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3073U - 污泥转运槽车 - Google Patents
污泥转运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93073U CN207193073U CN201720925424.8U CN201720925424U CN207193073U CN 207193073 U CN207193073 U CN 207193073U CN 201720925424 U CN201720925424 U CN 201720925424U CN 207193073 U CN207193073 U CN 207193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blow
- line
- cell body
- run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转运槽车,涉及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水环境治理所采集的污泥转运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作业船转运施工作业时所收集的污泥转运速度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车体和槽体,其中:车体为槽体的载体,用于运送污泥,槽体为污泥的载体,用于盛装污泥,槽体为上部带有开口的空腔结构;槽体包括主体部和聚拢部,主体部为椭圆形,聚拢部为两边高中间低的结构;聚拢部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排污泵,排污泵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污口连通;排污口与排污泵之间设置有用以切割污泥内杂质的高速切割装置;槽体开口的周围设有防溅机构,防溅机构用于防止污水溅出槽体。本实用新型提高作业船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水环境治理所采集的污泥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泥转运槽车。
背景技术
由于污染加剧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一些河流湖泊大量滋生藻类,藻类死去后沉到水底进一步加剧富营养化,通过清污船将水底的污泥收集运走,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在实际作业中,污泥存放点一般在较为偏远,清污船直接行驶到排污点路途遥远,船行速度缓慢,行驶既耽误时间,又增加治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该污泥转运槽车,由该污泥转运槽车将污泥运送至存放点,能起到缩短排污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成本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转运槽车,与专利申请号为201710255746.0的“全水域拖拽式水底专用作业船”配套使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作业船转运施工作业时存在所收集的污泥转运速度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转运槽车,以解决作业船转运施工作业时所收集的污泥转运速度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转运槽车,包括车体和槽体,其中:
所述车体为所述槽体的载体,用于运送污泥,所述槽体为污泥的载体,用于盛装污泥,所述槽体为上部带有开口的空腔结构;
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车体的底部与所述排污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口与排污管道连通且所述排污管道穿过所述排污孔,所述槽体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排污管道排出所述槽体内;
所述槽体包括主体部和便于污泥流动到所述排污口的聚拢部,所述主体部为椭圆形,所述聚拢部为两边高中间低的结构;
所述槽体通过若干支撑板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聚拢部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聚拢部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通过所述排污管道与所述排污口连通;
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排污泵之间设置有用以切割污泥内杂质的高速切割装置;
所述槽体开口的周围设有防溅机构,所述防溅机构用于防止污水溅出槽体;所述防溅机构包括加强板和围护栏,所述加强板绕所述槽体开口周向设置,所述围护栏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外边缘;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槽体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车体上设有冲洗机构,所述冲洗机构用于排污完成后冲洗槽体内部附着的污泥。
优选地,所述高速切割装置包括切割转轴和与所述切割转轴连接的切割刀,所述切割转轴能带动所述切割刀转动且处于转动状态下的所述切割刀能切割所述排污管道内流动的污泥。
优选地,所述排污泵的转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切割转轴连接并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切割转轴转动;
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传动或带轮传动。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槽体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排污泵为高压泵。
优选地,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以放置所述排污管道的排污管收纳箱;
