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1615U -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1615U
CN207201615U CN201720472376.1U CN201720472376U CN207201615U CN 207201615 U CN207201615 U CN 207201615U CN 201720472376 U CN201720472376 U CN 201720472376U CN 207201615 U CN207201615 U CN 207201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hole
incubator
plate
demarcation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23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新有
陈雪燕
王利彬
董爽爽
纪祥龙
刘建军
李豪圣
程敦公
王灿国
孙正娟
宋健民
刘爱峰
赵振东
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204723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1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1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16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育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根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器、分隔板以及支撑机构,分隔板具有用于分隔并固定株苗的多个分隔部,分隔板以可被移除的方式搭设于支撑机构;支撑机构架设于培养器且可相对分离。该装置实现了在培养器中大量的培育作物,且培育对象具有完整、独立的根系,便于研究人员对作物的根系进行研究,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使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根系培养系统,包括萌发板、上述根系培养装置,萌发板贯穿设置有与多个分隔部对应的多个萌发孔。该系统可实现幼苗至成苗的培育,得到生长健康、具有完整根系的作物,培育过程方便,可用于对大量作物进行培育、研究。

Description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而经济作物对于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作物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途径,很多经济作物产品是人们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现代的农业发展对经济作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农作物基因型测定越来越高通量、低成本,而对精准的表形研究明显滞后于基因技术的发展。农作物的根部作为主要的性状,对其研究也明显落后于其他性状。主要原因则是根部生长在地下,其培养及精准鉴定较为困难,重要的则是没有高通量的根部培养装置,使其根部研究起来更加困难。
虽然国内研究根部性状的单位都有自己的设备,但都是小规模的进行培养,并未解决高通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系培养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在培养器中培育大量的作物,且培育对象具有完整、独立的根系,便于研究人员对作物的根系进行研究,同时,该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系培养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幼苗至成苗的培育,得到生长健康、具有完整根系的作物,培育过程方便,可用于对大量作物进行培育、研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根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器、分隔板以及支撑机构,分隔板具有用于分隔并固定株苗的多个分隔部,分隔板以可被移除的方式搭设于支撑机构;支撑机构架设于培养器且可相对分离。
优选地,分隔部为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以矩阵排列的形式设置于分隔板。
优选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分别与支撑板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远离支撑板的端部翻卷形成具有第一卡槽的第一卡接部,第二支撑部远离支撑板的端部翻卷形成具有第二卡槽的第二卡接部。
优选地,培养器为具有容纳腔的箱型结构,支撑机构以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培养器的侧壁卡接且支撑板以伸入容纳腔的方式布置。
优选地,支撑板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沿支撑板至培养器的方向投影在第二通孔。
优选地,支撑板沿第二通孔设置有环形槽,分隔板的外缘与环形槽相匹配且可拆卸地卡接于环形槽。
优选地,支撑板设置有位于第二通孔内的隔板,隔板将第二通孔分隔为第一子通孔和第二子通孔。
一种根系培养装置,包括萌发板、上述根系培养装置,萌发板贯穿设置有与多个分隔部对应的多个萌发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根系培养装置采用具有多个分隔部的分隔板将大量株苗分隔进行单独培育,防止株苗之间的混杂,以获得完整、独立的根系,便于研究人员对作物的根系进行研究。根据分隔板的结构改进得到支撑机构,通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架设于培养器,分隔板以可被移除的方式搭设于支撑机构,分隔板与培养器的底板设有一定距离,可根据生长情况控制分隔板中的株苗与培养液液面的距离,以获得形貌竖直、整齐的根系,有助于根系的研究。该装置可培育大量的株苗,解决了目前培育数量少,研究周期长的问题。同时该装置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大规模推广使用。根系培养系统包括萌发板及上述根系培养装置,萌发板根据分隔板的结构进行设计,包括多个与分隔部对应的萌发孔,萌发孔中放置作物种子,萌发板用于对幼苗的培养。种子培育成幼苗后,将萌发板中的幼苗转移至根系培养装置培育成株苗。培育过程方便,可用于对大量作物进行培育、研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根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根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萌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根系培养装置;110-培养器;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第四侧壁;115-底板;117-容纳腔;120-分隔板;121-分隔部;130-支撑机构;131-第一支撑部;132-第二支撑部;133-支撑板;1331-第二通孔;1333-隔板;1335-第一子通孔;1337-第二子通孔;134-第一卡槽;135-第一卡接部;136-第二卡槽;137-第二卡接部;139-环形槽;200-根系培养装置;310-萌发板;311-板体;313-纱网;315-第一表面;317-萌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为了更好的研究作物的根部性状,得到完整的根部样本,进而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测试分析,如图1,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培育出完整株苗(图未示)的根系培养装置100。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根系培养装置100,包括培养器110、分隔板120以及支撑机构130。分隔板120以可被移除的方式搭设于支撑机构130,支撑机构130架设于培养器110且可相对分离。
