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4065U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14065U CN207214065U CN201720916956.5U CN201720916956U CN207214065U CN 207214065 U CN207214065 U CN 207214065U CN 201720916956 U CN201720916956 U CN 201720916956U CN 207214065 U CN207214065 U CN 2072140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water
- plate
- water curtain
- waste incin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该设备包括焚烧炉、内置有一级水帘喷淋装置的第一腔体、内置有油水拦截板的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正下方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置二级水帘喷淋装置的第三腔体、也内置有油水拦截板的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正下方的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置水油烟分离机的第五腔体和内置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的第六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焚烧炉焚烧后的垃圾废气经过两级水帘喷淋、两级水循环过滤装置和水油烟分离机分离后将清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废气最后进行除毒除臭,消除废气中的最后有害物质后进入排放烟囱进行排放,最终达到无害排放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形势的告诉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近几年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但多为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既不能满足现在城市发展的形式要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的彻底处理,同时过多的垃圾填埋还不利利于环境的保护。针对上述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焚烧站,但现有焚烧站其废气是在焚烧完之后就直接进行排放,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这是与目前提倡环保的要求相违背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可对垃圾焚烧的废气进行无公害的排放,从而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包括焚烧炉、内置有一级水帘喷淋装置的第一腔体、内置有油水拦截板的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正下方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置二级水帘喷淋装置的第三腔体、也内置有油水拦截板的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正下方的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置水油烟分离机的第五腔体和内置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的第六腔体;所述焚烧炉与第一腔体之间、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第四腔体与第五腔体之间、第五腔体与第六腔体之间及第六腔体与排放烟囱之间均通过烟道连接连接;且第五腔体与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之间相连。
其中,该设备还包括设置第六腔体与烟囱之间的烟道上的强力风机,通过强力风机废气才会由烟道经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内进行行进。
其中,所述焚烧炉的顶端设置有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停电后通过打开该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进行通风;所述焚烧炉的焚烧炉胆底部设置有可翻转炉桥装置,通过可翻转炉桥装置对结块或石块进行清除。
其中,所述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手柄、转换盖和固定在排放烟囱下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调节手柄和转换盖的其中一末端均套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调节手柄与转换盖的该末端相固定连接后两者可沿着第一转轴进行翻转,焚烧炉的上端向上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起部,通风口开设在该凸起部上,所述转换盖的底端内向上凹陷设置一与凸起部相适配的盖合槽;转换盖旋转至盖合在通风口时凸起部插入该盖合槽内后两者相密封后停止通风;转换盖旋转至离开通风口后,焚烧炉通过通风口和排放烟囱进行通风。
其中,所述可翻转炉桥装置包括靠近焚烧炉胆底部两侧边设置的两个第二转轴和两个翻转炉桥,每个翻转炉桥的末端均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翻转;所述焚烧炉胆底部端面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大孔;每个翻转炉桥上设置有挡板,每个挡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小孔;每个挡板旋转至位于大孔区域上方时,挡板封闭大孔;每个挡板旋转至离开大孔区域时,大孔裸露。
其中,每个翻转炉桥还包括第二调节手柄,所述第二调节手柄和挡板的其中一末端均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二调节手柄与挡板的该末端相固定连接后两者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翻转。
其中,所述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与第一腔体及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与第三腔体之间均相连接,且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顶端上均设置有喷淋头;一级水帘喷淋装置和二级水帘喷淋装置均包括多个由上之下依次分布的水帘板,每个水帘板均倾斜设置在喷淋腔体内,且相邻两个水帘板的延长线相交叉,且水由喷淋头喷出或废气从烟道排出后依次流向每个水帘板后均形成水帘。
