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8372U - 导光板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98372U CN207198372U CN201721225131.5U CN201721225131U CN207198372U CN 207198372 U CN207198372 U CN 207198372U CN 201721225131 U CN201721225131 U CN 201721225131U CN 207198372 U CN207198372 U CN 2071983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guide
- guide plate
- compensation
- tr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与两个光线补偿区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亮度较为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已逐渐普及。手机中的背光源一般利用导光板把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为液晶显示器件提供均匀的亮度。为了防呆,常规的导光板设计会在入光侧设计一个很小的倒角,但整个背光模组是边角都是直角设计。随着全面屏手机的兴起,背光模组的设计也发生了变化,入光侧通常会设计两个大的倒角(圆角),LED灯的光线无法很好地照射到两侧,造成倒角(圆角)处偏暗的现象,仅仅通过加大暗处网点密度已经无法提升亮度,从而导光板的出光亮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亮度较为均匀的导光板。
一种导光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与两个光线补偿区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及所述补偿凸条的横截面均为V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倒角均为圆形倒角,所述入光侧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倒角上形成有弧面区与两个直面区,所述两个直面区分别连接于所述弧面区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直面区与所述入光侧面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1.5-3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6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光侧面处于所述导光板的短边一侧,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导光板的长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补偿区为三角形,所述光线补偿区与所述导光区的邻接处形成有直线分界线,所述直线分界线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光面的相邻两侧边处,所述直线分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平行。
目前常用的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处的光线无法很好地照射到导光板的两侧,且由于所述导光条的导光和聚光作用,造成所述导光板的两个倒角处偏暗,而本案中由于所述两个倒角处的光线补偿区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且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即所述补偿凸条由所述入光侧面处倾斜地朝所述倒角处延伸,从而可以引导光线聚集至所述两个倒角处,对所述两个倒角处形成光补偿作用,进而提高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出光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导光板的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例如,所述导光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例如,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与两个光线补偿区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例如,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又如,一种导光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例如,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与两个光线补偿区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例如,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例如,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导光板100,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11,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13,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15,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111与两个光线补偿区113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1111,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1131,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目前常用的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处的光线无法很好地照射到导光板的两侧,且由于所述导光条的导光和聚光作用,造成所述导光板的两个倒角处偏暗,而本案中由于所述两个倒角处的光线补偿区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且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即所述补偿凸条由所述入光侧面处倾斜地朝所述倒角处延伸,从而可以引导光线聚集至所述两个倒角处,对所述两个倒角处形成光补偿作用,进而提高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出光均匀性。通过验证,于所述光线补偿区增加补偿凸条时可以有效改善两个倒角处偏暗的问题,使得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的出光亮度提高6倍以上。
例如,为了提高导光及聚光作用,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及所述补偿凸条的横截面均为V形。所述两个倒角均为圆形倒角,所述入光侧面为平面。所述倒角上形成有弧面区131与两个直面区133,所述两个直面区分别连接于所述弧面区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直面区与所述入光侧面连接。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1.5-3倍,例如为2倍。又如,一种导光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与两个光线补偿区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及所述补偿凸条的横截面均为V形。所述两个倒角均为圆形倒角,所述入光侧面为平面。所述倒角上形成有弧面区与两个直面区,所述两个直面区分别连接于所述弧面区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直面区与所述入光侧面连接。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1.5-3倍,例如为2倍。由于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及所述补偿凸条的横截面均为V形,因此可增加所述导光条的导光与聚光作用,而通过对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的设置,可以引导光线聚集于所述光线补偿区。
例如,为了更好地将光线引导至所述光线补偿区,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60度。例如,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度。所述入光侧面处于所述导光板的短边一侧,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导光板的长边。所述光线补偿区为三角形,所述光线补偿区与所述导光区的邻接处形成有直线分界线115,所述直线分界线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光面的相邻两侧边处,所述直线分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平行。又如,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与两个光线补偿区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度。所述入光侧面处于所述导光板的短边一侧,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导光板的长边。所述光线补偿区为三角形,所述光线补偿区与所述导光区的邻接处形成有直线分界线,所述直线分界线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光面的相邻两侧边处,所述直线分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平行。由于所述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度,通过对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的角度设置,可以更好地将所述入光侧面处的光线引导至所述光线补偿区,从而提高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的出光亮度。
常规的导光板的出光vcut(即导光条)是沿着光路方向平行于长边的,由于vcut本身具有导光和聚光的作用,左右两侧倒角(圆角)处会更暗。本发明主要利用vcut的导光作用,使用斜vcut(即补偿凸条)把灯前的光引到两侧暗角以达到光补偿作用。利用专业的光学仿真软件对两种vcut设计进行对比,斜vcut对导光板暗角的光补偿明显,可根据倒角(圆角)暗影的严重程度调整斜vcut的pitch或者vcut深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有出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两个角部处均形成有倒角,所述两个倒角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入光侧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由导光区与两个光线补偿区构成,所述两个光线补偿区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倒角,所述导光区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条,所述多个导光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垂直,所述光线补偿区上设置有多个补偿凸条,所述多个补偿凸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的横截面及所述补偿凸条的横截面均为V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倒角均为圆形倒角,所述入光侧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上形成有弧面区与两个直面区,所述两个直面区分别连接于所述弧面区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个直面区与所述入光侧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补偿凸条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多个导光条之间的间距1.5-3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侧面处于所述导光板的短边一侧,所述导光条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导光板的长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补偿区为三角形,所述光线补偿区与所述导光区的邻接处形成有直线分界线,所述直线分界线的相对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光面的相邻两侧边处,所述直线分界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补偿凸条的延伸方向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25131.5U CN207198372U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导光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25131.5U CN207198372U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导光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98372U true CN207198372U (zh) | 2018-04-06 |
Family
ID=6178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25131.5U Active CN207198372U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导光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983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87709A (zh) * | 2020-05-12 | 2020-08-04 | 合肥通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出光的导光板及其灯具 |
-
2017
- 2017-09-22 CN CN201721225131.5U patent/CN2071983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87709A (zh) * | 2020-05-12 | 2020-08-04 | 合肥通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出光的导光板及其灯具 |
CN111487709B (zh) * | 2020-05-12 | 2022-03-11 | 合肥通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出光的导光板及其灯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52969U (zh) | 一种下扩散片及其侧光源led背光模块 | |
KR20160000937A (ko) | 곡면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0078169B2 (en) | Quantum tub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207198372U (zh) | 导光板 | |
WO2016043988A1 (en) | Micro-perforated hole reflectors in light guide plates | |
TW201510618A (zh) | 背光模組 | |
CN202791597U (zh)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EP3339945B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KR102074677B1 (ko) |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102878525A (zh) | 棱镜膜、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7198371U (zh) | 导光板 | |
CN104061488A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KR20110073210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203823596U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
US20160341872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4806931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6248874U (zh) | 导光单元、导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4344283B (zh) | 背光模块 | |
CN202583503U (zh) |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 |
US20190331958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90265402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ssembly | |
KR20120020982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205485178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5204108A (zh) | 侧入式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KR20200047837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