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9831U -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9831U
CN207219831U CN201720940527.1U CN201720940527U CN207219831U CN 207219831 U CN207219831 U CN 207219831U CN 201720940527 U CN201720940527 U CN 201720940527U CN 207219831 U CN207219831 U CN 207219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copepods
incubator
postlarva
prelarv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05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区又君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209405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9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9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98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设有培育水箱、培养箱和浮体;培育水箱内盛放有用于培育仔鱼和/或稚鱼的水体,浮体连接培养箱的顶部,浮体浮在培育水箱内的水体水面上,培养箱开有过孔,使得培养在培养箱内的桡足类所产的无节幼体能够通过过孔落入培育水箱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培育水箱内培育仔鱼和/或稚鱼,在培养箱内培养桡足类,使桡足类所产的无节幼体能够通过培养箱上的过孔落入培育水箱内,以对培育水箱内培育的仔鱼和/或稚鱼进行自动投喂,使得仔鱼和/或稚鱼能够摄取到个体均匀的适口饵料生物,提高鱼的摄食效率,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在大水池收集、用筛网过滤桡足类后再喂鱼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鱼类育苗阶段,需要大量的生物饵料来保证生产所需,桡足类是生态系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是鱼类育苗时培养生物饵料的对象之一。其培养一般是在刚性容器(水池或水箱)进行。
现有技术中已有专门培养桡足类(猛水蚤)的方法和装置。参见中国发明公开(公告)号:CN104686424A《一种分叉猛水蚤培养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分叉猛水蚤的培养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在专用的猛水蚤培养箱内引种,培养箱内置微孔填料,孔径500μm~1000μm,填料占箱体容积5%~10%,控制水温在20~25℃,海水盐度30~38,控制光周期为10h:14h,光照强度为水面处200lx~500lx。分叉猛水蚤饵料为500个/ml小球藻,1Kg浒苔/T水,硫酸铵20g/T水,过磷酸钙4g/T水,铁粉4g/T水。使培养内循环水流速度≤2cm/s,不出现紊流,水深最深处≤50cm。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装置设有培育水箱、培养箱和浮体;所述培育水箱内盛放有用于培育仔鱼和/或稚鱼的水体,所述浮体连接所述培养箱的顶部,且所述浮体浮在所述培育水箱内的水体水面上,并且,所述培养箱开有过孔,使得培养在所述培养箱内的桡足类所产的无节幼体能够通过所述过孔落入所述培育水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培养箱由无顶盖镂空箱体、网箱和压框组成,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浮体,所述网箱置于所述浮体并贴紧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的内壁,所述压框将所述网箱压在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上,所述桡足类培养在所述网箱内,所述网箱的网孔和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的镂空孔即为所述培养箱的过孔。
为了便于培育水箱排水以及便于调节排水流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排水管和排水球阀;所述培育水箱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孔、另一端连接所述排水球阀,且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孔的连接处设有排水过滤网。
为了避免培育水箱内的水发生溢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溢流水管和溢流球阀;所述培育水箱的侧壁上开有溢流孔,所述溢流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溢流孔、另一端连接所述溢流球阀,且所述溢流水管与所述溢流孔的连接处设有溢流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培育水箱为直径2m、高为1.3m的圆桶形水箱,该圆桶形水箱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且该圆桶形水箱的内壁涂刷成灰色;所述溢流孔为圆形孔,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培育水箱的顶面在高度上相距15cm,所述排水孔为漏斗形排水孔,所述排水管和溢流水管均为2吋PVC管,所述排水过滤网和溢流过滤网均为100目筛绢网;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为长60cm、宽40cm、高30cm的长方体箱体,该长方体箱体由塑料材料制成,且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的镂空孔为圆形孔;所述网箱为长60cm、宽40cm、高30cm的长方体型网箱,且该长方体型网箱由网目在60至80之间的筛绢网缝制而成;所述压框为长59cm、宽39cm的长方形框架,该长方形框架由PVC材质制成;所述浮体为由泡沫塑料制成的圆管形浮体。
