层板与面层板之间的间隙,构成一腔体,在起到隔音作用的同时,还可作为各种管线排布的路径;楼板A(104)骨架层还可以与转轴及齿轮结合,实现楼板A(104)的旋转,自由欣赏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风光及景观环境。框架A(105)主要由环形均匀分布的三根呈半圆形的经向框架柱组成,上端相互铰接连接,下端分别与支撑件A(102)中心竖杆的中上部铰接连接,三根呈半圆形的经向框架柱与楼板相接处铰接连接固定;框架A(105)还可以由一根呈圆形的经向框架柱或两根呈半圆形的经向框架柱组成,纬向框架梁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纬向框架梁的加入可以提高框架A(105)的整体性及刚度;当框架A(105)采用充气结构时,三根呈半圆形的经向框架柱在上端铰接处密封,下端与支撑件A(102)中心竖杆的连接处设一个气泵仓,并连接气泵进行充气,使三根呈半圆形的经向框架柱充气成型;整体框架A(105)基本外形主要呈球形,当经向框架柱、纬向框架梁的根数设置得越多越密时,框架的整体外形则越明显。围护件A(106)近似为球形薄壁空球体,主要由三块呈瓜瓣形的构件组成,三块瓜瓣形构件与框架A(105)配合共同组成球形壳体;围护件A(106)主要由外层防护层、内层防护层、内外层防护层之间的保温隔热层组成;内外层防护层采用蒙皮技术于框架A(105)内外侧固定连接,依附包裹成型,保温隔热层与框架A(105)固定连接,围护件A(106)与楼板A(104)、支撑件A(102)相接处固定连接;围护件A(106)还可以采用双层可充气结构,中间保温层采用气囊结构,里面充满氩气类惰性气体,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围护件A(106)还可以由多块曲面构件和/或四边形构件相互拼接而成并与框架A(105)配合组合成球形壳体。围护件A(106)上部开设有天窗,便于阳光照射和室内外空气流通,还可用于欣赏星空月夜和享受日照阳光;中部适当位置开设有出入口门洞和观景窗,分别用于交通出入或连接多个活动房屋、通风和观赏室外风景;还可根据需要设置通气孔。门、观景窗、天窗等部位可以使用中空玻璃。
房体A(103)顶部还可以装设无动力通风机,太阳能集热器等,无动力通风机采用“烟囱效应”的原理设计,由小型排气扇与控制模块组成,电驱动,遥控控制,尖顶处安装闪烁灯,发射星光般闪烁光芒;房体A(103)门洞出入口处可连接升降楼梯或坡道,通过手动或电动升降控制,与地面连接;还可以设置安装无人机停机平台、观景平台等用于快递物品和观赏风光。楼板A(104)、框架A(105)、围护件A(106)共同组成的球形房体A(103),外形为流线形,阻力减小,减少了受台风或洪水的影响;外观造型美观新颖,受力好,结构简单牢靠。房体A(103)及支撑件A(102)周围有更多的地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景观资源配置和美化,规划景观植被、安装景观灯等,景观灯可以由灯柱和球形的灯罩组成,球形灯罩还可以设计成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形式。
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主要由支撑件B(201)、房体B(202)两部分组成;房体B(202)与支撑件B(201)上部连接,支撑件B(201)的下部与地面连接。
支撑件B(201)主要由一中心竖杆以及垂直于中心竖杆并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六组三角形构件组成,此中心竖杆同时作为六组三角形构件的共用邻边,六组三角形构件的对边一端与中心竖杆的上端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斜边的上端连接,斜边的下端与中心竖杆下端连接,六组三角形构件的对边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中心竖杆可以选用空腹型材,强弱电缆、供排水管、排污管等可以通过此中心竖杆的空腹路径连接进入室内;中心竖杆的下端及中心竖杆与三角形构件斜边铰接处均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法兰盘,用于与地面的连接固定,主要适用为硬质广场地面,当一些地面场地地质不是很稳定时,需要先对地面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使之符合建设要求,因整体受力表现为由上向下部向中心内部集中的形式,集中到比上部小的横截面范围内,因此地面可以只需要满足支撑件B(201)安装处对整体设计荷载稳定性的要求;三角形构件的对边顶面、三角形构件对边与斜边铰接处以及中心竖杆中上端分别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连接扣件用于与房体B(202)的连接;中心竖杆、三角形构件等构成的支撑件B(201)其正面主要呈倒三角形,还可以呈倒锥形或截头倒锥形或倒置的抛物线形或“V”字形,整体外形基本呈现为漏斗形。
