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1964U -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61964U
CN207161964U CN201721186499.5U CN201721186499U CN207161964U CN 207161964 U CN207161964 U CN 207161964U CN 201721186499 U CN201721186499 U CN 201721186499U CN 207161964 U CN207161964 U CN 207161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 tracing
fluid hose
integrated heat
protectiv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864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瑞
司徒颖峰
钟显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lian Shipyard (shekou) Co Ltd
China Merchants Heavy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lian Shipyard (shekou) Co Ltd
China Merchants Heavy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lian Shipyard (shekou) Co Ltd, China Merchants Heavy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lian Shipyard (shek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864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61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61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61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包括至少一根流体管、贴合在至少一根所述流体管的外壁上的至少一根伴热带、包裹在至少一根所述流体管和至少一个所述伴热带的外壁上的隔热层以及包裹所述隔热层的保护套,其中:所述流体管和所述保护套均为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简化了安装工序,且在实现同等流量的管路的基础上,减小了管路的整体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管道,尤其涉及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背景技术
对于到寒冷地区作业的船舶面临最低可能到-35℃的低温作业环境,暴露在室外的含水管路面临被冻住和冻裂的危险,所以必须要加伴热并包扎隔热材料以维持管路温度高于4℃,来保护管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目前一般伴热绝缘使用的是传统的管路上包扎单独伴热带和隔热岩棉后外包一层不锈钢铁皮,这种安装方式主要有以下缺点及不足:1、包扎后外形尺寸大,采用岩棉进行隔热,需要较厚厚度的岩棉才能够实现,使得整体的管路的外径较大;2、不锈钢铁皮包扎靠人工实现,效果受人工技能影响,不锈钢铁皮的连接部位通过铆钉连接,密封性差,容易进水导致伴热功能失效;3、单管最长只能到6m,超过6m长必须采用焊接连接,弯头、三通等附件也要焊接,导致管路内壁不够顺滑,影响流量;4、该管路必须要在使用现场进行现场安装,即为将管路焊接完后需要单独敷设伴热带,单独敷设隔热岩棉和白铁皮,多三道工序和相关人工成本。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简化了安装工序,且在实现同等流量的管路的基础上,减小了管路的整体尺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包括至少一根流体管、贴合在至少一根所述流体管的外壁上的至少一根伴热带、包裹在至少一根所述流体管和至少一个所述伴热带的外壁上的隔热层以及包裹所述隔热层的保护套,其中:所述流体管和所述保护套均为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流体管采用仪表管。
优选地,所述流体管的外径为10~25mm。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6~10mm。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采用TPU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的厚度为2~4mm。
优选地,所述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包括一根所述流体管和一根所述伴热带,所述伴热带与所述流体管的外壁相接触,其中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流体管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包括两根所述流体管和一根所述伴热带,两根所述流体管并列相切设置,所述伴热带同时与两根所述流体管的外壁相接触,所述保护套的轴线与两根所述流体管之间的相切线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通过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的流体管和保护套,可以在工厂完成组装后卷成卷盘运输到施工现场来安装即可,简化了安装工序;而且一体成型的流体管没有焊接部,表面更加顺滑,使得在实现同等流量的管路的基础上,可以减小了管路的整体尺寸。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隔热层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在降低厚度的基础上还使得隔热效果更佳、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且强度更高;保护套采用TPU材料制成,极限工作低温可以达到-58℃,具有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
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可以同时包含两根流体管,伴热带同时与两根流体管的外壁接触,保护套和隔热层同时包裹住两根流体管,使得该管路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包括一根流体管10、贴合在流体管10的外壁上的一根伴热带20、包裹在流体管10和伴热带20的外壁上的隔热层30以及包裹隔热层30的保护套40,其中流体管10和保护套40均为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
其中流体管10采用精密的仪表管,采用仪表管因无焊接而内壁光滑精度高,所以用较小直径的管路即可与现有的管路同等流量,相比传统的管路尺寸小省重量成本小;另外,一方面由于流体管10的外壁也较光滑,故伴热带20与流体管10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传热更快,另一方面仪表管也比现有的管路的壁厚更小,更进一步提高传热速度,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选用较小功率的伴热带20,节约能耗。其中流体管10的外径可以为10~25mm,在该直径范围内,均可以实现将该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卷成卷盘进行运输。
