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8157U - 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28157U CN207228157U CN201721110570.1U CN201721110570U CN207228157U CN 207228157 U CN207228157 U CN 207228157U CN 201721110570 U CN201721110570 U CN 201721110570U CN 207228157 U CN207228157 U CN 2072281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row
- big
- immersed tube
- small
- stop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5000013599 spices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569 slip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72 bur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对接领域,特别是一种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包括: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沉管下方的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了一种在沉管安装过程中异常沉降时调整沉管姿态和高度,以及安装完成后,解决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沉降所引起的沉管接头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的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而本申请则为对应实现该注浆方法的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对接领域,特别是一种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
背景技术
某些跨度很大的大型桥梁往往包括海底隧道段,海底隧道由若干个沉管连接而成,本申请涉及到的海底隧道除了若干个沉管以外,在最终的两个沉管对接处,还有起到同时连接两侧沉管的“三明治沉管结构”(也叫最终接头,所述最终接头也是沉管,是仅有一段的较为特别的沉管,这段沉管与其两端的沉管对接后,海底隧道贯通)。
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安装位置的海底地质结构上,都设置有对应的碎石垫层,相邻的碎石垫层间具备间距,形成垄沟,同时由于碎石垫层的铺设工艺(S型走向,如图3),除了在沉管接头处下方由于两个碎石垫层间的间隙形成的大垄沟以外,在单个的碎石垫层顶部还有若干个相对所述大垄沟较小的小垄沟。
具体的,如果不设置垄沟,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在下放到碎石垫层上时,对碎石垫层产生的压力会挤压碎石垫层,对于沉管接头处下方,被挤压的碎石垫层则会向上移动至止水带,压力过大则碎石垫层中的碎石可能会顶破止水带;所以,才会设置所述垄沟结构。
但是垄沟结构有缺陷,在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安装过程中,由于碎石垫层受压,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可能会发生沉降(比如其中一个原因是锁定回填后碎石垫层受压则部分碎石可能往垄沟内移动,造成其他部分的碎石垫层变薄,形成沉降),这时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安装姿态以及高度不符合标准,结构本身发生倾斜或相对理想安装位置产生高度的偏差(偏低),需要再次调整,调整难度较大,会影响安装的进度以及效果,特别是针对最终接头,其由于需要两端同时连接两个沉管的端部,安装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其底部的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沉降,采用常规的调整方式难度非常大(比如起吊),效率很低,且调整效果不理想。
其次,在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安装完成后,由于海中的环境影响,碎石垫层可能会发生沉降,这时,发生沉降处的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上原本由碎石垫层分担的力则通过连接件施加到相邻的沉管墙体上,相邻沉管在原本已经承受了部分支撑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力的情况下,这种力的转移则可能会对沉管和相邻沉管连接位置(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和相邻沉管的连接位置)造成损坏,影响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接头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安装完成后,碎石垫层对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的支撑不存在预应力或预应力较小,沉管(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使用中对载荷(车辆以及部分外力)的承载效果不