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8989U - 悬挂式便携爬梯 - Google Patents

悬挂式便携爬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8989U
CN207228989U CN201721235060.7U CN201721235060U CN207228989U CN 207228989 U CN207228989 U CN 207228989U CN 201721235060 U CN201721235060 U CN 201721235060U CN 207228989 U CN207228989 U CN 207228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 ladder
suspension type
side rail
portable
lad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50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
沈克家
梅立鑫
张燕
刘丹丹
朱序均
徐明达
曹扬
谢正超
俞庆荣
杨福理
殷海云
张进
刁振宇
朱凯
周菊华
张国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350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8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8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8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便携爬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从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弯曲成钩状的所述塔接挂钩将爬梯悬挂于待攀爬的通信铁搭的高处,避免了因通信铁塔所处位置不够平坦导致无法使用爬梯的情况,并且,爬梯本体由至少两个爬梯单元依次首尾相铰接连接构成,爬梯为可折叠的结构,从而使得爬梯便于携带,从而降低了无梯通信铁塔的维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在爬梯本体上设置侧护栏和背护栏,使得各背护栏与侧护栏和爬梯本体形成一个个的环形结构,使用者在攀爬时始终位于各环形结构内,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不小心从爬梯上掉落,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Description

悬挂式便携爬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便携爬梯。
背景技术
通信铁塔属于信号发射塔的一种,也叫信号发射塔或信号塔,主要用于为信号发射天线做支撑。通信铁塔分为地面通信铁塔和楼顶通信铁塔(也称为通讯铁塔),可以建设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带、高山上或者楼顶等地方。通常建设的通信铁搭的高度很高,工作人员不借助辅助设备无法够到塔顶,以起到架高通信天线作用。
现有的一些大型的通信铁塔在建造时设置有固定爬梯,以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由于周围环境的限制,有的通信铁搭建设体积有限,为了节省空间,不会为通信铁塔设置固定爬梯。对于没有设置固定爬梯的通信铁塔,当需要对通信铁塔上面的设备进行维修时,需要用吊车将维修人员吊上去进行修理,维修成本较高;对于某些处于交通不便的地方的无固定爬梯的通信铁塔,吊车可能无法接近,给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便携爬梯,以解决目前对于没有设置固定爬梯的通信铁塔,当需要对通信铁塔上面的设备进行维修时,需要用吊车将维修人员吊上去进行修理,维修成本较高;对于某些处于交通不便的地方的无固定爬梯的通信铁塔,吊车可能无法接近,给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悬挂式便携爬梯,包括:爬梯本体、侧护栏、背护栏和塔接挂钩;
所述塔接挂钩设置于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所述塔接挂钩从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弯曲成钩状;
所述爬梯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爬梯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爬梯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爬梯单元之间铰接连接;
各所述爬梯单元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侧护栏,所述侧护栏对称设置在所述爬梯本体的正面的两侧;
所述爬梯本体两侧的所述侧护栏之间均匀设置有“U”型的所述背护栏。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塔接挂钩与所述爬梯本体位于顶端的爬梯单元形成伸缩式结构。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块;
所述卡接块背离所述爬梯本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卡接块背离所述爬梯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呈圆弧形。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卡接块。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防滑垫表面呈锯齿形。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背护栏的两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接头;
所述侧护栏的顶部固设有与所述凹槽接头相匹配的凸起接头,所凸起接头插入所述凹槽接头;
所述凸起接头和所述凹槽接头上分别设置有上下连通的定位孔,定位孔内插设有定位杆。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定位杆为“T”型销杆。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定位杆为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栓。
基于上述悬挂式便携爬梯,可选地,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均匀分布;
所述爬梯本体一侧的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与所述爬梯本体另一侧的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对称设置;
所述爬梯本体两侧的侧护栏上任意一组相互对称的两个所述凸起接头之间通过一所述背护栏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便携爬梯,通过从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弯曲成钩状的所述塔接挂钩将爬梯悬挂于待攀爬的通信铁搭的高处,避免了因通信铁塔所处位置不够平坦导致无法使用爬梯的情况,并且,爬梯本体由至少两个爬梯单元依次首尾相铰接连接构成,爬梯为可折叠的结构,从而使得爬梯便于携带,从而降低了无梯通信铁塔的维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在爬梯本体上设置侧护栏和背护栏,使得各背护栏与侧护栏和爬梯本体形成一个个的环形结构,使用者在攀爬时始终位于各环形结构内,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不小心从爬梯上掉落,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便携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便携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便携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便携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悬挂式便携爬梯包括:爬梯本体1、侧护栏2、背护栏3和塔接挂钩4。
所述塔接挂钩4设置于所述爬梯本体1的顶部,所述塔接挂钩4从所述爬梯本体1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爬梯本体1的背面弯曲成钩状,以将爬梯悬挂于待攀爬的通信铁搭的高处。