隔热层30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厚度可以为6~10mm,相对于传统的岩棉隔热效果更佳、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且强度更高,并且在效果更好的基础上,厚度可以更低。
保护套40采用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制成,厚度可以为2~4mm,采用TPU材料可以制成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的保护套40,极限工作低温可以达到-58℃,相比于传统的铆钉密封的不锈钢铁皮,具有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
采用上述一体化结构的流体管10、保护套40以及伴热带20和隔热层30支撑的管路,可以做成像电缆一样的一个卷盘进行运输,单管线最长可达400米,而传统的管路通常需要在现场先焊接管路,然后安装伴热带、固定伴热带、安装岩棉、用铁丝固定岩棉,然后包扎不锈钢外皮,再用铆钉固定;相比于传统的管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的安装空间小,安装工序少,人工成本低。
以现有的DN10管路为例,流体管的外径为17.3mm,包扎岩棉25mm和不锈钢铁皮0.5mm,叠加后最终的外径尺寸为68.3mm,且该管路需要焊接,伴热带敷设固定,岩棉敷设固定,不锈钢铁皮包扎铆钉连接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制作该管路。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流体管10的外径为10mm,隔热层30厚度为8mm,保护套40厚度为3mm,叠加后最终的外径尺寸为32mm,比现有的DN10的管路的尺寸减小了很多;而且该管路可以在工厂一体化成型制作,到安装现场只需根据实际需要切割,切割后用管码或者扎带固定,初始端管接到水源,伴热带连接电源,末端接到客户端即可完成;大大缩小了安装空间需求,减少了安装工序,减少了中间焊接管的泄露以及多次连接伴热带的短路短路等潜在因素;其中根据管路布置需要也可以断开用三通来连接支管,或者用接头进行变径,然后再包上相应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的隔热层30、伴热接线盒和对应的TPU材料制成的保护套40。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包括两根流体管10,两根流体管10并列设置,其中伴热带20同时与两根流体管10的外壁相接触,且保护套40的轴线与两根流体管10之间的相切线重合。本实施例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实现了多管路,增加了该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预制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伴热带被预先置入,隔热层和保护套均可以在工厂完成,然后卷成卷盘运输到应用场所;应用时对伴热带进行通电,可起到防冻或温度维持的作用,这样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管路需要到现场进行焊接施工,占用空间大、敷设效果取决于工人经验、需要人工多的缺点,实现连续管线、安装快捷、节省大量人工,同时大大增强了防水防腐性能,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航行作业的船舶室外的管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流体管、贴合在至少一根所述流体管的外壁上的至少一根伴热带、包裹在至少一根所述流体管和至少一个所述伴热带的外壁上的隔热层以及包裹所述隔热层的保护套,其中:所述流体管和所述保护套均为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采用仪表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的外径为10~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6~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采用TPU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厚度为2~4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所述流体管和一根所述伴热带,所述伴热带与所述流体管的外壁相接触,其中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流体管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所述流体管和一根所述伴热带,两根所述流体管并列相切设置,所述伴热带同时与两根所述流体管的外壁相接触,所述保护套的轴线与两根所述流体管之间的相切线重合。
CN201721186499.5U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Active CN207161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86499.5U CN207161964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86499.5U CN207161964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61964U true CN207161964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2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86499.5U Active CN207161964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61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8190B (zh) 一种预制架空保温管
CN106195464B (zh) 一种竹缠绕复合压力管
CN201206695Y (zh) 内热式聚氨酯泡沫夹克管
CN103383053B (zh) 管道的保温结构件
CN2913792Y (zh) 加热软管
CN207161964U (zh) 一种集成伴热绝缘的管路
CN206369017U (zh) 一种热力保温防震管道
CN217503043U (zh) 一种用于直埋热水管道放气管补偿结构
CN203656453U (zh) 管路转向补偿器
CN206018152U (zh)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预制直埋保温管
CN201535411U (zh) 永冻土防腐保温管道补口
CN201215224Y (zh) 电热防冻管
CN209180577U (zh) 一种多功能套钢管保温支架结构
CN210462170U (zh) 一种管道电加热套的防冻装置
CN2503291Y (zh) 复合保温管
CN207179042U (zh) 一种新型保温管
CN205980410U (zh) 一种保温输水系统
CN206221902U (zh) 一种预成型绝热管道
CN206130367U (zh) 便于接插的输热管道接口结构
CN213177228U (zh) 超高温预制直埋保温管件平行三通
CN217874828U (zh) 一种埋地保温金属波纹管结构
CN215410603U (zh) 一种复合保温结构pe-rt热力管
CN205654986U (zh) 一种保温输送管道
CN2147407Y (zh) 夹心保温管道
CN20822178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地埋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