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5387U -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85387U CN207185387U CN201720849502.0U CN201720849502U CN207185387U CN 207185387 U CN207185387 U CN 207185387U CN 201720849502 U CN201720849502 U CN 201720849502U CN 207185387 U CN207185387 U CN 2071853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opy
- heliogreenhouse
- ecological
- backlight
- combin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50—Livestock or poultry management
- Y02P60/52—Livestock or poultry management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棚和背光棚,日光棚和背光棚由隔墙隔开,在日光棚里设置有禽畜圈舍,禽畜圈舍的底板为漏粪板,在漏粪肥板下面的地基内设置有生物发酵仓,生物发酵仓包括设置在漏粪板下面的生物发酵床,生物发酵床通过支撑梁设置在生物发酵仓的底板上,禽畜圈舍与隔墙之间为过道;所述背光棚内设置有配肥池,配肥池内设置有注肥泵,注肥泵通过管道与背光棚顶部的自动喷洒灌溉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通过建立立体种养殖结构,把食用菌生产、中草药种植、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食用菌菌渣、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改善了畜禽肉制品和粮食的品种,达到了绿色、清洁、安全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属于农业生态循环利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种植、养殖业虽然已逐渐转向规模化、专业化,但种养业经营主体基本分离,没有形成综合种养和资源的相互转化和利用,土地利用率低、保温性能差以及肥水用量大,造成资源和成本浪费。另外,种植农场农作物生产主要靠施用化肥、农药,养殖农场畜禽饲养主要依靠饲料和激素药物,不但对土地和水源造成了污染,而且农产品的品质、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与低碳生活的理念背道而驰。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提升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注重农业生产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种养结合的理念,融合农光互补、生物发酵床等技术,提供了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以解决农、菌、牧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产业循环割裂、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棚和背光棚,日光棚和背光棚由隔墙隔开,在日光棚里设置有禽畜圈舍,禽畜圈舍的底板为漏粪板,在漏粪肥板下面的地基内设置有生物发酵仓,生物发酵仓包括设置在漏粪板下面的生物发酵床,生物发酵床通过支撑梁设置在生物发酵仓的底板上,禽畜圈舍与隔墙之间为过道;所述背光棚内设置有配肥池,配肥池内设置有注肥泵,注肥泵通过管道与背光棚顶部的自动喷洒灌溉装置连通。
所述日光棚内顶部设置有喷淋降温装置。
所述禽畜圈舍的端部设置有食料槽,食料槽的外围设有围栏,围栏之内的地板为漏粪板,这样围栏、食料槽和漏粪板构成禽畜圈舍。
所述发酵床坐落在基体上,基体由滤网和支撑梁构成,滤网底部通过支撑梁设置在生物发酵仓的底板上,滤网由相互叠加的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构成,上层滤网的网格的大小小于下层滤网的网格的大小。
生物发酵仓的底板由隔墙向日光棚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在背光棚内顶部还设置有LED补光系统。
在日光棚与背光棚之间还设置有传送带。
在日光棚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
在日光棚和背光棚外表面上设置有遮阳保温装置,遮阳保温装置通过支撑架设置在隔墙上。
所述遮阳保温装置为电动卷帘,电动卷帘的转动轴的动力源为太阳能光伏板提供,或者动力源为蓄电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充分利用了资源、废弃物和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产品品质,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通过建立立体种养殖结构,把食用菌生产、中草药种植、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食用菌菌渣、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改善了畜禽肉制品和粮食的品种,达到了绿色、清洁、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棚3和背光棚2,日光棚和背光棚由隔墙1隔开,日光棚为畜禽养殖区,背光棚为食用菌以及中草药生产区。在日光棚里设置有禽畜圈舍,禽畜圈舍的底板为漏粪板,在漏粪肥板下面的地基内设置有生物发酵仓,生物发酵仓包括设置在漏粪板下面的生物发酵床8,生物发酵床通过支撑梁11设置在生物发酵仓的底板上,禽畜圈舍与隔墙之间为过道13;所述背光棚内设置有配肥池15,配肥池内设置有注肥泵17,注肥泵通过管道与背光棚顶部的自动喷洒灌溉装置连通。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实现了养殖的零排放,禽畜圈舍免冲洗,粪尿被微生物分解,所以无污水及粪尿排除,圈舍无异味,同时生物发酵床垫料腐熟后可以作为有机肥供背光棚内中草药施用。