其中,所述一级水帘喷淋装置和二级水帘喷淋装置均还包括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中间且呈竖直分布的折板,其中几个水帘板设置在该折板上,另外几个设置在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的一侧内壁上。
其中,所述多个水帘板分布为一层水帘板、二层水帘板、三层水帘板、四层水帘板和五层水帘板;所述一层水帘板与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二层水帘板和四层水帘板设置在喷淋腔体的一侧内壁上,三层水帘板和五层水帘板设置在折板上;水由喷淋头喷出至一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一水帘,流入二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二水帘,流入三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三水帘,流入四层水帘板后形成第四水帘,流入五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五水帘,第五水帘流向对应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或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
其中,所述油水拦截板在对应的第二腔体或第四腔体内呈倾斜分布设置,且油水拦截板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折板上,所述油水拦截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对应的第二腔体或第四腔体的内侧壁上;废气中的油水经油水拦截板拦截后滴入对应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或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
其中,所述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和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均包括油污回收篮、过滤池和储水池,所述油污回收篮位于过滤池上方且与其相通,所述过滤池位于过滤池侧边且与其相通;油污水混合体经过油污回收篮初次过滤后进入过滤池,再由过滤池进行二次过滤后水流入储水池内进行循环利用,且沙子油污停留在过滤池内;且储水池内水中的水还流向对应的喷淋头内。
其中,所述油污回收篮包括沙篮主体和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竖向放置在沙篮主体内中心位置后将沙篮主体分隔形成第一沙篮和第二沙篮,所述分隔板的上部为第一挡板,且下部为第一渗透板,所述第一沙篮和第二沙篮的横向位置也均设置有第一渗透板;第一沙篮通过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细沙形成第一细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二沙篮也通过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粗沙形成第一粗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二碎石层,且第一碎石层与第二碎石层之间也设置有第一渗透板;所述沙篮主体上位于第一粗沙层一侧的侧板低于第一挡板的高度;油污水混合体进入第一沙篮后,经由第一细沙层过滤,渗透至第一碎石层;再经由中间的第一渗透板渗透至第二碎石层,再由第二碎石层经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向上渗透至第一粗沙层,再由低位的侧板流入下面的过滤池。
其中,所述过滤池的中心竖向设置第一分隔板后将过滤池分隔形成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上部为第二挡板,且下部为第二渗透板,所述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横向位置也均设置有第二渗透板;第一过滤部通过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粗沙形成第二粗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三碎石层;所述第二过滤部也通过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细沙形成第二细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四碎石层,且第三碎石层与第四碎石层之间也设置有第二渗透板;所述第二过滤部上位于第二细沙层一侧的侧板低于第二挡板的高度;油污水混合体进入第一过滤部后,经由第二粗沙层过滤,渗透至第三碎石层;再经由中间的第二渗透板渗透至第四碎石层,再由第四碎石层经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向上渗透至第二细沙层,再由低位的侧板流入侧边的储水池。
其中,所述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放置有多层隔板,多层隔板之间的间距相同,且多层隔板的上表面均铺放有活性炭,每一层上的活性炭粗细是一致的,且活性炭的尺寸由上至下呈由粗依次变细的结构分布;且每层隔板上均开设有容许气体通过的网孔。
其中,所述多层隔板均呈倾斜分布,且多层隔板左边所在位置的水平面高于右边所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焚烧炉、两个水帘喷淋装置、两个油水拦截板、两个水循环过滤装置、水油烟分离机和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通过焚烧炉焚烧后的垃圾废气经过两级水帘喷淋、两级水循环过滤装置和水油烟分离机分离后将清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废气最后由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进行除毒除臭,消除废气中的最后有害物质后进入排放烟囱进行排放,最终达到无害排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级水帘喷淋装置及油水拦截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可翻转炉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挡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该设备包括焚烧炉1、内置有一级水帘喷淋装置3的第一腔体2、内置有油水拦截板4的第二腔体5、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正下方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6、内置二级水帘喷淋装置7的第三腔体8、也内置有油水拦截板4的第四腔体9、位于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正下方的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10、内置水油烟分离机11的第五腔体12和内置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13的第六腔体14;
所述焚烧炉与第一腔体之间、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第四腔体与第五腔体之间、第五腔体与第六腔体之间及第六腔体与排放烟囱15之间均通过烟道16连接连接;且第五腔体与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之间相连;