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了一种在沉管安装过程中异常沉降时调整沉管姿态和高度,以及安装完成后,解决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沉降所引起的沉管接头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的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而本申请则为对应实现该注浆方法的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其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沉管下方的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锁定回填之后,锁定回填部(回填物)和大垄沟内壁以及沉管底部组合形成空腔,在后续注浆时,大垄沟内被注浆满后,继续注浆则浆料会向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流动,这时,阻挡部件可以使浆料流动到设置阻挡部件的小垄沟处后不再继续流动,使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如图2,在空腔内进行注浆,通过注浆产生的压力,能够把沉管顶起(顶起期间也可通过调整垄沟内不同位置的注浆量,调整沉管的姿态),使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由于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异常沉降导致沉管姿态和高度不达标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调整沉管姿态以及把沉管顶起使其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浆能使碎石垫层更密实,碎石垫层在后期沉管的使用中对沉管的支撑更稳定,不易出现背景技术中所说的沉降问题,沉管和相邻沉管连接位置(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和相邻沉管的连接位置)的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如上述,注浆后能使碎石垫层预压密实(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后,继续注浆一定浆料,对碎石垫层预压密实),使碎石垫层内以及碎石垫层给予沉管底部有预应力,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
优选的,所述阻挡部件和所述小垄沟内壁间设置有柔性间隔层,对阻挡部件起保护作用,防止阻挡部件被碎石垫层破坏,同时柔性间隔层也可进一步提高对浆料的阻挡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处并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锁定回填部配合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外,锁定回填部(回填物)对于垄沟内的浆料密封效果不够优化,浆料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浆料填充满垄沟后,再继续灌注进行预压密实,大垄沟两端开口的锁定回填的料可能会被浆料穿透,设置密封部件能够更好地保证浆料对大垄沟以及小垄沟的填充以及预压效果。
优选的,所述阻挡部件为气囊,便于安装,同时能够尽量填补小垄沟内的空间,对浆料的阻挡效果更好。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其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最终接头下方的小垄沟和两个大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锁定回填之后,锁定回填部(回填物)和大垄沟内壁以及最终接头底部组合形成空腔,在后续注浆时,大垄沟内被注浆满后,继续注浆则浆料会从碎石垫层顶部向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流动,这时,阻挡部件可以使浆料流动到设置阻挡部件的小垄沟处后不再继续流动,使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如图2,在空腔内进行注浆,通过注浆产生的压力,能够把最终接头顶起(顶起期间也可通过调整垄沟内不同位置的注浆量,调整最终接头的姿态),使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由于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异常沉降导致最终接头姿态和高度不达标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调整最终接头姿态以及把最终接头顶起使其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浆能使碎石垫层更密实,碎石垫层在后期最终接头的使用中对最终接头的支撑更稳定,不易出现背景技术中所说的沉降问题,最终接头和相邻最终接头连接位置(包括所述“三明治最终接头结构”和相邻最终接头的连接位置)的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如上述,注浆后能使碎石垫层预压密实(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后,继续注浆一定浆料,对碎石垫层预压密实),使碎石垫层内以及碎石垫层给予最终接头底部有预应力,使最终接头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
