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9489U - 线控装置壳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控装置壳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9489U
CN207199489U CN201720615897.8U CN201720615897U CN207199489U CN 207199489 U CN207199489 U CN 207199489U CN 201720615897 U CN201720615897 U CN 201720615897U CN 207199489 U CN207199489 U CN 207199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nd cap
wire
housing unit
sp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58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镜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Xuan Xuan Tang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Xuan Xuan Tang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Xuan Xuan Tang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Xuan Xuan Tang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9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9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部设有电器元件腔,壳体组件设有连通电器元件腔和外界的过线口,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包括相对拼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后其两端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固定,壳体两端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壳体和端盖,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后其两端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拆卸连接,避免使用螺钉等连接件安装线控装置外壳,防止螺钉等连接件长时间使用出现锈化造成壳体拼接部分分离的现象,安装拆卸方便,可靠,由于壳体的连接结构设于两端,故其外表面的造型空间更大。

Description

线控装置壳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线控装置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电源线和控制装置是用于控制电器产品工作状态的必须部件之一,现有的电器的控制方式一般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控制方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控制方式;有线控制方式主要是在电器上设置电路板、控制按钮或单独设置线控盒的方式,无线控制方式主要是无线遥控的设置方式,现有的这种有线控制方式采用在电器上设置电路板或控制按钮时,会导致电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无线遥控的设置方式需要经常更换电池,而且容易丢失遥控,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线控装置继而出现,线控装置是一种固定在电源线上的的控制开关,避免了增加电器电路板结构复杂,结构更简单,使用方便。然而,现有及线控装置的外壳主要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并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连接,这样的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不足之处在于:生产加工时需要如螺丝刀等工具,辅助安装,安装麻烦,而且螺钉等连接件使用时间较长会出现锈化,影响其锁紧功能,造成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影响线控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不方便售后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控装置壳体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线控装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设有电器元件腔,壳体组件设有连通电器元件腔和外界的过线口,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拼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后其两端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固定,所述壳体两端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后其两端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拆卸连接,避免使用螺钉等连接件安装线控装置外壳,防止螺钉等连接件长时间使用出现锈化造成壳体拼接部分分离的现象,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产品可靠性,由于壳体的连接结构设于两端,故其外表面的造型空间更大,而且方便售后维修。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挤压加工成型,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轴向截面结构相同;挤压加工是现有成熟的加工工艺,是指将预先制备的坯料放入模具中,施加压力使材料由模具的开口处被挤出成形的加工方法,挤压时材料应变状态为沿轴向伸长。挤压加工主要用于加工铝、铜及其合金的金属管材、棒材、线材和型材的加工,挤压加工可做到一次挤压成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挤压模具的制造容易,更换简单,便于生产多品种的产品和复杂断面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截面”,“轴向”是指壳体长度方向,即沿壳体两个端面的方向,“轴向截面”是指垂直于壳体长度方向的切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挤压加工成型形成第一壳体胚料和第二壳体胚料,进而分段切断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这种加工方式,适合于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注塑一体加工成型,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注塑加工一体成型,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金属挤压或注塑加工成型;采用金属材质,硬度高,色彩光泽,提高产品美观和档次。
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拼合一侧设有轴向延伸到端面的电路板安装凹位,电路板安装凹位中部下侧设有轴向延伸到端面的线槽,第二壳体内侧设有延伸到端面的电器元件槽,电器元件槽与电路板安装凹位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器元件腔;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上设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孔。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与所述第一壳体采用挤压加工一体成型;所述电器元件槽与所述第二壳体采用挤压加工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与所述第一壳体采用注塑加工一体成型;所述电器元件槽与所述第二壳体采用注塑加工一体成型;采用这种挤压或注塑加工方式,节省工艺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面上设有相互插合的拼接结构,所述拼接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拼合面上轴向设置的第一拼合边,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拼合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拼合边设置的第二拼合边,第一拼合边和第二拼合边相错拼合,通过上述拼接结构,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拼合后,限制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横向位移,便于端盖安装在壳体两端,所述拼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挤压加工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拼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注塑加工一体成型,采用这种加工方式,节省工艺加工步骤,减少装夹次数,使拼接结构在壳体上的位置更精准。
