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77328U -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77328U
CN207177328U CN201721166224.5U CN201721166224U CN207177328U CN 207177328 U CN207177328 U CN 207177328U CN 201721166224 U CN201721166224 U CN 201721166224U CN 207177328 U CN207177328 U CN 207177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uring plate
plate
cylinder
securin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62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1662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77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77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77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设置有地板,所述立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墙板,所述柱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板,所述柱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二加固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加固板、第一加固板和螺母并延伸至螺母的左侧,所述墙板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承重板。建筑加固立柱避免了承重板受力发生变形的情况,混凝土石墩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底部进行加固支撑,增强了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稳定性,提高了柱体的稳定性,避免了柱体承重力不足造成房屋倒塌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背景技术
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纤维、粘钢、高压灌浆对建筑进行加强加固,此技术广泛用于设计变更,增加梁、柱、悬挑梁、板等加固和变更工程,是目前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在城市建筑过程中,部分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老化,一些建筑结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自身承重能力降低,不能稳定的对墙壁进行支撑,尤其是一些立柱类建筑,严重时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具备对立柱结构进行加固等优点,解决了建筑结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自身称重能力降低,不能稳定的对墙壁进行支撑,尤其是一些立柱类建筑,严重时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设置有地板,所述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墙板;
所述柱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板,所述柱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二加固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加固板、第一加固板和螺母并延伸至螺母的左侧,所述墙板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承重板,所述第一加固板左侧的顶部和第二加固板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块,所述第一加固块的顶部与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块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远离第一加固块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与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左侧的底部和第二加固板右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混凝土石墩。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栓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板远离柱体的一侧和第二加固板远离柱体的一侧均设置有防锈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板左侧的底部和第二加固板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块,所述第二加固块位于混凝土石墩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地板的两侧均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混凝土石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环。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加固立柱通过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设置,对柱体进行包裹加固,避免了柱体受压发生碎裂的情况,承重板的设置增大了柱体对墙板的支撑面积,增强了柱体对墙板的支撑能力,通过第一加固块、加强筋和保护壳的设置增强了承重板的承重能力,避免了承重板受力发生变形的情况,混凝土石墩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底部进行加固支撑,增强了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稳定性,提高了柱体的稳定性,避免了柱体承重力不足造成房屋倒塌情况的发生。
2、该建筑加固立柱通过防锈层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进行密封保护,避免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与外部空气接触氧化,提高了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使用寿命,第二加固块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底部进行加固,通过安装板、斜板和加固环进行配合,能够对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中部进行加固支撑,避免了柱体受重力影响发生倾斜,通过螺母和第一螺栓的配合能够使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稳固的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加固环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柱体、2地板、3墙板、4第一加固板、5第二加固板、6螺母、7第一螺栓、8承重板、9第一加固块、10加强筋、11保护壳、12混凝土石墩、13防锈层、14第二加固块、15安装板、16斜板、17加固环、18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包括柱体1,柱体1的底部设置有地板2,柱体1的顶部设置有墙板3;
柱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板4,柱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板5,第一加固板4远离柱体1的一侧和第二加固板5远离柱体1的一侧均设置有防锈层13,通过防锈层13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进行密封保护,避免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与外部空气接触氧化,提高了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的使用寿命,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6,第二加固板5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7,第一螺栓7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加固板5、第一加固板4和螺母6并延伸至螺母6的左侧,螺母6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螺栓7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通过螺母6和第一螺栓7的配合能够使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地板2的两侧均通过第二螺栓18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靠近混凝土石墩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板16,斜板16远离安装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环17,通过安装板15、斜板16和加固环17进行配合,能够对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的中部进行加固支撑,避免了柱体1受重力影响发生倾斜,墙板3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承重板8,