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4575U -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4575U
CN207214575U CN201720502766.9U CN201720502766U CN207214575U CN 207214575 U CN207214575 U CN 207214575U CN 201720502766 U CN201720502766 U CN 201720502766U CN 207214575 U CN207214575 U CN 207214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ce
making compartment
refrigerating chamber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27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
郑学载
江康宁
崔怀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027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4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4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4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其中,冷藏室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盖板;第二风道盖板,与第一风道盖板的上半部配合设置,以形成配合腔体,配合腔体内设置有风机容纳部;冷藏风机,设置于风机容纳部内,风机容纳部内分别开设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冷藏风机用于将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一出风口输送至冷藏室,以及通过第二出风口输送至制冰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冷藏风机通过风机容纳部的第二出风口向制冰室输送冷气,可以减少制冰室风道的长度,提高冷气的传递效率,进而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风冷冰箱通过冷冻风机和送风管将经冷冻室蒸发器的冷气送至冷藏室内的制冰室,或单独给制冰室设置制冰蒸发器,以实现制冰室制冰,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制冰室与冷冻室蒸发器距离远,风道长,冷气传递效率低;
(2)风道保温需要较厚的风道泡沫,占用冰箱容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冷藏室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盖板;第二风道盖板,与第一风道盖板的上半部配合设置,以形成配合腔体,配合腔体内设置有风机容纳部;冷藏风机,设置于风机容纳部内,风机容纳部内分别开设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冷藏风机用于将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一出风口输送至冷藏室,以及通过第二出风口输送至制冰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冷藏室内的指定区域设置第一风道盖板与第二风道盖板,第一风道盖板与第二风道盖板配合形成配合腔体,并且在配合腔体内设置风机容纳部,以安装冷藏风机,在风机容纳部内分别开始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以通过第一出风口向冷藏室送风,完成冷藏室制冷,通过第二出风口向冷冻室送风,完成制冰室制冰,实现了冷藏室与制冰室共用蒸发器,与分别单独设置蒸发器相比,能够降低制备成本与运行能耗。
并且通过在配合腔体内设置风机容纳部,实现对冷藏室与制冰室分别送风,与采用冷冻室蒸发器对制冰室制冷的方式相比,能够缩短风道行程,提升制冷效率。
其中,以冰箱为例,第一风道盖板为风道前板,第二风道盖板为风道后板。
具体地,冰箱等制冷设备具有冷藏室,在冷藏室的背部区域设置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包括冷藏蒸发器与冷藏风机等,蒸发器组件设置在风道盖板上,以实现蒸发器制冷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冷藏室风道,设置在配合腔体内,冷藏室风道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出风口,冷藏室风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风道盖板延伸至冷藏室内;制冰室风道,设置于配合腔体内,制冰室风道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出风口,制冰室风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制冰室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配合腔体内分别设置冷藏室风道与制冰室风道,以分别向冷藏室与制冰室送风,从而实现冷藏室制冷以及制冰室制冰的功能,其中,冷藏室风道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出风口,冷藏室风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风道盖板延伸至冷藏室内,制冰室风道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出风口,制冰室风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制冰室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藏室风道沿风机容纳部绕设后,延伸至冷藏室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冷藏室风道沿风机容纳部绕设设置,从第一出风口导出的冷气进入冷藏室风道,通过冷藏室风道导入冷藏室,有利于缩短冷藏室风道的行程,提升冷藏室的制冷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制冰室,包括:碎冰电机,设置在制冰室内;制冰室风道接头,连接至制冰室风道的另一端,并设置在碎冰电机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制冰室内设置制冰机,并且与制冰机对应设置制冰室风道接头,在冷气通过制冰室风道导入后,通过制冰室风道接头导向制冰机,实现了制冰机的制备功能。
