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0127U - 导排水管 - Google Patents
导排水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60127U CN207260127U CN201721099730.7U CN201721099730U CN207260127U CN 207260127 U CN207260127 U CN 207260127U CN 201721099730 U CN201721099730 U CN 201721099730U CN 207260127 U CN207260127 U CN 2072601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guide
- drainpipe
- guiding element
- guide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排水管,包括导水部件(1)和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套接在所述导水部件(1)的一端,导水部件(1)的表面设有多条横截面为“Ω”形的导水沟槽(11),所述导水沟槽(11)的一端伸入排水管(2)内,导水沟槽(11)的开口朝外,导水沟槽(11)的开口的直径为0.05mm~0.5mm。该导排水管导水效率高、不易淤塞和板结、施工方便、施工成本低,广泛适用于铁路、公路、挡墙、岸墙、堤坝和隧道等土建工程的导排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建工程导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排水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土建工程的减压导排水方面,导排土体中饱和、过饱和的渗透水大多采用传统的砂石盲沟或用无纺土工织物包裹带孔透水管、螺旋弹簧管等过滤型导排水方式。这种过滤型导排水方式是利用水的重力作用导排土体中的渗透水,采用这种方式导排水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这种方式在排水过程中,必然会连带土体中细小的砂壤粒进入滤水网孔,久而久之,将导致网眼的淤塞和板结,进而造成导排水能力下降乃至失效的状况;2、采用这种方式导排水必须开挖需导水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工程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导水效率高、不易淤塞和板结、施工方便的导排水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导排水管,包括导水部件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套接在所述导水部件的一端,导水部件的表面设有多条横截面为“Ω”形的导水沟槽,所述导水沟槽的一端伸入排水管内,导水沟槽的开口朝外,导水沟槽的开口的直径为0.05mm~0.5mm。在导水部件的表面设置多条横截面为“Ω”形的导水沟槽,并将导水沟槽的开口直径设置为0.05mm~0.5mm,通过“Ω”形导水沟槽产生吸附水效应,吸附土体中的饱和、过饱和的渗透水,通过毛细作用(导水沟槽类似于毛细管)大大提高了导排水管的导排水能力;此外,由于导水沟槽的开口很小,可阻挡土体中的细小砂壤粒进入导水沟槽内,避免导水沟槽淤塞或板结,确保导排水管具有持久、稳定的导排水能力;再者,这种通过细小的导水沟槽进行导水的导排水管在施工时,只需在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开槽钻孔,再将导排水管套入其内即可达到自动排水效果,无需开挖需导水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工程量小,施工效率高,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的,所述导水部件包括内套管和包裹在所述内套管外部的导水套,多条所述导水沟槽开设在所述导水套的外表面,所述内套管与连接排水管相对的一端设有防止泥沙从端部进入内套管和导水沟槽的堵头。导水部件采用空心的管状结构,可节省材料;采用内套管和导水套的结构,方便分开制作。
更优选的,所述导水沟槽沿导水套的轴向设置,多条导水沟槽沿导水套的周向均布设置。这样,可实现定向导排水,并同时从导排水管的四周进行导排水,提高导排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堵头包括一体成型的堵帽和内堵管,所述内堵管套接在内套管内,所述堵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导水套的外径。堵头与内套管之间连接紧密,并通过堵头将导水沟槽和内套管的端部进行密封,避免细小砂壤粒从导水沟槽和内套管的端部进入而造成堵塞。
更优选的,所述内堵管上沿内堵管的轴向设置有多根凸条,多根所述凸条沿内堵管的周向均布设置,凸条的宽度从靠近堵帽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如此,可使堵头和内套管连接更加紧密,并且拆装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为PVC塑料管,价格便宜;所述导水套为PVS塑料软套,抗老化、耐酸碱、耐候性好,可延长导排水管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内侧沿排水管的周向设有止回环,所述止回环的靠近导水部件的一侧呈倾斜状,止回环的远离导水部件的一侧与排水管的轴向垂直。这样,可避免经导水沟槽导排进入排水管的水发生回流。
更优选的,所述止回环上于靠近导水部件的一侧设有多个由止回环向导水部件延伸的凸齿,多个所述凸齿沿止回环环向均布设置。通过凸齿可对导水部件进行限位,避免其太过靠近止回环而影响止回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水部件与所述排水管的相互套接处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使导水部件与排水管之间连接得更加紧密,避免其在使用时发生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不淤堵,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穿透性过滤排水方式,采用平行排列的细小密集的“Ω”形导水沟槽实现水、土的分离,能在导排水开始的极短时间内,在导水沟槽上形成自然反滤层,可避免导排水管内发生淤塞和板结,从而达到不淤堵的效果。