本实施例中,在需要通过爬梯爬上通信铁塔时,通过将塔接挂钩4挂在通信铁塔的高处将爬梯悬挂在通信铁塔外侧,爬梯本体1朝向通信铁塔的一面作为爬梯本体1的背面,爬梯本体1朝向攀爬人员的一面作为爬梯本体1 的正面。
所述爬梯本体1包括至少两个爬梯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爬梯单元依次首尾连接构成爬梯本体1,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爬梯单元之间铰接连接,从而使得爬梯本体1可以折叠,便于携带。
图1中标记10处为两个爬梯单元的连接处,图1中仅以爬梯本体包括两个爬梯单元为例进说明,本实施例中对于爬梯本体包括的爬梯单元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爬梯单元之间均可拆卸,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者较少爬梯本体1中爬梯单元的数量,从而可以调整爬梯整体的长度,也可以将爬梯拆卸后进行搬运,方便携带和运输。
各所述爬梯单元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侧护栏2,所述侧护栏2对称设置在所述爬梯本体1的正面的两侧,从而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在爬梯上攀爬时可以扶持的地方,从而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所述爬梯本体1两侧的所述侧护栏2之间均匀设置有“U”型的背护栏3,使得各背护栏3与侧护栏2和爬梯本体1 形成一个个的环形结构,使用者在攀爬时始终位于各环形结构内,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不小心从爬梯上掉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便携爬梯,通过从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弯曲成钩状的所述塔接挂钩将爬梯悬挂于待攀爬的通信铁搭的高处,避免了因通信铁塔所处位置不够平坦导致无法使用爬梯的情况,并且,爬梯本体由至少两个爬梯单元依次首尾相铰接连接构成,爬梯为可折叠的结构,从而使得爬梯便于携带,从而降低了无梯通信铁塔的维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在爬梯本体上设置侧护栏和背护栏,使得各背护栏与侧护栏和爬梯本体形成一个个的环形结构,使用者在攀爬时始终位于各环形结构内,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不小心从爬梯上掉落,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所述塔接挂钩与所述爬梯本体位于顶端的爬梯单元形成伸缩式结构,以使爬梯更加便于携带。
具体的,位于爬梯本体顶部的爬梯单元与塔接挂钩构成一个为伸缩杆的结构,塔接挂钩可以沿爬梯单元向上伸长,或者塔接挂钩可以沿爬梯单元向下缩短。
其中,塔接挂钩沿爬梯单元向下缩短到最短时,塔接挂钩卡接在所述爬梯单元上,以便于携带。塔接挂钩沿爬梯单元向上伸长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并锁死,以调整爬梯整体长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攀爬高度。
另外,塔接挂钩能够伸长的最大长度可以由技术人员在出厂时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比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爬梯本体顶部的爬梯单元与塔接挂钩构成一个为伸缩杆的结构,在不使用爬梯时,可以将塔接挂钩沿爬梯单元向下缩短到最短,以便于携带;当使用爬梯时,通过调整塔接挂钩沿爬梯单元向上伸长的长度,来调整爬梯整体长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攀爬高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1-2,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块5。当爬梯悬挂于通信铁塔上之后,各卡接块5用于抵靠在通信铁塔的外壁上,所述卡接块5背离所述爬梯本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也即是在卡接块5与通信铁塔接触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从而可以增加卡接块5与通信铁塔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爬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摆动或者摇晃,提高爬梯的稳定性。
爬梯本体的背面设置的卡接块5数量越多,爬梯在使用中的稳定性越好。可选地,至少两个卡接块5均匀分布在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以增强爬梯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参见图1,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卡接5,以避免使用者在开始攀爬突然用力,或者在爬到靠近爬梯顶端进行作业时止爬梯发生摆动或者摇晃,提高爬梯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卡接块5背离所述爬梯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呈圆弧形,以增加卡接块5与抵靠的通信铁塔外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卡接块 5与通信铁塔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爬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摆动或者摇晃,提高爬梯的稳定性。另外,所述防滑垫表面可以设计为锯齿形等能够增加摩擦力的结构,以进一步增加卡接块5与通信铁塔外壁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通过在爬梯本体的背面设置至少两个卡接块,并在卡接块背离所述爬梯本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以增加卡接块与通信铁塔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爬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摆动或者摇晃,提高爬梯的稳定性。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背护栏可拆卸地安装于爬梯本体两侧的所述侧护栏之间。
具体地,图3中给出了背护栏与侧护栏连接结构,参见图3,所述背护栏3的两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接头;所述侧护栏上固设有与所述凹槽接头相匹配的凸起接头23,所凸起接头23插入所述凹槽接头。所述凸起接头23和所述凹槽接头上分别设置有上下连通的定位孔,定位孔内插设有定位杆6。
参见图2,每个爬梯本体1的爬梯单元的任一侧护栏包括一条侧护竖杆21和至少两条侧护横杆22,侧护竖杆21平行于爬梯本体1,侧护横杆22的两端分别与爬梯本体1和侧护竖杆21固接在一起。
优选地,图3中给出了背护栏与侧护栏连接结构,参见图3,凸起接头 23位固定设置于侧护竖杆21上、且与一侧护横杆22在同一直线上,以避免侧护竖杆21在背护栏的拉力下发生变形,从而使各背护栏与侧护栏和爬梯本体形成的环形结构更加稳固,使用者在攀爬时始终位于各环形结构内,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不小心从爬梯上掉落,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可选地,所述侧护栏上的侧护横杆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定位杆可以为“T”型销杆,“T”型销杆由上向下贯穿所述凸起接头和所述凹槽接头上分别设置的上下连通的定位孔,以将背护栏与侧护栏固定连接到一起,通过使用“T”型销杆可以防止销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导致背护栏脱落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定位杆为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栓,从而可以通过定位杆和定位孔的螺接将背护栏与侧护栏固定连接到一起,使得背护栏更加稳固地固定在侧护栏上。可选地,定位杆可以为“T”型螺栓。