具体地,制冰室风道接头位于制冰室内部,并且通过设置于碎冰电机上方,能够提升制冰室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制冰室风道接头可以使塑料件也可以是泡沫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蒸发器,设置在风机容纳部的下方;制冰室回风道,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制冰室回风道的进风口连接至制冰室,制冰室回风道的出风口连接至蒸发器的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蒸发器设置在风机容纳部的下方,以与冷藏风机相对设置,蒸发器通过吸热降温,降温后的气流通过冷藏风机分别导入冷藏室与制冰室,通过将制冰室的回风道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在制冰室上设置制冰室回风道的进风口,制冰室回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蒸发器的底部,实现制冰室回风,一方面,完成制冰室制冷循环过程,另一方面,将制冰室的回风道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提升了冷藏室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制冰室风路由制冰室风道、制冰室风门、制冰室回风道和制冰机风道接头构成,制冰室风道接头位于制冰室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风道泡沫,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第一风道泡沫上开设第一冷藏室回风道;第二风道泡沫,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并与第一风道泡沫间隔设置,第二风道泡沫上开设第二冷藏室回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分别设置第一风道泡沫与第二风道泡沫,并且在第一风道泡沫上设置第一冷藏室回风道,在第二风道泡沫上设置第二冷藏室回风道,一方面,实现保温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在风道泡沫上开设冷藏室回风道,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的发泡泡沫相比,能够减薄泡沫厚度,从而降低发泡层所占用的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容积,提升冷藏室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第一风道泡沫与第二风道泡沫可以为一体的泡沫发泡层,也可以是分别单独设置的泡沫发泡层。
另外,风道泡沫上还开设有冷藏室风道以及冷藏室回风口,以通过冷藏室回风口使冷藏室回风,制冰室回风道也开设于发泡层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回风口,开设于第一风道盖板上,并连接至第一冷藏室回风道;第二回风口,开设于第一风道盖板上,与第一回风口间隔设置,并连接至第二冷藏室回风道,其中,第一回风口与第二回风口分别设置于蒸发器的两侧,并且蒸发器的底面低于第一回风口,以及第二回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风道盖板上分别开设间隔设置的第一回风口与第二回风口,第一回风口连接至第一冷藏室回风道,第二回风口连接至第二冷藏室回风道,实现了冷藏室回风,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回风口与第二回风口分别设置于蒸发器的两侧,在冷藏室不工作而制冰室工作的工况下,风流沿蒸发器向冷藏风机传导,降低了漏冷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回风口与第二回风口的设置位置高于蒸发器的底面,在冷藏风机不工作的工况下,冷气向下流动,降低了漏冷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动风门,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第一电动风门用于控制向冷藏室输出冷气;第二电动风门,设置于第二出风口处,第二电动风门用于控制向制冰室输出冷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第一电动风门,以及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第二电动风门,一方面,通过分别控制第一电动风门与第二电动风门的开闭,实现对冷藏室与制冰室的工作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动风门开闭的幅度控制,实现了对冷藏室和制冰室的风量分配。
其中,第一电动风门与第二电动风门可以分别实现控制,也可以联动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藏室内;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制冰室内;控制器,分别连接至第一电动风门,第二电动风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一电动风门开闭,和/或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二电动风门开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冷藏室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冷藏室内的温度,通过设置在制冰室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制冰室内的温度,通过分别连接至第一电动风门,第二电动风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器,来控制第一电动风门和第二电动风门的开闭,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一电动风门开闭,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二电动风门开闭,实现冷藏室内制冷和制冰室内制冷的自动调控,在冷藏室内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风门关闭,冷藏风机不再向冷藏室内输送冷气,在制冰室内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风门关闭,冷藏风机不再向制冰室内输送冷气,一方面,提升制冷设备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节约能耗。
具体地,冷藏室风门(第一电动风门)和制冰室风门(第二电动风门)可同时打开,也可同时关闭,也可分别打开和关闭,打开和关闭的操作,主要依靠冷藏室和制冰室的温度传感器来控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冷藏室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制冷设备,因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冷藏室组件,从而具有上述冷藏室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冷藏室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冷藏室组件,102第一风道盖板,104第二风道盖板,106冷藏风机,108冷藏室,110制冰室,1082冷藏室风道,1102制冰室风道,1104制冰室风道接头,112蒸发器,1106制冰室回风道,114第一风道泡沫,1084第一冷藏室回风道,116第二风道泡沫,1086第二冷藏室回风道,1084A第一回风口,1086A第二回风口,1062第一电动风门,1064第二电动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与图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冷藏室组件10,包括:第一风道盖板102;第二风道盖板104,与第一风道盖板102的上半部配合设置,以形成配合腔体,配合腔体内设置有风机容纳部;冷藏风机106,设置于风机容纳部内,风机容纳部内分别开设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冷藏风机106用于将生成的冷气通过第一出风口输送至冷藏室108,以及通过第二出风口输送至制冰室110。