请参照图2,幼苗在根系培养装置100中以水培的方式继续生长。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器110为由第一侧壁111、与第一侧壁111相对应的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与第三侧壁113相对应的第四侧壁114及底板115组成的具有容纳腔117的箱型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培养器110可以为桶型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限定。
培养器110中装有培养液,为幼苗提供营养。为了防止作物的根部进行光合作用而变色,培养器110为深色或由不透光的材料制作而成,减少培养器110内部的光照。
为了实现高通量的根系培养,增大培养其中培养作物的个数,培养器110的尺寸可适当的增大。株苗数量增大易导致根系缠结,为了使培育的株苗长出独立的根系,培养器110中设有用于分隔并固定株苗的分隔板120。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120包括多个分隔部121,每个分隔部121容置一株作物,以此可将大量的株苗分离开。在本实施例中,分隔部121为第一通孔,株苗穿过第一通孔固定于第一通孔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分隔部121可为凹槽,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限定。具体的,为了更好的观测株苗的生长情况,同时让株苗更加整齐的生长,多个分隔部121以矩阵排列的形式设置于分隔板120。较优的,为了实现高通量的根系培养,分隔板120上设置有至少200个分隔部121。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中,分隔板120通过支撑机构130可拆卸的固定于培养器110中。如图3,支撑机构130包括第一支撑部131、与第一支撑部131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132、支撑板133,第一支撑部131、第二支撑部132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33相对的两侧。具体的,第一支撑部131远离支撑板133的端部翻卷形成具有第一卡槽134的第一卡接部135,第二支撑部132远离支撑板133的端部翻卷形成具有第二卡槽136的第二卡接部137。第一卡接部135、第二卡接部137与培养器110的侧壁相匹配,可卡接于培养器110的侧壁,使支撑机构130稳固设置于培养器110内,支撑板133以深入容纳腔117的方式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35卡接于第一侧壁111,第二卡接部137卡接于第二侧壁11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35可卡接于第三侧壁113,第二卡接部137可卡接于第四侧壁114,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限定。
较优的,第一支撑部131、第二支撑部132分别与支撑板133相互垂直设置,使第一支撑部131、第二支撑部132与培养器110的侧壁平行,最大化的利用培养器110的内部空间,增大培养株苗的数量。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131设置有位于第一卡槽134内的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凸起(图未示),第二支撑部132设置有位于第二卡槽136内的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凸起(图未示)。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受迫形变,从而使支撑机构130可被卡固的更加稳固,避免发生大幅度的晃动而影响置物根系的生长的情况,同时也更易于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33与培养器110的底板115不相互接触,较优的,其之间设有一段距离。便于在培育过程中,根据株苗根系的生长情况,调整培养液的液面高度,获得形貌竖直、整齐的根系,有助于根系的研究。
如图1,支撑机构130架设于培养器110,分隔板120以可被移除的方式搭设于支撑机构130,则分隔板120可固定于培养其中,使株苗稳定的生长。请参照图1至图4,为了使株苗的根系可以接触到营养液,支撑板133设有第二通孔1331,使得第一通孔沿支撑板133至培养器110底板115的方向投影在第二通孔1331,即株苗的根系可穿过第二通孔1331伸入培养器110内的营养液中,保证株苗的健康生长。较优的,支撑板133沿第二通孔1331的外周缘设置有环形槽139,分隔板120外缘与环形槽139相匹配且可拆卸地卡接于环形槽139。可实现分隔板120的简便拆卸,方便对培养的株苗根系的观察、监控。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系培养装置200。
根系培养装置200与根系培养装置1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当培养器110尺寸较大时,分隔板120的尺寸也相应的增大,防止置于支撑板133上的分隔板120因尺寸过大而导致中间部分向下塌陷,进而影响株苗的直立生长,请参照图6,因此支撑板133设置有位于第二通孔1331内的隔板1333。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333的数量为一个,隔板1333将第二通孔1331分隔为第一子通孔1335和第二子通孔1337,即株苗通过第一子通孔1335及第二子通孔1337与营养液接触。隔板1333用于支撑分隔板120,且隔板1333不影响分隔部121中株苗的生长。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隔板133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2个或3个,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培养器110可选用塑料箱,由具有高冲击强度的HDPE(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和PP(聚丙烯)为原料注塑而成。该材料具有抗老化、轻巧、可堆叠、承载强度大的特点,使用方便,搬运便捷,不占用较多空间。
在培育株苗的过程中,支撑机构130长期与培养液同时使用,为了延长支撑机构130的使用领域及使用期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30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为普通材料,易获取,易加工,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尺寸的变化。
