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32513U -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32513U
CN207232513U CN201621058415.5U CN201621058415U CN207232513U CN 207232513 U CN207232513 U CN 207232513U CN 201621058415 U CN201621058415 U CN 201621058415U CN 207232513 U CN207232513 U CN 207232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generating means
light generating
eyeglas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84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0584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32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32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32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包括:壳体、成像装置以及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和观影镜片。所述视觉聚焦点追踪装置包括远近视镜片、红外光生成装置、微型红外摄像头和追踪装置主板;所述远近视镜片位于用户人眼和观影镜片之间,所述远近视镜片与成像装置均平行设置;所述微型红外摄像头朝向与远近视镜片的夹角为0°到90°之间;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能够产生波段在700纳米以上的红外光,本技术方案通过红外光生成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泛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成像。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虚拟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作为近两年刚兴起的行业备受瞩目,虚拟现实设备可以模拟真实的场景,让人在虚拟的世界里得到感官的满足;增强现实设备在真实的场景上叠加虚拟场景,使人在现实场景中与虚拟的叠加的事物产生互动。而目前由于画质对运算量的要求很高,硬件厂商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便是用户的计算机硬件满足不了显示设备高清渲染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了一种能降低硬件运算功耗、降低硬件要求、同时能提升交互体验效果的泛头戴式成像设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包括:壳体、成像装置、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含:显示装置和观影镜片;所述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包含:红外光生成装置、微型红外摄像头和追踪装置主板。
优选的,所述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还包含远近视镜片。
优选的,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位于壳体内部或者所述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位于壳体前壁。
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沿观察者视线方向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显示装置分为左眼显示装置和右眼显示装置,所述左眼显示装置和右眼显示装置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离的两 部分;所述显示装置中部位置附近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壳体前壁中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观影镜片位于壳体前壁可观察所述壳体内部,包括左眼观影镜片和右眼观影镜片。
优选的,所述观影镜片可调节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瞳距用户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观影镜片可单独调节自身的位置,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不同视力的用户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远近视镜片位于观影镜片与用户眼睛之间,远近视镜片为可拆卸、可更换式以适配不同的远视眼或者近视眼人群。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能够产生波段在700纳米以上的红外光。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是由灯珠组成的灯珠阵列,或者由背光模组构成的面光源。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与红外摄像头整体设置;或者与所述微型红外摄像头分体设置,位于壳体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至少有一组。
优选的,所述红外摄像头至少有一组,每一组至少有一个。
优选的,所述红外摄像头位于壳体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
优选的,所述红外摄像头位于观影镜片的下方,或者位于观影镜片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将微型红外摄像头安装在观影镜片的左方、右方或者下方,既不会遮挡用户的视线,又可以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效果。
优选的,将追踪装置的主板与虚拟现实主机主板分开设立,使视觉聚焦点追踪装置可以与虚拟现实成像设备保持相对的独立,实现模块化设计,方便维修。
优选的,所述追踪装置主板位于显示装置后或位于壳体侧面,或者所述追踪装置主板与远近视镜片、红外光生成装置、微型红外摄像头用另一个壳体包装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追踪装置主板通过排线与微型红外摄像头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主机主板,所述主机主板位于显示装置后,所述追踪装置主板通过USB连接线与所述主机主板 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型红外摄像头通过螺栓或工业胶水粘贴固定在相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对红外摄像头特定位置的设定以及对追踪装置主板的优化,可以降低硬件运算功耗、降低硬件要求、同时能提升用户使用设备的交互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组单摄像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组单摄像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组单摄像头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组单摄像头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组双摄像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组双摄像头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组单摄像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意图;
附图说明:壳体1,观影镜片2,左眼观影镜片21,右眼观影镜片22,左眼显示装置31,右眼显示装置32,微型红外摄像头52,第一微型红外摄像头521,第二微型红外摄像头522,追踪装置主板53,微型红外摄像头的朝向与远近视镜片夹角6,主机主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虚拟现实成像设备,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前壁可观察壳体1内部的观影镜片2,观影镜片2包括左眼观影镜片21和右眼观影镜片22,显示装置沿观察者视线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显示装置包括左眼显示装置31和右眼显示装置32,左眼显示装置31和右眼显示装置32之间设有挡板4,挡板4的一端与壳体1前壁中部相连。
壳体1的前壁上设置有1个视觉聚焦点追踪装置,视觉聚焦点追踪装置包括远近视镜片51、微型红外摄像头52,远近视镜片51位于右眼观影镜片22和右眼之间,远近视镜片51与右眼观影镜片22平行放置,微型红外摄像头52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壁上,微型红外摄像头的朝向与远近视镜片的夹角为0至90°,至少一个红外光生成装置,红外光生成装置与微型红外摄像头52成为一个整体设置。
另一种优选方案,红外光生成装置还可以与所述微型红外摄像头分体设置,位于观影镜片与用户眼睛之间;生成700纳米以上的红外光投射至用户眼睛周围(图示未画出)。
优选实施方案中,视觉聚焦点追踪装置还包括追踪装置主板53,追踪装置主板53位于显示装置后,追踪装置主板53通过排线(图示未画出)与微型红外摄像头52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主机主板8,主机主板8位于显示装置后,追踪装置主板53通过USB连接线(图示未画出)与主机主板8连接。