所述冲洗机构包括冲洗水箱、清洗泵、冲洗水管和高压水枪,所述冲洗水箱、冲洗泵、冲洗水管、高压水枪依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围护栏为板状围护栏。
优选地,所述槽体上还设有攀爬梯,所述攀爬梯设置于槽体端部且与所述槽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利用所述排污管道内流动的污泥的势能和动能发电的污泥发电装置,所述污泥发电装置与所述排污管道连通;所述污泥发电装置包括外壳、转轮、变速器、发电机系统和蓄电池,所述转轮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污泥进口和第一污泥出口,所述转轮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发电机系统连接,所述发电机系统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转轮位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的下方,所述排污管道内流动的污泥能带动所述转轮转动;
所述转轮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污泥进口位于两个所述转轮啮合处的上方,所述第一污泥出口位于两个所述转轮啮合处的下方;
所述转轮上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以所述转轮的中心为圆形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轮的侧面上;所述叶片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所述排污管道包括第一排污管道和第二排污管道,所述第一排污管道连通所述排污口和所述第一污泥进口,所述第二排污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管道上且所述第二排污管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排污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排污管道两个端口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污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所述第一排污管道上位置介于所述第二排污管道的污泥出口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之间区段还连通有快速污泥排出管道;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与所述第一排污管道的连通处设置有入口蝶阀,所述第一排污管道上位置介于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之间的区段设置有通断蝶阀,所述通断蝶阀关闭且所述入口蝶阀打开时,流经所述第一排污管道和/或所述第二排污管道的污泥能从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流出至污泥目标位置,所述通断蝶阀打开且所述入口蝶阀关闭时,流经所述第一排污管道和/或所述第二排污管道的污泥仅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流出。
优选地,所述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用以加热污泥、减小污泥内的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泥加热装置,所述污泥加热装置与所述排污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污泥加热装置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加热轴和驱动转轮,靠近所述机壳一端的所述机壳的上侧壁设置有第二污泥进口、靠近所述机壳另一端的所述机壳的下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污泥出口,污泥通过所述第二污泥出口流出至污泥目标位置;所述驱动转轮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加热轴连接,部分所述驱动转轮位于所述第二污泥进口的下方且从所述第二污泥进口进来的污泥能带动所述驱动转轮转动;所述加热轴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加热轴相对于所述机壳可发生转动,所述污泥加热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且所述蓄电池为所述污泥加热装置发热提供电能;
所述第一排污管道和所述第二排污管道均为硬管;所述第一污泥出口与所述第二污泥进口之间的所述排污管道为软管,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为软管;
所述机壳内形成有用以放置所述驱动转轮的驱动转轮腔和用以放置所述加热轴的加热轴腔,所述驱动转轮腔与所述加热轴腔连通,所述加热轴腔的水平轴线位于所述驱动转轮腔的水平轴线的下方;
所述加热轴包括加热轴中心轴和设置在所述加热轴中心轴上的螺旋状加热片;
还包括用以测量污泥流速的传感器和控制装置,靠近所述排污口的所述排污管道上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污泥进口的所述排污管道上均设置有所述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污泥加热装置电连接;
