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8195U - 车架 - Google Patents

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8195U
CN207208195U CN201721143861.0U CN201721143861U CN207208195U CN 207208195 U CN207208195 U CN 207208195U CN 201721143861 U CN201721143861 U CN 201721143861U CN 207208195 U CN207208195 U CN 207208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vehicle frame
height
anterior
horizonta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438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迟玉华
杨大芝
李晓峰
杨波
张红梅
龚将伟
蔡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11438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8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8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81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安装于车体上,包括纵梁以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前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前部防撞梁,以及设置于车体后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后部防撞梁;所述纵梁自所述车体前端至所述车体后端依次为前部梁、中间梁和后部梁,其中,所述前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后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该车架提高了车体的强度,且提高了车体的缓冲吸能的作用。

Description

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一种可提高车体强度的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人们对于轻型载货车的乘坐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车架结构在整车正面碰撞、后碰的时候,前后后无缓冲吸能作用,冲击力大,造成的伤害增大。且现有车架前端上平面与后端上平面高度方向基本一致,车架在受到激烈正碰、后碰时,无缓冲功能,冲击力大。
中国发明专利CN 106494509 A中公开了一种车架,该车架包括左右地板横梁二合件、左右前地板后横梁合件、后地板横梁二合件、后地板横梁三合件、左右后大梁焊合件、前地板左右前纵梁焊合件,其中,所述左右地板横梁二合件、左右前地板后横梁合件平行设置并分别架设在所述前地板左右前纵梁焊合件上,所述后地板横梁二合件、后地板横梁三合件平行设置并分别架设有所述左右后大梁焊合件上。
上述现有专利虽然可通过减少横梁的数量进一步实现机架的轻量化,但是安装有该车架的车体,其强度较低,且车体的缓冲吸能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该车架提高了车体的强度,且提高了车体的缓冲吸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安装于车体上,包括纵梁以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前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前部防撞梁,以及设置于车体后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后部防撞梁;所述纵梁自所述车体前端至所述车体后端依次为前部梁、中间梁和后部梁,其中,所述前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后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前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使所述后部梁与所述前部梁形成高度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部梁与所述前部梁形成的高度差为60mm-1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前部防撞梁和所述后部防撞梁均为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部防撞梁与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溃缩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纵梁的上部以及下部设置有多个可定位焊接边界的豁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纵梁的所述前部梁上设置有多个可减小截面积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其车架的整体形状为两端高,中间低,且在车架前后均设置有防撞梁,整体提高了车体的强度,且提高了车体的缓冲吸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的示意图;
图2为车架中纵梁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安装于车体上的示意图;
图4为车架中纵梁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5为车架中纵梁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 2-纵梁 21-前部梁 22-中间梁 23-后部梁 24-凹槽
25-豁口 3-横梁 31-前部防撞梁 32-后部防撞梁
4-溃缩支架 5-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1,安装于车体5上,包括纵梁2以及设置于所述纵梁2之间的多个横梁3,所述横梁3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5前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前部防撞梁31,以及设置于车体5后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后部防撞梁32;所述纵梁2自所述车体前端至所述车体后端依次为前部梁21、中间梁22和后部梁23,其中,所述前部梁21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22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后部梁23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22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上述中,车架1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防撞梁,其起到了第一层防撞作用,而车架1的纵梁整体呈现两端高且中间低的形状,使纵梁的前中后形成了高度差,当车辆受到前碰、后碰冲击时,可起到缓冲吸能作用,减少对车体的伤害程度。
另外,上述中,所述纵梁2的前部梁21为从前轮向前,所述纵梁23为从后轮向后,前部梁21与后部梁23为弯曲形状,而中间梁22为趋近于水平形状,该中间梁对应的车体位置为人员乘坐的保护区域,此处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不允许有变形,刚度要足够大。另外,因为前轮前部设计了压溃区域,作为第一吸能区域,纵梁弯曲变形作为第二吸能区域,进一步保护了驾驶室内部的乘员生存空间。
作为优选的,上述所述后部梁23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前部梁21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使所述后部梁23与所述前部梁21形成高度差。且该高度差优选为60mm~120mm。