垃圾进入焚烧炉焚烧后,废气经由烟道进入第一腔体由一级水帘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冲洗,油污经多次冲洗后进入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经由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初次过滤后清水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同时,废气继续行进入第二腔体内,废气中的油水经油水拦截板拦截后滴入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废气继续向前行进,进入第三腔体由二级水帘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冲洗,油污经多次冲洗后进入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经由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再次过滤后清水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同时,废气继续行进,废气中的油水再次经油水拦截板拦截后再次滴入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后清水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废气继续向前行进,在第五腔体内由水油烟分离机对油水进行分离后滴入油水收集器;再由油水收集器流入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后清水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废气继续向前行进,进入第六腔体由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进行除毒除臭,消除废气中的最后有害物质,再经由烟道进入排放烟囱进行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设置第六腔体与烟囱之间的烟道上的强力风机17,通过强力风机废气才会由烟道经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内进行行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焚烧炉的顶端设置有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18,停电后通过打开该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进行通风;所述焚烧炉的焚烧炉胆底部设置有可翻转炉桥装置19,通过可翻转炉桥装置对结块或石块进行清除。
请进一步参阅图5,所述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18包括第一调节手柄181、转换盖182和固定在排放烟囱下部的第一转轴183;所述第一调节手柄和转换盖的其中一末端均套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调节手柄与转换盖的该末端相固定连接后两者可沿着第一转轴进行翻转,焚烧炉的上端向上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起部,通风口开设在该凸起部上,所述转换盖的底端内向上凹陷设置一与凸起部相适配的盖合槽1821;转换盖旋转至盖合在通风口时凸起部插入该盖合槽内后两者相密封后停止通风;转换盖旋转至离开通风口后,焚烧炉通过通风口和排放烟囱进行通风。该装置包括调节手柄、转换盖和转轴;调节手柄和转换盖可沿着转轴进行翻转;所述转换盖旋转至盖合在通风口上后停止通风;转换盖旋转至离开通风口后,焚烧炉通过通风口进行通风;上述结构的改进,原有排放通道基础上设置另一排风通道,一旦停电后,可通过调节手柄打开转换盖进行通风,使得焚烧炉可继续正常工作。
请进一步参阅图6-7,所述可翻转炉桥装置19包括靠近焚烧炉胆底部两侧边设置的两个第二转轴191和两个翻转炉桥192,每个翻转炉桥的末端均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翻转;所述焚烧炉胆底部端面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大孔20;每个翻转炉桥上设置有挡板1921,每个挡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小孔21;每个挡板旋转至位于大孔区域上方时,挡板封闭大孔;每个挡板旋转至离开大孔区域时,大孔裸露。每个翻转炉桥还包括第二调节手柄1922,所述第二调节手柄和挡板的其中一末端均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二调节手柄与挡板的该末端相固定连接后两者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翻转。该装置在焚烧炉胆底部端面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大孔,且在挡板上设置有小孔;翻转炉桥可沿着转轴进行翻转,挡板旋转至位于大孔区域上方时,挡板封闭大孔;每个挡板旋转至离开大孔区域时,大孔裸露。上述结构的改进,只有炉灰的情况下,可通过挡板封闭大孔,只通过小孔使得炉灰漏下;当遇到结块或石块时,通过翻转炉桥打开档板,即可清除结块或石块,方便实用。
请进一步参阅图2,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与第一腔体及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与第三腔体之间均相连接,且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顶端上均设置有喷淋头22;一级水帘喷淋装置和二级水帘喷淋装置的结构是一样的,一级水帘喷淋装置3包括多个由上之下依次分布的水帘板31,每个水帘板均倾斜设置在喷淋腔体内,且相邻两个水帘板的延长线相交叉,且水由喷淋头喷出或废气从烟道排出后依次流向每个水帘板后均形成水帘。所述一级水帘喷淋装置和二级水帘喷淋装置均还包括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中间且呈竖直分布的折板32,其中几个水帘板设置在该折板上,另外几个设置在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多个水帘板31分布为一层水帘板311、二层水帘板312、三层水帘板313、四层水帘板314和五层水帘板315;所述一层水帘板与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二层水帘板和四层水帘板设置在喷淋腔体的一侧内壁上,三层水帘板和五层水帘板设置在折板上;水由喷淋头喷出至一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一水帘,流入二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二水帘,流入三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三水帘,流入四层水帘板后形成第四水帘,流入五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五水帘,第五水帘流向对应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或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所述油水拦截板在对应的第二腔体或第四腔体内呈倾斜分布设置,且油水拦截板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折板上,所述油水拦截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对应的第二腔体或第四腔体的内侧壁上;废气中的油水经油水拦截板拦截后滴入对应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或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水由喷淋头喷出并依次流向每个水帘板后均形成水帘,由上之下形成多个水帘,油烟进入喷淋腔体后经喷淋及多次水帘冲洗后,最后再由油水拦截网板进行油污拦截,90%油污会被水流冲洗,由此达到油烟分离的效果,使得去除油烟中的油污效果达到最佳。
