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1903U - 一种抗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1903U
CN207211903U CN201721069649.4U CN201721069649U CN207211903U CN 207211903 U CN207211903 U CN 207211903U CN 201721069649 U CN201721069649 U CN 201721069649U CN 207211903 U CN207211903 U CN 207211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insulation
steel plate
buffer substrate
sheet rubber
substrate tab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96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军伟
刘玉合
廖亚军
张智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uilding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uilding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uilding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uilding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96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1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1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1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支座,包括上层钢板、下层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钢板与下层钢板之间的隔震缓冲组,所述隔震缓冲组由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的隔震缓冲片叠加组成,所述隔震缓冲片包括橡胶片和钢片,所述橡胶片和所述钢片硫化粘合固定,所述钢片周侧朝向橡胶片延伸有挡环,所述挡环靠近所述钢片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钢片的一端,所述橡胶片周侧延伸设置有与挡环贴合的抵接环,相邻的隔震缓冲片周侧挡环与抵接环构成的延伸端相互抵触,当地震中隔震缓冲组受到剪切应力,隔震缓冲片的延伸端相互抵触从而抵消所受的剪切应力实现抗震效果,在安装时,隔震缓冲组的高度可以根据叠加的隔震缓冲片的数量来改变。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抗震设施,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支座。
背景技术
抗震橡胶支座,主要是由上座板、消能板、密封圈、橡胶板、底盆和阻尼胶圈等组成,还有中间钢板、四氟滑板、不锈钢滑板及侧向滑移装置等;减震原理主要是当支座水平力大于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的20%后,消能板开始滑移,起到第一道隔震效果,然后阻尼圈发挥第二道阻尼效果,支座起到抗震作用;当地震冲击波超过一定极限时,该系列的刚性抗震起到了第三道抗震效果。
如公开号CN20531397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抗震桥梁支座,包括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设置隔震缓冲片,隔震缓冲片包括橡胶缓冲板、夹层钢板,橡胶缓冲板与夹层钢板之间通过硫化实现固定。
如上述公开技术中,每层橡胶缓冲板与夹层钢板之间都是通过硫化连接固定,隔震缓冲片的高度固定,使得抗震橡胶支座不能很好的适配不同的高度间隔夹层,方案存在可改进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支座,通过不同数量隔震缓冲片叠加合成隔震缓冲组,获得不同高度的隔震缓冲组,适配任意高度的夹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震支座,包括上层钢板、下层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钢板与下层钢板之间的隔震缓冲组,所述隔震缓冲组由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的隔震缓冲片叠加组成,所述隔震缓冲片包括橡胶片和钢片,所述橡胶片和所述钢片硫化粘合固定,所述钢片周侧朝向橡胶片延伸有挡环,所述挡环靠近所述钢片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钢片的一端,所述橡胶片周侧延伸设置有与挡环贴合的抵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震缓冲组通过多个隔震缓冲片层层相叠组成,钢板和橡胶片为一组硫化连接成一个隔震缓冲片,且钢片和橡胶片周侧的挡环和抵接环使得隔震缓冲片呈碗状,相邻的隔震缓冲片周侧挡环与抵接环构成的延伸端相互抵触,当地震中隔震缓冲组受到剪切应力,隔震缓冲片的延伸端相互抵触从而抵消所受的剪切应力实现抗震效果,并且隔震缓冲片之间相对独立,在安装时,隔震缓冲组的高度可以根据叠加的隔震缓冲片的数量来改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钢板