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11539U -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 Google Patents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11539U CN207211539U CN201721170265.1U CN201721170265U CN207211539U CN 207211539 U CN207211539 U CN 207211539U CN 201721170265 U CN201721170265 U CN 201721170265U CN 207211539 U CN207211539 U CN 2072115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oof structure
- water collection
- collection type
- green 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由下至上主要由保护层、排水层、蓄水层、过滤层、基质层、植被层组成。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过滤层减少雨水中的污染物,并设置有排水控制开关,可以控制排水层、蓄水层雨水的排出,可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在过滤层与蓄水层之间设置有可渗透膜,可有效地防止植被层和基质层土壤的流失;在排水层与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不可渗透膜,可以有效地阻挡水分对屋顶结构层的渗透。此外,排水控制开关还可以对雨水的去留加以控制,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人工浇水的次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旅游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镇的人均绿地面积等的需要,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屋顶养花才真正进入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和建造范围。重庆、上海、深圳、杭州、长沙等国内各大城市,屋顶绿化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展开。然而该技术虽已发展十几年,推广进展却不大,步履蹒跚,成效并不十分显著。
现有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大多是将屋面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后,收集到地面,用于非饮用水的适用,如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充,冲厕等,都无法有效的对雨水的截留、驻存以及净化等方面做出改善;此外,平面屋顶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其防水结构是屋面的重点施工部分。如今的防水结构一般都是铺设卷材防水,起初防水效果极佳,但是由于卷材都是拼接组成,长时间暴晒和雨淋后,容易出现开裂或破损等问题,导致屋面渗水,并且由于该种屋顶直接与下方房间直接接触,因此夏天时,房间内温度较高,冬天又无法保暖,对顶层住户的生活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利用绿色屋顶植物、植物栽培基质及其附属结构具有的截留、吸收、阻滞、贮存和净化雨水的能力,可以形成“近自然”的雨水管理过程;同时可以有效地阻止阳光直射屋面防水层,可提高屋面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在夏天时可降低室内温度,改善顶层住户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包括:屋顶结构层(1)、保护层(2)、排水层(3)、蓄水层(4)、过滤层(5)、基质层(6)、植被层(7)、可渗透膜(8)、不可渗透膜(9)、砾石面层(10)、排水控制开关(11)、排水管道(12)、屋顶上人口(13)、园路(14)、喷水器(15)、女儿墙(16)、防水板(17)、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最下层为屋顶结构层(1),在屋顶结构层(1)上面铺设保护层(2),排水层(3)铺设在保护层(2)之上,根据排水口设置排水控制开关(11),在排水控制开关(11)周围设置一个直径为60-100cm的较大颗粒砾石面层(10),在排水层(3)上面铺设蓄水层(4),在蓄水层(4)上面铺设过滤层(5),再次进行基质层(6)的铺设,并进行找平,最后进行植被层(7)的种植;在植被层(7)上铺设圆路(14);在圆路(14)拐角位置设置屋顶上人口(13);在蓄水层(4)和过滤层(5)之间设置有可渗透膜(8),只允许水分子的通过,防止基质层(6)内的养料及土壤随雨水的流失;在保护层(2)和排水层(3)之间设置有不可渗透膜(9),防止水分子的通过,防止水分对屋顶结构层(1)的渗透;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表面设置有喷水器(15),可以对植被层(7)进行浇灌;女儿墙(16)上侧设置有防水板(17),女儿墙(16)与绿色屋顶结构之间设有保护层(2);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嵌入排水层(3)内部,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端部伸入排水管道(12)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层(2)由隔离层(2-1)与防水层(2-2)组成,其中隔离层(2-1)铺设在排水层(3)下,防水层(2-2)铺设在隔离层(2-1)的下面, 保护层(2)与结构墙体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并向建筑侧墙面延伸15cm~20cm,保护层(2)向建筑侧墙面延伸高度高于基质层(6)表面15c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层(2-2)优选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料,选择上层为1.5mm厚的p型宽幅聚氯乙烯卷材或厚1mm的高密度聚乙烯,下层为2mm厚聚氨酯或硅橡胶涂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层(3)设计为格构式,起到支撑与储存水流的双重效果,每个格构构件之间采用溢流排水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水层(4)由颗粒较大的轻质骨料构成,过滤层(5)的材料为粗砂、玻璃纤维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质层(6)根据植被层(7)种植的植被种类来决定其厚度以及成分。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控制开关(11)控制排水层(3)、蓄水层(4)雨水的排出,当雨水较充足时,将控制开关打开加快雨水的排出,防止植被层被雨水淹死,当雨水较稀少时,将控制开关关闭,减少雨水的排出,防止植被出现干旱的情况,排水控制开关(11)设置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园路(14)的铺路材料为轻型、生态、环保、防滑材质,铺板时要保证相互垂直,行间留出2-5cm宽度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管道(12)排出的水流注入到绿色屋顶的灌溉系统对植被层(7)进行灌溉。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流导向(19)表明了集水型绿色屋顶的排水路线,两侧水流流入排水管(12)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种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矩形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俯视图。