所述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污泥施压机构,所述污泥施压机构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污泥施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以及与所述电动推杆相连接的压板,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压板的顶面与外界大气压接触,所述电动推杆能驱动所述压板为所述槽体内的所污泥施加能使污泥从所述排污口流出的挤压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转运槽车,以解决作业船转运施工作业时所收集的污泥转运速度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槽体的聚拢部为两边高中间低的结构,使得污泥由高到低自然流淌,集中于低处的排污泵口处;高速切割装置用于切割污泥内的杂质,例如塑料袋等易缠绕物,使污泥被充分破碎,以利于污泥能够更好的作为肥料利用;排污泵采用高压排污泵,将所排出的泥浆直接均匀的喷出到待耕作的农田,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通过设置防溅机构,使得污泥运漕车在运输污泥的过程中,防止污泥外溅,本实用新型提高作业船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污泥转运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排污泵与高速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排污管道和污泥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污泥发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驱动污泥流动机构和污泥施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110-排污孔;2-槽体;21-主体部;22-聚拢部;23-排污口;3-支撑板;4-污泥发电装置;41-转轮;411-叶片;42-变速器;43-发电机系统;44-蓄电池;45-第一污泥进口;46-第一污泥出口;47-外壳;5-排污管道;51-第一排污管道;511-第一控制阀;512-通断蝶阀;52-第二排污管道;521-第二控制阀;53-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1-入口蝶阀;6-排污泵;7-污泥加热装置;71-机壳;72-加热轴;721-加热轴中心轴;722-螺旋状加热片;73-驱动转轮;74-第二污泥进口;75-第二污泥出口;76-驱动转轮腔;77-加热轴腔;8-冲洗机构;81-洗水箱;9-防溅机构;91-加强板;92-围护栏;10-攀爬梯;11-高速切割装置;111-切割转轴;112-切割刀;12-排污管收纳箱;13-传感器;14-污泥施压机构;141-电动推杆;142-压板;15-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转运槽车,包括车体1和槽体2,其中:
车体1为槽体2的载体,用于运送污泥,槽体2为污泥的载体,用于盛装污泥,槽体2为上部带有开口的空腔结构,该污泥转运槽车的载重量可根据具体需要,选取不同的车体1,根据车体1的大小设计与之相应的槽体2,如30t、40t、50t等,使用时,载满污泥的清污船通过泵将污泥抽入槽体2内,由于上部开口的设计,同一转运槽车可一同时接受多条清污船的污泥;
槽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3,车体1的底部与排污口2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污孔110,排污口23与排污管道5连通且排污管道5穿过排污孔110,槽体2内的污泥通过排污管道5排出槽体2内;
槽体2包括主体部21和便于污泥流动到排污口23的聚拢部22,主体部21为椭圆形,聚拢部22为两边高中间低的结构,靠近车体1的聚拢部22两个曲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5°~20°,污泥在转运过程中会自然沉淀,上层的污泥因沉淀的作用是很稀的,便于少用水冲洗槽体2内部粘贴在侧壁上的污泥,聚拢部22为两边高中间低的结构,污泥能够自然由高向低流淌而集中于低处的排出口23,利于污泥从排出泵6的排出,槽体2的结构克服了市场上现有的污泥运送车的罐体在纵向上是平直的结构,车体必须要自带升降装置,只有通过升降装置将罐体一端抬高,才能产生顷斜,使污泥流淌集中于排污泵6处的缺陷,极大的降低了车辆制造及施工作业成本;
槽体2通过若干支撑板3与车体1连接,支撑板3的上边设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聚拢部22的形状相匹配;支撑板3用以支撑槽体2;
聚拢部22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排污泵6,排污泵6通过排污管道5与排污口23连通;
排污口23与排污泵6之间设置有用以切割污泥内杂质的高速切割装置11,高速切割装置11使污泥被充分破碎,如塑料袋等易缠绕物,以及较大的固体物可被高速切割装置11切碎,以利于污泥能够更好的作为肥料利用,同时也避免塑料等缠扰物缠绕排污泵6的情况;
槽体2开口的周围设有防溅机构9,防溅机构9用于防止污水溅出槽体2,所述防溅机构9用于防止污水溅出槽体2,另外防溅机构9的设置,增强了开口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作为清洗工作的操作平台,清洗更方便;防溅机构9包括加强板91和围护栏92,加强板91绕槽体2开口周向设置,围护栏92设置在加强板91的外边缘,加强板91可以起到加强槽体2开口的结构强度,并可以作为一个操作平台,便于在加强板91上进行其他操作,另外,加强板91和围护栏92结合作用,共同起到防溅效果;
车体1上设有冲洗机构8,冲洗机构8用于排污完成后冲洗槽体2内部附着的污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高速切割装置11包括切割转轴111和与切割转轴111连接的切割刀112,切割转轴111能带动切割刀112转动且处于转动状态下的切割刀112能切割排污管道5内流动的污泥;排污泵6的转轴通过传动装置15与切割转轴111连接并通过传动装置15带动切割转轴111转动;传动装置15可以为齿轮传动或带轮传动;高速旋转的切割刀112能够将污泥较大的固体物切碎,以利于污泥能够更好的作为肥料利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加强板91与槽体2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加强板91的外高内低,即使有部分污泥溅落在加强板91上,也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重新流到槽体2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排污泵6为高压泵,高压泵压力大,排出污泥扬程远,可将排出的泥浆直接均匀的喷到待耕作的农田,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车体1上设有用以放置排污管道5的排污管收纳箱12;
