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9836U -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99836U CN207199836U CN201721225185.1U CN201721225185U CN207199836U CN 207199836 U CN207199836 U CN 207199836U CN 201721225185 U CN201721225185 U CN 201721225185U CN 207199836 U CN207199836 U CN 2071998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plate
- flat board
- antenna
- antenna oscillator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1615 conju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墙体固定板、天线振子固定板、转轴;所述墙体固定板用于与楼顶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墙体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以使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上的天线通过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灵活的调节天线角度,以改善天线装置对多种墙体的适应性,提高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可控性、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搭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用骑墙方式安装的天线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固定板2。固定板2包括:水平端21、竖直端22。水平端21固定在楼顶墙体3的水平墙面上,竖直端22紧贴楼顶墙体3的竖直墙面,固定板2上固设有天线1,由此完成天线1在楼顶墙体3上的架设。由于固定板2与楼顶墙体3和天线1均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水平端21和竖直端22无法调整方向,使天线1的覆盖方向受楼顶墙体3的墙面方向和墙面角度的限制,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天线1的覆盖方向。导致天线装置在安装时需选择与天线1的覆盖目标区域一致的墙体进行安装,使天线装置的应用范围受限,同时天线信号覆盖范围小。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灵活调节角度的天线装置,以改善天线装置对多种墙体的适应性,提高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可控性、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装置与楼顶墙体连接的固定板无法调节方向,导致天线装置在安装时需选择与天线的覆盖目标区域一致的墙体进行安装,使天线装置的应用范围受限,同时天线信号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实现灵活的调节天线角度,以改善天线装置对多种墙体的适应性,提高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可控性、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固定板、天线振子固定板、转轴;
所述墙体固定板用于与楼顶墙体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墙体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以使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上的天线通过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墙体固定板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楼顶墙体的水平墙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板抵触在所述楼顶墙体的垂直墙面上;
所述第一平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可调节螺栓;
所述第一平板通过所述可调节螺栓调节与所述水平墙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以使所述推动杆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转轴为水平转动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转轴的旋转角度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1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天线振子固定板上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推动杆的杆头部卡合在所述滑动凹槽中,以使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杆头部在所述滑动凹槽中滑动以推动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滑动凹槽的凹槽长度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的可调节角度具有对应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平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推动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
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推动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推动杆的所述外螺纹与所述通孔上的内螺纹配合,以使所述推动杆相对所述第二平板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孔为三个;三个所述固定孔在所述第一平板上形成三角形架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孔为条形长孔,所述第一平板通过调整所述可调节螺栓在所述条形长孔中的位置来调节与所述水平墙面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墙体固定板、天线振子固定板、转轴;所述墙体固定板用于与楼顶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墙体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以使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上的天线通过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灵活的调节天线角度,以改善天线装置对多种墙体的适应性,提高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可控性、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5A、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角度调整范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墙体固定板;
