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7997U -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7997U
CN207157997U CN201620825917.XU CN201620825917U CN207157997U CN 207157997 U CN207157997 U CN 207157997U CN 201620825917 U CN201620825917 U CN 201620825917U CN 207157997 U CN207157997 U CN 207157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line
connecting pipe
vesse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59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平
王浩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en Thousand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en Thousand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en Thousand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en Thousand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59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7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7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799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其特征在于: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本实用新型使液体物料储存容器上安装的管道及阀门,具有相互替用、加强密封性能、防漏、灭菌、细菌隔离、方便清洗、方便物料进出容器及容器与容器的液体物料相互转移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液体类物料贮存容器上,安装多功能容器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饮料、酒类等行业,使用容器贮存液体类物料时,管道阀门的安装混乱、使用不方便,比如需要排放容器内沉淀物较多液体时,就在贮存容器底部上安装一根管道;需要排放容器内沉淀物较少的清澈液体时,就在贮存容器高于底部的位置安装一根管道,需要清洗就安装一根水管,遇到容器与容器转移液体物料或管道需要灭菌或原有管道出现故障时,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安装临时管道,这样就造成管道安装混乱,多根管道和多个容器的管道共用性差,管道浪费、操作繁琐、清洗困难,遇阀门出现渗漏等故障时,没有保护措施,没有应急管道。容器内需要加强防止细菌从管道口侵入时,管道阀门的安装就缺乏一种安全防护方法,多个贮存罐相互转移贮存物料时,也难以利用现存管道完成操作,导致各行业在液体物料贮存容器上安装管道及不规范,容易影响产品质量及贮存安全,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成本。
各食品饮料企业,由于缺少对贮存容器阀门管道安装的研究和重视,存在着大容器贮存液体物料中的密闭、清洗、灭菌、进出物料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液体物料储存容器上安装的管道及阀门,具有相互替用、加强密封性能、防漏、灭菌、细菌隔离、方便清洗、方便物料进出容器及容器与容器的液体物料相互转移等的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3)、连通管道后安装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2、5-4、5-5、5-6)、进出口管道(8)、连通管道(6、14),在贮存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进出口管道(8),进出口管道(8)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连通管道(6),在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进出口管道(8)与第一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3、5-2、5-4、5-5、5-6),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7)。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4),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上方固定有第一进出口管道(2),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的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5-1、5-2、5-3、5-4、5-5、5-6)后,形成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特殊功能管道(10),在容器(1)底部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十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可通过阀门控制的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第三密闭空间(12)、第四密闭空间(13)。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3、16)上的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7、19)、特殊功能管道(10)、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进水口(15)、进排液体管道口(19、20、25)、动力泵(18),在贮存容器(1、3、16)底部进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十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可通过阀门控制的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第三密闭空间(12)、第四密闭空间(13);
