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3376U -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3376U
CN207183376U CN201721218228.3U CN201721218228U CN207183376U CN 207183376 U CN207183376 U CN 207183376U CN 201721218228 U CN201721218228 U CN 201721218228U CN 207183376 U CN207183376 U CN 207183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type secondary
bag type
support
secondar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82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上富
蔡锦榕
仝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82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83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3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3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包括:两个袋型二次电池,各袋型二次电池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以及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沿厚度方向与第一盖板相对;第一支架,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一起形成收容空间。电池模组包括前述的沿厚度方向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能实现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具有各种形式。依据外壳类型,二次电池可以分为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壳由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罐型二次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壳和金属顶盖片构成。
电池模组通常将多个二次电池排列并通过相应的固定装置来固定。
目前为解决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快速组装问题,通常仅使用铝板结构或者仅使用塑胶结构前后对卡形成电池单元进而由多个电池单元堆叠来实现快速组装(即形成电池模组),但使用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电池模组散热困难:目前对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即同步要求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也需要大幅提高,在当前的大趋势下,液冷成为了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必然选择,然而通过仅使用铝板结构或者仅使用塑胶结构前后对卡的方式因形成的电池模组的底面不利于散热或因强度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较难实现液冷的冷却方式,电池模组的散热相对比较困难。
(2)电池模组组装工艺不成熟且组装相对困难:目前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组装大多为先加工电池单元→电池单元组装→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同电连接巴片超声焊接或者激光焊接,通过此种方式电池模组组装需要在多工位人工进行,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由于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较软且有一定地弹性,所以在组装(即电池单元形成过程中)及焊接过程中不容易被固定,存在较多的短路隐患。
(3)电池模组组装资源浪费严重:目前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在组装方式、生产工艺及使用的生产设备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无法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研发及生产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在应用于电池模组时能实现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快速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在应用于电池模组时能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研发及生产资源,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其包括两个袋型二次电池,各袋型二次电池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沿厚度方向与第一盖板相对;第一支架,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一起形成收容空间。其中,两个袋型二次电池沿厚度方向并排并收容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两个袋型二次电池的四个极耳均露出于第一支架,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一个极耳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对应一个极耳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盖板的沿厚度方向的内侧面接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沿厚度方向的对应一个表面,第二盖板的沿厚度方向的内侧面接触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沿厚度方向的对应一个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前述的沿厚度方向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固定架用于与袋型二次电池形成电池单元,从而电池单元可以看作是一个罐型二次电池,如此能实现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采用电池单元的组装与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组装类似,可以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研发及生产资源(例如产品生产线的设备),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从又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二支架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一盖板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二盖板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虚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1的组装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又一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一立体图。