图2为L型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俯视图。
图3为女儿墙部位剖面图。
图4为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排水控制开关处剖面图。
图6为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示意图。
图中:1为屋顶结构层;2为保护层;3为排水层;4为蓄水层;5为过滤层;6为基质层;7为植被层;8为可渗透膜;9为不可渗透膜;10为砾石面层;11为排水控制开关;12为排水管道;13为屋顶上人口;14为园路;15为喷水器;16为女儿墙;17为防水板;18为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9为水流导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如图1—图6所示,包括:屋顶结构层(1)、保护层(2)、排水层(3)、蓄水层(4)、过滤层(5)、基质层(6)、植被层(7)、可渗透膜(8)、不可渗透膜(9)、砾石面层(10)、排水控制开关(11)、排水管道(12)、屋顶上人口(13)、园路(14)、喷水器(15)、女儿墙(16)、防水板(17)、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所述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最下层为屋顶结构层(1),在屋顶结构层(1)铺设保护层(2),铺设完毕后进行简单找平,其次铺设排水层(3)和蓄水层(4),然后铺设过滤层(5),再次进行基质层(6)的铺设,并进行找平,最后进行植被层(7)的种植。保护层(2)由隔离层(2-1)与防水层(2-2)组成,其中隔离层(2-1)铺设在排水层(3)下,防水层(2-2)铺设在隔离层(2-1)的下面, 保护层(2)与结构墙体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并向建筑侧墙面延伸15cm~20cm,保护层(2)向建筑侧墙面延伸高度高于基质层(6)表面15cm以上;其中防水层(2-2)采用柔性(油毡卷材)防水层,绿化施工前,应进行防水检测并及时补漏,必要时要做二次防水处理,防水层(2-2)要二道设防。
防水层(2-2)优选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料,选择上层为1.5mm厚的p型宽幅聚氯乙烯卷材或厚1mm的高密度聚乙烯,下层为2mm厚聚氨酯或硅橡胶涂膜,防水做法应达到二级建筑防水标准。
排水层(3)铺设在保护层(2)之上,根据排水口设置排水控制开关(11),并定期检查屋顶排水系统的通畅情况,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防止排水口堵塞造成壅水倒流;排水层(3)设计为格构式,起到支撑与储存水流的双重效果,每个格构构件之间采用溢流排水的方式。
排水控制开关(11)周围设置一个直径为60-100cm的较大颗粒砾石面层(10),周围不能有植物,保证排水通畅,不能带入基质。排水控制开关(11)可以控制排水层(3)、蓄水层(4)雨水的排出,当雨水较充足时,将控制开关(11)打开加快雨水的排出,防止植被层被雨水淹死,当雨水较稀少时,将控制开关(11)关闭,减少雨水的排出,防止植被出现干旱的情况,排水控制开关(11)设置一个或多个。
蓄水层(4)由颗粒较大的轻质骨料构成,过滤层(5)铺设在蓄水层(4)之上,过滤层(5)的材料为粗砂、玻璃纤维布。
基质层(6)根据植被层(7)种植的植被种类来决定其厚度以及成分。例如,小型草本植物,其基质层(6)由腐叶土、蛭石与沙土配制,其配制比例为5:2:1,选择基质层材料主要是考虑材料质量与植物营养素、厚度和耐久性之间的平衡。
在蓄水层(4)和过滤层(5)之间设置有可渗透膜(8),只允许水分子的通过,防止基质层(6)内的养料及土壤随雨水的流失;在保护层(2)和排水层(3)之间设置有不可渗透膜(9),防止水分子的通过,防止水分对屋顶结构层(1)的渗透;
在植被层(7)上铺设圆路(14),在圆路(14)拐角位置设置屋顶上人口(13);园路(14)的铺路材料选择轻型、生态、环保、防滑材质,铺板时要保证相互垂直,行间留出2-5cm宽度的缝隙,用橡皮锤锤实石板,用石屑填塞缝隙。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表面设置有喷水器(15),可以对植被层(7)进行浇灌。
女儿墙(16)上侧设置有防水板(17),女儿墙(16)与绿色屋顶结构之间设有保护层(2)。
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嵌入排水层(3)内部,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端部伸入排水管内部。
排水管(12)排出的水流注入到绿色屋顶的灌溉系统对植被层(7)进行灌溉。
水流导向(19)表明了集水型绿色屋顶的排水路线,两侧水流均流入排水管(12)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包括:屋顶结构层(1)、保护层(2)、排水层(3)、蓄水层(4)、过滤层(5)、基质层(6)、植被层(7)、可渗透膜(8)、不可渗透膜(9)、砾石面层(10)、排水控制开关(11)、排水管道(12)、屋顶上人口(13)、园路(14)、喷水器(15)、女儿墙(16)、防水板(17)、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最下层为屋顶结构层(1),在屋顶结构层(1)上面铺设保护层(2),排水层(3)铺设在保护层(2)之上,根据排水口设置排水控制开关(11),在排水控制开关(11)周围设置一个直径为60-100cm的较大颗粒砾石面层(10),在排水层(3)上面铺设蓄水层(4),在蓄水层(4)上面铺设过滤层(5),再次进行基质层(6)的铺设,并进行找平,最后进行植被层(7)的种植;在植被层(7)上铺设园路(14);在屋顶园路(14)拐角位置设置屋顶上人口(13);在蓄水层(4)和过滤层(5)之间设置有可渗透膜(8),只允许水分子的通过,防止基质层(6)内的养料及土壤随雨水的流失;在保护层(2)和排水层(3)之间设置有不可渗透膜(9),防止水分子的通过,防止水分对屋顶结构层(1)的渗透;
