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3303U -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 Google Patents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3303U
CN207143303U CN201720454092.XU CN201720454092U CN207143303U CN 207143303 U CN207143303 U CN 207143303U CN 201720454092 U CN201720454092 U CN 201720454092U CN 207143303 U CN207143303 U CN 207143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trip
stationary housings
radiant tube
care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540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国泉
郑国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ur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540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3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3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3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包括固定外罩、移动端盖、用于容置钢卷的钢卷托套及用于水平移动钢卷托套的平移机构,固定外罩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移动端盖可盖合于固定外罩的开口端,盖合后与固定外罩围成一炉膛;固定外罩上设有进气口,固定外罩或移动端盖上设有排气口;于固定外罩的封闭端部上和/或移动端盖上设有辐射管。采用卧式炉,钢卷在炉膛内卧式放置,通过辐射管对钢卷的端面进行加热,使钢带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温度梯度。采用辐射管加热,相较于直接加热方式,加热均匀性好,加热温度更易控制,燃气利用率高,烟气余热利用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罩式炉都是立式的,钢卷在罩式炉内是立着放置的,钢卷的轴向为竖直方向,一般码垛都超过2卷。其优点是单炉装载量大,加热效率高;其缺点是,由于传热是从卷外到卷内,导致钢卷上下温差和内外温差都大,钢卷下端边部因为承重,容易产生不可逆变形。
对于取向硅钢,在高温热处理时的二次再结晶如果从钢带的一边向另一边生长,或者从边部向中心生长,将有利于晶粒长大,从而增加磁感,通过细化磁畴后,减少铁损。但立式罩式炉由于传热是由卷外到卷内的,而非从钢卷的两端加热,因此不利于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包括:
固定外罩,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
移动端盖,可盖合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开口端,盖合后与所述固定外罩围成一炉膛;
钢卷托套,呈环形且轴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钢卷托套的两端开口,内环围成一用于容置钢卷的料腔;
用于使所述钢卷托套水平移动的平移机构,且所述钢卷托套具有位于所述炉膛内的工作行程端和位于所述炉膛外的装卸料行程端;
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固定外罩上,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固定外罩或所述移动端盖上;
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封闭端部上和/或所述移动端盖上设有辐射管。
作为实施例之一,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辐射管为蓄热式辐射管。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蓄热式辐射管均包括辐射管管体,每一所述辐射管管体的两端管腔内均设有一蓄热式燃烧器,每一所述辐射管管体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空气管路且对应的两所述空气管路均与一换向阀连接,每一所述换向阀还连接有一鼓风管路和一排烟管路。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辐射管管体均为U型,包括一用于伸入至所述炉膛内的加热段和连接于所述加热段两端的两穿设段,各所述穿设段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炉体部件上,每一所述穿设段内对应设有一所述蓄热式燃烧器。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辐射管管体两端均封闭;各所述蓄热式燃烧器均包括燃气喷管和蓄热体,每一所述蓄热体填充于对应的所述辐射管管体的对应端管腔内且与对应的所述辐射管管体的对应端部围成一空气腔,每一所述空气管路与对应的所述空气腔连通,每一所述燃气喷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辐射管管体及对应的所述蓄热体上,每一所述燃气喷管连接有一燃气供应管,各所述燃气供应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钢卷托套呈圆环形,所述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还包括驱动所述钢卷托套绕其中轴线在所述炉膛内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结构、支承结构和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可驱动所述钢卷托套顶升至旋转位或下落至平移位;在旋转位,所述支承结构支承所述钢卷托套,在平移位,所述支承结构脱离所述钢卷托套。