图12是图9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再一立体图。
图13是图9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另一立体图。
图14是图9的固定架的部分组装立体图。
图15是图9的电池单元的一组装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再一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图16的电池单元的一组装立体图。
图19是图1的变形例,示出两个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巴片以及转接导电片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T厚度方向 1239支撑部
L长度方向 12391突柱
W宽度方向 12392外板部
1电池单元 12393内板部
11袋型二次电池 123P第一限位突起
111极耳 123A1第一抵靠部
12固定架 123A2第二抵靠部
121第一盖板 123L卡臂
1211第一头缘部 P扣突
12111第一扣持槽 P1第一装配柱
12112第一收容凹部 G1第一装配槽
1212第一尾缘部 124第二支架
12121第一定位孔 1241第一定位柱
12122第一收容凹槽 1242第二定位柱
1213第一侧凸缘 1243第一定位槽
12131第一支架侧开口 1244第二定位槽
12132第二支架侧开口 1245第一盖板侧突起
H扣孔 1246第二盖板侧突起
122第二盖板 1247第二收容槽
1221第二头缘部 124P第二限位突起
12211第二扣持槽 124A1第一抵接部
12212第二收容凹部 124A2第二抵接部
1222第二尾缘部 P扣突
12221第二定位孔 P2第二装配柱
12222第二收容凹槽 G2第二装配槽
1223第二侧凸缘 13巴片
12231第一支架侧插口 131穿孔
12232第二支架侧插口 132固定部
H扣孔 133焊接部
123第一支架 134凹口
1230间隔块 14转接导电片
1231第一扣持突起 141接触部
1232第二扣持突起 142接合部
1233第一容置槽 2线束隔离板组件
1234第二容置槽 3第一端板
1235第一盖板侧突部 4第二端板
1236第二盖板侧突部 5固定装置
1237第一收容槽 51纵面绑带
1238通道 52横面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固定架。
参照图1至图2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固定架12包括: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沿厚度方向T与第一盖板121相对;第一支架123,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124,与第一支架123相对,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其中,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以及第二支架124一起形成收容空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固定架12中,固定架12用于后面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采用袋型二次电池11形成电池单元1,从而电池单元1可以看作是一个罐型二次电池,如此能实现后面所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采用袋型二次电池11的电池模组的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采用电池单元1的组装与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组装类似,可以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研发及生产资源(例如产品生产线的设备),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此外,通过灵活调整电池单元1的数量实现多种模组形式,以适应复杂安装电池模组的箱体对空间的有效利用。
为了散热,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均为导热板。导热板可为金属板。金属板可为但不限于铝板。当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为导热板时,可以在宽度方向W的一侧(如图20的电池模组的下侧)设置现有的水冷板,而宽度方向W的另一侧(如图20的电池模组的上侧)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如图20的电池模组的前后两侧)通过自然冷却进行散热,两者相结合很好的解决了采用袋型二次电池11的电池模组的散热困难的问题。
第一支架123和第二支架124可为塑胶件。塑胶件具有优良的模制成型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优良的弹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盖板121具有沿长度方向L的第一头缘部1211,第一头缘部1211设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第一扣持槽12111;第二盖板122具有沿长度方向L的第二头缘部1221,第二头缘部1221设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第二扣持槽12211;第一支架123设有从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向外突出的第一扣持突起1231和第二扣持突起1232,第一扣持突起1231与第一扣持槽12111扣持在一起,第二扣持突起1232与第二扣持槽12211扣持在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扣持突起1231以悬臂式设置,第二扣持突起1232以悬臂式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并结合图8,第一支架123具有分别位于厚度方向T两侧的第一容置槽1233和第二容置槽1234;第一容置槽1233收容第一盖板121的第一头缘部1211,第二容置槽1234收容第二盖板122的第二头缘部1221;第一扣持突起1231位于第一容置槽1233,第二扣持突起1232位于第二容置槽1234。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图5、图6并结合图8,第一盖板121具有沿长度方向L的第一尾缘部1212,第一尾缘部1212设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第一定位孔12121;第二盖板122具有沿长度方向L的第二尾缘部1222,第二尾缘部1222设有沿厚度方向T贯通的第二定位孔12221;第二支架124设有沿厚度方向T的两侧分别向外突出的第一定位柱1241和第二定位柱1242,第一定位柱1241插入第一定位孔12121,第二定位柱1242插入第二定位孔12221。