如图1至3所示,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冷藏室108内的指定区域设置第一风道盖板102与第二风道盖板104,第一风道盖板102与第二风道盖板104配合形成配合腔体,并且在配合腔体内设置风机容纳部,以安装冷藏风机106,在风机容纳部内分别开始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以通过第一出风口向冷藏室108送风,完成冷藏室108制冷,通过第二出风口向冷冻室送风,完成制冰室110制冰,实现了冷藏室108与制冰室110共用蒸发器112,与分别单独设置蒸发器相比,能够降低制备成本与运行能耗。
并且通过在配合腔体内设置风机容纳部,实现对冷藏室108与制冰室110分别送风,与采用冷冻室蒸发器对制冰室110制冷的方式相比,能够缩短风道行程,提升制冷效率。
其中,以冰箱为例,第一风道盖板102为风道前板,第二风道盖板104为风道后板。
具体地,冰箱等制冷设备具有冷藏室108,在冷藏室108的背部区域设置蒸发器112组件,蒸发器112组件包括冷藏蒸发器112与冷藏风机106等,蒸发器112组件设置在风道盖板上,以实现蒸发器112制冷功能。
如图2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冷藏室风道1082,设置在配合腔体内,冷藏室风道108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出风口,冷藏室风道108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风道盖板102延伸至冷藏室108内;制冰室风道1102,设置于配合腔体内,制冰室风道110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出风口,制冰室风道1102的另一端延伸至制冰室110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配合腔体内分别设置冷藏室风道1082与制冰室风道1102,以分别向冷藏室108与制冰室110送风,从而实现冷藏室108制冷以及制冰室110制冰的功能,其中,冷藏室风道108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出风口,冷藏室风道108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风道盖板102延伸至冷藏室108内,制冰室风道110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出风口,制冰室风道1102的另一端延伸至制冰室110内。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藏室风道1082沿风机容纳部绕设后,延伸至冷藏室108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冷藏室风道1082沿风机容纳部绕设设置,从第一出风口导出的冷气进入冷藏室风道1082,通过冷藏室风道1082导入冷藏室108,有利于缩短冷藏室风道1082的行程,提升冷藏室108的制冷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制冰室110,包括:碎冰电机,设置在制冰室110内;制冰室风道接头1104,连接至制冰室风道1102的另一端,并设置在碎冰电机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制冰室110内设置制冰机,并且与制冰机对应设置制冰室风道接头1104,在冷气通过制冰室风道1102导入后,通过制冰室风道接头1104导向制冰机,实现了制冰机的制备功能。
具体地,制冰室风道接头1104位于制冰室110内部,并且通过设置于碎冰电机上方,能够提升制冰室110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制冰室风道接头1104可以使塑料件也可以是泡沫件。
如图1与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蒸发器112,设置在风机容纳部的下方;制冰室回风道1106,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102的下半部上,制冰室回风道1106的进风口连接至制冰室110,制冰室回风道1106的出风口连接至蒸发器112的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蒸发器112设置在风机容纳部的下方,以与冷藏风机106相对设置,蒸发器112通过吸热降温,降温后的气流通过冷藏风机106分别导入冷藏室108与制冰室110,通过将制冰室110的回风道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102的下半部上,在制冰室110上设置制冰室回风道1106的进风口,制冰室回风道1106的出风口设置在蒸发器112的底部,实现制冰室110回风,一方面,完成制冰室110制冷循环过程,另一方面,将制冰室110的回风道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102的下半部上,提升了冷藏室108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制冰室110风路由制冰室风道1102、制冰室110风门、制冰室回风道1106和制冰机风道接头构成,制冰室风道接头1104位于制冰室110内。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风道泡沫114,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102的下半部上,第一风道泡沫114上开设第一冷藏室回风道1084;第二风道泡沫116,设置在第一风道盖板102的下半部上,并与第一风道泡沫114间隔设置,第二风道泡沫116上开设第二冷藏室回风道1086。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风道盖板102的下半部上分别设置第一风道泡沫114与第二风道泡沫116,并且在第一风道泡沫114上设置第一冷藏室回风道1084,在第二风道泡沫116上设置第二冷藏室回风道1086,一方面,实现保温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在风道泡沫上开设冷藏室回风道,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的发泡泡沫相比,能够减薄泡沫厚度,从而降低发泡层所占用的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容积,提升冷藏室108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第一风道泡沫114与第二风道泡沫116可以为一体的泡沫发泡层,也可以是分别单独设置的泡沫发泡层。
另外,风道泡沫上还开设有冷藏室风道1082以及冷藏室108回风口,以通过冷藏室108回风口使冷藏室108回风,制冰室回风道1106也开设于发泡层内。