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单元、传动齿轮、链轮和链条,所述链条绕过所述链轮及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所述链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套装于同一转轴上,所述钢卷托套外环上对应设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至少4组支承组件,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托轮、第一托轮轴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托轮套设于所述第一托轮轴上,所述第一托轮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支座上,且各所述第一托轮轴的轴向均与所述钢卷托套的轴向平行;各所述第一支座沿所述钢卷托套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的下部,且对应于各所述第一支座位置处,在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内沿竖直方向设有滑道,所述滑道靠近所述炉膛的一端开口,各所述第一支座分别滑设于对应的滑道内。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多个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为调节螺杆或液压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座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驱动杆均竖直穿设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上且顶端与对应的第一支座底部接触;各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连接处均密封处理。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多组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二托轮、第二托轮轴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托轮套设于所述第二托轮轴上,且所述第二托轮与所述第二托轮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托轮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支座上,各所述第二支座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于所述炉膛底部,各所述第二托轮轴的轴向均与竖直方向及所述钢卷托套的轴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卧式炉,钢卷在炉膛内卧式放置,通过辐射管对钢卷的端面进行加热,使钢带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温度梯度。采用辐射管加热,相较于直接加热方式,加热均匀性好,加热温度更易控制,燃气利用率高,烟气余热利用效果更好。在处理取向硅钢时,二次再结晶从钢带的一边向另一边生长,或者从边部向中心生长,因而可增大取向硅钢的二次晶粒,从而增加磁感,减少铁损。同时,避免钢带边部有害变形,提高成材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的侧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式辐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包括以下结构:
固定外罩1,其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
移动端盖16,可盖合于所述固定外罩1的开口端,盖合后与所述固定外罩1围成一炉膛;
钢卷托套2,呈环形且轴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钢卷托套2的两端开口,内环围成一料腔用于容置钢卷5;
平移机构6,用于使所述钢卷托套2水平移动至所述炉膛外装卸料或至所述炉膛内;
进气口和排气口,用于调节炉膛内气氛或对炉膛内降温,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固定外罩1上,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固定外罩1或所述移动端盖16上;
于固定外罩1的封闭端部上和/或移动端盖16上设有加热机构,可对钢卷的端面进行加热,使钢带在其宽度方向上形成温度梯度。
上述结构中,固定外罩1和移动端盖16均为卧式结构,移动端盖16盖合于固定外罩1上的方式为通过法兰18连接固定,法兰18密封面采用水冷的橡胶空心O形圈密封。固定外罩1和移动端盖16可各具有一部分一端开口的腔室,两腔室拼合形成上述炉膛;但一般为移动端盖16吊装方便,移动端盖16的重量应尽量轻,因此,炉膛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固定外罩1的内腔为主,移动端盖16盖合在固定外罩1上面以封闭该内腔的开口端形成密封的炉膛。移动端盖16的顶部设有用于起吊的吊环17,在本罩式炉装卸料时,通过该吊环17将移动端盖16吊离;固定外罩1的顶部也设有用于起吊的吊环,方便检修维护。固定外罩1的底部连接有卧式安装底座12,该卧式安装底座12与固定外罩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固定外罩1通过该卧式安装底座12安装于车间基础平面上。另外,该固定外罩1的外壳上还设有加强法兰,以提高其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法兰为4个。进气口优选为设置在固定外罩1底部靠近封闭端,排气口对应设置于固定外罩1顶部靠近开口端,或者排气口设置于移动端盖16顶部;即从炉膛底部进气,从炉膛顶部排气,以调节炉膛内气氛或通入冷却气体对热处理后的钢卷5进行冷却。