111:第一平板;
112:第二平板;
113:通孔;
114:固定孔;
115:可调节螺栓;
12:天线振子固定板;
121:滑动凹槽;
13:转轴;
14:天线;
15:外罩;
16:推动杆;
161:杆头部;
17:墙体加固板;
171:第三平板;
172:第四平板;
18:延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可以包括:墙体固定板11、天线振子固定板12、转轴13、天线14、外罩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采用骑墙方式安装在建筑物楼顶的“女儿墙”上。女儿墙是指在建筑物屋顶四周围建造的矮墙,女儿墙主要作用可以维护出入屋顶人员的安全。同时也会起到排水功能,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依建筑规范规定,建筑物屋顶女儿墙高度一般不得低于1.1m,最高不得大于1.5m。
由于女儿墙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通过设置在女儿墙上,可提高天线与楼体建筑结合度,有效减少天线安装占用面积。同时,降低天线的风载荷,并充分利用建筑屋楼梯作为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配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墙体固定板11用于与楼顶墙体固定连接,墙体固定板11具体可以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平板111、第二平板112。第一平板111与楼顶墙体的水平墙面固定连接,第二平板112抵触在楼顶墙体的垂直墙面上。
由于第一平板111和第二平板112相互垂直且固定设置,因此可以形成一个与楼顶墙体紧密贴合的倒L型板,将第一平板111和第二平板112与楼顶墙体连接,使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整体配重都施加在楼顶墙体上,增强了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固定的稳固性。
由于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天线的覆盖范围,因此在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可以设置转轴13,转轴13的一端与墙体固定板11连接,另一端与天线振子固定板12连接,以使天线振子固定板12通过转轴13相对墙体固定板11进行角度调节。具体的,转轴13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平板112连接,另一端与天线振子固定板12连接,以使天线振子固定板12通过转轴13相对于第二平板112转动。
将天线14固定在天线振子固定板12上,通过调节天线振子固定板12带动天线14进行角度调节。为了提高天线的射频性能,优选天线采用三个振子结构,从而达到高增益的目的。具体的,每个天线14优选为四分之一波长的振子,进一步提高天线14的射频性能。
同时,第二平板112上固定设置有外罩15,外罩15具体可以为楔形外罩,楔形外罩可以将天线14罩住,由于天线14以电磁波方式传播,因此该外罩15不会影响天线的射频等性能,同时外罩15有效地保护了天线14,避免其受到损坏。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天线角度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推动杆16。具体请参考图2至图4,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推动杆16与天线振子固定板12连接,以使推动杆16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天线振子固定板12相对墙体固定板11进行角度调节。具体的,通过推动推动杆16,对天线振子固定板12施加作用力,使天线振子固定板12可以向与施加的作用力一致的方向发生位移。同时,由于天线振子固定板12是通过转轴13与墙体固定板11连接,则天线振子固定板12会沿转轴13发生水平转动,天线振子固定板12在转动时,天线振子固定板的竖直平面始终与地平面垂直,以调节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水平方向角,从而调节固定在天线振子固定板12上的天线14的覆盖范围。
更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轴13也可以为水平转动转轴,水平转动转轴分别与墙体固定板11和天线振子固定板12固定连接,水平转动转轴中的垂直柱型轴可水平转动,通过调节推动杆16带动天线振子固定板12在水平方向转动。以提高天线振子固定板12通过转轴13相对于第二平板112转动的灵活性。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轴13也可以为可以水平转动的球阀,当调节推动杆16带动天线振子固定板12转动时,由于施加在推动杆16上的作用力与天线振子固定板12相互垂直,天线振子固定板12可带动球阀沿水平方向左右转动,从而实现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水平角度调节。通过将转轴13设置为球阀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转轴13转动的灵活性,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调节天线振子水平方向角的效率和准确度。
具体参照图5A、图5B所示的内容,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第二平板112上可以开设有通孔113,推动杆16穿过通孔113与天线振子固定板12连接。通孔113的直径与推动杆16的直径配合,通孔113的直径可以等于或略大于推动杆16的直径,以使第二平板112与第二平板112上固定设置的外罩15形成密封的空间,从而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
可选的,通孔113上可以设置有内螺纹,推动杆16上可以设置有外螺纹,推动杆16的外螺纹与通孔113上的内螺纹配合,以使推动杆16相对第二平板112移动。通过将通孔113和推动杆16设置为互相配合的螺孔和螺杆的结构,提高推动杆16在通孔113中固定的稳固性。同时由于在将推动杆16相对于第二平板112旋入或旋出时,移动的距离更容易控制。可以通过将螺纹配合推动杆16相对于第二平板112旋入或旋出微小的距离,从而实现精确的控制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由于推动杆16相对于第二平板112的移动轨迹为始终垂直于第二平板112的直线方向,而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移动轨迹是以转轴13为轴形成的弧线。因此,为了实现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弧线轨迹的转动,天线振子固定板12上设置有滑动凹槽121。具体参照图5A、图5B所示的内容,推动杆16的杆头部161卡合在滑动凹槽121中,以使在外力作用下,杆头部161在滑动凹槽121中滑动以推动天线振子固定板12相对墙体固定板11进行角度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转轴13的旋转角度可以大于等于+15°,同时小于等于-15°。