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表面设置有喷水器(15),可以对植被层(7)进行浇灌;女儿墙(16)上侧设置有防水板(17),女儿墙(16)与绿色屋顶结构之间设有保护层(2);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嵌入排水层(3)内部,排水层与排水管连接管(18)端部伸入排水管道(1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2)由隔离层(2-1)与防水层(2-2)组成,其中隔离层(2-1)铺设在排水层(3)下,防水层(2-2)铺设在隔离层(2-1)的下面, 保护层(2)与结构墙体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并向建筑侧墙面延伸15cm~20cm,保护层(2)向建筑侧墙面延伸高度高于基质层(6)表面15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层(2-2)优选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料,选择上层为1.5mm厚的p型宽幅聚氯乙烯卷材或厚1mm的高密度聚乙烯,下层为2mm厚聚氨酯或硅橡胶涂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层(3)设计为格构式,每个格构构件之间采用溢流排水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层(4)由颗粒较大的轻质骨料构成,过滤层(5)的材料为粗砂、玻璃纤维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层(6)根据植被层(7)种植的植被种类来决定其厚度以及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控制开关(11)控制排水层(3)、蓄水层(4)雨水的排出,排水控制开关(11)设置一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园路(14)的铺路材料为轻型、生态、环保、防滑材质,铺板时要保证相互垂直,行间留出2-5cm宽度的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道(12)排出的水流注入到绿色屋顶的灌溉系统对植被层(7)进行灌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70265.1U CN207211539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70265.1U CN207211539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11539U true CN207211539U (zh) | 2018-04-10 |
Family
ID=61824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70265.1U Active CN207211539U (zh) | 2017-09-13 | 2017-09-13 |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115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685A (zh) * | 2019-09-27 | 2020-01-03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仿含水层理念的集雨屋顶 |
-
2017
- 2017-09-13 CN CN201721170265.1U patent/CN2072115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685A (zh) * | 2019-09-27 | 2020-01-03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仿含水层理念的集雨屋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47930A (zh) |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 |
CN110130466A (zh) |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 |
CN100340153C (zh) | 屋顶高尔夫推杆果岭草坪 | |
CN202338072U (zh) |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 | |
CN105569281B (zh) | 一种生态型屋面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2577790U (zh) | 一种屋顶绿化结构 | |
CN206591742U (zh) | 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 | |
CN206815693U (zh) | 一种绿色种植屋面结构 | |
CN108952022A (zh) | 坡屋顶绿化系统 | |
CN106013624A (zh) | 一种基于植草板改造的绿色海绵屋顶的技术方法 | |
CN201574532U (zh) | 绿化技术处理的屋顶 | |
CN210395880U (zh) | 一种带雨水收集的绿化屋顶结构 | |
CN110145014A (zh) |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 |
CN207211539U (zh) | 集水型绿色屋顶结构 | |
CN101548615A (zh) | 一种多孔巢砖立体绿化植被技术 | |
CN105756295A (zh) | 一种基于火山石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再利用系统 | |
CN207706816U (zh) | 一种多功能生态树池 | |
CN106522478A (zh) | 一种屋顶透水集水绿化一体化雨水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8618521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花园系统 | |
CN206136827U (zh) | 水循环喷灌系统 | |
CN210226306U (zh) | 一种行道树或阵列树生态种植穴结构 | |
CN205502121U (zh) | 一种绿色屋顶集雨利用系统 | |
CN109487900A (zh) | 一种下凹式绿地的抗冲击排水过滤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01545236A (zh) | 一种绿化节水的方法 | |
CN214301064U (zh) | 一种基于生态停车场的雨水渗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1 Address after: 330006 4th floor, No. 889, Jiefang East Road, Qingshanhu District,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INGXIN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168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Hunnan Hunnan Road No. 9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