在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三连通管道(17),第一主管道(9)外侧与进水口(15)连接,第三连通管道(17)下方固定有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通过动力泵(18)与第一进排液体管道(19)、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固定连接,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与第三主管道(14)连通对接,在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第三连通管道(17)、第一进排液体管道(19)、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的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十三阀门(5-14)、第十四阀门(5-15)、第十五阀门(5-16)、第十六阀门(5-17)、第十七阀门(5-18)、第十八阀门(5-19)、第十九阀门(5-20)、第二十阀门(5-21)、第二十一阀门(5-22)、第二十二阀门(5-23),通过关闭阀门,形成第五密闭空间(21)、第六密闭空间(22)、第七密闭空间(23)、第八密闭空间(24)。
所述动力泵为水泵,可以抽水、抽液体。
本实用新型是在一个液体物料贮存容器上,根据储存物料的特性需要,安装相应用途的主管道,如:水管道、灭菌液管道、液体物料的进出管道等,可以根据需要增减主管道,作为一个或更多个液体物料贮存容器的共用主管道,单个容器上通过管道互相连通、阀门控制,使单个液体物料贮存容器的管道具有双重或多重阀门密封的防漏功能,当某管道出现故障时,通过操作阀门,能使其它管道相互替用,起到应急的备用作用;若容器内贮存的液体物料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变质,需要加强与外界隔离时,可以在单个贮存容器的阀门与阀门之间的密闭空间内,通过管道或某管道口灌入灭菌液,关闭阀门后即能用灭菌液隔离容器上进出液体物料管道口的第一个阀门,阻止细菌靠近和侵入,起到彻底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当需要清洗和灭菌任何管道时,通过操作相关阀门,就可以使水或灭菌液流向相应的其它管道,达到清洗和灭菌的目的;若需要将一个容器的液体物料转移到任何一个容器时,只需要操作联通各容器主管道与动力连通的阀门,在动力泵的作用下即可利用现有管道解决清洗、灭菌和将液体物料转入其它容器内或液体物料进出容器所需要的管道连通问题。通过本专利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技术方法,使用少量的管道、通过阀门控制就能使一个或多个容器利用现有管道完成清洗、杀灭菌、隔离细菌、应急防漏、容器与容器内液体物料的相互转移、物料进出容器、互应急备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管道,作为一个或更多个贮存容器的共用主管道,各主管道的起始点安装在就近位置,并在起始点用管道全部连通,用阀门控制液体流向,方便管道共用)。管道连接到各容器时,根据容器内贮存的液体物料特性,安装液体物料进出容器相应数量的出入管道,管道的数量不限,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安装,分别在容器的底部、安装一根或多根液体物料进出口管道,在该进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上第一个控制容器液体进出的阀门,作为第一阀门,在第一阀门外延方向,就近方便操作的位置安装管道,将各主管道与容器的连通管道全部连通,根据调控液体流向的需要,在两根或多根管道相互连通的连通口,就近位置分别安装第二重或多重阀门,作为控制阀门。当第一阀门和控制阀门关闭时,使各阀门与阀门之间的管道内,分别形成独立的密闭空间。根据管道的数量和贮存的液体物料特性的需要,贮存容器上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管道,各管道上通过阀门对连通管道的液体流向或需要的密封进行调控,如果关闭阀门,管道上阀门与阀门之间,可形成一个或多个纵向或横向的密闭空间与密闭空间相连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组合。当打开容器的任意一个阀门,再打开通向其它主管道相应的阀门,液体即可以通向需要的任意管道。比如:当打开通水主管道,再打开灭菌液主管道或液体进出主管道的相关阀门时,就可以对灭菌液管道或进出液体物料管道进行任意管道清洗或灭菌或进出液体物料;当同时打开与其它容器连通的相关阀门时,贮存的液体物料可以从一个容器流入第另一个容器;需要动力转移液体物料时,只需要在管道的起使位置或任意位置(如:配兑车间),安装一台固定动力,通过操作阀门,液体可利用水管道或灭菌液管道或其它任意主管道,实现任意容器的液体转移到其它任意容器的功能。对营养丰富且容易变质又需要长期安全贮存的液体物料,可以关闭相关阀门,让阀门与阀门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利用安装在密闭空间较高位置的特殊功能管道口,灌入灭菌液,使灭菌液装满需要阻止细菌进入容器口管道的密闭空间,最后关闭该阀门,既能杀灭细菌又能隔离阻止有害细菌进入密闭容器;当关闭容器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时,容器的防漏和密闭就能起到双重保险的效果;当某管道或阀门出现故障时,通过操作相关阀门,其它管道就可以成为替用管道,起到应急备用的作用;本专利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技术,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安装投入成本低、能下降生产成本,将给使用者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管道互相连通、阀门互相控制,相互作用,使液体物料贮存容器的管道,具有双重或多重密封、防漏功能。
2、方便容器和管道的清洗、杀灭细菌和细菌隔离,减少污染,使贮存物料更加清洁卫生,防止细菌造成变质问题,避免变质造成损失。
3、各管道既可一管多用,又可相互应急备用,减少实际操作过程中搭接临时应急管道和配备临时动力,下降生产成本。
4、方便各容器的液体物料进出贮存容器和贮存的液体物料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省人省事。
5、本专利技术主管道共用且互相连通、阀门互相控制,既节省管道,实施后又整洁大方、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多个贮存容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3)、连通管道后安装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2、5-4、5-5、5-6)、进出口管道8、连通管道(6、14),其特征在于:在贮存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进出口管道8,进出口管道8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连通管道6,在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进出口管道8与第一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3、5-2、5-4、5-5、5-6),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7。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4),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上方固定有第一进出口管道2,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的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5-1、5-2、5-3、5-4、5-5、5-6)后,形成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特殊功能管道10,在容器1底部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十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可通过阀门控制的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第三密闭空间12、第四密闭空间13。