房体B(202)基本外形主要呈近似球体的24面体,内部为空心,形成室内空间;主要由楼板B(203)、框架B(204)、围护件B(205)三部分构成;楼板B(203)基本呈正六边形,由六块基本相同的等腰三角形板材相互拼接组成,每块等腰三角形板材拼接处预留螺栓连接孔,与支撑件B(201)中三角形构件的对边进行连接固定;每块等腰三角形板材的底边均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紧固件;楼板B(203)的整体大小与房体B(202)的某一横截面相适应,并且与支撑件B(201)最上端的平面相配合、相适应。框架B(204)主要由六组以正八边形四条边为主要形态的经向框架柱及三组基本呈正六边形的纬向框架梁进行相互连接后构成;六组经向框架柱呈圆周状均匀分布,顶部相交位置通过法兰盘铰接连接,底部分别与支撑件B(201)和/或楼板B(203)连接固定;每根经向框架柱的转折连接处分别通过纬向框架梁与相邻经向框架柱对应的折边连接处连接,经向框架柱、纬向框架梁连接后的整体框架B(204)外形主要呈近似球形的24面体;每两根经向框架柱之间可以对称连接成正八边形形态;框架B(204)还可以由一组呈正八边形的经向框架柱与纬向框架梁连接组成。围护件B(205)由24块基本呈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围护型材组成,每块围护型材分别对应于经向框架柱与纬向框架梁所连接构成的边框,并与之相吻合、相适应;每块围护型材分别与经向框架柱、纬向框架梁密封连接;每块围护型材主要由外部防护层、内部防护层、内外部防护层之间的保温隔热层组成;围护件B(205)的适当位置开设门、窗和/或通风口,使视野开阔、光照充足;门、窗和/或通风口等洞口处可以采用中空玻璃,内侧可以加装帘子,用于防止蚊虫等的进入;围护件B(205)还可以通过蒙皮技术与框架B(204)连接配合形成近似球形的24面体壳体。
房体B(202)顶部可以安装无动力通风机、通风管和/或通风顶罩,房体B(202)外部可以加装太阳能元件、太阳能集热器和/或夜景亮化的灯带,出入口处可以安装楼梯或坡道等交通机构与地面进行连接,出入口处还可以设置观景平台;支撑件B(201)周围地面还可以增加绿化景观及园景照明。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主要由结构桩柱C(301)、支撑件C(302)、房体C(303)三部分组成;房体C(303)与支撑件C(302)上部连接,支撑件C(302)的下部与结构桩柱C(301)连接,结构桩柱C(301)植入地层。
结构桩柱C(301)优选螺旋桩,还可以选用灌注桩、预制桩、静压桩、锤击桩或挖孔桩等;在结构桩柱C(301)的上部柱头和/或柱顶等位置预留螺栓连接孔或设置连接承台,以便于支撑件C(302)的连接固定。支撑件C(302)主要由截面为正方形的中心竖杆以及四块呈直角梯形的构件组成,四块呈直角梯形的构件分别与中心竖杆四个竖直面相垂直,下底边与中心竖杆连接,直角腰边与中心竖杆的顶面平,四块呈直角梯形的构件从中心竖杆向外悬挑出去;支撑件C(302)正面基本表现为“Y”字形或“T”字形,整体外形基本呈漏斗形;直角腰边及上底边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紧固扣件,便于房体C(303)的连接与固定;中心竖杆下端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法兰盘用于与结构桩柱C(301)的连接。
房体C(303)基本外形主要呈圆柱形或圆台形,主要由楼板C(304)、框架C(305)、围护件C(306)组成;楼板C(304)为圆形,大小与支撑件C(302)外形截面的最上端外径相适应,分别由四块呈扇形的构件拼接而成,每两块扇形构件的拼接位置分别预留框架C(305)的连接孔;四块扇形构件拼接接缝分别与支撑件C(302)中直角梯形构件的直角腰边中心线相对应,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固定;扇形构件的弧形外边预留连接孔和/或紧扣件。框架C(305)主要由四组呈折线形的经向框架柱与两组整体分别呈圆形的纬向框架梁连接组成;四组呈折线型的经向框架柱围绕圆形楼板C(304)呈圆周状均匀分布,并分别穿过楼板C(304)上预留的连接孔与支撑件C(302)中的直角梯形构件相连接,经向框架柱顶端相互铰接连接;相邻经向框架柱下端靠近楼板C(304)上方位置及折线转折位置分别由弧形纬向框架梁进行相互连接,四段弧形框架梁连接后整体呈一个圆形平面;呈折线形的经向框架柱、呈圆形的纬向框架梁进行整体连接组合后整体外形基本呈圆柱形或圆台形架构;框架C(305)还可以由一组折线拱形经向框架柱组成,而纬向框架梁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经向框架柱和/或纬向框架梁的数量设置得越密,框架C(305)的整体外形越清晰。围护件C(306)基本呈圆柱形或圆台形壳体,采用蒙皮技术与框架C(305)配合连接,围护件C(306)主要由四块扇面型材及四块弧面型材相互拼接组成,还可以由扇面、弧面、三角形、四边形等型材共同或单独拼接组合而成;围护件C(306)上开设有圆形天窗、拱形门、带形观景窗等,门窗洞口处加设防蚊虫窗帘,围护件C(306)上顶端设置有遥控式换气装置,用于将室内的热空气排出室外。