优选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方式有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与所述壳体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与所述壳体通过扣接结构连接。
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在所述壳体两端,不需要额外的如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优选的,所述过线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中部;所述壳体为圆柱型,竹节形状,所述壳体的每节段中部向内形成弧形凹面;采用这种结构竹节形状的圆柱外壳,握持手感舒适、使用体验好,而且能承受较大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控装置壳体组件的示爆炸图;
图2为线控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线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线控装置去除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线控装置的半剖视图;
图6为线控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路板示意图;
图8为绝缘基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线控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1内部设有电器元件腔3,壳体组件1上设有连通所述电器元件腔3和外界的过线口10,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拼合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采用金属挤压加工成型,所述壳体组件1内部的轴向截面结构相同;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所述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的中部设有所述过线口10,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拼合后其两端通过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固定,所述壳体两端与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与所述壳体两端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螺纹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两端的外螺纹141,以及设置在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的内螺纹142;所述壳体为圆柱型,竹节形状,所述壳体的每节段中部向内形成弧形凹面13;握持手感舒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拼合后其两端通过第一端盖121和第二端盖122可拆卸连接,避免额外使用如螺钉等连接件安装线控装置外壳,防止螺钉等连接件长时间使用出现锈化造成壳体拼接部分分离的现象,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产品可靠性;由于壳体的连接结构设于两端,故其外表面的造型空间更大,而且所述壳体为圆柱型,具有较大的承受力,对壳体内的电器元件保护效果更好,而且方便售后维修。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挤压加工成型,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轴向截面结构相同;挤压加工是现有成熟的加工工艺,是指将预先制备的坯料放入模具中,施加压力使材料由模具的开口处被挤出成形的加工方法,挤压时材料应变状态为沿轴向伸长。挤压加工主要用于加工铝、铜及其合金的金属管材、棒材、线材和型材的加工,挤压加工可做到一次挤压成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挤压模具的制造容易,更换简单,便于生产多品种的产品和复杂断面的产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采用挤压加工成型形成第一壳体胚料和第二壳体胚料,进而分段切断形成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采用这种加工方式,适合于批量生产,生产工艺更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
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拼合面上设有相互插合的拼接结构;所述拼接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111拼合面上轴向设置的第一拼合边1111,以及所述第二壳体112的拼合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拼合边1111设置的第二拼合边1112,第一拼合边1111和第二拼合边1121相错拼合,所述拼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采用挤压加工一体成型;通过上述拼接结构,使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相对拼合后,限制所述第一壳体111相对第二壳体112横向和旋转自由度,保证壳体连接的稳固性,便于端盖安装在壳体两端,所述第一拼合边1111与所述第一壳体111采用挤压加工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拼合边112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采用挤压加工一体成型;采用这种加工方式,节省工艺加工步骤,避免多次加工装夹,降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拼接定位精度,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的拼接结构也可以是凸边和凹槽的配合结构,如在第一壳体111的拼合面上设置拼合边,在第二壳体112的拼合面上设置与拼合边相适配的拼合槽;或者,第二壳体112的拼合面上设置拼合边,在第一壳体111的拼合面上设置与拼合边相适配的拼合槽。
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壳体111靠近拼合一侧设有轴向延伸到端面的电路板安装凹位31,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31中部下侧设有轴向延伸到端面的线槽32,第二壳体112内侧设有延伸到端面的电器元件槽33,所述电器元件槽33与电路板安装凹位31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器元件腔;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31上设有用于安装电路板2的安装孔;所述电器元件腔提供一个安装电路板2的保护空间,连接螺钉穿过电路板2与安装孔310连接,使电路板2安装在电器元件腔内,而且截面是圆形的壳体组件,其能比方形壳体等形状能承受较大受力,进一步保护电器元件腔内的元件。
参见图1至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的线控装置,所述线控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组件和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靠近一侧过线孔10处设有接线端子21,所述电路板2通过连接螺钉相适配地安装在电路板安装凹位31上,连接螺钉穿过电路板2与安装孔310连接使电路板2固定在电路板安装凹位31上;所述电路板2的长度小于电路板安装凹位31的长度,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31的两端上侧位置设置有夹线座,所述夹线座包括夹线底座41和夹线盖42,夹线底座41和夹线盖42之间设有凹口43,夹线盖42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夹线底座41上;所述凹口43可用于供电源线穿过和固定电源线,电源线两端依次穿过凹口43和过线口10,其中部设置在所述线槽32内,所述夹线座通过连接螺钉穿过夹线底座41和夹线盖42与安装孔310连接,使所述夹线座固定在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31两端的位置上;所述凹口43可用于供电源线、信号线穿过和固定电源线、信号线。