一般地,对于取向硅钢,力求二次再结晶从钢带的一边向另一边生长,或者从边部向中心生长;上述加热机构只设置一个时,即从钢卷5的一端进行加热,则满足二次再结晶从钢带的一边向另一边生长,设置两个时,即从钢卷5的两端同时加热,则满足二次再结晶从钢带的边部向中心生长。为提高处理效率,本实施例从钢卷5的两端同时加热,即在固定外罩1的封闭端部上和移动端盖16上均设有加热机构。
上述加热机构可采用烧嘴直接加热的方式,也可采用电阻带等电加热设备(电阻带的接线柱穿设在固定外罩1或移动端盖16的外壳上),本实施例中,则优选为采用辐射管3的间接加热方式。采用辐射管3加热,相较于直接加热方式,加热均匀性好,加热温度更易控制,燃气利用率高,烟气余热利用效果更好;相较于采用电阻加热的方式,一方面,采用燃气成本更低,加热效果更好,而且可就近利用钢铁厂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等现成的附加产物,热值高、能耗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工作可靠性更高,设备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对于上述的采用辐射管3的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辐射管3,如U型辐射管3或W型辐射管3等,具体结构此处从略;上述辐射管3的主要工作段应是位于对应部件(固定外罩1的封闭端部或移动端盖16)的靠近炉膛的一侧,另外还包括穿设段,穿设在对应部件(固定外罩1的封闭端部或移动端盖16)上,穿设位置处应密封处理(如通过波纹管等密封元件),穿设段的位于炉膛外的部分用于连接燃烧装置,上述燃烧装置为辐射管3供应热烟气。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在固定外罩1的封闭端部上以及移动端盖16上均设置上述辐射管3,可根据实际生产时的热处理热量需要对辐射管3的功率、数量(加热面积)等进行选择,以确保获得所需的升温曲线和加热效果。本实施例中,辐射管3的功率优选为控制在75~200kw。
进一步优化上述加热机构,优选地,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辐射管3为蓄热式辐射管3,采用蓄热式辐射管3可有效提高废气烟气的余热利用效果,也使得燃气的燃烧效果更好,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可使得辐射管3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提高对钢卷加热的均匀性,保证热处理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蓄热式辐射管3可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后应用于本实施例中,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确定的。以下列举一具体实施例:
如图4和图5,各所述蓄热式辐射管3均包括辐射管管体301,每一所述辐射管管体301的两端管腔内均设有一蓄热式燃烧器,每一所述辐射管管体301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空气管路且对应的两所述空气管路均与一换向阀307连接,每一所述换向阀307还连接有一鼓风管路和一排烟管路。上述的换向阀307一般可采用四通换向阀307,用于控制助燃空气和废气烟气的流通方向的变换;具体地,上述两蓄热式燃烧器中,一为第一蓄热式燃烧器,一为第二蓄热式燃烧器,两空气管路对应为第一空气管路和第二空气管路,该换向阀307具有第一工作工位和第二工作工位,第一工作工位下,第一空气管路与排烟管路连通,第二空气管路与鼓风管路连通,此时,第二蓄热式燃烧器进行燃烧工作,而第一蓄热式燃烧器进行蓄热工作,第二工作工位下,第一空气管路与鼓风管路连通,第二空气管路与排烟管路连通,此时,第一蓄热式燃烧器进行燃烧工作,而第二蓄热式燃烧器进行蓄热工作。上述的鼓风管路上设有鼓风机308,上述的排烟管路上设有引风机306。
接续上述蓄热式辐射管3的结构,如图5,本实施例中,各辐射管管体301均为U型(当然,也可以是W型或其它形状),包括一用于伸入至所述炉膛内的加热段和连接于所述加热段两端的两穿设段,各所述穿设段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炉体部件上,每一穿设段内对应设有一蓄热式燃烧器。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各辐射管管体301两端均封闭;各蓄热式燃烧器均包括燃气喷管303和蓄热体302,每一蓄热体302填充于对应的辐射管管体301的对应端管腔内且与对应的辐射管管体301的对应端部围成一空气腔,每一空气管路与对应的空气腔连通,每一燃气喷管303穿设于对应的辐射管管体301及对应的蓄热体302上,每一燃气喷管303连接有一燃气供应管,各燃气供应管上均设有控制阀305。当然,上述辐射管管体301的端部可设置为开放式端部,并直接与对应的空气管路对接连通,但由于辐射管管体301的管径相对较大,而管腔内的烟气量相对较小,若采用与辐射管管体301管径相同的空气管路,可能会不便于管腔内气氛的调控,从而影响辐射管3的加热效果。通过在辐射管管体301内形成上述的空气腔,形成一个空气或烟气的缓冲区,一方面利于对管腔内烟气量等的调控,另一方面,可提高空气或烟气与蓄热体302之间的换热效果。另外,可通过上述的控制阀控制燃气的供应量、气流速度或压力等参数,以满足所需的加热效果;其中,两燃气供应管可与一燃气主管304连接,该燃气主管304可供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或天然气等;上述的控制阀305可以为气动阀或电磁阀等常用的控制阀门,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上述蓄热式燃烧器还进一步包括点火器,该点火器与上述燃气喷管303可同轴套设,当然也可采取其他的结构,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易于确定的,此处从略。
