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3341U -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3341U
CN207203341U CN201721127245.6U CN201721127245U CN207203341U CN 207203341 U CN207203341 U CN 207203341U CN 201721127245 U CN201721127245 U CN 201721127245U CN 207203341 U CN207203341 U CN 207203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chamber
control valv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72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思成
桑伟
王一
刘光明
谷兴丽
胡鑫莹
郭志金
才开·莎热丽
王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1272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3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3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33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属于医用康复器械领域,包括两个呼吸嘴、三通管、控制阀、应变部、阻流管、检测部及控制单元,一个呼吸嘴、控制阀及应变部各自连接在三通管端口,另一个呼气嘴与阻流管连接,控制阀及阻流管的出口分别连接至检测部中的文丘里管,软管外包加热带,应变部包括设应变片的弹性膜上,文丘里管的入口设起旋螺旋叶片,出口设除旋直叶片,管腔截面最小处设敏感元件检测呼气物理参数,控制中心根据应变片变化设定并控制控制阀动作,对获取的参数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使用该装置作恢复训练能全面了解恢复训练进程,为进一步恢复训练提供数据参考,方便设定合理、科学的恢复训练方案,提升肺部功能恢复锻炼的成效。

Description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呼吸领域相关的康复器械,特别适用于呼吸科使用,为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背景技术
肺功能即呼吸功能,也就是肺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它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两部分。在呼吸科领域,几乎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对肺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造成肺功能下降。轻微的肺功能下降,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严重患者会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活动困难等现象。为了更好的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病情,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除按常规积极治疗外,还需要加强肺功能的康复训练。
患者在恢复肺功能时,主要是对呼吸肌进行锻炼,目前临床上传统的增强呼吸肌力量、恢复呼吸肌疲劳和改善呼吸肌功能的方法主要是控制性呼吸、深呼吸、皱唇呼吸、定时最大步行距离实验以及踏车实验等。其中,腹式呼吸法(即膈肌运动锻炼):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或立位,两手分放胸、腹部,吸气时用鼻吸入,腹壁尽量突出,膈肌收缩,呼气时腹部内收,用口呼出,要求呼吸频率7-9次/分,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5-10分/次。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呼气时间延长并缩唇)。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锻炼可降低呼吸频率,从而降低呼吸肌对氧及能量的消耗。
鉴于目前缺少专用的肺部康复训练装置的问题,本专利设计了一种能够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以更患者作肺部功能恢复训练时能够取得好的成效,早日帮助患者恢复肺部机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缺少专用的肺部功能康复训练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来帮助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其具有安全、有效地协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肺部呼吸机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包括两个呼吸嘴、呈T型的三通管、控制阀、应变部、阻流管、检测部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控制阀,所述阻流管的管腔中段为缩腔结构;其中一个呼吸嘴、控制阀及应变部各自连接在所述三通管端口,控制阀的出气口通过软管连接至所述检测部中设置的文丘里管入口端;另一个呼气嘴与所述阻流管的进气端连接,阻流管的出气端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检测部中设置的文丘里管入口端;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检测部之间的软管外,以及所述阻流管与检测部之间的软管外,均缠绕有加热带。