优选的,所述阻挡部件和所述小垄沟内壁间设置有柔性间隔层。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处并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锁定回填部配合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外。
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件为砂袋,经济性好,方便加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块,其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沉管下方的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设置在所述大垄沟内,并且与锁定回填部外部的注浆源连通。
锁定回填之后,锁定回填部(回填物)和大垄沟内壁以及沉管底部组合形成空腔,通过设置的所述注浆管在后续注浆时,大垄沟内被注浆满后,继续注浆则浆料会向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流动,这时,阻挡部件可以使浆料流动到设置阻挡部件的小垄沟处后不再继续流动,使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如图2,在空腔内进行注浆,通过注浆产生的压力,能够把沉管顶起(顶起期间也可通过调整垄沟内不同位置的注浆量,调整沉管的姿态),使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由于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异常沉降导致沉管姿态和高度不达标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调整沉管姿态以及把沉管顶起使其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浆能使碎石垫层更密实,碎石垫层在后期沉管的使用中对沉管的支撑更稳定,不易出现背景技术中所说的沉降问题,沉管和相邻沉管连接位置(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和相邻沉管的连接位置)的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如上述,注浆后能使碎石垫层预压密实(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后,继续注浆一定浆料,对碎石垫层预压密实),使碎石垫层内以及碎石垫层给予沉管底部有预应力,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系统,其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沉管下方的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设置在所述大垄沟内;
注浆源,所述注浆源设置在所述锁定回填部外并且与所述注浆管连通。
锁定回填之后,锁定回填部(回填物)和大垄沟内壁以及沉管底部组合形成空腔,由注浆源通过设置的所述注浆管在后续注浆时,大垄沟内被注浆满后,继续注浆则浆料会向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流动,这时,阻挡部件可以使浆料流动到设置阻挡部件的小垄沟处后不再继续流动,使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如图2,在空腔内进行注浆,通过注浆产生的压力,能够把沉管顶起(顶起期间也可通过调整垄沟内不同位置的注浆量,调整沉管的姿态),使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由于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异常沉降导致沉管姿态和高度不达标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调整沉管姿态以及把沉管顶起使其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浆能使碎石垫层更密实,碎石垫层在后期沉管的使用中对沉管的支撑更稳定,不易出现背景技术中所说的沉降问题,沉管和相邻沉管连接位置(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和相邻沉管的连接位置)的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如上述,注浆后能使碎石垫层预压密实(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后,继续注浆一定浆料,对碎石垫层预压密实),使碎石垫层内以及碎石垫层给予沉管底部有预应力,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锁定回填之后,锁定回填部(回填物)和大垄沟内壁组合形成空腔,在后续注浆时,大垄沟内被注浆满后,继续注浆则浆料会向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流动,这时,阻挡部件可以使浆料流动到设置阻挡部件的小垄沟处后不再继续流动,使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如图2,在空腔内进行注浆,通过注浆产生的压力,能够把沉管顶起(顶起期间也可通过调整垄沟内不同位置的注浆量,调整沉管的姿态),使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由于碎石垫层或碎石垫层下的地质结构发生异常沉降导致沉管姿态和高度不达标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调整沉管姿态以及把沉管顶起使其安装位置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