请进一步参阅图3,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和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的结构是一样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6包括油污回收篮61、过滤池62和储水池63,所述油污回收篮位于过滤池上方且与其相通,所述过滤池位于过滤池侧边且与其相通;油污水混合体经过油污回收篮初次过滤后进入过滤池,再由过滤池进行二次过滤后水流入储水池内进行循环利用,且沙子油污停留在过滤池内;且储水池内水中的水还流向对应的喷淋头内。
在本实施例中,油污回收篮61包括沙篮主体和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竖向放置在沙篮主体内中心位置后将沙篮主体分隔形成第一沙篮611和第二沙篮612,所述分隔板的上部为第一挡板613,且下部为第一渗透板614,所述第一沙篮和第二沙篮的横向位置也均设置有第一渗透板;第一沙篮通过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细沙形成第一细沙层615,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一碎石层616;所述第二沙篮也通过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粗沙形成第一粗沙层617,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二碎石层618,且第一碎石层与第二碎石层之间也设置有第一渗透板;所述沙篮主体上位于第一粗沙层一侧的侧板低于第一挡板的高度;油污水混合体进入第一沙篮后,经由第一细沙层过滤,渗透至第一碎石层;再经由中间的第一渗透板渗透至第二碎石层,再由第二碎石层经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向上渗透至第一粗沙层,再由低位的侧板流入下面的过滤池。
所述过滤池62的中心竖向设置第一分隔板后将过滤池分隔形成第一过滤部621和第二过滤部622,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上部为第二挡板623,且下部为第二渗透624,所述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横向位置也均设置有第二渗透板;第一过滤部通过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粗沙形成第二粗沙层625,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三碎石层626;所述第二过滤部也通过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细沙形成第二细沙层627,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四碎石层628,且第三碎石层与第四碎石层之间也设置有第二渗透板;所述第二过滤部上位于第二细沙层一侧的侧板低于第二挡板的高度;油污水混合体进入第一过滤部后,经由第二粗沙层过滤,渗透至第三碎石层;再经由中间的第二渗透板渗透至第四碎石层,再由第四碎石层经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向上渗透至第二细沙层,再由低位的侧板流入侧边的储水池。
请进一步参阅图4,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1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放置有多层隔板131,多层隔板之间的间距相同,且多层隔板的上表面均铺放有活性炭132,每一层上的活性炭粗细是一致的,且活性炭的尺寸由上至下呈由粗依次变细的结构分布;且每层隔板上均开设有容许气体通过的网孔,所述多层隔板均呈倾斜分布,且多层隔板左边所在位置的水平面高于右边所在的位置。油污与水分滴落至油水收集箱,由此达到油污和水分分离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的排放方法,该方法为:
垃圾进入焚烧炉焚烧后,废气经由烟道进入第一腔体由一级水帘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冲洗,油污经多次冲洗后进入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经由对应的油污回收篮初次过滤后进入其对应的过滤池,经二次过滤后清水流入对应的储水池,可做到反复循环利用;同时,废气继续行进,废气中的油水经油水拦截板拦截后滴入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废气继续从烟道中向前行进,进入第三腔体由二级水帘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冲洗,油污经多次冲洗后进入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经由对应的油污回收篮初次过滤后进入过滤池,经二次过滤后清水流对应的储水池,可做到反复循环利用;同时,废气继续行进,废气中的油水再次经油水拦截板拦截后再次滴入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后清水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废气继续向前行进,在第五腔体内由水油烟分离机对油水进行分离后滴入油水收集器;再由油水收集器流入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后清水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废气继续向前行进,进入第六腔体由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进行除毒除臭,消除废气中的最后有害物质,再经由烟道进入排放烟囱进行排放,最终达到无害排放的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焚烧炉、两个水帘喷淋装置、两个油水拦截板、两个水循环过滤装置、水油烟分离机和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通过焚烧炉焚烧后的垃圾废气经过两级水帘喷淋、两级水循环过滤装置和水油烟分离机分离后将清水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废气最后由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进行除毒除臭,消除废气中的最后有害物质后进入排放烟囱进行排放,最终达到无害排放的效果。