优选地,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均匀分布;并且所述爬梯本体一侧的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与所述爬梯本体另一侧的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对称设置;所述爬梯本体两侧的侧护栏上任意一组相互对称的两个所述凸起接头之间通过一所述背护栏连接,从而使得背护栏均匀分布于爬梯本体侧护栏上。
可选地,在爬梯本体上低于预设高度的位置可以不设置背护栏,以便于使用者攀爬。其中预设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相邻的两个背护栏之间的距离越小,背护栏分布越密集,爬梯的安全性越好。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背护栏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背护栏与侧护栏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接,无需对背护栏与侧护栏连接处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背护栏的两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接头;所述侧护栏的顶部固设有与所述凹槽接头相匹配的凸起接头,所凸起接头插入所述凹槽接头;所述凸起接头和所述凹槽接头上分别设置有上下连通的定位孔,定位孔内插设有定位杆,实现背护栏与侧护栏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本体、侧护栏、背护栏和塔接挂钩;
所述塔接挂钩设置于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所述塔接挂钩从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向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弯曲成钩状;
所述爬梯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爬梯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爬梯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爬梯单元之间铰接连接;
各所述爬梯单元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侧护栏,所述侧护栏对称设置在所述爬梯本体的正面的两侧;
所述爬梯本体两侧的所述侧护栏之间均匀设置有“U”型的所述背护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接挂钩与所述爬梯本体位于顶端的爬梯单元形成伸缩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梯本体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块;
所述卡接块背离所述爬梯本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块背离所述爬梯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呈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梯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所述卡接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垫表面呈锯齿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护栏的两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接头;
所述侧护栏的顶部固设有与所述凹槽接头相匹配的凸起接头,所凸起接头插入所述凹槽接头;
所述凸起接头和所述凹槽接头上分别设置有上下连通的定位孔,定位孔内插设有定位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杆为“T”型销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定位杆为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栓。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便携爬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均匀分布;
所述爬梯本体一侧的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与所述爬梯本体另一侧的所述侧护栏上的所述凸起接头对称设置;
所述爬梯本体两侧的侧护栏上任意一组相互对称的两个所述凸起接头之间通过一所述背护栏连接。
CN201721235060.7U 2017-09-25 2017-09-25 悬挂式便携爬梯 Active CN207228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5060.7U CN207228989U (zh) 2017-09-25 2017-09-25 悬挂式便携爬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5060.7U CN207228989U (zh) 2017-09-25 2017-09-25 悬挂式便携爬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8989U true CN207228989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64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5060.7U Active CN207228989U (zh) 2017-09-25 2017-09-25 悬挂式便携爬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89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216A (zh) * 2019-05-18 2019-08-09 贵州大学 一种用于高楼逃生的折叠式梯子
CN110302477A (zh) * 2019-05-30 2019-10-08 丁乃祥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216A (zh) * 2019-05-18 2019-08-09 贵州大学 一种用于高楼逃生的折叠式梯子
CN110302477A (zh) * 2019-05-30 2019-10-08 丁乃祥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28989U (zh) 悬挂式便携爬梯
CN203318638U (zh) 可放倒式桅杆
CN207794767U (zh) 一种用于将标识牌固定于钢管杆塔上的固定装置
CN207426625U (zh) 一种移动式多角度电缆伸缩挂架
CN108408612A (zh) 一种塔吊用临时通道及其安装方法
CN207677356U (zh) 加强型钢管悬索跨越架
CN201620593U (zh) 建筑施工用跳板架
CN211666237U (zh) 一种脚手架挂梯
CN205259928U (zh) 悬挂式垂直爬梯
CN207619864U (zh) 框架棚洞
CN205591115U (zh) 悬挂式猫道面网安装系统
CN208749208U (zh) 通信杆塔
CN20938416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拼接式护栏
CN207812978U (zh) 一种大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浇筑作业平台
CN210141090U (zh) 一种折叠式辅助爬梯
CN214530313U (zh) 一种用公路的可折叠式道路标识牌
CN205502549U (zh) 分体式吊挂脚手架
CN207513202U (zh) 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
CN206376731U (zh) 一种井下施工延长梯
CN21267112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CN212054746U (zh) 一种锚杆钻机防倒绳
CN214609384U (zh) 一种高架油罐
CN214074745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防坠落安全平网
CN208310159U (zh) 一种定型化塔吊上人通道
CN211569841U (zh) 一种独立吊装式新型加长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