浆能使碎石垫层更密实,碎石垫层在后期沉管的使用中对沉管的支撑更稳定,不易出现背景技术中所说的沉降问题,沉管和相邻沉管连接位置(包括所述“三明治沉管结构”和相邻沉管的连接位置)的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如上述,注浆后能使碎石垫层预压密实(大垄沟以及大垄沟两侧的阻挡部件之间的全部小垄沟均被填满后,继续注浆一定浆料,对碎石垫层预压密实),使碎石垫层内以及碎石垫层给予沉管底部有预应力,使沉管在使用过程中对载荷的承载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实施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小垄沟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注浆管以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实施时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实施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注浆管以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沉管,2-大垄沟,3-小垄沟,4-气囊,5-注浆管,6-支架,7-工字钢,8-竖向的注浆管,9-密封部件,10-锁定回填部,11-海平面,12-最终接头,13-碎石垫层,14-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如图2、5),其安装位置的垄沟分为大垄沟2和小垄沟3,由两个碎石垫层13边沿形成的为大垄沟2,由于单个碎石垫层13的铺设工艺(S型走向,如图3),在单个的碎石垫层13顶部的若干垄沟为相对所述大垄沟2较小的小垄沟3,所述注浆模型包括:
锁定回填部10,为锁定回填工艺完成后各种回填物形成的结构;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大垄沟2两侧的小垄沟3内,用于填充小垄沟3,所述阻挡部件和所述小垄沟3内壁间设置有柔性间隔层(本实施例中为土工布),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件为气囊4;
密封部件9,所述密封部件9设置在大垄沟2和小垄沟3的两端开口处并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锁定回填部10配合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9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件9为砂袋。
(原理如图2,泵送压力通过注浆使大垄沟2内形成沉管1的管底压力顶起沉管1)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沉管1基础后注浆模块,其包括:
锁定回填部10,所述锁定回填部10设置在沉管1下方的大垄沟2和小垄沟3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2和小垄沟3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小垄沟3内,用于填充小垄沟3;
注浆管5,所述注浆管5设置在所述大垄沟2内,并且与锁定回填部10外部的注浆源连通,所述注浆管5外部设置有支架6,所述注浆管5通过所述支架6安装在所述大垄沟2内,注浆管5固定在支架6上,注浆管5一共四根且注浆管5沿大垄沟2路径铺设,注浆管5在沉管1的轴向上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一组内有两根注浆管5,同组的两个注浆管5上下平行地设置,后续注浆时,底层两根注浆管5采用拖泵泵送混凝土,顶层两根注浆管5采用注浆泵注入水泥砂浆(不限于水泥砂浆,混凝土也在选择范围),注浆管5除了设置在大垄沟2内的注浆管5外,还有设置在锁定回填外的竖向的注浆管8,单根水平注浆管5长18m,管径125mm,壁厚5mm,所述支架6为两个(如图4,支架6为轴向和注浆管5平行的倒三角柱结构,支架6的顶部固定有若干与支架6轴向垂直的水平安装的工字钢7,工字钢7的两端通过连接件与支架6底部的杆件两端连接,强度更高,单个支架6上的相邻工字钢7的轴向距离为1.2m,单个支架6上的工字钢7数量为16个,安装后支架6的顶端最高处即工字钢7顶部低于大垄沟2垄顶顶面,同时上述工字钢7和支架6均呈水平状态,单个的顶层注浆管5上有4个注浆孔(即上述开口),开孔直径约4.5cm,注浆孔上设置有向外伸出的管道,单个的底层注浆管55有个注浆处,每处设置三个注浆孔,底层注浆管5上的注浆孔尺寸为10cm*3cm,在同截面上三等分布,同时,气囊4连接气管,气管和锁定回填部10外部的空压机连接,从所述大垄沟2两侧的所述小垄沟3分别至少并排有6条以上,在第5、6条小垄沟3的内表面以及第5、6条小垄沟3间的垄顶设置柔性间隔层,柔性间隔层由两层土工布构成,采用铁链或碎石等重物进行固定,气囊4的端部的接口露出碎石垫层13以及锁定回填部10,气囊4的和注浆管5的安装顺序可对调或同时进行,都安装完成后,气囊4连接气管,气管和外部的空压机连接,垄沟内的注浆管5(即前述的注浆管5)分别对应连接竖向设置在海里的竖向的注浆管8,如图5,竖向的注浆管8支出海平面11,对应的竖向的注浆管8对应连接所述混凝土生产泵送设备或砂浆生产泵送设备,即所述注浆源(一个垄沟内的注浆管5对应一个竖向的注浆管8),竖向的注浆管8与沉管1通过钢丝连接,减小海水流动对竖向的注浆管8的影响,同时竖向的注浆管8连接两个浮球调整负浮力;