接续上述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的结构,由于需对钢卷5进行高温热处理,因此炉膛内的工作温度较高,为此,需在固定外罩1的外壳与炉膛之间及移动端盖16的外壳与炉膛之间设置耐火材料层7,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还需设置隔热保温层,避免炉膛内热量散失,以提高热处理效率,缩短处理时间。具体结构为:所述固定外罩1的外壳与对应的加热机构之间均沿水平方向由内至外依次设有耐火材料层7和隔热层8,及所述移动端盖16的外壳与对应的加热机构之间均沿水平方向由内至外依次设有耐火材料层7和隔热层8;所述钢卷托套2的内环与外环之间由内环至外环方向依次设有耐火材料层7和隔热层8。移动端盖16的隔热层8及耐火材料层7的结构设计与固定外罩1的相同。由于钢卷托套2也设有耐火材料层7和隔热层8,因此,炉膛对应的外壳部分可不设置隔热层8和耐火材料层7,即固定外罩1内安放钢卷托套2的部分没有隔热层8和耐火材料层7。
固定外罩1、移动端盖16和钢卷托套2的耐火材料层7及隔热层8共同作用对本罩式炉进行保温,为进一步减小热辐射损失,设置如下结构:所述钢卷托套2的耐火材料层7的两端沿所述钢卷托套2的径向方向向所述钢卷托套2的外环延伸包裹所述隔热层8;所述固定外罩1的耐火材料层7及所述移动端盖16的耐火材料层7与相邻的所述钢卷托套2的耐火材料层7均成企口式对接。如图4所示,固定外罩1及移动端盖16的耐火材料层7均为帽子状结构,即中间部分为凹槽,上述的辐射管3的加热段即设于该凹槽的底部,帽檐部分向对应外壳延伸,辐射管3的加热段与钢卷托套2之间有一定距离,以避免辐射管3直接对钢卷5进行加热造成钢带的质量缺陷。上述帽檐部分与钢卷托套2的耐火材料层7的两端延伸部分向贴合,贴合方式即采用如上上述的企口式对接方式,可在帽檐部分设置凸隼部,对应在相邻的钢卷托套2的耐火材料层7的延伸部分设置凹槽,或者采用相反结构,以实现对接式密封即可,可有效防止炉膛的热辐射损失。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还包括驱动所述钢卷托套2绕其中轴线在所述炉膛内转动的旋转机构。为此,所述钢卷托套2应设计为呈圆环形,便于在炉膛内转动,对应的,炉膛也为圆柱形;为便于加工,固定外罩1及移动端盖16均采用圆柱形结构,即采用圆柱形钢外壳,再在圆柱形钢外壳内浇筑相应浇注料形成隔热层8和耐火材料层7即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结构4、支承结构9和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可驱动所述钢卷托套2顶升至旋转位或下落至平移位;在旋转位,所述支承结构9支承所述钢卷托套2,在平移位,所述支承结构9脱离所述钢卷托套2。具体的,采用如下结构:
(1)旋转驱动结构4,包括驱动单元401、传动齿轮402、链轮和链条,所述链条绕过所述链轮及所述驱动单元401的输出轴,所述链轮与所述传动齿轮402套装于同一转轴上,所述钢卷托套2外环上对应设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402啮合。其中,驱动单元401采用电机401,配套有减速机,电机401的功率为0.5~1.5kw,可驱动钢卷托套2缓慢旋转;传动齿轮402可进一步改为采用齿轮箱。如图4,驱动单元401、传动齿轮402、链轮和链条组合安装于固定外罩1顶部,方便安装;传动齿轮402伸入至固定外罩1外壳内部,从而与钢卷托套2上的环形齿条啮合。环形齿条优选为设于钢卷托套2外环上的其中一端,如图4,本实施例中,其设于钢卷托套2外环靠近固定外罩1封闭端的一端。
(2)支承结构9,包括至少4组支承组件,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托轮901、第一托轮轴902及第一支座903,所述第一托轮901套设于所述第一托轮轴902上,所述第一托轮轴902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支座903上,且各所述第一托轮轴902的轴向均与所述钢卷托套2的轴向平行;各所述第一支座903沿所述钢卷托套2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于所述固定外罩1的外壳的下部,且对应于各所述第一支座903位置处,在所述固定外罩1的外壳内沿竖直方向设有滑道,所述滑道靠近所述炉膛的一端开口,各所述第一支座903分别滑设于对应的滑道内。进一步地,各滑道均通过滑道座10固定在固定外罩1的外壳上,该滑道座10穿设在固定外罩1的外壳上,且通过法兰与固定外罩1连接。
(3)升降结构,用于驱动各所述第一支座903升降,使所述钢卷托套2顶升至旋转位或下落至平移位;在旋转位,各所述第一托轮901均与所述钢卷托套2接触,在平移位,各所述第一托轮901均脱离所述钢卷托套2。
如图1和图2,各支承组件沿所述卧式安装底座12对称布置,在钢卷托套2旋转时,承受钢卷托套2和钢卷5的重量;在钢卷托套2平移时,将钢卷托套2降下,脱离接触。采取这种结构,使得钢卷托套2在旋转位和平移位之间切换,避免钢卷托套2承受额外的摩擦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且提高钢卷托套2旋转或平移的动作效率。因此,滑道的长度应能保证能够将钢卷托套2顶起以与平移机构6脱离接触,或者将钢卷托套2降下时各第一托轮901能够进一步下降至不与钢卷托套2接触。一般地,钢卷托套2的顶起高度不需要太高,不与平移机构6接触即可,因此,设置钢卷托套2的升降距离在10~35mm范围内即可。对应地,当钢卷托套2位于平移位时,钢卷托套2的外环与炉膛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大小可稍大于钢卷托套2的上升行程,从而钢卷托套2被顶起时不与炉膛内壁发生干涉;对于上述固定外罩1、移动端盖16与钢卷托套2之间的耐火材料层7采用企口式对接的结构,应保证凹槽的宽度与凸隼的宽度之差要稍大于两倍的钢卷托套2的上升行程。
如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多个调节螺杆11,所述调节螺杆1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座90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调节螺杆11均竖直穿设于所述固定外罩1的外壳上且顶端与对应的第一支座903底部接触;各所述调节螺杆11与所述固定外罩1的外壳连接处均密封处理。各调节螺杆11采用手动旋转,或者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另外,该升降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如直接通过液压杆驱动各第一支座903升降,即设置多个液压缸,液压缸的数量与第一支座90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液压缸的驱动端竖直伸缩且直接与对应的第一支座903底部接触。