房体C(303)外侧还可以安装LED灯带,用于夜景亮化美化,还可以安装太阳能薄膜装置,收集清洁能源为室内提供电力等能源,出入口处安装可升降楼梯或坡道等交通机构,连接地面,还可以加装观景平台和/或无人机停机坪等,在支撑件C(302)下部位置预留连接主干管网的外接孔,使排水管可以通过外接孔再统一连接到化粪池进行处理,污废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再通过埋在土壤中的有孔渗透管渗透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净化,环保、无污染。
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第四个实施例中:主要由支撑件D(401)、房体D(402)两部分组成;房体D(402)与支撑件D(401)上部连接,支撑件D(401)的下部与基础平台D(406)连接。
基础平台D(406)上部预埋螺栓和/或法兰盘等可连接机构,便于支撑件D(401)的连接固定;支撑件D(401)主要由一件呈倒梯形的构件组成,其相互平行的两个底边中,较长的底边在上,较短的底边在下,不相互平行的两个腰与两个平行底边相连,倒梯形构件上部较长的底边上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连接卡槽,用于楼板D(403)的连接固定,下部较短的底边上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法兰盘,用于与基础平台D(406)的连接,支撑件D(401)整体外形基本也可视为漏斗形。
房体D(402)基本外形主要呈抛物线旋转体形或锥体形,内部为空,构成室内空间,主要由楼板D(403)、框架D(404)、围护件D(405)三部分构成;楼板D(403)为圆形,其外径大小与支撑件D(401)外形的横截面最上端外径相适应,主要由上下面层及中间骨架层组成;骨架层通过三角桁架相互连接成圆形,上下面层拼接依附在骨架层上形成圆形钢性整体,楼板D(403)与支撑件D(401)上部较长水平边连接处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连接卡槽;楼板D(403)圆弧形外边预留螺栓连接孔和/或紧固扣件,用于与框架D(404)及围护件D(405)的连接固定。框架D(404)主要由一组呈抛物线形的经向框架柱组成,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圆形纬向框架梁,共同构成抛物线旋转体的外形,经向框架柱和/或纬向框架梁根数设置越多越密,则外形越清晰明显,抛物线形的经向框架柱的下开口外径与楼板D(403)的圆形外径相适应,并通过高强螺栓与楼板D(403)及支撑件D(401)预留的螺栓连接孔和/或紧固件连接固定;围护件D(405)基本外形呈抛物线旋转体形壳体或锥体形外壳,主要由曲面和/或扇面和/或多边形型材相互拼接组成,采用蒙皮技术依附框架D(404)包裹成型,并与框架D(404)、楼板D(403)和支撑件D(401)进行连接;围护件D(405)上开设有门、天窗、观景窗和通风孔。门洞等出入口处可以安装楼梯和/或坡道和/或扶手等交通设施与地面和/或平台连接。
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在建造时,房体框架优选充气柱,还可以选用网状柱、轻型钢柱、铝合金柱、木柱、碳素柱或竹制柱等,经向框架柱还可以采用由下向上逐渐缩小的变截面设计,以减少上部自重,房体围护件的材料基本可以选用帆布、篷布、幔布、铝合金、铝塑板、玻璃、碳素纤维、ETFE膜、PET膜、介质膜、稻草、竹子或木材等,当采用涤纶防水布或棉质帆布一类的建筑材料时,可以采用软连接。
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外侧均可进行不同风格的装饰处理,比如可以进行传统文化主题、建筑主题、符号或色彩主题、装饰图案主题、卡通主题或灯光主题等的涂装、装饰;还可以根据设计悬挂安装夜景灯光等设施进行夜景美化;加装太阳能装置,加设自动换气装置、楼梯、坡道、扶手、平台等;房屋周围地面种植绿化,安装景观灯等;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拉索与地面进行限位固定,更加提高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的安全性能;所有门洞、观景窗、天窗、通气孔等位置,均可增加窗檐、檐口或装饰构件等于外侧依附成型。