冲洗机构8包括冲洗水箱81、清洗泵、冲洗水管和高压水枪,冲洗水箱81、冲洗泵、冲洗水管、高压水枪依次连接,污泥排除后即可就地进行清理,不依赖其他设备和水源,冲洗水箱81用于存储清洗用水,清洗泵对清洗用水进行加压,冲洗水管连接高压水枪,高压水枪将清洗用水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到槽体2内壁上,可以很轻松的将污泥和槽体2内壁分离,完成清洗,节省用水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围护栏92为板状围护栏,围护栏92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如栅栏式,但考虑到围护栏92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作为清理工作的安全辅助结构,其二是进一步的防止污泥溅出,为了更好的发挥防止污泥溅出的功能,所述围护栏92为板状围护栏92,这样在运送过程中,污泥即使溅到围护栏92上,也不回溅到路面进而污染环境。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槽体2上还设有攀爬梯10,攀爬梯10设置于槽体2端部且与槽体2可拆卸连接;当工作人员爬到槽体2上即加强板91上之后,可将攀爬梯10取下,放入槽体2内部,工作人员可以进入槽体2内部进行清理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利用排污管道5内流动的污泥的势能和动能发电的污泥发电装置4,污泥发电装置4与排污管道5连通;污泥发电装置4包括外壳47、转轮41、变速器42、发电机系统43和蓄电池44,转轮41设置在外壳47内,外壳47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污泥进口45和第一污泥出口46,转轮41与变速器42的输入轴连接,变速器42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系统43连接,发电机系统43与蓄电池44电连接,转轮41位于第一污泥进口45的下方,排污管道5内流动的污泥能带动转轮41转动;当流动的污泥推动转轮41旋转,转轮41将扭转力传递给变速器42,变速器42将输入的大扭力低转速的扭转力输出为小扭力高转速的扭转力,并同轴带动发电机系统43发电,由于发电机系统43配置了电子稳压限流器,发电机系统43输出的直流电可以直接向蓄电池44充电储能,将流动的污泥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节省能源;
转轮41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转轮41相互啮合,第一污泥进口45位于两个转轮41啮合处的上方,第一污泥出口46位于两个转轮41啮合处的下方,污泥发电装置4的第一污泥出口46位于两个转轮41啮合处的下方,通过流动的污泥带动两个相互啮合的转轮41转动,能提高污泥发电装置4的发电的效率;
转轮41上设置有叶片411,叶片411以转轮41的中心为圆形均匀分布在转轮41的侧面上,转轮41上的叶片411能增加转轮41与污泥的接触面积,使得流动的污泥给转轮41大的作用力,提高污泥发电装置4的发电的效率;叶片41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位于第一污泥进口45下的叶片411,其弧度朝第一污泥进口45的方向弯曲,增加叶片411上的污泥量,增加污泥对转轮41的作用力;
排污管道5包括第一排污管道51和第二排污管道52,第一排污管道51连通排污口23和第一污泥进口45,第二排污管道52设置在第一排污管道51上且第二排污管道52的两端均与第一排污管道51连通,第二排污管道52上设置有排污泵6,排污泵6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21,第二排污管道52两个端口之间的第一排污管道5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11;当污泥在排污管道5内的流动比较慢时,可以打开第二控制阀521,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511,污泥通过排污泵6的抽取能提高污泥在排污管道5内的流速,同时,快速流动的污泥能带动污泥发电装置4发电,当蓄电池44存储的电比较多时,也可以给排污泵6提供电能;当污泥在排污管道5内的流动速度比较快时,可以打开第一控制阀511,关闭第二控制阀521,污泥在槽体2内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在排污管道5内流动,流动的污泥能带动污泥发电装置4发电;
第一排污管道51上位置介于第二排污管道52的污泥出口与第一污泥进口45之间区段还连通有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与第一排污管道51的连通处设置有入口蝶阀531,第一排污管道51上位置介于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与第一污泥进口45之间的区段设置有通断蝶阀512,通断蝶阀512关闭且入口蝶阀531打开时,流经第一排污管道51和/或第二排污管道52的污泥能从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流出至污泥目标位置,通断蝶阀512打开且入口蝶阀531关闭时,流经第一排污管道51和/或第二排污管道52的污泥仅从第一污泥进口45流出;当需要污泥快速排出时,打开第二控制阀521和入口蝶阀531,关闭第一控制阀511和通断蝶阀512,污泥从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流出到污泥目标位置,污泥目标位置为指定污泥需要排放的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用以加热污泥、减小污泥内的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泥加热装置7,污泥加热装置7与排污管道5的出口连通;污泥加热装置7包括机壳71、设置在机壳71内的加热轴72和驱动转轮73,靠近机壳71一端的机壳71的上侧壁设置有第二污泥进口74、靠近机壳71另一端的机壳71的下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污泥出口75,污泥通过第二污泥出口75流出至污泥目标位置;驱动转轮73通过