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顶部和第二加固板5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块9,第一加固块9的顶部与承重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加固块9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10,加强筋10远离第一加固块9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壳11,保护壳11的顶部与承重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底部和第二加固板5右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混凝土石墩12,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底部和第二加固板5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块14,第二加固块14位于混凝土石墩12的内部,第二加固块14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的底部进行加固,通过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的设置,对柱体1进行包裹加固,避免了柱体1受压发生碎裂的情况,承重板8的设置增大了柱体1对墙板3的支撑面积,增强了柱体1对墙板3的支撑能力,通过第一加固块9、加强筋10和保护壳11的设置增强了承重板8的承重能力,避免了承重板8受力发生变形的情况,混凝土石墩12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的底部进行加固支撑,增强了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的稳定性,提高了柱体1的稳定性,避免了柱体1承重力不足造成房屋倒塌情况的发生。
在使用时,通过螺母6和第一螺栓7的配合能够使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对柱体1进行包裹加固,承重板8的设置增大了柱体1对墙板3的支撑面积,通过第一加固块9、加强筋10和保护壳11的设置增强了承重板8的承重能力,混凝土石墩12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加固板4和第二加固板5的底部进行加固支撑。
综上所述,该建筑加固立柱,通过第一加固板4、第二加固板5、螺母6、第一螺栓7、承重板8、第一加固块9、加强筋10、保护壳11和混凝土石墩12的配合,解决了建筑结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自身称重能力降低,不能稳定的对墙壁进行支撑,尤其是一些立柱类建筑,严重时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包括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底部设置有地板(2),所述柱体(1)的顶部设置有墙板(3);
所述柱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板(4),所述柱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板(5),所述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6),所述第二加固板(5)的前端和后端均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7),所述第一螺栓(7)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加固板(5)、第一加固板(4)和螺母(6)并延伸至螺母(6)的左侧,所述墙板(3)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承重板(8),所述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顶部和第二加固板(5)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固块(9),所述第一加固块(9)的顶部与承重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块(9)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远离第一加固块(9)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壳(11),所述保护壳(11)的顶部与承重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底部和第二加固板(5)右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混凝土石墩(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栓(7)的表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4)远离柱体(1)的一侧和第二加固板(5)远离柱体(1)的一侧均设置有防锈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4)左侧的底部和第二加固板(5)右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固块(14),所述第二加固块(14)位于混凝土石墩(1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2)的两侧均通过第二螺栓(18)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靠近混凝土石墩(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板(16),所述斜板(16)远离安装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环(17)。
CN201721166224.5U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Active CN207177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6224.5U CN207177328U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6224.5U CN207177328U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77328U true CN207177328U (zh) 2018-04-03

Family

ID=6174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6224.5U Active CN207177328U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773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4311A (zh) * 2018-07-16 2018-12-18 张继莹 一种桥梁加固装置
CN113664957A (zh) * 2021-08-25 2021-11-19 安徽翔誉千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裂缝抑制功能的装配式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4311A (zh) * 2018-07-16 2018-12-18 张继莹 一种桥梁加固装置
CN113664957A (zh) * 2021-08-25 2021-11-19 安徽翔誉千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裂缝抑制功能的装配式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81656U (zh) 大型复杂建筑工地用钢栈桥
CN201507031U (zh) 钢桁架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
CN211447708U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进料平台悬挑支撑体系
CN201581623U (zh) 一种新式碗扣钢管脚手架
CN101701485A (zh) 中空钢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构件
CN109736438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用钢管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77328U (zh) 一种建筑加固立柱
CN201722776U (zh) 适用于方钢管柱的梁柱节点
CN201722703U (zh) 型钢平台塔吊基础座
CN202379602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吊车桁架
CN201254731Y (zh) 一种钢十字梁式可拆卸塔基
CN204097864U (zh) 一种桥梁预制空心墩柱后浇连接结构
CN201284199Y (zh) 超高塔机抗扭软附着装置
CN101881029B (zh) 一种可拆卸的塔基
CN108756409A (zh) 一种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侧移刚度及耗能的抗震结构
CN203559359U (zh) 刚架拱桥横梁加固用钢梁
CN208310001U (zh) 一种内置格构式芯柱方钢管混凝土柱
CN207121993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支撑加固的铰接节点
CN20755364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加固节点
CN109518803A (zh) 一种具备高强度连接节点的预制混凝土梁
CN109555268A (zh) 基于h型钢的预制支承柱及其施工方法
CN212295329U (zh) 一种高层建筑钢梁结构
CN201254774Y (zh) 钢架、混凝土柱组合承力架
CN203475642U (zh) 可更换钢连梁双层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联肢剪力墙
CN201704698U (zh) 一种可拆卸的塔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