所述新型活动式房屋留出了更多的地面用地,可以根据设计及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景观植被进行统一的景观规划,这些景观植被主要包含如:向日葵、油菜花、菊花、薰衣草、玫瑰、郁金香、牵牛花、山茶花、蔷薇花、茉莉花、康乃馨、美人蕉、米兰、牡丹、珊瑚花、迎春花、虞美人、鸢尾、栀子花、月季、忘忧草、观赏草、草莓、狼尾草、香蒲、肾蕨、银丝草、马蹄金、发草、非洲凤仙花、一串红、孔雀草、太阳花、大波斯菊、大花萱草、地肤、红叶石楠、芭蕉、佛甲草、金叶过路黄、花叶常春藤、腊梅、芍药、石竹、宿根福禄考、沿阶草、银边麦冬、常春藤、荷花、睡莲等。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基础上的改动以及实质工程需要而进行无实质性原理改变的适当调整,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活动式房屋,其特征是:主要由房体、支撑件、结构桩柱组成;所述房体其外形主要呈旋转体形或多面体形,内部为空心;所述支撑件的外形横截面外径从上部向下部缩小,使受力向下集中,整体外形基本呈漏斗形;所述支撑件的上部与房体连接,使房体离开地面,所述支撑件的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地面连接,或所述支撑件的下部与结构桩柱和/或基础平台连接,结构桩柱植入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式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房体、支撑件、结构桩柱采用模块化装配式设计, 工厂施工生产预制部件,现场装配组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式房屋,其特征是:所述结构桩柱为螺旋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式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房体主要由框架、地板、围护件组成;所述地板外形与房体外形对应位置的横截平面相适应,主要呈圆形或四边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所述地板与支撑件上部连接,形成空中平台;所述框架主要由经向框架柱、纬向框架梁、斜向腹杆相互连接组成旋转体或多面体的骨架,所述经向框架柱沿着地板周围设置;所述框架与地板和/或支撑件连接;所述围护件与框架配合组成旋转体或多面体壳体,所述围护件与框架和/或地板、支撑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式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件由至少一个呈倒三角形或倒梯形或倒抛物线形或截头倒抛物线形或“V”形或“Y”形或“T”形构件组成,或由至少两个呈三角形或梯形或二分之一抛物线形或二分之一截头抛物线形或折线形或直线形或弧线形构件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活动式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框架由至少一根呈环形或圆拱形或抛物拱形或三角拱形或折线拱形的经向框架柱组成,或由至少两件呈弧形或二分之一抛物拱形或直线形或折线形的经向框架柱组成;所述围护件上面开设有门和/或窗和/或通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动式房屋,其特征是:所述房体为球形,球形薄壁壳体的空球体,球形壳体采用双层可充气结构,主要由外部防护层、内部防护层和位于内部防护层与外部防护层之间的保温隔热层组成,所述保温隔热层充满惰性气体,起到保温和隔热效果的同时增加房体强度。
CN201720101807.3U 2016-01-31 2017-01-25 新型活动式房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603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26353 2016-01-31
CN201620092635 2016-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0328U true CN207260328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14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180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60328U (zh) 2016-01-31 2017-01-25 新型活动式房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032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8901A (zh) * 2019-04-07 2019-06-11 福建未来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组装式圆顶移动房
CN109868900A (zh) * 2019-01-29 2019-06-1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活动房结构建筑用墙板结构