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橡胶片和抵接环抵触贴合的凸块;所述下层钢板上硫化连接带有抵接环的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隔震缓冲组是由隔震缓冲片以及抵接环和挡环组成,在将隔震隔震缓冲组放置在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之间时,抵接环先接触到上层钢板,使得最上端的隔震缓冲片与上层钢板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凸块实现上层钢板与隔震缓冲片和抵接环的贴合,下钢板则通过开设的凹槽并硫化一层橡胶片及抵接环,将最下层的隔震缓冲片与下层钢板上的橡胶片和抵接环贴合放置,减小了隔震缓冲组与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抗震支座抗震能力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环周侧水平延伸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上端面和下层钢板上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凸环的下端和上层钢板的下端均设置有和所述插接槽配合的插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叠加隔震缓冲片时,上层的隔震缓冲片上的插接杆插接入相邻下层的插接槽中,限定了相邻层水平方向的相对固定,再将上层钢板下端设置的插接杆插入最上层的插接槽内,最下层的隔震缓冲片上的插接杆插接在插入下层钢板上的插接槽内,在地震时,插接杆和插接槽之间配合可以帮助抵消一部分的剪切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插接槽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块与插接槽的配合,使得隔震缓冲组在受到剪切应力时能够通过橡胶块的变形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插接槽上端的限位环限定了橡胶块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使得隔震缓冲片之间相对固定和上层钢板、下层钢板与隔震缓冲组三者的相对固定,使得抗震支座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由多个弧形的卡片构成,所述插接槽周侧连通有供所述卡片径向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卡片的支撑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接杆和插接槽配合前,拨动卡片,使得卡片向滑移槽内部滑移,插接槽的上端打开再将插接杆和橡胶块嵌入其中,松开对卡片的施力,滑移槽内的支撑弹簧使得卡片滑出,卡片之间构成限位环限定了橡胶块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块远离所述凸环一端的周侧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插接杆下端的橡胶块嵌入插接槽中时,橡胶块下端的倒角处先抵触到卡片,使得卡片向滑移槽内滑移,直至橡胶块完全嵌入插接槽中,卡片重新弹出,方便的将插接杆配合于插接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片靠近滑移槽的一端设置有与滑移槽相对端面平行的支撑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平面与滑移槽相对的端面平行,便于安装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支撑力和受力总是与滑移方向相同,使得卡片能够稳定在滑移槽中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槽内与所述支撑平面上均设置有固定柱,所述支撑弹簧两端分别套设在固定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弹簧的两端均过盈套设在对应的固定柱上,使得支撑弹簧的两端固定,从而实现支撑弹簧能够稳定的对卡片产生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片的直径等于所述橡胶片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震中,隔震缓冲组在受到剪切应力时,隔震缓冲片与所述挡环和抵接环的竖直截面的弧状设置,使得剪切应力能够分布在整个隔震缓冲片与所述挡环和抵接环上,增加了隔震缓冲组抵抗剪切应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层钢板的凸块和下层钢板的凹槽和硫化贴合橡胶片及抵接环,使得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在夹紧中间隔震缓冲组时的受力面积变大,避免中间的隔震缓冲组受力发生变形,并且通过插接杆和插接槽实现相邻隔震缓冲片的相对固定,即增加了隔震缓冲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抗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抗震支座的隔震缓冲片的剖视图;
图3是一种抗震支座的限位环在凸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抗震支座的凸环上的插接槽与插接杆剖视图;
图5是一种抗震支座的上层钢板与下层钢板的剖视图。