另外,油水拦截板的倾斜角度设置,与废气接触面大大增加,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内置有一级水帘喷淋装置的第一腔体、内置有油水拦截板的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正下方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置二级水帘喷淋装置的第三腔体、也内置有油水拦截板的第四腔体、位于第三腔体及第四腔体正下方的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置水油烟分离机的第五腔体和内置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的第六腔体;所述焚烧炉与第一腔体之间、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第四腔体与第五腔体之间、第五腔体与第六腔体之间及第六腔体与排放烟囱之间均通过烟道连接连接;且第五腔体与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之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设置第六腔体与烟囱之间的烟道上的强力风机,通过强力风机废气才会由烟道经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内进行行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的顶端设置有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停电后通过打开该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进行通风;所述焚烧炉的焚烧炉胆底部设置有可翻转炉桥装置,通过可翻转炉桥装置对结块或石块进行清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电转换燃烧排放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手柄、转换盖和固定在排放烟囱下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调节手柄和转换盖的其中一末端均套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调节手柄与转换盖的该末端相固定连接后两者可沿着第一转轴进行翻转,焚烧炉的上端向上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起部,通风口开设在该凸起部上,所述转换盖的底端内向上凹陷设置一与凸起部相适配的盖合槽;转换盖旋转至盖合在通风口时凸起部插入该盖合槽内后两者相密封后停止通风;转换盖旋转至离开通风口后,焚烧炉通过通风口和排放烟囱进行通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炉桥装置包括靠近焚烧炉胆底部两侧边设置的两个第二转轴和两个翻转炉桥,每个翻转炉桥的末端均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翻转;所述焚烧炉胆底部端面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大孔;每个翻转炉桥上设置有挡板,每个挡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小孔;每个挡板旋转至位于大孔区域上方时,挡板封闭大孔;每个挡板旋转至离开大孔区域时,大孔裸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翻转炉桥还包括第二调节手柄,所述第二调节手柄和挡板的其中一末端均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二调节手柄与挡板的该末端相固定连接后两者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与第一腔体及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与第三腔体之间均相连接,且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顶端上均设置有喷淋头;一级水帘喷淋装置和二级水帘喷淋装置均包括多个由上之下依次分布的水帘板,每个水帘板均倾斜设置在喷淋腔体内,且相邻两个水帘板的延长线相交叉,且水由喷淋头喷出或废气从烟道排出后依次流向每个水帘板后均形成水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水帘喷淋装置和二级水帘喷淋装置均还包括位于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中间且呈竖直分布的折板,其中几个水帘板设置在该折板上,另外几个设置在第一腔体及第三腔体的一侧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水帘板分布为一层水帘板、二层水帘板、三层水帘板、四层水帘板和五层水帘板;所述一层水帘板与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二层水帘板和四层水帘板设置在喷淋腔体的一侧内壁上,三层水帘板和五层水帘板设置在折板上;水由喷淋头喷出至一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一水帘,流入二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二水帘,流入三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三水帘,流入四层水帘板后形成第四水帘,流入五层水帘板后形成第五水帘,第五水帘流向对应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或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拦截板在对应的第二腔体或第四腔体内呈倾斜分布设置,且油水拦截板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折板上,所述油水拦截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对应的第二腔体或第四腔体的内侧壁上;废气中的油水经油水拦截板拦截后滴入对应的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内或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循环过滤装置和第二水循环过滤装置均包括油污回收篮、过滤池和储水池,所述油污回收篮位于过滤池上方且与其相通,所述过滤池位于过滤池侧边且与其相通;油污水混合体经过油污回收篮初次过滤后进入过滤池,再由过滤池进行二次过滤后水流入储水池内进行循环利用,且沙子油污停留在过滤池内;且储水池内水中的水还流向对应的喷淋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回收篮包括沙篮主体和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竖向放置在沙篮主体内中心位置后将沙篮主体分隔形成第一沙篮和第二沙篮,所述分隔板的上部为第一挡板,且下部为第一渗透板,所述第一沙篮和第二沙篮的横向位置也均设置有第一渗透板;第一沙篮通过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细沙形成第一细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二沙篮也通过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