更进一步的,为了使天线角度调节装置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使天线14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滑动凹槽121的凹槽长度可以与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可调节角度具有对应关系,即滑动凹槽121的凹槽长度越长,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可调节角度则越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天线振子固定板12的水平方向角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α=β+arctg(L/M)。
其中,α为天线振子固定板12相对于墙体固定板11的水平方向角,β为第二平板112与楼顶墙体的垂直墙面的水平方向夹角;L为推动杆16相对第二平板112移动的距离,M为推动杆16和天线振子固定板12连接的杆头部161至天线14中轴线的距离。
由于推动杆16在第二平板112外延伸出一定长度,因此根据上述公式提前计算角度后,可以推动杆16下方的第一平板111的对应位置标示出与调节后的水平方向角对应的刻度,以使在外力推动推动杆16移动时,可以将推动杆上的指示条与刻度对准,使天线振子固定板12转动相对应的水平方向角,提高调节天线覆盖范围的效率和准确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参照图6、图7所示的内容,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第一平板1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114,固定孔114内设置有可调节螺栓115和与可调节螺旋115配合的螺母,螺母设置于第一平板111与水平墙面之间,第一平板111通过可调节螺栓115可以调节与水平墙面之间的距离。
由于第一平板111和第二平板112为互相垂直且固定连接设置的,则通过调节螺母在可调节螺栓115上的位置,可以抬高或降低第一平板111,从而调节第二平板112相对于竖直墙面的夹角,实现调节天线14的俯仰角,改善天线14的覆盖范围。同时,固定孔114可以为条形长孔,第一平板111通过调整可调节螺栓115在条形长孔中的位置来调节与水平墙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固定孔114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并且三个固定孔114在第一平板111上形成三角形架构,以增强可调节螺栓115对第一平板111的支撑作用,使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在进行俯仰角调整后稳固性更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中,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俯仰角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θ=arctg(H/D)。
其中,θ为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相对于竖直墙面的俯仰角,H为第一平板111、可调节螺栓115与水平墙面三者之间形成的三角支撑的高度,D为第一平板111、可调节螺栓115与水平墙面三者之间形成的三角支撑的长度。
同时,在第一平板111的上方还可以设置与水平前面相平行的固定板,用于进一步紧固第一平板111。具体的固定板上设置有开孔,固定板穿过可调节螺栓115并通过螺母紧固,以使在抬高或降低第一平板111时,保持第一平板111相对于水平墙面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调节天线振子俯仰角的精确度。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相对于现有的天线装置可以实现灵活地调节天线的角度,并且可以实现同时调节天线的水平方向角和俯仰角,从而进一步改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对多种墙体的适应性,提高天线信号的覆盖范围。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8、图9所示的内容,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墙体加固板17。墙体加固板17包括:第三平板171、第四平板172,第三平板171和第四平板172互相垂直设置。第三平板171可以通过可调节螺栓115与楼顶墙体的水平墙面固定连接。可选的,第三平板171可以也可以依次与第一平板111、楼顶墙体的水平墙面通过化学螺栓或膨胀螺栓固定连接,第四平板172可以通过化学螺栓或膨胀螺栓与楼顶墙体固定连接,从而与形成与女儿墙厚度相同的倒U型固定板,倒U型固定板的长度与楼顶墙体的厚度相同,从而使进一步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在楼顶墙体上的固定的稳固性,同时将楼顶墙体作为天线抗风载荷的配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墙体加固板17、第一平板111和水平墙面的固定关系可以为:由靠近水平墙面至远离水平墙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墙体加固板17、第一平板111。即第一平板111设置于墙体加固板17的上层,并且墙体加固板17和第一平板111都穿过可调节螺栓115与楼顶墙体的水平墙面固定连接,以使在抬高或降低第一平板111时,保持第一平板111相对于水平墙面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调节天线振子俯仰角的精确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延长板18。延长板18的一端可以通过化学螺栓或膨胀螺栓与第三平板171固定连接,延长板18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可调节螺栓115与楼顶墙体的水平墙面固定连接,延长板18的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通过在第三平板171和第一平板111之间设置延长板18,可以调节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第二平板112与楼顶墙体的竖直墙面的距离,从而调节天线14的水平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相对于现有的天线装置可以增强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应用范围,进一步调整天线信号的覆盖范围。