图中:1、上层钢板;11、凸块;2、下层钢板;3、隔震缓冲组;4、隔震缓冲片;41、橡胶片;411、抵接环;42、钢片;421、挡环;422、凸环;4221、插接杆;4222、橡胶块;4223、插接槽;4224、限位环;42241、卡片;42242、支撑平面;4225、滑移槽;5、支撑弹簧;6、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述,一种抗震支座,包括上层钢板1、下层钢板2以及上层钢板1与下层钢板2之间的隔震缓冲组3,隔震缓冲组3夹持设置在上层钢板1与下层钢板2之间,主要通过隔震缓冲组3来抵消地震时的应力。
如图2所示,隔震缓冲组3由多个隔震缓冲片4竖直方向叠加组成,隔震缓冲片4是由橡胶片41和钢片42硫化连接组成,通过硫化能够有效的连接橡胶片41和钢片42,使得橡胶片41的形状固定,便于隔震缓冲片4的叠加;钢片42的周侧朝向橡胶片41延伸有挡环421,橡胶片41周侧延伸设置有与挡环421贴合的抵接环411,使得相邻的隔震缓冲片4在叠加时,隔震缓冲片4的周侧的延伸出的挡环421和抵接环411之间相互抵触,实现了能够抵抗地震中产生的剪切应力;将钢片42和橡胶片41设置成等大的圆板状,当在叠加隔震缓冲片4时,当钢片42的直径等于所述橡胶片41的直径使得相邻的隔震缓冲片4能够完全相互贴合不产生缝隙,同时,相邻的隔震缓冲片4上连接的挡环421和抵接环411所构成的延伸端能够最大面积的贴合抵触,抗震支座能够承受更大的剪切应力作用。
如图4所示,在装配抗震支座时,要先对隔震缓冲组3进行预固定,构成隔震缓冲片4的钢片42周侧设置有凸环422,凸环422的下端设置有插接杆4221,凸环422的上端开设有插接槽4223,在叠加隔震缓冲片4时,上层的隔震缓冲片4连接插接杆4221插接进入相邻下层的插接槽4223中,插接杆4221与插接槽4223的配合实现了对隔震缓冲片4之间的水平方向的相对固定,并且在地震中,插接杆4221与插接槽4223的水平方向的相互抵触使得能够抵消一部分的剪切应力。
如图3和图4所示,插接杆4221远离相连凸环422的一端连接有橡胶块4222,橡胶块4222的下端设置有倒角,在插接槽4223的上端口设置有限位环4224,限位环4224有多个卡片42241组成,且插接槽4223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卡片42241沿径向滑移的滑移槽4225,滑移槽4225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卡片42241的支撑弹簧5,当将橡胶块4222嵌入插接槽4223中时,橡胶块4222下端的倒角处先抵触到卡片42241,使得卡片42241向滑移槽4225内滑移,直至橡胶块4222完全嵌入插接槽4223中,卡片42241重新弹出,将橡胶块4222限定在插接槽4223中,实现了相邻的隔震缓冲片4在竖直方向的相对固定,使得在完成在搬动隔震缓冲组3时,上层的隔震缓冲片4不易掉落。
卡片42241靠近滑移槽4225的一端设置有与滑移方向垂直的支撑平面42242,滑移槽4225内与支撑平面42242上均设置有固定柱6,固定柱6呈圆台状且较小端相对设置,支撑弹簧5的两端分别过盈套设在固定柱6上,在安装支撑弹簧5时,卡片42241与滑移槽4225相对的端面平行,且支撑弹簧5的两端固定,支撑弹簧5的支撑力和受力总是与滑移方向相同,使得卡片42241能够稳定在滑移槽4225中滑动。
如图5所示,在完成隔震缓冲组3的预固定后,需要将隔震缓冲组3放入上层钢板1和下层钢板2之间,通过在上层钢板1下端设置有与橡胶片41和抵接环411抵触的凸块11,凸块11分别与所述橡胶片41以及所述抵接环411贴合,且上层钢板1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在相邻凸环422上插接槽4223的插接杆4221和橡胶块4222,在下层钢板2上硫化连接有橡胶片41和抵接环411,且下层钢板2设置有与相邻凸环422上插接杆4221配合的插接槽4223和限位环4224,在装配抗震支座时,上层钢板1通过凸块11与最上层的隔震缓冲片4以及抵接环411贴合并且上层钢板1的插接杆4221插接入对应的插接槽4223内,使得上层钢板1与隔震缓冲组3相对固定,将最下层的隔震缓冲片4与下层钢板2上的橡胶片41贴合同时,其插接杆4221插接入下层钢板2上的插接槽4223内,使得下层钢板2与隔震缓冲组3相对固定,这种连接方式增加了上层钢板1和下层钢板2分别与隔震缓冲组3的受力面积,避免了上层钢板1和下层钢板2在压紧隔震缓冲组3时,使隔震缓冲组3受力发生变形。
具体实施过程:
将准备好的隔震缓冲片4通过插接杆4221和插接槽4223的配合一层层完成堆叠形成隔震缓冲组3,再将隔震缓冲组3的最下层隔震缓冲片4及挡环421与下层钢板2的橡胶片41及抵接环411贴合,且插接杆4221插接入下层钢板2完成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抗震支座,包括上层钢板(1)、下层钢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钢板(1)与下层钢板(2)之间的隔震缓冲组(3),其特征是:所述隔震缓冲组(3)由多个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的隔震缓冲片(4)叠加组成,所述隔震缓冲片(4)包括橡胶片(41)和钢片(42),所述橡胶片(41)和所述钢片(42)硫化粘合固定,所述钢片(42)周侧朝向橡胶片(41)延伸有挡环(421),所述挡环(421)靠近所述钢片(42)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钢片(42)一端的直径,所述橡胶片(41)周侧延伸设置有与挡环(421)贴合的抵接环(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上层钢板(1)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橡胶片(41)和抵接环(411)均贴合的凸块(11);所述下层钢板(2)上硫化连接带有抵接环(411)的橡胶片(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挡环(421)周侧水平延伸设置有凸环(422),所述凸环(422)上端面和下层钢板(2)上均开设有插接槽(4223),所述凸环(422)的下端和上层钢板(1)的下端均设置有和所述插接槽(4223)配合的插接杆(4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