优选实施方案中,微型红外摄像头52通过螺栓(图示未画出)固定在壳体1的前壁。
另一种优选方案,微型红外摄像头52也可以通过工业胶水(图示未画出)粘贴固定在壳体1的前壁。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还可以采用远近视镜片51位于右眼观影镜片22和右眼之间,远近视镜片51与右眼观影镜片22平行放置,微型红外摄像头52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位于右眼观影镜片的右方。
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也可以采用远近视镜片51位于左眼观影镜片21和左眼之间,远近视镜片51与左眼观影镜片21平行放置,微型红外摄像头52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位于左眼观影镜片的左方。
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还可以采用远近视镜片51位于右眼观影镜片22和右眼之间,远近视镜片51与右眼观影镜片平行放置,两个微型红外摄像头521与522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位于右眼观影镜片的下方,两个微型红外摄像头521、522之间成一定的角度并均朝向用户眼睛。
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还可以采用远近视镜片51位于右眼观影镜片22和右眼之间,远近视镜片51与右眼观影镜片平行放置,两个微型红外摄像头521与522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位于右眼观影镜片的右方,两个微型红外摄像头521、522之间成一定的角度并均朝向用户眼睛。
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采用远近视镜片511位于左眼观影镜片21和左眼之间,远近视镜片511与左眼观影镜片平行放置,远近视镜片512位于右眼观影镜片 22和右眼之间,远近视镜片512与右眼观影镜片平行放置,两个微型红外摄像头521与522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第一微型红外摄像头521位于左眼观影镜片的下方,第二微型红外摄像头522位于右眼观影镜片的下方,两个微型红外摄像头521、522均朝向用户眼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包括:壳体、成像装置、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含:显示装置和观影镜片;所述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包括:红外光生成装置、微型红外摄像头和追踪装置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所述观影镜片设置在壳体前壁;所述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位于壳体内部或者所述视觉聚焦点追逐装置位于壳体前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沿观察者视线方向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显示装置分为左眼显示装置和右眼显示装置,所述左眼显示装置和右眼显示装置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离的两部分;所述显示装置中部位置附近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壳体前壁中部相连;所述观影镜片位于壳体前壁可观察所述壳体内部,包括左眼观影镜片和右眼观影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能够产生波段在700纳米以上的红外光;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是由灯珠组成的灯珠阵列,或者由背光模组组成的面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与红外摄像头整体设置;或者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与所述微型红外摄像头分体设置,所述红外光生成装置位于壳体前壁与用户眼睛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红外摄像头至少有一个,微型红外摄像头固定在所述观影镜片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红外摄像头至少有一个,微型红外摄像头固定在所述观影镜片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装置主板位于显示装置后或所述追踪装置主板位于壳体侧面或者所述追踪装置主板与红外光生成装置、微型红外摄像头用另一个壳体包装成一个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装置主板通过排线或其他方式与微型红外摄像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主机主板,所述主机主板位于显示装置后,所述追踪装置主板通过USB连接线与所述主机主板连接。
CN201621058415.5U 2016-09-18 2016-09-18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Active CN207232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8415.5U CN207232513U (zh) 2016-09-18 2016-09-18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8415.5U CN207232513U (zh) 2016-09-18 2016-09-18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32513U true CN207232513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38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8415.5U Active CN207232513U (zh) 2016-09-18 2016-09-18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325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3350A (zh) * 2024-02-01 2024-03-08 科弛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手术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防疲劳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3350A (zh) * 2024-02-01 2024-03-08 科弛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手术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防疲劳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9690B (zh) 一种3d头戴显示器
CN204595327U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US8704882B2 (en) Simulated head mounted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CN102117578B (zh) 一种沉入式弧形虚拟现实显示墙
CN204964900U (zh) 可折叠的便携式虚拟现实眼镜
CN205539722U (zh) 一种虚拟现实成像设备
CN104865701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3901620A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102122072A (zh) 头戴式微投影立体视觉显示器
CN204945944U (zh) 一种全息互动影像系统
CN104199196A (zh) 一种具有眼动追踪功能的波导式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系统
CN203786394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105911696B (zh) 一种虚拟现实映像装置以及一体式虚拟现实设备
CN104865704A (zh)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透射式与非透射式可切换头戴设备
CN204595328U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204496117U (zh) 3d眼镜
CN206638890U (zh) 头戴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CN203786395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207232513U (zh) 一种带有红外光生成装置的泛头戴式设备
CN205581416U (zh) 一种镜片可替换的虚拟现实眼镜
CN204903866U (zh)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
CN203786397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202615044U (zh) 一种非接触式近眼虚拟立体显示器
CN205787388U (zh) 一种虚拟现实映像装置以及一体式虚拟现实设备
CN106598239A (zh) 一种基于含眼控的交互模块的头戴显示设备中的红外灯透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