具体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延长板18、第一平板111、水平墙面的连接关系可以为:由靠近水平墙面向远离水平墙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平板111、延长板18,并且第一平板111和延长板18都穿过可调节螺栓115并通过螺母紧固固定连接。即延长板18设置于第一平板111的上层,用于在第一平板111被抬高或降低时抵住第一平板111,使第一平板111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在楼顶墙体上固定的稳固性,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整体性能。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延长板18、第一平板111、水平墙面的连接关系可以为:由靠近水平墙面向远离水平墙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延长板18、第一平板111,并且延长板18和第一平板111都穿过可调节螺栓115并通过螺母紧固固定连接,即将延长板18设置于第一平板111与水平墙面之间。由于延长板18与墙体加固板17固定连接,而延长板18穿过可调节螺栓115与水平墙面连接,可以实现将可调节螺栓115进一步稳固于楼顶墙体上,进而提高第一平板111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在楼顶墙体上固定的稳固性,提高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的整体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墙体固定板、天线振子固定板、转轴;墙体固定板用于与楼顶墙体固定连接;转轴的一端与墙体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以使天线振子固定板上的天线通过转轴相对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角度调节装置相对于现有的天线装置可以实现灵活的调节天线角度,以改善天线装置对多种墙体的适应性,提高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可控性、准确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固定板、天线振子固定板、转轴;
所述墙体固定板用于与楼顶墙体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墙体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以使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上的天线通过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固定板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楼顶墙体的水平墙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板抵触在所述楼顶墙体的垂直墙面上;
所述第一平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可调节螺栓;
所述第一平板通过所述可调节螺栓调节与所述水平墙面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以使所述推动杆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水平转动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大于等于+15°,小于等于-1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上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推动杆的杆头部卡合在所述滑动凹槽中,以使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杆头部在所述滑动凹槽中滑动以推动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相对所述墙体固定板进行角度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凹槽的凹槽长度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的可调节角度具有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推动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天线振子固定板连接;
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推动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推动杆的所述外螺纹与所述通孔上的内螺纹配合,以使所述推动杆相对所述第二平板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三个;三个所述固定孔在所述第一平板上形成三角形架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条形长孔,所述第一平板通过调整所述可调节螺栓在所述条形长孔中的位置来调节与所述水平墙面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25185.1U CN207199836U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25185.1U CN207199836U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99836U true CN207199836U (zh) | 2018-04-06 |
Family
ID=61786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25185.1U Active CN207199836U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99836U (zh) |
-
2017
- 2017-09-22 CN CN201721225185.1U patent/CN2071998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011621U (zh) | 可调支撑机构及支撑系统 | |
CN104901013A (zh) | 一种移动通信天线的自动电调系统 | |
CN107706530A (zh) |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 |
CN207199836U (zh) | 天线角度调节装置 | |
CN211714015U (zh) | 建造于地下空间的房建结构 | |
CN207009628U (zh) | 一种可遮风防雨的数字电视信号通讯天线 | |
CN209179095U (zh) | 排水沟的放坡装置 | |
CN207283681U (zh) | 摄像头移动支架 | |
CN206957015U (zh) | 坡屋面顺水条固定构造及坡屋面 | |
CN104638368B (zh) | 一种天线对调装置及自动对调天线 | |
CN205004447U (zh) | 一种集束天线的二维电调装置 | |
CN207069039U (zh) | 一种易于维护且天线角度可调的通信杆 | |
CN211714501U (zh) | 一种有利于提高平整度的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用抹灰装置 | |
CN211200368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土木工程用快速组合桩 | |
CN207717087U (zh) | 一种激光垂直吊线装置 | |
CN208830569U (zh) | 双索夹安装支撑体系 | |
CN207793818U (zh) | 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结构 | |
CN209704099U (zh) | 一种多功能定型防护棚 | |
CN206829653U (zh) | 滑移就位器 | |
CN207960499U (zh) | 一种土钉墙快速成孔装置 | |
CN206053427U (zh) | 一种集装箱房屋屋顶及集装箱房屋 | |
CN218117299U (zh) | 一种土建用装配式建筑伸缩式支撑架 | |
CN219952255U (zh) | 一种组装式土建施工用混凝土预埋件 | |
CN218385711U (zh) | 天线支架 | |
CN2924812Y (zh) | 屋顶天线的装配式外护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