所述日光棚内顶部设置有喷淋降温装置4,能够保证日光棚内达到设定的温度。
所述禽畜圈舍的端部设置有食料槽7,食料槽设在饲喂台12上,食料槽的外围设有围栏6,围栏之内的地板为漏粪板,这样围栏、食料槽和漏粪板构成禽畜圈舍。
所述发酵床坐落在基体14上,基体由滤网和支撑梁构成,滤网底部通过支撑梁设置在生物发酵仓的底板上,滤网由相互叠加的上层滤网9和下层滤网10构成,上层滤网的网格的大小小于下层滤网的网格的大小,能使空气充分进入生物发酵床8内,利于生物发酵床8的通风换气。
生物发酵仓的底板由隔墙向日光棚逐渐向下倾斜设置,以便于从生物发酵床8渗漏到地面上的水分及时向外排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滤网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其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
在日光棚与背光棚之间还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方便物料的传输;食用菌生产产生的菌渣可作为生物发酵床的垫料;生物发酵床传统的垫料为锯末,价格昂贵,用菌渣作为生态床垫料,既实现了生态养殖,提升了禽畜产品的品质,又降低了养殖成本。
在背光棚内顶部还设置有LED补光系统16。在日光棚和背光棚外表面上设置有遮阳保温装置5,遮阳保温装置为电动卷帘,电动卷帘通过支撑架设置在隔墙上。在日光棚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光伏发电可以用于背光棚内的作物生长LED补光系统用,还可以作为日光棚和背光棚上的电动卷帘用电。电动卷帘的转动轴的动力源的动力源还可以为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配肥池15、注肥泵、自动喷淋灌溉装置4、led补光系统16、遮阳保温装置5构成农业物联网装置,能够实现水、缓释水溶叶面肥的自动配比一体化灌溉、led补光、电动卷帘遮阳。
目前公司作的生态日光温室尺寸如下:所述隔墙的高度为3-4m,所述隔墙由平砖砌成24 厘米厚实墙,由立砖砌成24 厘米厚空墙;日光棚的宽度为8m ;背光棚的宽度为8m。
优选的,隔墙的高度为3.5m。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日光温室包括日光棚和背光棚,日光棚和背光棚由隔墙隔开,在日光棚里设置有禽畜圈舍,禽畜圈舍的底板为漏粪板,在漏粪肥板下面的地基内设置有生物发酵仓,生物发酵仓包括设置在漏粪板下面的生物发酵床,生物发酵床通过支撑梁设置在生物发酵仓的底板上,禽畜圈舍与隔墙之间为过道;所述背光棚内设置有配肥池,配肥池内设置有注肥泵,注肥泵通过管道与背光棚顶部的自动喷洒灌溉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光棚内顶部设置有喷淋降温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禽畜圈舍的端部设置有食料槽,食料槽的外围设有围栏,围栏之内的地板为漏粪板,这样围栏、食料槽和漏粪板构成禽畜圈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床坐落在基体上,基体由滤网和支撑梁构成,滤网底部通过支撑梁设置在生物发酵仓的底板上,滤网由相互叠加的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构成,上层滤网的网格的大小小于下层滤网的网格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生物发酵仓的底板由隔墙向日光棚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背光棚内顶部还设置有LED补光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日光棚与背光棚之间还设置有传送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日光棚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日光棚和背光棚外表面上设置有遮阳保温装置,遮阳保温装置通过支撑架设置在隔墙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保温装置为电动卷帘,电动卷帘的转动轴的动力源为太阳能光伏板提供,或者动力源为蓄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49502.0U CN207185387U (zh) | 2017-07-13 | 2017-07-13 |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49502.0U CN207185387U (zh) | 2017-07-13 | 2017-07-13 |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85387U true CN207185387U (zh) | 2018-04-06 |
Family
ID=61785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49502.0U Active CN207185387U (zh) | 2017-07-13 | 2017-07-13 |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85387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06517A (zh) * | 2018-11-10 | 2018-12-18 | 曹昌仪 | 一种环保仿生态家畜舍 |
CN109121872A (zh) * | 2018-08-03 | 2019-01-04 | 安徽科技学院 |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日光温室 |
CN109315297A (zh) * | 2018-09-26 | 2019-02-12 | 王剑 | 一种生态养猪、粪生菇种植装置及方法 |
CN109511559A (zh) * | 2019-01-11 | 2019-03-26 | 南安市绿野沼气技术开发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畜禽生态养殖系统 |