插接杆(4221)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块(4222),所述插接槽(4223)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42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环(4224)由多个弧形的卡片(42241)构成,所述插接槽(4223)周侧连通有供所述卡片(42241)滑移的滑移槽(4225),所述滑移槽(4225)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卡片(42241)的支撑弹簧(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橡胶块(4222)远离所述凸环(422)一端的周侧设置有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卡片(42241)靠近滑移槽(4225)的一端设置有与滑移槽(4225)相对端面平行的支撑平面(422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滑移槽(4225)内与所述支撑平面(42242)上均设置有固定柱(6),所述支撑弹簧(5)两端分别套设在固定柱(6)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钢片(42)的直径等于所述橡胶片(41)的直径。
CN201721069649.4U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抗震支座 Active CN207211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9649.4U CN207211903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抗震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9649.4U CN207211903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抗震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1903U true CN207211903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9649.4U Active CN207211903U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抗震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19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134A (zh) * 2022-12-19 2023-04-18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隔振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8134A (zh) * 2022-12-19 2023-04-18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隔振支架
CN115978134B (zh) * 2022-12-19 2023-09-12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隔振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3335B (zh) 一种用于保护液晶面板半成品的包装垫片
CN206166262U (zh) 办公文件架
CN207211903U (zh) 一种抗震支座
CN103195168A (zh) 夹层橡胶-高阻尼碟形弹簧复合三维隔震支座
CN203035697U (zh) 浮动式紧固构件及包装结构
CN206812550U (zh) 一种复合型缓冲泡棉材料
CN103264845B (zh) 包装纸箱
CN105600170A (zh) 一种液晶面板间隔片及液晶面板包装箱
CN103241470A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托盘
CN106672402A (zh) 一种平底高身直筒型玻璃杯的包装转运盒
CN107881906B (zh) 一种桥梁抗震钢支座
CN201745928U (zh) 显示屏包装装置
CN108792219A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易碎板材运输用防护装置
CN206265597U (zh) 一种易碎品包装纸箱
CN205827007U (zh) 显示面板及应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模组、显示设备
CN210706295U (zh) 一种含有减震结构的纸箱
CN207130872U (zh) 一种钢连廊抗震结构
CN202264459U (zh) 波浪形纸芯形纸板及其纸箱
CN201610277U (zh) 一种服务器硬盘的散装组合环保包装
CN202138059U (zh) 烘烤架
CN202086003U (zh) 新型学生书立
CN203793966U (zh) 一种led显示屏户外模组包装结构
CN201678160U (zh) 一种板状电子器件的缓冲分隔包装架及包装箱
CN105178465B (zh) 采用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的叠层钢‑铅支座组装方法
CN210175555U (zh) 一种耐压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内包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