所述应变部包括与所述三通管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有轴向的通腔,在通腔的中部设有应变组件,所述应变组件包括弹性膜及固定在弹性膜上的应变片,应变片连接有外引线路。
所述文丘里管的入口处设置起旋螺旋叶片,出口处设置除旋直叶片。所述文丘里管的管腔截面最小处设有敏感元件,所述敏感元件连接放大器。
所述控制阀、应变部及放大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应变片的变化具体设定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启闭状态,能够对获取的传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后至少要求能测算处最能表示呼吸能力的呼出气体的实时压力及呼气流量等参数值或波形图。
优选地,所述呼气嘴的管腔内以可拆卸方式设有过滤网部,过滤网对呼出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使气流均匀进入三通管或阻流管的管腔内。
进一步,可在呼气嘴的外壁上,靠近自由端口的位置设环状凹槽,使用时唇部嵌入环状凹槽内,以便于缩唇。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包括呈T状的三通腔部及连接在三通腔部一个端口处的控制部。所述三通腔部上与连接所述控制部的端口同轴的一侧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所述控制部包括套管、与套管同轴设置的导杆、套装在导杆上的处于伸展状态的弹簧,以及永磁体和电磁部。
所述套管的一端连接三通管,另一端连接端座,端座内侧面嵌装固定有所述电磁部,所述电磁部连接控制单元。所述套管连接三通管的一端的管腔内设有径向延伸的环状凸缘,环状凸缘的外端面上设有密封环一。所述导杆的一端穿入所述套管内,并安装上柱状座台,所述柱状座台的自由端面上嵌装固定所述永磁体。所述弹簧置于柱状座台与环状凸缘之间。所述导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外,并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环状凸缘的上固定设有用于封堵相匹配设置的三通腔部管腔的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与三通管通过螺纹连接,应变组件中用于设置弹性膜的环形座与连接座的内腔之间亦为螺纹连接,且环形座的外端设置用于安装拆卸之用的棱孔,棱孔的内径大于其内端设置的通孔孔径;连接座的端口设有塞帽。
优选地,所述阻流管的管腔中段为阻流腔,所述阻流腔的腔径小于两端的管腔内径。一般使前者为后者的1/3至1/6,优选为1/4。
优选地,所述阻流管包括前端管、塞柱体及后端管,前端管与后端管相连接,塞柱体置于前端管与后端管的连接管腔中。所述前端管的管腔中部有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大口端朝向气流流动的下游方向,于锥形腔的下游侧沿轴向依次设通气沉孔和螺纹沉孔,其中通气沉孔的孔径大于锥形腔的大径,小于螺纹沉孔的内径。
所述后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螺纹沉孔内,另一端与软管匹配连通至检测部中的文丘里管入口端。
所述塞柱体的一端设为与所述锥形腔匹配的锥形体,锥形体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小于锥形腔的轴向延伸长度。所述塞柱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端管端面上设置的沉孔中。
所述塞柱体上,于锥形体下游侧的外壁上环绕分布设有径向槽,于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端孔,端孔与所述径向槽连通。
上述设计的阻流管结构,通过调整前端管与后端管螺纹连接部分的长度,能够对锥形体与锥形腔匹配关系进行调整,进而调节二者之间形成缝隙(构成缩腔结构)的大小,而调整阻流管的阻流能力,以能够适应更多的患者使用。
优选地,自所述呼气嘴后端至检测部末端被封装在机壳内,且设有热源使机壳内保持恒温;所述检测部的排气出口端连接有冷凝部,所述冷凝部的出气腔道为锥形腔道,且小口端在外侧;所述冷凝部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腔为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的最低处设置排液口;所述上壳体的壁体对应所述下壳体弧形凹槽的部分设有冷介质腔,所述冷介质腔的内底向下凸出呈弧面状,且内底弧面的最低位置不高于冷凝部的入口端中心轴线及冷凝部出气腔道中心轴线的高度;所述冷介质腔的上侧设有介质循环入口,侧壁上设有介质循环出口;所述介质循环入口及介质循环出口连接至冷介质源的出口管及进口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门设计了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弥补了现有辅助康复设备的不足。使用该装置进行肺部功能的恢复训练,能够全面了解恢复训练进程,为进一步恢复训练提供数据参考,方便设定合理、科学的恢复训练方案,提升肺部功能恢复锻炼的成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肺部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呼气嘴、三通管、控制阀及应变部之间的优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方案中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f3.1为开启状态,f3.2为闭合状态;