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并结合图8,第二支架124具有分别位于厚度方向T两侧的第一定位槽1243和第二定位槽1244;第一定位槽1243收容第一盖板121的第一尾缘部1212,第二定位槽1244收容第二盖板122的第二尾缘部1222;第一定位柱1241位于第一定位槽1243,第二定位柱1242位于第二定位槽1244。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图8、图9、图10、图16以及图17,第一支架123在宽度方向W的各侧设有向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延伸的且间隔开的第一盖板侧突部1235和第二盖板侧突部1236;第二支架124在宽度方向W的各侧设有向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延伸的且间隔开的第一盖板侧突起1245和第二盖板侧突起1246;第一盖板121在宽度方向W的各侧设有向相对第二盖板122延伸的第一侧凸缘1213,各第一侧凸缘1213具有在长度方向L的两端分别敞开的第一支架侧开口12131和第二支架侧开口12132;第二盖板122在宽度方向W的各侧设有向相对第一盖板121延伸的第二侧凸缘1223,各第二侧凸缘1223具有在长度方向L的两端分别敞开的第一支架侧插口12231和第二支架侧插口12232。其中,第一支架123的各第一盖板侧突部1235插入第一盖板121的对应一个第一支架侧开口12131;第一支架123的各第二盖板侧突部1236插入第二盖板122的对应一个第一支架侧插口12231;第二支架124的各第一盖板侧突起1245插入第一盖板121的对应一个第二支架侧开口12132;第二支架124的各第二盖板侧突起1246插入第二盖板122的对应一个第二支架侧插口12232。
优选地,各第一侧凸缘1213弯折成筒状;各第二侧凸缘1223弯折成筒状。由此各第一侧凸缘1213以及各第二侧凸缘1223可以通过板材弯折工艺一体成型。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图10、图16、图17,各第一侧凸缘1213在长度方向L的两端设有扣孔H;各第二侧凸缘1223在长度方向L的两端也设有扣孔H;第一盖板侧突部1235、第二盖板侧突部1236、第一盖板侧突起1245以及第二盖板侧突起1246各设有扣突P;一个扣突P扣持在对应一个扣孔H中。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第一盖板121具有:第一头缘部1211,位于长度方向L的一端且沿厚度方向T外侧凹入内侧突出以在外侧形成第一收容凹部12112。第二盖板122具有:第二头缘部1221,位于长度方向L的一端且沿厚度方向T外侧凹入内侧突出以在外侧形成第二收容凹部12212。第一支架123设有:第一收容槽1237;以及第一抵靠部123A1和第二抵靠部123A2,分别从第一支架123的厚度方向T的两侧向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突出。第一头缘部1211插入第一收容槽1237,第一收容凹部12112收容第一抵靠部123A1并使第一头缘部1211沿厚度方向T抵靠在第一抵靠部123A1的内侧面上;第二头缘部1221插入第一收容槽1237,第二收容凹部12212收容第二抵靠部123A2并使第二头缘部1221沿厚度方向T抵靠在第二抵靠部123A2的内侧面上。由此可以实现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与第一支架123装配的牢固性以及表面平整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第一盖板121具有:第一尾缘部1212,位于长度方向L的一端且沿厚度方向T外侧凹入内侧突出以在外侧形成第一收容凹槽12122。第二盖板122具有:第二尾缘部1222,位于长度方向L的一端且且沿厚度方向T外侧凹入内侧突出以在外侧形成第二收容凹槽12222。第二支架124设有:第二收容槽1247;以及第一抵接部124A1和第二抵接部124A2,分别从第二支架124的厚度方向T的两侧向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突出。第一尾缘部1212插入第二收容槽1247,第一收容凹槽12122收容第一抵接部124A1并使第一尾缘部1212沿厚度方向T抵靠在第一抵接部124A1的内侧面上;第二尾缘部1222插入第二收容槽1247,第二收容凹槽12222收容第二抵接部124A2并使第二尾缘部1222沿厚度方向T抵靠在第二抵接部124A2的内侧面上。由此可以实现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与第二支架124装配的牢固性以及表面平整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4,第一支架123在宽度方向W的各侧具有一第一限位突起123P,各第一限位突起123P与同一侧的一个第一盖板侧突部1235和一个第二盖板侧突部1236在宽度方向W部分重叠,各第一限位突起123P从内侧限制置于同一侧的一个第一侧凸缘1213和一个第二侧凸缘1223;第二支架124在宽度方向W的各侧具有一第二限位突起124P,各第二限位突起124P与同一侧的一个第一盖板侧突起1245和一个第二盖板侧突起1246在宽度方向W部分重叠,各第二限位突起124P从内侧限制置于同一侧的一个第一侧凸缘1213和一个第二侧凸缘1223。由此,可以提高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以及第二支架124装配时的位置准确性。
为了实现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中的相邻电池单元1之间的装配,第一支架12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相反两侧突出的第一装配柱P1(如图9、图10、图20所示)或沿厚度方向T相向凹入的第一装配槽G1(如图1、图2、图8、图17、图20所示)。同样地,第二支架124设置有沿厚度方向T向相反两侧突出的第二装配柱P2(如图9、图10所示)或沿厚度方向T相向凹入的第二装配槽G2(如图1、图4、图8、图16、图17所示)。
为了设置后面所述的袋型二次电池11的极耳111,参照图1、图2、图3、图9至图12、图16和图17,第一支架123设有:第一收容槽1237;两组通道,沿宽度方向W排列并间隔开且沿长度方向L贯通第一支架123并与第一收容槽1237连通,各组通道具有至少一个通道1238;两个支撑部1239,各支撑部1239对应一组通道设置。
支撑部1239的设置方式可以基于后面所述的极耳111与巴片13之间的焊接方式而采用不同的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5,各支撑部1239为悬设的板状并由外板部12392构成;第一收容槽1237在各支撑部1239内侧的区域沿厚度方向T贯通。该实施例适用于极耳111与巴片13之间的超声焊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6和图17,各支撑部1239为倒L形并具有:外板部12392;以及内板部12393,从外板部12392延伸到第一收容槽1237内,以沿厚度方向T遮挡至少部分第一收容槽1237。该实施例适用于极耳111(经由转接导电片14或不经由转接片导电14)与巴片13之间的激光焊接。
为了增强后面所述的巴片13的固定,参照图9至图11、图16,第一支架123设有从外板部1239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悬设并伸入第一收容槽1237内的卡臂123L。一个卡臂123L卡入后面所述的巴片13的一个凹口134。