如图1与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回风口1084A,开设于第一风道盖板102上,并连接至第一冷藏室回风道1084;第二回风口1086A,开设于第一风道盖板102上,与第一回风口1084A间隔设置,并连接至第二冷藏室回风道1086,其中,第一回风口1084A与第二回风口1086A分别设置于蒸发器112的两侧,并且蒸发器112的底面低于第一回风口1084A,以及第二回风口1086A。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风道盖板102上分别开设间隔设置的第一回风口1084A与第二回风口1086A,第一回风口1084A连接至第一冷藏室回风道1084,第二回风口1086A连接至第二冷藏室回风道1086,实现了冷藏室108回风,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回风口1084A与第二回风口1086A分别设置于蒸发器112的两侧,在冷藏室108不工作而制冰室110工作的工况下,风流沿蒸发器112向冷藏风机106传导,降低了漏冷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回风口1084A与第二回风口1086A的设置位置高于蒸发器112的底面,在冷藏风机106不工作的工况下,冷气向下流动,降低了漏冷概率。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动风门1062,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第一电动风门1062用于控制向冷藏室108输出冷气;第二电动风门1064,设置于第二出风口处,第二电动风门1064用于控制向制冰室110输出冷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第一电动风门1062,以及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第二电动风门1064,一方面,通过分别控制第一电动风门1062与第二电动风门1064的开闭,实现对冷藏室108与制冰室110的工作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动风门开闭的幅度控制,实现了对冷藏室108和制冰室110的风量分配。
其中,第一电动风门1062与第二电动风门1064可以分别实现控制,也可以联动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藏室108内;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制冰室110内;控制器,分别连接至第一电动风门1062,第二电动风门1064,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一电动风门1062开闭,和/或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二电动风门1064开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冷藏室108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冷藏室108内的温度,通过设置在制冰室110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制冰室110内的温度,通过分别连接至第一电动风门1062,第二电动风门1064,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器,来控制第一电动风门1062和第二电动风门1064的开闭,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一电动风门1062开闭,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第二电动风门1064开闭,实现冷藏室108内制冷和制冰室110内制冷的自动调控,在冷藏室108内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风门1062关闭,冷藏风机106不再向冷藏室108内输送冷气,在制冰室110内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风门1064关闭,冷藏风机106不再向制冰室110内输送冷气,一方面,提升制冷设备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节约能耗。
具体地,冷藏室风门(第一电动风门1062)和制冰室风门(第二电动风门1064)可同时打开,也可同时关闭,也可分别打开和关闭,打开和关闭的操作,主要依靠冷藏室108和制冰室110的温度传感器来控制。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冷藏室组件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冷藏室组件10,从而具有上述冷藏室组件1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藏室组件,包括冷藏室,所述冷藏室内设有制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室组件还包括:
第一风道盖板;
第二风道盖板,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的上半部配合设置,以形成配合腔体,所述配合腔体内设置有风机容纳部;
冷藏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容纳部内,所述风机容纳部内分别开设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所述冷藏风机用于将生成的冷气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输送至所述冷藏室,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输送至所述制冰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藏室风道,设置在所述配合腔体内,所述冷藏室风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冷藏室风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风道盖板延伸至所述冷藏室内;
制冰室风道,设置于所述配合腔体内,所述制冰室风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制冰室风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制冰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风道沿所述风机容纳部绕设后,延伸至所述冷藏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包括:
碎冰电机,设置在所述制冰室内;
制冰室风道接头,连接至所述制冰室风道的另一端,并设置在所述碎冰电机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风机容纳部的下方;
制冰室回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所述制冰室回风道的进风口连接至所述制冰室,所述制冰室回风道的出风口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道泡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所述第一风道泡沫上开设第一冷藏室回风道;