CN109874570A (zh) * | 2019-03-25 | 2019-06-14 | 广西思博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种植一体化共生大棚 |
CN114532293A (zh) * | 2022-02-25 | 2022-05-27 | 浓之湾生态农业邯郸市肥乡区有限公司 | 一种分层养殖及能源自给的方法 |
CN118680006A (zh) * | 2024-08-26 | 2024-09-24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巨大口蘑菌棒栽培施肥机及其施肥方法 |
-
2017
- 2017-07-13 CN CN201720849502.0U patent/CN2071853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21872A (zh) * | 2018-08-03 | 2019-01-04 | 安徽科技学院 |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日光温室 |
CN109315297A (zh) * | 2018-09-26 | 2019-02-12 | 王剑 | 一种生态养猪、粪生菇种植装置及方法 |
CN109006517A (zh) * | 2018-11-10 | 2018-12-18 | 曹昌仪 | 一种环保仿生态家畜舍 |
CN109511559A (zh) * | 2019-01-11 | 2019-03-26 | 南安市绿野沼气技术开发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畜禽生态养殖系统 |
CN109511559B (zh) * | 2019-01-11 | 2023-12-22 | 南安市绿野沼气技术开发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畜禽生态养殖系统 |
CN109874570A (zh) * | 2019-03-25 | 2019-06-14 | 广西思博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种植一体化共生大棚 |
CN114532293A (zh) * | 2022-02-25 | 2022-05-27 | 浓之湾生态农业邯郸市肥乡区有限公司 | 一种分层养殖及能源自给的方法 |
CN118680006A (zh) * | 2024-08-26 | 2024-09-24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巨大口蘑菌棒栽培施肥机及其施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85387U (zh) | 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日光温室 | |
CN205052443U (zh) | 智能化绿色有机环保生态循环设施农业系统 | |
CN101449669B (zh) | 一种轮种轮养的生态养猪方法及可拆迁式猪舍 | |
CN201557443U (zh) | 发酵床式生态环保圈舍 | |
CN103704057B (zh) | 四位一体化养殖棚 | |
CN107986830A (zh) | 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制备的有机肥 | |
CN103430906B (zh)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集成利用的方法 | |
CN202773768U (zh) | 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 | |
CN101310591A (zh) | 按照物质和能量循环设计的现代系统农业生产体系 | |
CN203814412U (zh) | 一种基于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利用系统 | |
CN103204714A (zh) | 利用蚯蚓对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处理的方法 | |
CN103168704A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四位一体生态大棚 | |
CN105994165A (zh) | 一种基于高密度蚯蚓下的牛粪高效处理方法 | |
CN104256127A (zh) | 一种蚯蚓养殖土壤配制方法 | |
CN106577528A (zh) | 一种发酵床养猪方法 | |
CN102839833B (zh) | 楼层立体式循环水种养生态温室 | |
CN106922625A (zh) | 一种蚯蚓工程床技术及其应用 | |
CN203144304U (zh) | 基于田园秸秆废弃物的可移动微生物发酵系统 | |
CN102668875A (zh) | 一种平菇用落叶栽培料及平菇栽培畦床 | |
CN101696075A (zh) | 一种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生物消解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 |
CN201418312Y (zh) | 农业微生态零排放共生系统 | |
CN201486179U (zh) | 新农村绿色循环工厂化系统 | |
CN204232057U (zh) | 动植物生态循环环保养护屋 | |
CN203851599U (zh) | 具有鸡粪脱水干燥系统的工厂化养殖鸡舍 | |
CN105766669A (zh) | 一种基于生态循环的养殖系统和养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72 nongnongnong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3 Patentee after: Henan Modern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2 nongnongnong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3 Patentee before: HENAN MODERN AGRICULTURE DESIGN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