联轴器与加热轴72连接,部分驱动转轮73位于第二污泥进口74的下方且从第二污泥进口74进来的污泥能带动驱动转轮73转动;加热轴72沿机壳7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机壳71内且加热轴72相对于机壳71可发生转动,污泥加热装置7与蓄电池44电连接且蓄电池44为污泥加热装置7发热提供电能;当不需要将污泥喷到耕作的农田时,利用污泥转运槽车排污的特点,将排出的污泥做了加热处理,为后续污泥干燥处理提供了方便,污泥通过第二污泥进口74进入机壳71内,流动的污泥推动驱动转轮73转动,转动的驱动转轮73带动加热轴72转动,加热轴72可以给污泥加热,污泥加热装置7的电能可以来源与蓄电池44提供的电能,利用自身流动污泥发的电,具有节省能源的作用,污泥一般都是经过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的污泥由于含水率低,相对比较稳定,微生物和病菌的含量也大大减小,因为减轻了污泥有关的负面效应;
第一排污管道51和第二排污管道53均为硬管;第一污泥出口46与第二污泥进口74之间的排污管道5为软管,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为软管;
机壳71内形成有用以放置驱动转轮73的驱动转轮腔76和用以放置加热轴72的加热轴腔77,驱动转轮腔76与加热轴腔77连通,加热轴腔77的水平轴线位于驱动转轮腔76的水平轴线的下方;机壳71成阶梯状,使得进入驱动转轮腔76内的污泥容易向加热轴腔77的方向流动,利用污泥的排出;
加热轴72包括加热轴中心轴721和设置在加热轴中心轴721上的螺旋状加热片722;加热轴72在转动的过程中,污泥能与螺旋状加热片722充分接触,且螺旋状加热片722能驱动污泥从第二污泥出口75排出;
还包括用以测量污泥流速的传感器13和控制装置,靠近排污口23的排污管道5上以及靠近第二污泥进口74的排污管道5上均设置有传感器13,控制装置与传感器13、第一控制阀511、第二控制阀521和污泥加热装置7电连接;传感器13可以检测排污管道5内的污泥流速的情况,进而能控制第一控制阀511和第二控制阀521的打开和关闭的情况,同时控制污泥加热装置7的工作状态,当污泥的流速比较慢时,污泥加热装置7不工作,即加热轴72不发热,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当污泥流速快时,污泥加热装置7工作;
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污泥施压机构14,污泥施压机构14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污泥施压机构14包括电动推杆141以及与电动推杆141相连接的压板142,电动推杆141与蓄电池44电连接,压板142的顶面与外界大气压接触,电动推杆141能驱动压板142为槽体2内的所污泥施加能使污泥从排污口23流出的挤压力;污泥施压机构14能使得污泥快速从排污口23流出,提高槽体2内污泥的排出速度,电动推杆141可以与蓄电池44电连接,通过蓄电池44为电动推杆141提供电能,电动推杆141也可以与其他供电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转运槽车,提高作业船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可将所排出的泥浆直接均匀的喷到待耕作的农田,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槽体(2),其中:
所述车体(1)为所述槽体(2)的载体,用于运送污泥,所述槽体(2)为污泥的载体,用于盛装污泥,所述槽体(2)为上部带有开口的空腔结构;
所述槽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3),所述车体(1)的底部与所述排污口(2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污孔(110),所述排污口(23)与排污管道(5)连通且所述排污管道(5)穿过所述排污孔(110),所述槽体(2)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排污管道(5)排出所述槽体(2)内;
所述槽体(2)包括主体部(21)和便于污泥流动到所述排污口(23)的聚拢部(22),所述主体部(21)为椭圆形,所述聚拢部(22)为两边高中间低的结构;
所述槽体(2)通过若干支撑板(3)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上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聚拢部(22)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聚拢部(22)的底部最低处设有排污泵(6),所述排污泵(6)通过所述排污管道(5)与所述排污口(23)连通;
所述排污口(23)与所述排污泵(6)之间设置有用以切割污泥内杂质的高速切割装置(11);
所述槽体(2)开口的周围设有防溅机构(9),所述防溅机构(9)用于防止污水溅出槽体(2);所述防溅机构(9)包括加强板(91)和围护栏(92),所述加强板(91)绕所述槽体(2)开口周向设置,所述围护栏(92)设置在所述加强板(91)的外边缘;
所述车体(1)上设有冲洗机构(8),所述冲洗机构(8)用于排污完成后冲洗槽体(2)内部附着的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切割装置(11)包括切割转轴(111)和与所述切割转轴(111)连接的切割刀(112),所述切割转轴(111)能带动所述切割刀(112)转动且处于转动状态下的所述切割刀(112)能切割所述排污管道(5)内流动的污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泵(6)的转轴通过传动装置(15)与所述切割转轴(111)连接并通过所述传动装置(15)带动所述切割转轴(111)转动;
所述传动装置(15)为齿轮传动或带轮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91)与所述槽体(2)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泵(6)为高压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设有用以放置所述排污管道(5)的排污管收纳箱(12);