为了便于培育水箱进水以及便于调节进水流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球阀、第二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球阀;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培育水箱内、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球阀,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培养箱内、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供气单元、第一充气管、第一散气石、第二充气管和第二散气石;所述第一散气石放置在所述培育水箱内,所述第二散气石放置在所述培养箱内,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气单元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气石,所述第二充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气单元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气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培育水箱内培育仔鱼和/或稚鱼,在培养箱内培养桡足类,使得桡足类所产的无节幼体能够通过培养箱上的过孔落入培育水箱内,以对培育水箱内培育的仔鱼和/或稚鱼进行自动投喂,使得仔鱼和/或稚鱼能够摄取到个体均匀的适口饵料生物,提高鱼的摄食效率,并且,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在大水池收集、用筛网过滤桡足类后再喂鱼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是通过浮体浮在培育水箱的水中的,在培育水箱需要进行进水或排水时,培养箱也会随水位变化而相应升高或降低,从而确保了培养在培养箱内的桡足类始终在水中而不会曝露在空气中,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为桡足类提供稳定的培养环境。
第三,本实用新型将桡足类在置于培育水箱内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能够便于随时观察,并且容易控制环境条件,特别是控制细菌的过量繁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构思为:培育装置设有培育水箱1、培养箱2和浮体3;培育水箱1内盛放有用于培育仔鱼和/或稚鱼的水体,浮体3连接培养箱2的顶部,且浮体3浮在培育水箱1内的水体水面上,并且,培养箱2开有过孔,使得培养在培养箱2内的桡足类所产的无节幼体能够通过过孔落入培育水箱1内。
从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培育水箱1内培育仔鱼和/或稚鱼,在培养箱2内培养桡足类,使得桡足类所产的无节幼体能够通过培养箱2上的过孔落入培育水箱1内,以对培育水箱1内培育的仔鱼和/或稚鱼进行自动投喂,使得仔鱼和/或稚鱼能够摄取到个体均匀的适口饵料生物,提高鱼的摄食效率;而且,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在大水池收集、用筛网过滤桡足类后再喂鱼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2是通过浮体3浮在培育水箱1的水中的,在培育水箱1需要进行进水或排水时,培养箱2也会随水位变化而相应升高或降低,从而确保了培养在培养箱2内的桡足类始终在水中而不会曝露在空气中,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为桡足类提供稳定的培养环境。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桡足类在置于培育水箱1内的培养箱2中进行培养,能够便于随时观察,并且容易控制环境条件,特别是控制细菌的过量繁殖。
本实用新型的培育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在培育水箱1里放入经沉淀、沙滤、200目筛绢网过滤的自然海区海水,接种小球藻和轮虫,然后移入受精卵或初孵仔鱼。将培养箱2放进在培育水箱1内,投放桡足类成体,整个育苗过程中培养箱2浮在水表。
在上述构思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优选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培养箱2由无顶盖镂空箱体21、网箱22和压框23组成,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顶部连接浮体3,网箱22置于浮体3并贴紧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内壁,压框23将网箱22压在无顶盖镂空箱体21上,桡足类培养在网箱22内,网箱22的网孔和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镂空孔即为培养箱2的过孔。
为了便于培育水箱1排水以及便于调节排水流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培育装置还设有排水管和排水球阀;培育水箱1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排水孔、另一端连接排水球阀,且排水管与排水孔的连接处设有排水过滤网。
为了避免培育水箱1内的水发生溢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培育装置还设有溢流水管4和溢流球阀;培育水箱1的侧壁上开有溢流孔,溢流水管4的一端连接溢流孔、另一端连接溢流球阀,且溢流水管4与溢流孔的连接处设有溢流过滤网5。
为了便于培育水箱1进水以及便于调节进水流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培育装置还设有第一进水管6、第一进水球阀、第二进水管7和第二进水球阀;第一进水管6的一端伸入培育水箱1内、另一端连接第一进水球阀,第二进水管7的一端伸入培养箱2内、另一端连接第二进水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培育装置还设有供气单元、第一充气管、第一散气石、第二充气管和第二散气石;第一散气石放置在培育水箱1内,第二散气石放置在培养箱2内,第一充气管的一端连接供气单元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第一散气石,第二充气管的一端连接供气单元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第二散气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培育水箱1为直径2m、高为1.3m的圆桶形水箱,该圆桶形水箱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且该圆桶形水箱的内壁涂刷成灰色;溢流孔为圆形孔,且溢流孔与培育水箱1的顶面在高度上相距15cm,排水孔为漏斗形排水孔,排水管和溢流水管4均为2吋PVC管,排水过滤网和溢流过滤网5均为100目筛绢网;无顶盖镂空箱体21为长60cm、宽40cm、高30cm的长方体箱体,该长方体箱体由塑料材料制成,且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镂空孔为圆形孔;网箱22为长60cm、宽40cm、高30cm的长方体型网箱,且该长方体型网箱由网目在60至80之间的筛绢网缝制而成;压框23为长59cm、宽39cm的长方形框架,该长方形框架由PVC材质制成;浮体3为由泡沫塑料制成的圆管形浮体。