图4为检测部中文丘里管部分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应变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2为应变部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阻流管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1为阻流管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2为阻流管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7.2.1为塞柱体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7.2.2为图7.2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2.3为图7.2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
1 呼气嘴,11过滤网部,12弧状凹环,2三通管, 3控制阀,31三通腔部,32控制部,321套管,3211环状凸缘,3212密封环一,322导杆,3221密封塞,323弹簧,324永磁体,3241隔层板,325电磁部,3251端座,3252密封环二,4应变部,41筒座,42应变组件,421弹性膜,422应变片,423棱孔,43塞帽,5阻流管,5.1阻流腔,5.2阻流部,51前端管,511锥形腔,512通气沉孔,513螺纹沉孔,52塞柱体,521锥形体,522径向槽,523端孔,53后端管,6检测部,61文丘里管,62紧固环,63起旋螺旋叶片,64除旋直叶片,65敏感元件,66放大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的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包括两个呼吸嘴1、呈T型的三通管2、控制阀3、应变部4、阻流管5、检测部6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阀3为电磁控制阀,所述阻流管5的管腔中段为缩腔结构。其中一个呼吸嘴1、控制阀3及应变部4各自连接在所述三通管2端口,控制阀3的出气口通过软管连接至所述检测部6中设置的文丘里管入口端。另一个呼气嘴1与所述阻流管5的进气端连接,阻流管5的出气端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检测部6中设置的文丘里管入口端。所述控制阀3与所述检测部6之间的软管外,以及所述阻流管5与检测部6之间的软管外,均缠绕有(电)加热带。
如图5.1、图5.2所示,所述应变部4包括与所述三通管2连接的连接座41,所述连接座41设有轴向的通腔,在通腔中部设有应变组件42,所述应变组件42包括弹性膜421及固定在弹性膜421上的应变片422,应变片422连接有外引线路。弹性膜421将连接座41的通腔封堵住,在压力作用下弹性膜421受拉伸而变形,应变片422会产生同步变形。连接座41与三通管2可通过螺纹连接,应变组件42中用于设置弹性膜421的环形座与连接座41的内腔之间亦为螺纹连接,而且环形座的外端设置棱孔423用于安装拆卸之用,棱孔423的内径大于其内端设置的通孔孔径,以防止在安装拆卸作业时,工具对弹性膜造成损坏。在连接座的端口可设置塞帽43,对弹性膜421进行保护。
所述控制阀3、应变部4及放大器5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含有微处理单元对应变部传送的信号及放大器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应变片422的变化具体设定并控制所述号控制阀3的启闭。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敏感元件检测到的气流状态,设定并控制控制阀3开启后,再次闭合的时间,一般是在呼气后期,当敏感元件检测不到有流过的气流时,方控制已经开启的控制阀闭合。换言之,当内压对应变片造成的形变量达到控制单元设定的使控制阀开启的范围内后,控制单元则驱使控制阀开启,即便在(每次)呼气末期形成的内压不再在控制单元设定的使控制阀开启的范围内了,控制阀也不会自动闭合,即此时控制阀仍然得电,处于导通状态。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接收所述放大器传送的信号进行处理,测算呼出气体的实时压力及呼气流量。
呼出的气体进入三通管后,在三通管的管腔内形成一定内压,使弹性膜产生变形,进而使应变片变形,改变其阻值,形成内压的大小受呼气能力及阻流管缩腔结构的直径大小影响。内压不同,应变片的变形量(阻值)不同,应变片通过线路连接至控制单元,在控制单元会根据应变片的阻值大小的变化控制控制阀的启闭。所以应变片阻值的实时值是与呼气压力的实时值对应的,由此经控制单元处理后能够得到呼气压力的实时值,甚至呼气压力变化状态的波形图。在控制阀没有导通前,应变片的实时变化状态能够反映呼气初始状态的生理参数信息。
使用设置阻流管的通气管路时,依靠的是缩腔结构。一般该通气管路用于前期训练。在三通管内腔形成的内压,对应变片造成的变形量,所对应的使控制阀动作的阻值范围,要大于借助阻流管形成的吹气压力,能够对应变片造成的最大阻值。当然,在训练过程中,不是不能够设定应变片变形对应的阻值小于借助阻流管形成的吹气压力,能够对应变片造成的最大阻值,以便获取到更多的参数值,对呼气训练的进程有更准确、全面的了解。
将应变片阻值的极限区间(假设为0. 1a至1a)分割为多个区段,具体可为0.1a—0.35a、0.35a—0.65a、0.65a—0.8a、0.8a—0.95a等,末端值属于下一区间范围。如阻流管形成的内压,使应变片发生形变所对应的阻值极限为0.4a,则可设定应变片发生形变所对应的阻值小于0.4a时,控制阀是不能够被开启的。(如果阻流管本身的阻流作用具有一定调整区间,则在不同状态下,所对应的上限阻值会有多个,所以一般将设定的使应变片阻值对应的能够启动控制阀的范围,参照阻流管能够形成的内压的最大状态)。