为简化表示,本实施例中未提及处,请参阅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根系培养系统(图未示),包括萌发板310、根系培养装置200。
请参照图5及图7,萌发板310用于对幼苗的培养,将种子培养为幼苗再转移到根系培养装置200。具体的,萌发板310包括板体311与纱网313。板体311包括第一表面315,纱网313固定连接于第一表面315且将第一表面315完全覆盖。板体311贯穿设有与多个分隔部121对应的多个萌发孔317,作物种子在未萌发前置于萌发孔317中。萌发板310的尺寸与培养器110相匹配,使萌发板310可置于培养器110内部。
在对作物种子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置于萌发孔317中的种子需时刻浸在营养液中,在本实施例中,板体311采用重量轻、可浮在营养液上的泡沫材料,保证种子与营养液的接触,有利于种子的健康生长。
为简化表示,本实施例中未提及处,请参阅实施例2中相应内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根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器、分隔板以及支撑机构,所述分隔板具有用于分隔并固定株苗的多个分隔部,所述分隔板以可被移除的方式搭设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架设于所述培养器且可相对分离;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支撑板的端部翻卷形成具有第一卡槽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支撑板的端部翻卷形成具有第二卡槽的第二卡接部;
所述培养器为具有容纳腔的箱型结构,所述支撑机构以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培养器的侧壁卡接且所述支撑板以伸入所述容纳腔的方式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以矩阵排列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分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相互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支撑板至所述培养器的方向投影在所述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根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分隔板的外缘与所述环形槽相匹配且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环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根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通孔分隔为第一子通孔和第二子通孔。
7.一种根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萌发板、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根系培养装置,所述萌发板贯穿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分隔部对应的多个萌发孔。
CN201720472376.1U 2017-04-28 2017-04-28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1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2376.1U CN207201615U (zh) 2017-04-28 2017-04-28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2376.1U CN207201615U (zh) 2017-04-28 2017-04-28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1615U true CN207201615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237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1615U (zh) 2017-04-28 2017-04-28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1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8038A (zh) * 2021-08-18 2021-11-05 利亚德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育苗装置和育苗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8038A (zh) * 2021-08-18 2021-11-05 利亚德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育苗装置和育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2176U (zh) 一种大豆缺素试验的水培装置
CN203646243U (zh) 营养液分根栽培装置
CN203048951U (zh) 嵌入式多细胞共培养装置
CN101502219A (zh) 作物根系分根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N207201615U (zh) 根系培养装置及其系统
CN204644371U (zh) 一种集成式多细胞非接触共培养装置
ES2689492T3 (es) Dispositivo de fermentación en medio sólido y productos obtenidos
CN204888265U (zh) 大规模开展小麦模拟抗旱的水培装置
CN102816683B (zh) 一种生化培养与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2819197U (zh) 香蕉苗的水培装置
CN203661762U (zh) 一种适于花生全生育期营养液模拟培养的试验装置
CN203048950U (zh) 悬挂式多细胞共培养装置
CN105075839A (zh) 大规模开展小麦模拟抗旱的水培装置以及水培方法
CN211091157U (zh) 一种辣椒苗期耐盐性鉴定装置
CN203467349U (zh) 一种适用于动态监测幼苗根系生长的水培装置
CN102326508B (zh) 一种用于植物分根试验的组合式水培装置及用该装置进行水培的方法
CN210808660U (zh) 一种实验室简易水稻幼苗培养装置
CN206978331U (zh) 植物水培培养板
CN206043034U (zh) 一种植物单株幼苗水培移栽装置
CN201501859U (zh) 能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的真菌小培养装置
CN204425951U (zh) 一种活动式的分隔浸种发芽盒
CN204417516U (zh)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专用微量细胞培养皿
CN104164365A (zh) 一种体外细胞接触式共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操作方法
CN206371271U (zh) 一种盐碱地小麦沟播模拟装置
CN203884362U (zh) 植物幼苗水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