所述冲洗机构(8)包括冲洗水箱(81)、清洗泵、冲洗水管和高压水枪,所述冲洗水箱(81)、冲洗泵、冲洗水管、高压水枪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栏(92)为板状围护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2)上还设有攀爬梯(10),所述攀爬梯(10)设置于槽体(2)端部且与所述槽体(2)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利用所述排污管道(5)内流动的污泥的势能和动能发电的污泥发电装置(4),所述污泥发电装置(4)与所述排污管道(5)连通;所述污泥发电装置(4)包括外壳(47)、转轮(41)、变速器(42)、发电机系统(43)和蓄电池(44),所述转轮(41)设置在外壳(47)内,所述外壳(47)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污泥进口(45)和第一污泥出口(46),所述转轮(41)与所述变速器(42)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变速器(42)的输出轴与所述发电机系统(43)连接,所述发电机系统(43)与所述蓄电池(44)电连接,所述转轮(41)位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45)的下方,所述排污管道(5)内流动的污泥能带动所述转轮(41)转动;
所述转轮(41)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转轮(41)相互啮合,所述第一污泥进口(45)位于两个所述转轮(41)啮合处的上方,所述第一污泥出口(46)位于两个所述转轮(41)啮合处的下方;
所述转轮(41)上设置有叶片(411),所述叶片(411)以所述转轮(41)的中心为圆形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轮(41)的侧面上;所述叶片(41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所述排污管道(5)包括第一排污管道(51)和第二排污管道(52),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连通所述排污口(23)和所述第一污泥进口(45),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2)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上且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2)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2)上设置有排污泵(6),所述排污泵(6)的进口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21),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2)两个端口之间的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11);
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上位置介于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2)的污泥出口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45)之间区段还连通有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与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的连通处设置有入口蝶阀(531),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上位置介于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45)之间的区段设置有通断蝶阀(512),所述通断蝶阀(512)关闭且所述入口蝶阀(531)打开时,流经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和/或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2)的污泥能从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流出至污泥目标位置,所述通断蝶阀(512)打开且所述入口蝶阀(531)关闭时,流经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和/或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2)的污泥仅从所述第一污泥进口(45)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转运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用以加热污泥、减小污泥内的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泥加热装置(7),所述污泥加热装置(7)与所述排污管道(5)的出口连通;所述污泥加热装置(7)包括机壳(71)、设置在所述机壳(71)内的加热轴(72)和驱动转轮(73),靠近所述机壳(71)一端的所述机壳(71)的上侧壁设置有第二污泥进口(74)、靠近所述机壳(71)另一端的所述机壳(71)的下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污泥出口(75),污泥通过所述第二污泥出口(75)流出至污泥目标位置;所述驱动转轮(73)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加热轴(72)连接,部分所述驱动转轮(73)位于所述第二污泥进口(74)的下方且从所述第二污泥进口(74)进来的污泥能带动所述驱动转轮(73)转动;所述加热轴(72)沿所述机壳(7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机壳(71)内且所述加热轴(72)相对于所述机壳(71)可发生转动,所述污泥加热装置(7)与所述蓄电池(44)电连接且所述蓄电池(44)为所述污泥加热装置(7)发热提供电能;
所述第一排污管道(51)和所述第二排污管道(53)均为硬管;所述第一污泥出口(46)与所述第二污泥进口(74)之间的所述排污管道(5)为软管,所述快速污泥排出管道(53)为软管;