总之,应变片发生形变,其阻值变化至何种范围内时,方使控制阀启动,具体是通过控制单元灵活调节的,需要因人、因时而异。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知道训练过程中呼气压力状态值,而且能因人、因时设定该装置,保证训练安全、有效地进行。
如图4所示,所述文丘里管61的入口处通过紧固环62固定设置起旋螺旋叶片63,出口处通过紧固环62固定设置除旋直叶片64。所述文丘里管61的管腔截面最小处设有敏感元件65,所述敏感元件65连接放大器66。所述的敏感元件65位于文丘里管61的最小截面处,测量(气体)压力分布或流速分布的变化频率。采用敏感元件65测量方法有多种,例如可采用应变片或热敏电阻作为敏感元件。采用热敏电阻时应加薄玻璃罩以防振和防污染。起旋螺旋叶片63能使进入管道中均匀流动的气体整个旋转而产生旋涡,而获得气流的振动频率和流速等参数,经控制总成处理运算后,测算出总流量。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应变片的变化具体设定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启闭状态,能够对从应变部及检测部处获取的传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后至少要求能测算处最能表示呼吸能力的呼出气体的实时压力及呼气流量等参数值或波形图。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部分不属于本专利的要求范围,本专利的核心在于如何设计可靠、实用的硬件结构,来获取呼气过程中伴随呼气行为存在的生理信息参数。
信号由放大器传入控制总成进行降噪处理后,进入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块,进行各种参数的分析运算。控制单元可以将实时监测的气流振动频率,通过显示装置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来,从而直观显示出呼气的状态变化,观察训练效果,可以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呼气压力变化值及呼气量变化值及总值。
可以根据训练的进度,调整应变部对应控制控制阀开启的阻值区间,或者改变阻流管的腔道直径,改变前期训练时的内压值。因为呼出气体时,通气管道内存在一定的内压,所以可以使在呼气相时增加口腔和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减少肺泡内的过多残气。所以能够通过恢复训练,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从而改善肺泡的有效通气量,有利于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如图2所示,所述呼气嘴1的管腔内以可拆卸方式设有过滤网部11,过滤网对呼出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使气流均匀进入三通管2或阻流管5的管腔内。优选地,可在呼气嘴1的外壁上,靠近自由端口的位置设环状凹槽12,使用时唇部嵌入环状凹槽12内,以便于缩唇。
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控制阀3包括呈T状的三通腔部31及连接在三通腔部31一个端口处的控制部32。所述三通腔部31上与连接所述控制部32的端口同轴的一侧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2。这样的导通腔结构,在通气状态下,通气腔体内没有障碍物,能够防止因导通腔内障碍物造成的局部阻流,能够更好地将呼气压力传送至应变部。具体地,
所述控制部32包括套管321、与套管321同轴设置的导杆322、套装在导杆322上的处于伸展状态的弹簧323,以及永磁体324和电磁部325。
所述套管321的一端连接三通管2,另一端的端口设置端座3251,端座3251与套管321的相对面之间设置密封环二。所示端座3251内侧面嵌装固定有所述电磁部325,所述电磁部325连接控制单元。所述套管321连接三通管2的一端的管腔内设有径向延伸的环状凸缘3211,环状凸缘3211的外端面上设有密封环一3212。所述导杆322的一端穿入所述套管321内,并安装上柱状座台,所述柱状座台的自由端面上嵌装固定所述永磁体324。所述弹簧323置于柱状座台与环状凸缘3211之间。所述电磁部325与永磁体324相对面的磁极能根据弹性膜421变形量(本质上是应变片变形量)的大小变化。具体而言。在开始气压压力较小,弹性膜变形较小时,电磁部325与永磁体324相斥,而使控制阀3闭合;随着气压的增大,弹性膜变形量增加,电磁部325的电流方向反转,使电磁部325与永磁体324相吸,而使控制阀3开启。所述导杆322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套管321外,并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环状凸缘的上固定设有用于封堵相匹配设置的三通腔部31管腔的密封塞3221。
如图3的f3.1所示,在电磁部325通电后且呼气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与永磁体324相吸,固定密封塞3221的环状凸缘与所述环状凸缘3211外端面上设置的密封环一3212接触形成密封结构,密封环一3212还具有缓冲作用。此时控制阀3处于导通状态。为实现安装,导杆322与柱状座台设为了分体结构,所以易在永磁部324的下端设置隔层板3241。反之, 如图3的f3.2所示,刚开始电磁部325通电后电磁部325与永磁体324相排斥,压缩弹簧323且使导杆322向内侧移动,最终密封塞3221将套管321连接三通管2的一端侧的管腔内端口密封住,此时控制阀3处于闭合状态。弹簧323具有缓冲击作用。
如图6所示,所述阻流管5的管腔中段为阻流腔5.1,所述阻流腔5.1的腔径小于两端的管腔内径。一般使前者为后者的1/3至1/6,优选为1/4。