(2)抗压性强,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行排列的细小密集的“Ω”形导水沟槽结构方式,有效的分解了外界物体的压力,使得导水顺利、畅通。
(3)透水性强,导水套的开槽率在20%~25%,吸水面积大,渗透系数可达0.2cm/s。
(4)主动排水,利用细小密集的“Ω”形导水沟槽,导水过程可产生毛细作用,有效增加排水效果。
(5)费效比高,导水套采用PVS材料,其材质具有:抗老化、耐酸碱、耐候等优点,大大地提高了导排水管的使用寿命。
(6)施工、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导排水管只需在需导排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开槽钻孔,再将导排水管套入其内即可达到自动定向排水效果,无需开挖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沿图1中B-B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例说明:
1、导水部件;2、排水管;3、堵头;11、导水沟槽;12、内套管;13、导水套;21、止回环;22、凸齿;31、堵帽;32、内堵管;33、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导排水管,包括导水部件1和排水管2,排水管2套接在导水部件1的一端。该导水部件1包括内套管12和包裹在该内套管12外部的导水套13。在导水套13的外表面密集设置有多条导水沟槽11,该导水沟槽11的横截面为“Ω”形,“Ω”形导水沟槽11的开口朝外,其开口的直径为0.05mm~0.5mm,更优选为0.3mm(如图6中L所示),导水沟槽11的一端伸入排水管2内。导水沟槽11沿导水套13的轴向设置,多条导水沟槽11沿导水套13的周向均布设置。内套管12与连接排水管2相对的一端设有防止泥沙从端部进入内套管12和导水沟槽11的堵头3。该堵头3包括一体成型的堵帽31和内堵管32。内堵管32套接在内套管12内,堵帽31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导水套13的外径,通过堵帽31将内套管12和导水沟槽11的端部进行密封,避免细小砂壤粒从导水沟槽11和内套管12的端部进入而造成堵塞。
本实施例中,内堵管32上沿内堵管32的轴向设置有多根凸条33,该多根凸条33沿内堵管32的周向均布设置,凸条33的宽度从靠近堵帽31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内套管12优选采用PVC塑料管,而导水套13优选采用PVS塑料软套,导水套13的开槽率优选为20%~25%,其渗透系数达0.2cm/s。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从导水沟槽11进入排水管2的水发生倒流,在排水管2的内侧沿排水管2的周向设置有止回环21,该止回环21的靠近导水部件1的一侧呈倾斜状,而止回环21远离导水部件1的一侧与排水管2的轴向垂直。进一步的,在止回环21上于靠近导水部件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由止回环21向导水部件1延伸的凸齿22,该多个凸齿22沿止回环21的环向均布设置。为将水及时的从排水管2中排出,可将导水部件1连接堵头3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在需导排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内。为使导水部件1与排水管2之间连接更加可靠,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在导水部件1与排水管2的相互套接处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
该导排水管的安装过程如下:按照工程单位排水量及其管径长度、直径要求选择合适规格的导排水管各部件;依次将相同型号的堵头3套接在内套管12和导水套13的一端;将排水管2套接在内套管12和导水套13的另一端,并且匹配固定组成导排水管;在需导排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开槽钻孔,将导排水管安装在该开槽钻孔中,使导水部件1置于土壤中,即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导排水管可高效导排土体中饱和、过饱和的渗透水,保持土体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能确保垱土建筑物的安全,具有良好的抗淤堵、导排水能力,且性价比高、施工简便,有利于工程单位解决建筑物或其他物体的滑坡、脱落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导排水管,包括导水部件(1)和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套接在所述导水部件(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导水部件(1)的表面设有多条横截面为“Ω”形的导水沟槽(11),所述导水沟槽(11)的一端伸入排水管(2)内,导水沟槽(11)的开口朝外,导水沟槽(11)的开口的直径为0.05mm~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件(1)包括内套管(12)和包裹在所述内套管(12)外部的导水套(13),多条所述导水沟槽(11)开设在所述导水套(13)的外表面,所述内套管(12)与连接排水管(2)相对的一端设有防止泥沙从端部进入内套管(12)和导水沟槽(11)的堵头(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沟槽(11)沿导水套(13)的轴向设置,多条导水沟槽(11)沿导水套(13)的周向均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3)包括一体成型的堵帽(31)和内堵管(32),所述内堵管(32)套接在内套管(12)内,所述堵帽(3