通过设置旋转机构使得钢卷托套2在炉膛内旋转,从而带动钢卷5在炉膛内一起缓慢旋转,有利于钢带中氧化镁中的水分快速排出,防止底层变坏;同时,有利于钢带中氢气进入和硫、氮的排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缩短产品在炉时间,一个炉次可以缩短3~6小时。随着钢卷5的旋转,钢卷5受力均匀,边部不会损坏,可以提高成材率1~5%。一般地,旋转速度控制在1~5r/min。
进一步优化上述旋转机构,如图4,所述固定外罩1下部及所述移动端盖16下部均设有限位轮21,所述钢卷托套2处于旋转位时,所述钢卷托套2的下部两端分别靠近两所述限位轮21。两限位轮21的转轴轴向均为竖直方向。优选地,固定外罩1内的限位轮21设于固定外罩1内的底部,且靠近固定外罩1的耐火材料层7;移动端盖16内的限位轮21设于移动端盖16内的底部,且靠近移动端盖16的耐火材料层7。将限位轮21设于固定外罩1及移动端盖16的底部内表面,是为了防止当设于顶部的旋转驱动结构4驱动钢卷托套2旋转时,钢卷托套2产生晃动。当钢卷托套2沿其轴向产生晃动时,钢卷托套2下部即与限位轮21接触,从而限制其进一步晃动,即设置限位轮21可限制钢卷托套2只产生旋转运动。由于限位轮21与钢卷托套2为滚动摩擦,因此使用寿命较长。
如图1、图3和图4,所述平移机构6包括多组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二托轮601、第二托轮轴602及第二支座604,所述第二托轮601套设于所述第二托轮轴602上,且所述第二托轮601与所述第二托轮轴602之间设有轴承603,所述第二托轮轴602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支座604上,各所述第二支座604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于所述炉膛底部,各所述第二托轮轴602的轴向均与竖直方向及所述钢卷托套2的轴向平行。装料时,将钢卷5吊放在钢卷托套2的料腔内,再通过吊车吊起钢卷托套2的吊环17,吊送至固定外罩1的开口端,再通过操作人员人工操作等方式将钢卷托套2水平推送进入固定外罩1的炉腔内,由于多组平移组件的作用,操作过程省力且效率较高。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本卧式罩式炉还包括测温控制系统,所述测温控制系统包括测温元件15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测温元件15穿设于所述固定外罩1或所述移动端盖16上,该测温元件15的测温头可伸入至钢卷5内,或靠近加热机构设置;所述测温元件15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对于采用电加热设备的加热机构,各电加热设备的加热电路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以控制各所述加热机构的升温速度;对于上述的辐射管式的加热机构,则优选为设置上述的各控制阀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测温元件15检测炉膛内的温度,传输给中央处理器,再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加热机构,以获得合适的升温速度,按设定的曲线进行升温。上述中央处理器可采用PLC。
另外,本卧式罩式炉还包括卷芯支撑件13,所述卷芯支撑件13为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体,嵌装于钢卷5内防止钢卷5坍塌变形。所述卷芯支撑件13可为一体成型件,或沿径向分为多部分;优选为均分为2~3部分,即该卷芯支撑件13可分为对称的两个半圆弧件,或者沿其周长均分为三部分,便于从钢卷5内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外罩,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
移动端盖,可盖合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开口端,盖合后与所述固定外罩围成一炉膛;
钢卷托套,呈环形且轴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钢卷托套的两端开口,内环围成一用于容置钢卷的料腔;
用于使所述钢卷托套水平移动的平移机构,且所述钢卷托套具有位于所述炉膛内的工作行程端和位于所述炉膛外的装卸料行程端;
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固定外罩上,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固定外罩或所述移动端盖上;
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封闭端部上和/或所述移动端盖上设有辐射管;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辐射管为蓄热式辐射管,各所述蓄热式辐射管均包括辐射管管体,每一所述辐射管管体的两端管腔内均设有一蓄热式燃烧器,每一所述辐射管管体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空气管路且对应的两所述空气管路均与一换向阀连接,每一所述换向阀还连接有一鼓风管路和一排烟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辐射管管体均为U型,包括一用于伸入至所述炉膛内的加热段和连接于所述加热段两端的两穿设段,各所述穿设段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炉体部件上,每一所述穿设段内对应设有一所述蓄热式燃烧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辐射管管体两端均封闭;各所述蓄热式燃烧器均包括燃气喷管和蓄热体,每一所述蓄热体填充于对应的所述辐射管管体的对应端管腔内且与对应的所述辐射管管体的对应端部围成一空气腔,每一所述空气管路与对应的所述空气腔连通,每一所述燃气喷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辐射管管体及对应的所述蓄热体上,每一所述燃气喷管连接有一燃气供应管,各所述燃气供应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卷