因车架1的前部布置动力总成装置,重量在250kg~400kg之间,而车架1的后部仅布置了后桥、备胎等装置,重量在75kg~200kg之间,前部冲击力量也大。因此车架1的前部设置有纵梁、一二级压溃区域双重保护,已经起到吸能作用,后部设置有后部防撞梁,这样当纵梁变形时,首先让后部先变形,因为车体的后部变形量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小一些,让车辆充分变形吸收撞击的能量,来保留充分的车内人员生存空间。
优选的,所述前部防撞梁和所述后部防撞梁均为弧形,以更好的实现缓冲吸能的作用。
另外,参见图1,所述后部防撞梁32与所述纵梁2之间通过溃缩支架4连接。通过溃缩支架的设置,当车体5受到后部冲击时,首先损坏馈缩支架,进行一次吸能;受到大的冲击力时,车架1的后部梁23变形吸能,使受到的伤害降低。
参见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纵梁2的上部以及下部设置有多个可定位焊接边界的豁口25。
上述中设置豁口25的好处为:因现有纵梁为板材冲压为“U”型结构,为增加强度进行两层叠加焊接,或增加封闭板材,形成空腔,一是重量增加,二是截面积没有增加,刚度增加减半,同样刚度需要的体积增加;三是料厚增加,重量增加,浪费材料;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纵梁采用左右拼焊,形成焊接结构;通过在纵梁上下部开设多个豁口,作为焊接定位边界,一方面可起到焊接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因钣金搭接边一般都电泳困难,易锈蚀,设置豁口可使左右纵梁边界充分定位,保证电泳强度。
继续参见图5,所述纵梁2的所述前部梁21上设置有多个可减小截面积的凹槽24。该凹槽24优选的为,设置在前部梁21两侧各三个,且该凹槽24与上述豁口25在同一纵梁截面上。
上述中,所述凹槽24的设置形成纵梁的压溃区域,该凹槽的设计减小了纵梁的前部梁局部截面积,使其刚度降低;同时纵梁豁口也与纵梁的凹槽在同一截面上,相对再次减弱了纵梁强度,使其弱于其它区域,更容易形成压溃,产生吸能。当前部碰撞时力非常大时,凹槽的设置,同时可使纵梁馈缩吸能,起到缓冲作用。上述凹槽设置于车体的前悬架之前,不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伤害,起到一级保护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可形成三级速度保护,即前部防撞梁和后部防撞梁形成低速碰撞保护(2.5km/h~25km/h),前部凹槽形成的压溃区域及后部弯曲微变形形成的中速保护(15km/h~50km/h),以及前后部变形形成的高速保护(45km/h~75km/h)。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架,安装于车体上,包括纵梁以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前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前部防撞梁,以及设置于车体后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后部防撞梁;所述纵梁自所述车体前端至所述车体后端依次为前部梁、中间梁和后部梁,其中,所述前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后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前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使所述后部梁与所述前部梁形成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梁与所述前部梁形成的高度差为60mm-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防撞梁和所述后部防撞梁均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防撞梁与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溃缩支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上部以及下部设置有多个可定位焊接边界的豁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所述前部梁上设置有多个可减小截面积的凹槽。
CN201721143861.0U 2017-09-07 2017-09-07 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8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3861.0U CN207208195U (zh) 2017-09-07 2017-09-07 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3861.0U CN207208195U (zh) 2017-09-07 2017-09-07 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8195U true CN207208195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23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4386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8195U (zh) 2017-09-07 2017-09-07 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81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951A (zh) * 2021-07-01 2021-08-20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吸能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951A (zh) * 2021-07-01 2021-08-20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吸能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N113276951B (zh) * 2021-07-01 2022-08-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吸能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9070U (zh) 用于车辆的、及用于具有通道的车辆的能量分配侧面结构
CN101778754B (zh) 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CN108001537A (zh) 车身以及车辆
CN101932487B (zh) 构成车辆正面的包括至少一个能量吸收构件的车头部件
CN105292262B (zh) 前副车架
CN10920449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105329320A (zh) 一种车身前碰力传递结构
CN102700625A (zh) 乘用车井字形一体式地板梁
CN203651909U (zh) 一种具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207208195U (zh) 车架
CN201784680U (zh) 一种阶梯式前纵梁
CN103786791A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纵梁
CN206568921U (zh) 一种车辆及其座椅后移平台
CN205022701U (zh) 前轮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469942U (zh) 一种机舱前纵梁总成
CN201745641U (zh) 一种车身前纵梁前端结构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CN206954313U (zh) 一种汽车的前纵梁结构
CN201390287Y (zh) 汽车后地板防撞横梁结构
CN2617649Y (zh) 汽车前车架结构
CN203473023U (zh) 一种汽车轮罩板的加强结构
CN207191172U (zh) 一种汽车纵梁
CN209870513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