第二风道泡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盖板的下半部上,并与所述第一风道泡沫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道泡沫上开设第二冷藏室回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回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一冷藏室回风道;
第二回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上,与所述第一回风口间隔设置,并连接至所述第二冷藏室回风道,
其中,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回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两侧,并且所述蒸发器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回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回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动风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一电动风门用于控制向所述冷藏室输出冷气;
第二电动风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第二电动风门用于控制向所述制冰室输出冷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冷藏室内;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制冰室内;
控制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动风门,所述第二电动风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风门开闭,和/或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二电动风门开闭。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室组件。
CN201720502766.9U 2017-05-08 2017-05-08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07214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2766.9U CN207214575U (zh) 2017-05-08 2017-05-08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2766.9U CN207214575U (zh) 2017-05-08 2017-05-08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4575U true CN207214575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0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2766.9U Active CN207214575U (zh) 2017-05-08 2017-05-08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457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6951A (zh) * 2018-05-30 2018-10-09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门控制风向及风量的风道装置
CN110887297A (zh) * 2019-12-18 2020-03-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CN111829277A (zh) * 2020-06-18 2020-10-27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冰机的风道结构
CN111928557A (zh) * 2020-06-18 2020-11-13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风道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6951A (zh) * 2018-05-30 2018-10-09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门控制风向及风量的风道装置
CN110887297A (zh) * 2019-12-18 2020-03-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CN111829277A (zh) * 2020-06-18 2020-10-27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冰机的风道结构
CN111928557A (zh) * 2020-06-18 2020-11-13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风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14575U (zh) 冷藏室组件和制冷设备
CN105402978B (zh) 冰箱的风道装置及全变温冰箱
CN106369913B (zh) 冰箱
CN101082460B (zh) 一个蒸发器的三门冰箱
CN106338171B (zh) 冰箱
CN107300288A (zh) 一种带循环变温的十字对开门电冰箱
CN202973722U (zh) 冰箱风道结构
CN107062755A (zh) 具有制冰室的制冷设备
CN207351040U (zh) 冰箱
WO2017181519A1 (zh) 一种具有制冰室的冰箱
CN207831774U (zh) 用于冰箱的单系统可控多温区的风道系统及其冰箱
CN106091531B (zh) 冰箱
CN204421462U (zh) 一种冰箱
CN109869968A (zh)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冰箱
CN202562165U (zh) 一种冰箱
CN107940866A (zh) 用于冰箱的单系统可控多温区的风道系统及其冰箱
CN204202275U (zh) 冰箱
CN110296479A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CN102538099A (zh) 柜式空调机
CN204718237U (zh) 一种可调变温区容积的风冷冰箱
CN110296481A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CN104654707B (zh) 风冷冰箱
CN206531343U (zh) 一种三间室冰箱
CN102213522B (zh) 冰箱
CN205939925U (zh) 恒温调整装置及具有该恒温调整装置的移动恒温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