参见图2和图4,所述电路板2还包括旋转编码器51、轻触开关52和滚轮53,所述滚轮53设有的转轴531,所述转轴531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个相对设置的转轴支架61上,所述转轴53的一端与所述的旋转编码器51的旋转部连接,转轴53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轻触开关52的上方,按压滚轮53时可触发轻触开关52;所述第二壳体112上设有供滚轮露出的滚轮通孔1122;所述轻触开关52用于向电器主控电路发出开关机信号,电器主控电路根据开关机信号控制电源接通或断开,所述旋转编码器51用于向电器主控电路发出功率调节信号,电器主控电路根据功率调节信号控制电器的功率的大小;通过按压所述滚轮53实现控制电路的闭合和断开,不同方向滚动所述滚轮53实现电器控制输出功率的大小,操作简便,舒适。
参见图4至8、所述电路板2下侧设有绝缘基板6,所述绝缘基板6采用塑料材质,所述转轴支架61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6上,所述电路板2设有供所述转轴支架61穿过的避让口22,所述转轴61支架穿过所述避让口22延伸至电路板2的上侧;采用这种结构,所述转轴支架61设置在绝缘基板6上,述转轴支架61穿过的避让口22用于承托所述滚轮53的转轴531,结构紧凑、合理,而且对于采用金属材质的壳体组件,绝缘基板6可将电路板与壳体组件分隔开来,避免壳体组件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电连接,影响电路板的正常工作。
上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的线控装置与被控电器的工作关系是:线控装置向电器的主控制电路板输入控制信号,主控制电路板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线控装置使用的是弱电,通过将线控装置与电器的主控制电路板分离,可以简化电器的结构和生产工艺;而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是对线控装置的结构生产工艺和装配工艺的优化,目的是使用线控装置的生产工艺更标准化、装配工艺更简单、产品外观造型更丰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与实施一的不同点在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采用注塑成型,电路板安装凹位31、电器元件槽33、拼接结构和线槽32等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一体注塑成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参见图9,所述电路板2设有电源开关按键71和功率调节按键,所述第二壳体112上对应电源开关按键71和功率调节按键的位置设有对应的按键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功率调节按键包括功率增加按键72和功率减少按键73,电源开关按键71、功率增加按键72和功率减少按键73上分别设有按键帽,按键帽通过按键孔伸出第二壳体112的外部以供使用者操控,电源开关按键71用于向电器主控电路发出开关机信号,电器主控电路根据开关机信号控制电源接通或断开;功率调节按键用于向电器主控电路发出功率调节信号,电器主控电路根据功率调节信号控制电器的功率的大小,按键方式直观,操作简便。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线控装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设有电器元件腔,壳体组件设有连通电器元件腔和外界的过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包括相对拼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后其两端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固定,所述壳体两端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拼合一侧设有电路板安装凹位,电路板安装凹位中部设有轴向延伸到端面的线槽,第二壳体内侧设有延伸到端面的电器元件槽,电器元件槽与电路板安装凹位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器元件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注塑加工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轴向截面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挤压加工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拼合一侧设有轴向延伸到端面的电路板安装凹位,电路板安装凹位中部下侧设有轴向延伸到端面的线槽,第二壳体内侧设有延伸到端面的电器元件槽,电器元件槽与电路板安装凹位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器元件腔,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与所述第一壳体采用挤压加工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面上设有相互插合的拼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拼合面上轴向设置的第一拼合边,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拼合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拼合边设置的第二拼合边,第一拼合边和第二拼合边相错拼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与所述壳体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与所述壳体通过扣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线控装置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安装凹位上设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孔。
CN201720615897.8U 2017-05-22 2017-05-27 线控装置壳体组件 Active CN2071994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0368 2017-05-22
CN2017205803689 2017-05-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9489U true CN207199489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3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5897.8U Active CN207199489U (zh) 2017-05-22 2017-05-27 线控装置壳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9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27521U (zh) 泵组件
CN100543366C (zh) 装饰灯串
CN205991466U (zh) 一种接线方便的led筒灯
CN109075519B (zh) 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7199489U (zh) 线控装置壳体组件
CN206835482U (zh) 线控装置
CN209233635U (zh) 一种电机接线盒结构
CN206620000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出线结构
CN104868274B (zh) 一种分体式插头及其制作方法
KR100779265B1 (ko) 다공 멀티 콘센트
CN201393346Y (zh) 一种汽车中央电器控制盒体
CN203850439U (zh) 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适配器的连接器
CN111049083B (zh) 一种母排连接装置
CN105374636A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安装支架
CN205640808U (zh) 一种射灯电转接器
KR200424442Y1 (ko) 알씨에이 플러그 어셈블리
CN206130917U (zh) 安装方便的灯座
CN2480960Y (zh) 电力变压器高压导电杆
CN205676632U (zh) 一体式缝纫机电控装置
CN205966817U (zh) 一种高压冲洗拉丝机模座
CN213636382U (zh) 压铸机锁模力测试仪快插装置
CN219958646U (zh) 一种电线电缆用可快速拆卸安装的装配式过线并线模具
CN210113432U (zh) 一种精小型电动执行器与控制器连接的转接座
CN213421034U (zh) 一种信号灯
CN219837167U (zh) 一种汽车座椅线束支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