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导水套(13)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堵管(32)上沿内堵管(32)的轴向设置有多根凸条(33),多根所述凸条(33)沿内堵管(32)的周向均布设置,凸条(33)的宽度从靠近堵帽(31)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2)为PVC塑料管,所述导水套(13)为PVS塑料软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的内侧沿排水管(2)的周向设有止回环(21),所述止回环(21)的靠近导水部件(1)的一侧呈倾斜状,止回环(21)的远离导水部件(1)的一侧与排水管(2)的轴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环(21)上于靠近导水部件(1)的一侧设有多个由止回环(21)向导水部件(1)延伸的凸齿(22),多个所述凸齿(22)沿止回环(21)环向均布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件(1)与所述排水管(2)的相互套接处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99730.7U CN207260127U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导排水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99730.7U CN207260127U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导排水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60127U true CN207260127U (zh) | 2018-04-20 |
Family
ID=6192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99730.7U Active CN207260127U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导排水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6012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04949A (zh) * | 2019-05-05 | 2019-07-12 | 长沙理工大学 | 用于岩土体内部的高效吸排水管 |
CN118257277A (zh) * | 2024-05-27 | 2024-06-28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路基及边坡立体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2017
- 2017-08-30 CN CN201721099730.7U patent/CN2072601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04949A (zh) * | 2019-05-05 | 2019-07-12 | 长沙理工大学 | 用于岩土体内部的高效吸排水管 |
CN110004949B (zh) * | 2019-05-05 | 2021-02-26 | 长沙理工大学 | 用于岩土体内部的高效吸排水管 |
CN118257277A (zh) * | 2024-05-27 | 2024-06-28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路基及边坡立体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22902B (en) | A water discharge method and belt-shaped drainage material applied to it | |
CN207260127U (zh) | 导排水管 | |
CN205475271U (zh) | 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虹吸排水管组件 | |
CN214305634U (zh) | 楼板与排水管间的防水结构 | |
CN206859201U (zh) | 膨胀土基坑简易泄水、泄压结构 | |
CN105275001A (zh) | 新型边坡可更换硬韧组合双层曲纹网状透水管 | |
CN207553074U (zh) | 透水pe管 | |
CN103628492A (zh) | 一种新型仰斜排水孔及其实施方法 | |
CN110735429A (zh) | 一种抗物理淤堵的新型复合排渗管 | |
CN106013199B (zh) | 一种双翼型橡塑软带式单向自动排水器 | |
CN206428751U (zh) | 一种排水系统用雨水收集管 | |
CN209368854U (zh) | 基坑侧壁渗水集流装置 | |
CN103993645A (zh) | 一种边坡可更换式排水管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224234U (zh) | 一种牢固的市政防冻排水管 | |
CN114086584A (zh) | 可清理双管仰斜式排水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554026U (zh) | 一种河道边坡防水土流失护坡结构 | |
CN208816156U (zh) | 一种自进式锚杆和锚杆桩 | |
CN218597085U (zh) | 一种适用于水工廊道排水孔孔口的密封保护装置 | |
KR20080014618A (ko) | 지하수 집수 다중관 | |
CN205954650U (zh) | 一种帷幕注浆孔口结构 | |
CN208949831U (zh) | 一种轻便组合式反滤导渗管 | |
CN205062825U (zh) | 新型边坡可更换硬韧组合双层曲纹网状透水管 | |
JP3207717U (ja) | 自吸式排水管 | |
CN212091132U (zh) | 一种铁路隧道高分子双壁排水滤管 | |
CN216892547U (zh) | 一种建筑物抗浮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