压力传感器14,所述压力传感器14布置在大垄沟2和小垄沟3内,(压力传感器14为压力盒,本实施例中为高精度振弦式土压力盒,其作用在于:在所述注浆管5进行注浆时,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14监测垄沟内的压力变化,大垄沟2内沟底沿垄沟轴向等间距布置个压力盒,这个压力盒安装在支架6底部的型材的上表面;同时在大垄沟2的一侧,在大垄沟2和安装气囊4的小垄沟3之间设置一个压力盒,安装气囊4的小垄沟3旁朝向远离大垄沟2方向上设置有一个压力盒,在大垄沟2另一侧,按该方案对称设置两个压力盒,共四个压力盒,四个压力盒连线和沉管1轴线平行,压力盒上连接有数据线,数据线向碎石垫层13外延伸,便于后续注浆时能传输处压力盒的测量数据),单个所述沉管1的碎石垫层13设计宽度为42.95m,厚1.3m,垄顶宽度为1.8m,垄沟宽度为1.05m。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沉管1基础后注浆系统,其包括:
锁定回填部10,所述锁定回填部10设置在沉管1下方的大垄沟2和小垄沟3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2和小垄沟3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小垄沟3内,用于填充小垄沟3;
注浆管5,所述注浆管5设置在所述大垄沟2内;
注浆源,所述注浆源设置在所述锁定回填部10外并且与所述注浆管5连通,所述注浆源为上述的混凝土生产泵送设备或砂浆生产泵送设备。
实施例2
如图6,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其包括:
锁定回填部10,所述锁定回填部10设置在最终接头12下方的小垄沟3和两个大垄沟2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2和小垄沟3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本实施例中为气囊4),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大垄沟2两侧的小垄沟3内,用于填充小垄沟3,所述阻挡部件和所述小垄沟3内壁间设置有柔性间隔层,所述大垄沟2两侧的所述小垄沟3(非最终接头12下方的碎石垫层13上的小垄沟3)分别至少并排有7条以上,单个气囊4长度23m,未充气前宽度40cm,充气后直径25cm,单个小垄沟3内采用两个气囊4相互搭接,搭接长度约3m,两端气囊4与碎石垫层13外侧基本一致;在第7条小垄沟3的内表面以及第7条小垄沟3旁的垄顶设置柔性间隔层,柔性间隔层由两层土工布构成,采用铁链或碎石等重物进行固定,最终接头12下方的碎石垫层13上以该碎石垫层13的中线的小垄沟3内设置气囊4,同时,除了上述的两处“第7条小垄沟3”内设置气囊4外,在两处“第7条小垄沟3”和相邻的大垄沟2之间的分别的两个小垄沟3内还别设置有气囊4,总共8个小垄沟3安装有气囊4,柔性间隔层设置完成后安装所述气囊4,气囊4的端部的接口露出碎石垫层13以及锁定回填部10,气囊4的和注浆管5的安装顺序可对调或同时进行,都安装完成后,气囊4连接气管,气管和外部的空压机连接,垄沟内的注浆管5(即前述的注浆管5)分别对应连接竖向设置在海里的竖向的注浆管8(注浆管5除了设置在大垄沟2内的注浆管5外,还有设置在锁定回填外的竖向的注浆管8,竖向的注浆管8的安装时间设置在垄沟内的注浆管5与竖向的注浆管8连接之前即可),对应的竖向的注浆管8对应连接所述混凝土生产泵送设备(一个垄沟内的注浆管5对应一个竖向的注浆管8),竖向的注浆管8与沉管1通过钢丝连接,减小海水流动对竖向的注浆管8的影响,同时竖向的注浆管8连接两个浮球调整负浮力;
密封部件9,所述密封部件9设置在大垄沟2和小垄沟3的两端开口处并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锁定回填部10配合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9外,所述密封部件9为砂袋。
注浆管5,所述注浆管5外部设置有支架6,所述注浆管5通过所述支架6安装在所述大垄沟2内, 注浆管5固定在支架6上,支架6安装时通过吊装设备对支架6进行吊装,由于最终接头12下方有对应的碎石垫层13,最终接头12两端对接的沉管1下方有对应的碎石垫层13,所以三个碎石垫层13的间隙形成两个大垄沟2,所述注浆管5上设置有不同朝向的开口,进行注浆时,可以同时向所述大垄沟2轴向上的两侧注浆,单个大垄沟2内的注浆管5一共四根,在沉管1的轴向上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一组内有两根注浆管5,同组的两个注浆管5同高度地平行地设置,后续注浆时,同组的两根注浆管5只有一个注浆,另一个备用,在注浆状态的注浆管5堵塞的时候启用,同时,单个大垄沟2内的不同侧的进行注浆的注浆管5相互错开,确保浆料流动密实充分,所述支架6为四个(如图7,支架6为轴向和注浆管5平行的长方体结构,支架6高度约25cm,底边宽度约60cm,外侧框架采用8#槽钢,采用5#角钢连接加固),分别对应两个大垄沟2内的四组所述注浆管5,单个的注浆管5上有2个注浆处,每处设置三个注浆孔,底层注浆管5上的注浆孔尺寸为10cm*3cm,在同截面上三等分布,单根水平的注浆管5(垄沟内的注浆管5)长18m,管径125mm,壁厚8mm;
压力传感器14,所述压力传感器14布置在大垄沟2和小垄沟3内,(压力传感器14为压力盒,本实施例中为高精度振弦式土压力盒,其作用在于:在所述注浆管5进行注浆时,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14监测垄沟内的压力变化,单个的大垄沟2内沟底沿垄沟轴向等间距布置5个压力盒,这5个压力盒安装在支架6底部的型材的上表面,两个大垄沟2中的压力盒则总共为10个;同时在单个大垄沟2的与最终接头1212相对的一侧,在大垄沟2和安装气囊4的小垄沟3之间设置2个压力盒,安装气囊4的小垄沟3旁朝向远离大垄沟2方向上设置有一个压力盒,最终接头12下方的碎石垫层13上设置有两个压力盒,所以安装处碎石垫层13上的压力盒总共为8个,8个压力盒连线和沉管1轴线平行,压力盒上连接有数据线,数据线向碎石垫层13外延伸,便于后续注浆时能传输处压力盒的测量数据)。
Claims (10)