CN109919995A (zh) * 2019-01-31 2019-06-2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绿化工程量可视化审计方法
CN109944495A (zh) * 2019-04-17 2019-06-2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潜在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生命帐篷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8900A (zh) * 2019-01-29 2019-06-1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活动房结构建筑用墙板结构
CN109919995A (zh) * 2019-01-31 2019-06-2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绿化工程量可视化审计方法
CN109919995B (zh) * 2019-01-31 2023-03-14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绿化工程量可视化审计方法
CN109868901A (zh) * 2019-04-07 2019-06-11 福建未来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组装式圆顶移动房
CN109944495A (zh) * 2019-04-17 2019-06-2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潜在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生命帐篷及使用方法
CN109944495B (zh) * 2019-04-17 2024-02-0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潜在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生命帐篷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60328U (zh) 新型活动式房屋
US9468157B2 (en) Three-dimensional planting construction
JP7012848B2 (ja) 家屋建物構造
JP2011506805A (ja) 建築構造物とその建築方法
US20220069765A1 (en) Dynamic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dbipv) using solar trees and solar sails and the like
CN208113592U (zh) 基于充气膜的垂直绿化结构
CN205776751U (zh) 一种多功能穹顶房
JP6692851B2 (ja) 空調設備を有する屋外施設
Peng et al. The use of vertical greening in urban rehabilitation to improv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n Taiwan
WO2011136596A2 (ko) 인간과 건축물과 생명체와 도시환경에게 복합기능의 친 환경 문화를 제공하는 입체적 고층 조경에 대한 발명
CN108901469A (zh) 一种供蔬菜栽培的社区道路棚架系统
CN210563723U (zh) 一种弹簧悬架式休闲帐篷
CN208768553U (zh) 一种供蔬菜栽培的社区道路棚架系统
US20100281792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protection of a habitable area from tornado
DE10350404A1 (de) Landschaftsüberdachung
CN215407598U (zh) 一种下沉式房屋、土体和生产作业间一体化结构体系
CN204217573U (zh) 保护式垂直种植系统
CN214303143U (zh) 休闲景观庭院平台及其建筑群
CN114575630A (zh) 一种绕树围桩和借助树木及绕树围桩构建的高架亭屋
Chen et al. Contemporary Design in Detail: Sustainable Environments
WO2018013059A1 (en) A shelter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H0738381Y2 (ja) 宅地の構造
CN115234053A (zh) 一种不占耕地不伤农田的高架田园综合经济构筑体
CN109898888A (zh) 城市建设的新构想
CN117770014A (zh) 水岸公园种植养殖观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