如图7.1至7.2.3所示,所述阻流管5包括前端管51、塞柱体52及后端管53构成的阻流部5.2,其中前端管51与后端管53相连接,塞柱体52置于前端管51与后端管53的连接管腔中。
所述前端管51的管腔中部有锥形腔511,所述锥形腔511的大口端朝向气流流动的下游方向,于锥形腔511的下游侧沿轴向依次设通气沉孔512和螺纹沉孔513,其中通气沉孔512的孔径大于锥形腔511的大径,小于螺纹沉孔513的内径。所述后端管5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螺纹沉孔513内,另一端与软管匹配连通至检测部中的文丘里管入口端。
所述塞柱体52的一端设为与所述锥形腔511匹配的锥形体521,锥形体521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小于锥形腔511的轴向延伸长度。所述塞柱体5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端管53端面上设置的沉孔中。所述塞柱体52上,于锥形体521下游侧的外壁上环绕分布设有径向槽522,于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端孔523,端孔523与所述径向槽522连通。
上述设计的阻流管结构,通过调整前端管51与后端管53螺纹连接部分的长度,能够对锥形体521与锥形腔511匹配关系进行调整,进而调节二者之间形成缝隙(构成缩腔结构)的大小,而调整阻流管的阻流能力,以能够适应更多的患者使用。在具体设计尺寸参数时,最好使前端管51与后端管53相对移动一丝时,缩腔结构的导通截面当量使与(前端管51与后端管53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量成比例的,优选成线性关系。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方案弥补了现有辅助康复设备的不足。使用该装置进行肺部功能的恢复训练,能够全面了解恢复训练进程,为进一步恢复训练提供数据参考,方便设定合理、科学的恢复训练方案,提升肺部功能恢复锻炼的成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肺部机能。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呼吸嘴、呈T型的三通管、控制阀、应变部、阻流管、检测部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控制阀,所述阻流管的管腔中段为缩腔结构;其中一个呼吸嘴、控制阀及应变部各自连接在所述三通管端口,控制阀的出气口通过软管连接至所述检测部中设置的文丘里管入口端;另一个呼气嘴与所述阻流管的进气端连接,阻流管的出气端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检测部中设置的文丘里管入口端;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检测部之间的软管外,以及所述阻流管与检测部之间的软管外,缠绕有加热带;
所述应变部包括与所述三通管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有轴向的通腔,在通腔的中部设有应变组件,所述应变组件包括弹性膜及固定在弹性膜上的应变片,应变片连接有外引线路;
所述文丘里管的入口处设置起旋螺旋叶片,出口处设置除旋直叶片;所述文丘里管的管腔截面最小处设有敏感元件,所述敏感元件连接放大器;
所述控制阀、应变部及放大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应变片的变化具体设定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启闭状态,能够对获取的传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嘴的管腔内以可拆卸方式设有过滤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嘴的外壁上,靠近自由端口的位置设环状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包括呈T状的三通腔部及连接在三通腔部一个端口处的控制部;所述三通腔部上与连接所述控制部的端口同轴的一侧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
所述控制部包括套管、与套管同轴设置的导杆、套装在导杆上的处于伸展状态的弹簧,以及永磁体和电磁部;
所述套管的一端连接三通管,另一端连接端座,端座内侧面嵌装固定有所述电磁部,所述电磁部连接控制单元;所述套管连接三通管的一端的管腔内设有径向延伸的环状凸缘,环状凸缘的外端面上设有密封环一;
所述导杆的一端穿入所述套管内,并安装上柱状座台,所述柱状座台的自由端面上嵌装固定所述永磁体;所述弹簧置于柱状座台与环状凸缘之间;
所述导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外,并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缘,环状凸缘的上固定设有用于封堵相匹配设置的三通腔部管腔的密封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部的连接座与三通管通过螺纹连接,应变组件中用于设置弹性膜的环形座与连接座的内腔之间亦为螺纹连接,且环形座的外端设置用于安装拆卸之用的棱孔,棱孔的内径大于其内端设置的通孔孔径;连接座的端口设有塞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管的管腔中段为阻流腔,所述阻流腔的腔径小于两端的管腔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管的管腔中段为阻流腔,所述阻流腔的腔径为其前端的管腔内径的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流管包括前端管、塞柱体及后端管,前端管与后端管相连接,塞柱体置于前端管与后端管之间的连接管腔中;