1.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沉管下方的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件和所述小垄沟内壁间设置有柔性间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处并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锁定回填部配合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件为气囊。
5.一种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最终接头下方的小垄沟和两个大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大垄沟两侧的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件和所述小垄沟内壁间设置有柔性间隔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处并封堵所述开口,所述锁定回填部配合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为砂袋。
9.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沉管下方的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设置在所述大垄沟内,并且与锁定回填部外部的注浆源连通。
10.一种沉管基础后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定回填部,所述锁定回填部设置在沉管下方的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用于封堵大垄沟和小垄沟的两端开口;
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设置在所述小垄沟内,用于填充小垄沟;
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设置在所述大垄沟内;
注浆源,所述注浆源设置在所述锁定回填部外并且与所述注浆管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10570.1U CN207228157U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10570.1U CN207228157U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28157U true CN207228157U (zh) | 2018-04-13 |
Family
ID=61860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1057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28157U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28157U (zh)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21110570.1U patent/CN20722815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62874B (zh) | 一种控制临近基坑建构筑物变形的防护方法 | |
CN102691294B (zh) |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 |
CN102505598B (zh) | 采用泡沫轻质土换填的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方法 | |
CN101949153B (zh) | 地基排水控制法 | |
CN102691314B (zh) | 沉管内部纠偏精调系统及其调节工艺 | |
CN104389318B (zh) | 用于海上风电的钢砼‑钢构混合重力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762982B (zh) | 一种富水红砂岩地质地下水位控制的施工方法 | |
CN106884433A (zh) | 控制震动拔桩导致地下构筑物沉陷的结构及控制沉陷方法 | |
CN107489161B (zh) | 沉管接头基础后注浆方法 | |
CN107975375A (zh) | 一种城市隧道微型钢管桩加固软弱地基施工方法 | |
CN104947649A (zh) | 顶管施工引起的沉井后背土体变形控制方法 | |
CN205134342U (zh) | 一种大吨位单双壁结合钢围堰 | |
CN202559368U (zh) | 一种沉管隧道带帽钢管减沉桩结构 | |
CN207003421U (zh) | 一种坐落于硬岩顶面的钢板桩结构 | |
CN104929142A (zh) | 一种组合围堰结构及其建造施工方法 | |
CN203429665U (zh) | 一种沉管隧道轴线干坞坞口结构 | |
CN103669383B (zh) | 一种在海底地面上安装和调平沉箱的方法 | |
CN207228157U (zh) | 沉管和最终接头基础后注浆模型,以及对应的模块和系统 | |
CN109653160B (zh) | 一种用于快速成岛技术中的隔舱吸力式钢圆筒岛壁结构 | |
CN103966981B (zh) | 风化卸荷岩体上修建拱坝的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834469U (zh) | 一种囊袋扩底刚柔组合桩 | |
CN107700542A (zh) | 沉管基础后注浆模型 | |
CN106120578B (zh) | 一种山区公路深埋园管涵控制裂缝的施工方法 | |
CN107940102A (zh) | 地下原水管道保护施工方法 | |
CN204435321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取水明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