在连通管道、主管道、特殊功能管道,均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管道或增减管道接口,增加、减少密闭空间数量。管道上的单个密闭空间,可由一个管道上安装的两个阀门或连通的多根管道上安装的多个阀门,通过关闭各阀门后形成单个或多个密闭空间。
实施例五:如图4、图5所示,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3、16)上的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7、19)、特殊功能管道10、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进水口15、进排液体管道口(19、20、25)、动力泵18,在贮存容器(1、3、16)底部进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十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可通过阀门控制的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第三密闭空间12、第四密闭空间13。
在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三连通管道17,第一主管道9外侧与进水口15连接,第三连通管道17下方固定有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通过动力泵18与第一进排液体管道19、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固定连接,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与第三主管道14连通对接,在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第三连通管道17、第一进排液体管道19、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的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十三阀门(5-14)、第十四阀门(5-15)、第十五阀门(5-16)、第十六阀门(5-17)、第十七阀门(5-18)、第十八阀门(5-19)、第十九阀门(5-20)、第二十阀门(5-21)、第二十一阀门(5-22)、第二十二阀门(5-23),通过关闭阀门,形成第五密闭空间21、第六密闭空间22、第七密闭空间23、第八密闭空间24。
所述动力泵18为水泵,可以抽水、抽液体。
所述密闭空间数量:是连通管道(6、17、25)、主管道(9、11、14)特殊功能管道10上,通过阀门操作控制可以形成的密闭空间数量(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增加或减少管道或增减管道接口,形成更多或更少的密闭空间数量)。
所述管道上的单个密闭空间的形成:可由一个管道上安装的两个阀门或连通的多根管道上安装的多个阀门,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的单个密闭空间。
本实用新型将管道连通及阀门安结构同时实施在3个或更多的贮存容器上,将容器利用各功能相应的主管道(9、11、14)连通,根据生产操作需要,可以增减容器的主管道。管道连通后可以使贮存容器与贮存容器、各贮存容器与其它贮存容器出入口、贮存容器与其它各容器管道相连相通。各容器、各管道、全部连通后,再将主管道通往有动力配备的生产现场或有动力配备的液体物料处理室,作为全部容器水、灭菌液、贮存的液体物料的进口和出口,同时将各主管道与动力18连通,在连通各主管道的接口就近位置分别安装控制阀门,便于根据生产操作需要,适时控制液体流向。连通管道19用于进入或取出贮存的液体物料或清洗排污等。
本实用新型在贮存容器的进出料口,通过不同数量的管道和不同数量的阀门进行连通组合,关闭阀门后,能在贮存容器的进出料口形成不同管道数量或不同阀门数量组合而成的密闭空间,形成的一种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能将使用该连通结构的多个贮存容器的进出料口进行连通对接方便操作使用。

Claims (6)

1.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出口管道(2)、连通管道(6),其特征在于:在高于贮存容器(1)底部出料口上方固定有出口管道(2),出口管道(2)外侧固定有连通管道(6),在出口管道(2)与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在连通管道(6)的连接口两端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通过关闭阀门(5、5-1、5-2),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4)。
2.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3)、连通管道后安装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2、5-4、5-5、5-6)、进出口管道(8)、连通管道(6、14),其特征在于:在贮存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进出口管道(8),进出口管道(8)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连通管道(6),在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进出口管道(8)与第一连通管道(6)之间,固定有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3、5-2、5-4、5-5、5-6),管道内形成密闭空间(7)。
3.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4),其特征在于: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上方固定有第一进出口管道(2),在容器(1)底部进出料口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第一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二连通管道(14),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第一连通管道(6)、第二连通管道(14)的连通口的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通过关闭阀门(5、5-1、5-2、5-3、5-4、5-5、5-6)后,形成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