为了设置后面所述的电池单元1的巴片13,如图1、图9、图10、图16以及图17所示,外板部12392设有向外突出的突柱12391。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内板部12393也设有向外突出的突柱12391。
为了便于将对应的两个极耳111隔开,参照图3,第一支架123还设有:间隔块1230,将第一收容槽1237沿宽度方向W分割。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各组通道具有一个通道1238;各支撑部1239与对应一个通道1238相邻。为了增加爬电距离并减少组装过程短路的风险,两组通道1238沿厚度方向T错开。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和图19,各组通道具有两个通道1238;各支撑部1239位于对应一组通道的两个通道1238之间。其中,图19为了清楚起见并未标出两个通道1238。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
参照图1至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1,包括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各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111。电池单元1还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固定架12,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沿厚度方向T并排并收容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和第二支架124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四个极耳111均露出于第一支架123,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盖板121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第二盖板122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1中,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安装于固定架12而形成电池单元1,从而电池单元1可以看作是一个罐型二次电池,如此能实现后面所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采用袋型二次电池11的电池模组1的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采用电池单元1的组装与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组装类似,可以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研发及生产资源(例如产品生产线的设备),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此外,通过灵活调整电池单元1的数量实现多种模组形式,以适应复杂安装电池模组的箱体对空间的有效利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1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是同电极性相电连接而用于并联,也可以是不同电极性相电连接而用于串联。
为了增加固定性并增强接触散热,第一盖板121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与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粘接(例如点胶或通过双面胶带)在一起,第二盖板122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粘接在一起。
为了设置袋型二次电池11的极耳111并实现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之间的电连接,参照图1、图2、图3、图9、图10、图12、图16、图17,第一支架123设有:第一收容槽1237;两组通道,沿宽度方向W排列并间隔开且沿长度方向L贯通第一支架123并与第一收容槽1237连通,各组通道具有至少一个通道1238;两个支撑部1239,各支撑部1239对应一组通道1238设置。相应地,电池单元1还包括:两个巴片13,各巴片13设置于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其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与对应一个巴片13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8,各组通道具有一个通道1238,各支撑部1239与对应一个通道1238相邻,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沿厚度方向T相对弯折贴合在一起(参照图7)且沿长度方向L穿过对应一个通道1238并以面对面方式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一个巴片13。优选地,两个通道1238沿厚度方向T错开,以增加爬电距离并减少组装过程短路的风险。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个巴片13与对应两个极耳111的电连接的位置与一个巴片13与对应另两个极耳111的电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第一支架123的厚度方向T的两侧。或者,如图9、图10、图15以及图16至图18所示,一个巴片13与对应两个极耳111的电连接的位置与另一个巴片13与对应另两个极耳111的电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第一支架123的厚度方向T的同一侧。
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两个极耳111与一个巴片13面对面方式电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或超声焊接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5,各支撑部1239为悬设的板状并由外板部12392构成;第一收容槽1237在各支撑部1239内侧的区域沿厚度方向T贯通。巴片13具有:固定部132,固定于外板部12392上;以及焊接部133,从固定部132弯折并向对应一个通道1238延伸;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沿厚度方向T相对弯折贴合在一起并沿长度方向L穿过对应一个通道1238并通过超声焊接直接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一个巴片13的焊接部133。