所述机壳(71)内形成有用以放置所述驱动转轮(73)的驱动转轮腔(76)和用以放置所述加热轴(72)的加热轴腔(77),所述驱动转轮腔(76)与所述加热轴腔(77)连通,所述加热轴腔(77)的水平轴线位于所述驱动转轮腔(76)的水平轴线的下方;
所述加热轴(72)包括加热轴中心轴(721)和设置在所述加热轴中心轴(721)上的螺旋状加热片(722);
还包括用以测量污泥流速的传感器(13)和控制装置,靠近所述排污口(23)的所述排污管道(5)上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污泥进口(74)的所述排污管道(5)上均设置有所述传感器(13),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传感器(13)、所述第一控制阀(511)、所述第二控制阀(521)和所述污泥加热装置(7)电连接;
所述污泥转运槽车还包括污泥施压机构(14),所述污泥施压机构(14)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污泥施压机构(14)包括电动推杆(141)以及与所述电动推杆(141)相连接的压板(142),所述电动推杆(141)与所述蓄电池(44)电连接,所述压板(142)的顶面与外界大气压接触,所述电动推杆(141)能驱动所述压板(142)为所述槽体(2)内的所污泥施加能使污泥从所述排污口(23)流出的挤压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25424.8U CN207193073U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污泥转运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25424.8U CN207193073U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污泥转运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93073U true CN207193073U (zh) | 2018-04-06 |
Family
ID=6179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2542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93073U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污泥转运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9307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53811A (zh) * | 2017-07-27 | 2017-10-17 | 安徽捷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污泥转运槽车 |
CN108947166A (zh) * | 2018-08-14 | 2018-12-07 | 占学宽 | 一种养猪场粪便处理方法 |
-
2017
- 2017-07-27 CN CN201720925424.8U patent/CN2071930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53811A (zh) * | 2017-07-27 | 2017-10-17 | 安徽捷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污泥转运槽车 |
CN108947166A (zh) * | 2018-08-14 | 2018-12-07 | 占学宽 | 一种养猪场粪便处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628272U (zh) | 一种农业水利用灌溉装置 | |
CN207193073U (zh) | 污泥转运槽车 | |
CN207219330U (zh) | 一种多功能市政园林用播种器 | |
CN209565367U (zh) | 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移动式土壤修复装置 | |
CN107253811A (zh) | 污泥转运槽车 | |
CN206389872U (zh) | 一种新型生态农业种植大棚 | |
CN206909125U (zh) | 一种园林浇灌装置 | |
WO2008061421A1 (fr)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énergie | |
CN218841803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8258332U (zh) | 一种多功能园林绿化用翻土机 | |
CN207836168U (zh) | 一种喷晒形状智能调节的喷灌装置 | |
CN206156770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989385U (zh) | 简易薯渣制备沼气的装置 | |
CN206368417U (zh) | 一种电厂用的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系统 | |
CN213847503U (zh) | 一种可均匀施肥的农业施肥设备 | |
CN206859307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型雨水收集装置 | |
CN105084458B (zh) | 一种悬浮填料自动清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1038883U (zh) | 瀑布落差发电装置 | |
CN110017240B (zh) | 一种蓄水池循环系统 | |
CN205925189U (zh) | 采用风力发电供电的滴灌过滤系统 | |
CN207333083U (zh) | 一种发电水车组 | |
CN210008509U (zh) | 一种高效水果清洗装置 | |
CN206925139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海岛污水垃圾治理系统 | |
CN207022481U (zh) | 一种农业用肥料喷洒装置 | |
CN215326976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