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装置设有培育水箱(1)、培养箱(2)和浮体(3);所述培育水箱(1)内盛放有用于培育仔鱼和/或稚鱼的水体,所述浮体(3)连接所述培养箱(2)的顶部,且所述浮体(3)浮在所述培育水箱(1)内的水体水面上,并且,所述培养箱(2)开有过孔,使得培养在所述培养箱(2)内的桡足类所产的无节幼体能够通过所述过孔落入所述培育水箱(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箱(2)由无顶盖镂空箱体(21)、网箱(22)和压框(23)组成,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顶部连接所述浮体(3),所述网箱(22)置于所述浮体(3)并贴紧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内壁,所述压框(23)将所述网箱(22)压在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21)上,所述桡足类培养在所述网箱(22)内,所述网箱(22)的网孔和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镂空孔即为所述培养箱(2)的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排水管和排水球阀;所述培育水箱(1)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孔、另一端连接所述排水球阀,且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孔的连接处设有排水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溢流水管(4)和溢流球阀;所述培育水箱(1)的侧壁上开有溢流孔,所述溢流水管(4)的一端连接所述溢流孔、另一端连接所述溢流球阀,且所述溢流水管(4)与所述溢流孔的连接处设有溢流过滤网(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水箱(1)为直径2m、高为1.3m的圆桶形水箱,该圆桶形水箱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且该圆桶形水箱的内壁涂刷成灰色;所述溢流孔为圆形孔,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培育水箱(1)的顶面在高度上相距15cm,所述排水孔为漏斗形排水孔,所述排水管和溢流水管(4)均为2吋PVC管,所述排水过滤网和溢流过滤网(5)均为100目筛绢网;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21)为长60cm、宽40cm、高30cm的长方体箱体,该长方体箱体由塑料材料制成,且所述无顶盖镂空箱体(21)的镂空孔为圆形孔;所述网箱(22)为长60cm、宽40cm、高30cm的长方体型网箱,且该长方体型网箱由网目在60至80之间的筛绢网缝制而成;所述压框(23)为长59cm、宽39cm的长方形框架,该长方形框架由PVC材质制成;所述浮体(3)为由泡沫塑料制成的圆管形浮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第一进水管(6)、第一进水球阀、第二进水管(7)和第二进水球阀;所述第一进水管(6)的一端伸入所述培育水箱(1)内、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球阀,所述第二进水管(7)的一端伸入所述培养箱(2)内、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球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装置还设有供气单元、第一充气管、第一散气石、第二充气管和第二散气石;所述第一散气石放置在所述培育水箱(1)内,所述第二散气石放置在所述培养箱(2)内,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气单元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气石,所述第二充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气单元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气石。
CN201720940527.1U 2017-07-31 2017-07-31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19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527.1U CN207219831U (zh) 2017-07-31 2017-07-31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0527.1U CN207219831U (zh) 2017-07-31 2017-07-31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9831U true CN207219831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052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19831U (zh) 2017-07-31 2017-07-31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9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3881U (zh) 一种罗非鱼分级养殖装置
CN206835959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多功能鱼苗转移装置
CN205052505U (zh) 一种新型鱼苗孵化、培育池
CN108575868A (zh)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及用该装置的水产养殖方法
CN205648734U (zh) 一种龙虾养殖池
CN105028337A (zh) 一种钢架浮网水蛭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02047856A (zh) 一种地膜沙层自净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及方法
CN207443996U (zh) 一种鳜鱼苗种驯食装置
CN207219831U (zh) 利用培养桡足类投喂仔鱼稚鱼的培育装置
CN204317273U (zh) 一种方便集污的球形网箱
CN104012447A (zh) 一种鱼苗养殖池排污系统
CN104012456A (zh) 一种鱼苗养殖池水循环系统
CN208480491U (zh) 一种生态一体的水产养殖专用场
CN207040585U (zh) 一种青蟹产卵沙盘
CN208300722U (zh) 一种鱼幼苗培育系统
CN104472403B (zh) 一种瓜螺的卵囊孵化方法及孵化装置
CN107494390A (zh) 一种水产养殖箱
CN211861227U (zh) 一种水面养殖浮床
CN107691275A (zh)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生态循环型水禽养殖装置
CN206699171U (zh) 底栖野生鱼类人工模拟繁殖用装置
CN207707091U (zh) 一种海产品育苗、养殖用池内换水装置
CN208317947U (zh)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CN208572910U (zh) 一种漂浮型试苗箱
CN203152269U (zh) 一种鱼苗养殖池排污系统
CN208300723U (zh)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鱼苗培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