在一实施例中,图16至图18,各支撑部1239为倒L形并具有:外板部12392;以及内板部12393,从外板部12392延伸到第一收容槽1237内,以沿厚度方向T遮挡至少部分第一收容槽1237。巴片13具有:固定部132,固定于外板部12392上;以及焊接部133,从固定部132弯折、贴靠内板部12393并向对应一个通道1238延伸。电池单元1还包括:两个转接导电片14。其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分别连接转接导电片14并沿厚度方向T相对弯折贴合在一起且使两个转接导电片14贴合在一起,两个贴合在一起的转接导电片14沿长度方向L穿过对应一个通道1238并通过激光焊接直接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一个巴片13的焊接部133。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9并结合图8,各组通道具有两个通道1238,各支撑部1239位于对应一组通道的两个通道1238之间。电池单元1还包括:两个转接导电片14,各转接导电片14呈U型并卡在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对应一个巴片13夹在各转接导电片14与对应支撑部1239之间,各转接导电片14具有两个接触部141和连接两个接触部141的一个接合部142,接合部142面对面方式电连接对应一个巴片13;其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分别穿过对应两个通道1238并分别以面对面方式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对应一个转接导电片14的两个接触部141。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通过激光焊接来实现。
巴片13为铜巴或铝巴。导电转接片14为镍片。电极性为正的极耳111为铝材,而电极性为负的极耳111为铜材。但本实用新型在材料上不限于此,巴片13、导电转接片14以及极耳111可以依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所需材料。另外,由于电极性为正的极耳111、以及电极性为负的极耳111和巴片13之间的材料选择关系,当极耳111和巴片13在材质上不同时,可对应设置转接导电片14。
为了增强巴片13的固定,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1、图16,第一支架123设有从外板部1239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悬设并伸入第一收容槽1237内的卡臂123L;各巴片13具有两个凹口134;一个卡臂123L卡入一个凹口134。
为了增强定位,如图1、图8、图9、图10、图16以及图17所示,外板部12392设有向外突出的突柱12391;巴片13设有穿孔131,突柱12391插入穿孔131。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内板部12393设有向外突出的突柱12391;巴片13设有穿孔131,突柱12391插入穿孔131。
为了便于将对应的两个极耳111隔开,参照图3,第一支架123还设有:间隔块1230,将第一收容槽1237沿宽度方向W分割。
最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2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池模组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1。
为了便于装配,参照图1、图2、图8、图9、图10、图16、图17以及图20,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中的一个第一支架123的第一装配柱P1插入另一个第一支架123的第一装配槽G1,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中的一个第二支架124的第二装配柱P2插入另一个第二支架124的第二装配槽G2,从而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
参照图20,电池模组还包括:线束隔离板组件2,设置于所有电池单元1的第一支架123的一侧并用于设置与所有电池单元1的极耳111电连接的电池单元连接巴片(未示出)及电池单元采样线束(未示出);第一端板3,沿长度方向L设置于线束隔离板组件2外侧;第二端板4,沿长度方向L设置于所述多个电池的与线束隔离板组件2相反的一侧;固定装置5,将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线束隔离板组件2、第一端板3以及第二端板4固定在一起。
如图20所示,固定装置5包括在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所处的平面内环绕的纵面绑带51。如图20所示,固定装置5还包括在厚度方向T和宽度方向W所处的平面内环绕的横面绑带52。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单元(1),包括:
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各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111);
固定架(12),包括:
第一盖板(121);以及
第二盖板(122),沿厚度方向(T)与第一盖板(121)相对;
其特征在于,
固定架(12)还包括:
第一支架(123),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
第二支架(124),与第一支架(123)相对,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
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以及第二支架(124)一起形成收容空间;
其中,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沿厚度方向(T)并排并收容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和第二支架(124)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四个极耳(111)均露出于第一支架(123),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电连接在一起;
第一盖板(121)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第二盖板(122)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第一支架(123)设有:
第一收容槽(1237);
两组通道,沿宽度方向(W)排列并间隔开且沿长度方向(L)贯通第一支架(123)并与第一收容槽(1237)连通,各组通道具有至少一个通道(1238);
两个支撑部(1239),各支撑部(1239)对应一组通道(1238)设置;
电池单元(1)还包括:
两个巴片(13),各巴片(13)设置于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
其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与对应一个巴片(1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各组通道具有一个通道(1238),各支撑部(1239)与对应一个通道(1238)相邻,
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沿厚度方向(T)相对弯折贴合在一起且沿长度方向(L)穿过对应一个通道(1238)并以面对面方式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一个巴片(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各支撑部(1239)为悬设的板状并由外板部(12392)构成;
第一收容槽(1237)在各支撑部(1239)内侧的区域沿厚度方向(T)贯通;
巴片(13)具有:
固定部(132),固定于外板部(12392)上;以及