所述前端管的管腔中部有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大口端朝向气流流动的下游方向,于锥形腔的下游侧沿轴向依次设通气沉孔和螺纹沉孔,其中通气沉孔的孔径大于锥形腔的大径,小于螺纹沉孔的内径;所述后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螺纹沉孔内,另一端与软管匹配连通至检测部中的文丘里管入口端;
所述塞柱体的一端设为与所述锥形腔匹配的锥形体,锥形体的轴向延伸长度不小于锥形腔的轴向延伸长度;所述塞柱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端管端面上设置的沉孔中;
所述塞柱体上,于锥形体下游侧的外壁上环绕分布设有径向槽,于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端孔,端孔与所述径向槽连通。
CN201721127245.6U 2017-09-04 2017-09-04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3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7245.6U CN207203341U (zh) 2017-09-04 2017-09-04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7245.6U CN207203341U (zh) 2017-09-04 2017-09-04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3341U true CN207203341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2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724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3341U (zh) 2017-09-04 2017-09-04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33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6349A (zh) * 2020-04-04 2020-06-30 苏丹 一种呼吸科肺炎患者用呼吸训练器
CN114797033A (zh) * 2022-05-23 2022-07-29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省体育局反兴奋剂服务中心) 一种呼吸训练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6349A (zh) * 2020-04-04 2020-06-30 苏丹 一种呼吸科肺炎患者用呼吸训练器
CN111346349B (zh) * 2020-04-04 2021-07-20 欧阳海峰 一种呼吸科肺炎患者用呼吸训练器
CN114797033A (zh) * 2022-05-23 2022-07-29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省体育局反兴奋剂服务中心) 一种呼吸训练设备
CN114797033B (zh) * 2022-05-23 2024-01-16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省体育局反兴奋剂服务中心) 一种呼吸训练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7272B2 (en) Ventil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nabling a patient to talk with or without a trachostomy tube check valve
CN102151385B (zh) 呼吸训练器
CN107041987A (zh) 呼吸气体供应和共享系统及其方法
CN109646783A (zh) 呼吸阀、具有呼吸肌锻炼模式的呼吸支持设备及控制方法
JP2010502402A5 (zh)
CN107551483B (zh) 用于肺部功能恢复练习的装置
CN207203341U (zh) 肺部功能恢复练习装置
CN107096104B (zh) 一种氧疗仪及其鼻管道
CN103330962A (zh) 一种具有模拟呼吸功能的吸痰机
CN106110457A (zh) 一种排痰机及其呼吸机系统
CN108568063A (zh) 一种呼吸阻挡训练器
CN107899201A (zh) 一种并联型吸气和呼气呼吸训练器
WO2019205295A1 (zh) 一种提高双气压呼吸机性能的呼吸阀及其呼吸装置
CN207307086U (zh) 肺部功能辅助训练装置
CN208591054U (zh) 一种准确评估撤机的装置
US20240115820A1 (en) Sensor assembly for respiratory apparatus
CN105903156A (zh) 呼气锻炼器
CN109420290A (zh) 呼吸科用肺部功能辅助恢复训练仪
CN109350824A (zh) 一种肺衰患者辅助呼吸器以及呼吸周期判断方法
CN107684705B (zh) 肺部功能恢复辅助训练装置
CN206120951U (zh) 一种排痰机及其膜片阀
US20240091483A1 (en)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ventilation
CN207462575U (zh) 一种串联型呼气和吸气综合训练的呼吸训练器
CN207708438U (zh) 一种并联型吸气和呼气呼吸训练器
CN203169768U (zh) 一种呼吸机压力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