4.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上的进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的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特殊功能管道(10),其特征在于:在容器(1)底部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十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可通过阀门控制的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第三密闭空间(12)、第四密闭空间(13)。
5.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包括:连接在贮存容器(1、3、16)上的出口阀门(5、5-3)、连通管道后控制液体流向阀门(5-1、5-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进出口管道(2、8)、连通管道(6、17、19)、特殊功能管道(10)、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进水口(15)、进排液体管道口(19、20、25)、动力泵(18),其特征在于:在贮存容器(1、3、16)底部进出料口、侧面横向分别固定有第二进出管道(8)、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另一侧分别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连通管道(6)下方固定有第三主管道(14),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分别固定在贮存容器(1)外侧、与连通管道(6)固定连接,特殊功能管道(10)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道(11)上,在第一进出口管道(2)、第二进出管道(8)与连通管道(6)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进出口阀门(5)、第二进出口阀门(5-3),在连通管道(6)和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及特殊功能管道(10)的连通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5-7)、第七阀门(5-8)、第八阀门(5-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十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通过关闭阀门后,形成可通过阀门控制的第一密闭空间(4)、第二密闭空间(7)、第三密闭空间(12)、第四密闭空间(13),在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外侧分别固定有第三连通管道(17),第一主管道(9)外侧与进水口(15)连接,第三连通管道(17)下方固定有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通过动力泵(18)与第一进排液体管道(19)、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固定连接,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与第三主管道(14)连通对接,在第一主管道(9)、第二主管道(11)、第三主管道(14)、第三连通管道(17)、第一进排液体管道(19)、第二进排液体管道(20)、第三进排液体管道(25)的接口外侧,分别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向的第十三阀门(5-14)、第十四阀门(5-15)、第十五阀门(5-16)、第十六阀门(5-17)、第十七阀门(5-18)、第十八阀门(5-19)、第十九阀门(5-20)、第二十阀门(5-21)、第二十一阀门(5-22)、第二十二阀门(5-23),通过关闭阀门,形成第五密闭空间(21)、第六密闭空间(22)、第七密闭空间(23)、第八密闭空间(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泵为水泵。
CN201620825917.XU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57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5917.XU CN207157997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5917.XU CN207157997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7997U true CN207157997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08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5917.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57997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79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393A (zh) * 2016-08-02 2016-11-09 四川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393A (zh) * 2016-08-02 2016-11-09 四川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3886B (zh) 一种天然气压力容器进行气、水压试验的双介质试验装置
CN107620349A (zh) 一种囊式气压罐及供水系统
CN207157997U (zh)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CN107938761A (zh) 新型防污染水箱
CN106081393B (zh) 一种贮存容器的多功能管道连通及阀门控制结构
CN206984773U (zh) 一种nfc鲜榨果汁长期储存系统
CN106962705A (zh) 一种无菌状态下介质混合方法
CN203892553U (zh) 压力储水容器
CN103251319B (zh) 一种饮水机供水系统
CN206799147U (zh) 一种生产饮料用的清洗装置
CN209569542U (zh) 一种流体分配系统
CN207727674U (zh) 一种储水装置
CN208650215U (zh) 一种储渣排渣装置
CN100404971C (zh) 饮水机加热水箱进水排气机构
CN207313335U (zh) 一种饮用水净化设备
CN206384829U (zh) 一种双储罐输送系统
CN218543259U (zh) 一种可清管的防混阀阵
CN206896531U (zh) 一种配液装置的灭菌系统
CN205517640U (zh) 一种氢化反应釜的催化剂加料器
CN207749582U (zh) 新型防污染水箱
CN201131636Y (zh) 一种即热式铜管饮水机
CN207278949U (zh) 四级水封阀
CN206720723U (zh) 一种防积液的抽液装置
CN208394055U (zh) 储罐氮封系统用组合装置
CN201128739Y (zh) 沼气发酵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