焊接部(133),从固定部(132)弯折并向对应一个通道(1238)延伸;
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沿厚度方向(T)相对弯折贴合在一起并沿长度方向(L)穿过对应一个通道(1238)并通过超声焊接直接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一个巴片(13)的焊接部(13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各支撑部(1239)为倒L形并具有:
外板部(12392);以及
内板部(12393),从外板部(12392)延伸到第一收容槽(1237)内,以沿厚度方向(T)遮挡至少部分第一收容槽(1237);
巴片(13)具有:
固定部(132),固定于外板部(12392)上;以及
焊接部(133),从固定部(132)弯折、贴靠内板部(12393)并向对应一个通道(1238)延伸;
电池单元(1)还包括:两个转接导电片(14);
其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分别连接转接导电片(14)并沿厚度方向(T)相对弯折贴合在一起且使两个转接导电片(14)贴合在一起,两个贴合在一起的转接导电片(14)沿长度方向(L)穿过对应一个通道(1238)并通过激光焊接直接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一个巴片(13)的焊接部(133)。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第一支架(123)设有从外板部(1239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悬设并伸入第一收容槽(1237)内的卡臂(123L);
各巴片(13)具有两个凹口(134);
一个卡臂(123L)卡入一个凹口(13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各组通道具有两个通道(1238),各支撑部(1239)位于对应一组通道的两个通道(1238)之间;
电池单元(1)还包括:
两个转接导电片(14),各转接导电片(14)呈U型并卡在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对应一个巴片(13)夹在各转接导电片(14)与对应支撑部(1239)之间,各转接导电片(14)具有两个接触部(141)和连接两个接触部(141)的一个接合部(142),接合部(142)以面对面方式电连接对应一个巴片(13);
其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分别穿过两个通道(1238)并分别以面对面方式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对应一个转接导电片(14)的两个接触部(141)。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外板部(12392)设有向外突出的突柱(12391);
巴片(13)设有穿孔(131),突柱(12391)插入穿孔(13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
内板部(12393)设有向外突出的突柱(12391);
巴片(13)设有穿孔(131),突柱(12391)插入穿孔(131)。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沿厚度方向(T)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1)。
CN201721218228.3U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07183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228.3U CN207183376U (zh)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8228.3U CN207183376U (zh)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3376U true CN207183376U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4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8228.3U Active CN207183376U (zh) 2017-09-21 2017-09-21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833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043A1 (zh) * 2020-05-18 2021-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043A1 (zh) * 2020-05-18 2021-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113764788A (zh) * 2020-05-18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0793A (zh) 用于冷却电池单体的汇流条和使用汇流条的电池模块
CN103986038B (zh) 汇流条模块和供电单元
CN104953056B (zh) 模块化电池模组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208256788U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CN104272495A (zh) 用于支撑动力储存组件的设备
CN208385478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7183376U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06229430A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
CN104756307B (zh) 蓄电模块
CN206059467U (zh) 电池箱及其锂电池模组
CN108140775A (zh) 电池模块和电气机器的连接结构
CN206541974U (zh) 电连接器
CN209072421U (zh) 分体式接线盒
CN21441143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07368042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8955991U (zh) 轴向式二极管接线盒
CN206834391U (zh) 电连接器
CN107732039A (zh) 一种紧凑型电动车用软包锂离子电池模组
CN107732315A (zh) 一种基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模块成组结构
CN107863480A (zh) 带有触点的导电片及电池组件
CN107994169A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组结构
WO2019056269A1 (zh) 固定架、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US20210066823A1 (en) Parallel-type wire connector
CN208691196U (zh) 一种横向分体式接线盒
CN208691197U (zh) 一种分体式接线盒底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