粗沙形成第一粗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二碎石层,且第一碎石层与第二碎石层之间也设置有第一渗透板;所述沙篮主体上位于第一粗沙层一侧的侧板低于第一挡板的高度;油污水混合体进入第一沙篮后,经由第一细沙层过滤,渗透至第一碎石层;再经由中间的第一渗透板渗透至第二碎石层,再由第二碎石层经横向的第一渗透板向上渗透至第一粗沙层,再由低位的侧板流入下面的过滤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的中心竖向还设置有第二分隔板后将过滤池分隔形成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上部为第二挡板,且下部为第二渗透板,所述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横向位置也均设置有第二渗透板;第一过滤部通过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粗沙形成第二粗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三碎石层;所述第二过滤部也通过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分隔为二,且上部放置细沙形成第二细沙层,下部放置碎石形成第四碎石层,且第三碎石层与第四碎石层之间也设置有第二渗透板;所述第二过滤部上位于第二细沙层一侧的侧板低于第二挡板的高度;油污水混合体进入第一过滤部后,经由第二粗沙层过滤,渗透至第三碎石层;再经由中间的第二渗透板渗透至第四碎石层,再由第四碎石层经横向的第二渗透板向上渗透至第二细沙层,再由低位的侧板流入侧边的储水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分隔式除毒除臭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放置有多层隔板,多层隔板之间的间距相同,且多层隔板的上表面均铺放有活性炭,每一层上的活性炭粗细是一致的,且活性炭的尺寸由上至下呈由粗依次变细的结构分布;且每层隔板上均开设有容许气体通过的网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隔板均呈倾斜分布,且多层隔板左边所在位置的水平面高于右边所在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16956.5U CN207214065U (zh) | 2017-07-26 | 2017-07-26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16956.5U CN207214065U (zh) | 2017-07-26 | 2017-07-26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14065U true CN207214065U (zh) | 2018-04-10 |
Family
ID=61814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16956.5U Active CN207214065U (zh) | 2017-07-26 | 2017-07-26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140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25084A (zh) * | 2017-07-26 | 2017-12-29 | 深圳市国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及其排放方法 |
-
2017
- 2017-07-26 CN CN201720916956.5U patent/CN2072140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25084A (zh) * | 2017-07-26 | 2017-12-29 | 深圳市国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及其排放方法 |
CN107525084B (zh) * | 2017-07-26 | 2024-04-16 | 深圳市国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及其排放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68732B (zh) | 垃圾焚烧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5927984B (zh) | 一种焦油处理室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207422228U (zh) | 一种环保型废物焚烧装置 | |
CN207214065U (zh)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 | |
CN206904993U (zh) | 一种移动式小型焚烧炉 | |
CN206911037U (zh) | 一种多级式垃圾焚烧室用烟气过滤装置 | |
CN107525084A (zh) | 垃圾焚烧站的无害排放设备及其排放方法 | |
CN211119378U (zh) | 一种车载式垃圾处理设备 | |
CN106016289A (zh) | 一种焚烧炉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205860034U (zh) | 一种焦油处理室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206372641U (zh) | 污泥高温处理所产生烟气的除尘系统 | |
CN106016288B (zh) | 一种烟气净化塔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107270775A (zh) | 安全环保的燃放鞭炮装置 | |
CN210088868U (zh) | 一种垃圾处理装置 | |
CN106861328A (zh) |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装置净化系统 | |
CN205860036U (zh) | 一种对流除尘装置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201225638Y (zh) | 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处理装置 | |
CN205860026U (zh) | 一种焚烧炉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205860033U (zh) | 一种旋流沉降罐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110094742A (zh) | 一种医疗垃圾焚烧装置 | |
CN109224811A (zh) |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06103568U (zh) | 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装置 | |
CN205860035U (zh) | 一种粉尘拦截箱及无烟雾垃圾焚烧系统 | |
CN206483276U (zh) | 一种烧结除尘环保装置 | |
CN214840847U (zh) | 一种分段式多层垃圾焚烧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