托套呈圆环形,所述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还包括驱动所述钢卷托套绕其中轴线在所述炉膛内转动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结构、支承结构和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可驱动所述钢卷托套顶升至旋转位或下落至平移位;在旋转位,所述支承结构支承所述钢卷托套,在平移位,所述支承结构脱离所述钢卷托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单元、传动齿轮、链轮和链条,所述链条绕过所述链轮及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所述链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套装于同一转轴上,所述钢卷托套外环上对应设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至少4组支承 组件,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托轮、第一托轮轴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托轮套设于所述第一托轮轴上,所述第一托轮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支座上,且各所述第一托轮轴的轴向均与所述钢卷托套的轴向平行;各所述第一支座沿所述钢卷托套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的下部,且对应于各所述第一支座位置处,在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内沿竖直方向设有滑道,所述滑道靠近所述炉膛的一端开口,各所述第一支座分别滑设于对应的滑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多个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为调节螺杆或液压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座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驱动杆均竖直穿设于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上且顶端与对应的第一支座底部接触;各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固定外罩的外壳连接处均密封处理。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多组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二托轮、第二托轮轴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托轮套设于所述第二托轮轴上,且所述第二托轮与所述第二托轮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托轮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支座上,各所述第二支座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于所述炉膛底部,各所述第二托轮轴的轴向均与竖直方向及所述钢卷托套的轴向平行。
CN201720454092.XU 2017-04-27 2017-04-27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Active CN207143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4092.XU CN207143303U (zh) 2017-04-27 2017-04-27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4092.XU CN207143303U (zh) 2017-04-27 2017-04-27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3303U true CN207143303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58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54092.XU Active CN207143303U (zh) 2017-04-27 2017-04-27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33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4841A (zh) * 2019-01-16 2019-03-22 邢明 一种大型台式燃气低温退火炉
CN110129547A (zh) * 2019-06-12 2019-08-16 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 超薄不锈钢带的罩式炉热处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4841A (zh) * 2019-01-16 2019-03-22 邢明 一种大型台式燃气低温退火炉
CN109504841B (zh) * 2019-01-16 2020-11-24 泗县智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台式燃气低温退火炉
CN110129547A (zh) * 2019-06-12 2019-08-16 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 超薄不锈钢带的罩式炉热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1568B (zh) 高精度气氛保护程控回火炉
CN207143303U (zh) 旋转卧式燃气罩式炉
CN201129910Y (zh) 连续式砂芯涂料表干炉
CN108870958B (zh) 热风循环蓄热式辐射管加热密封辊道窑炉
CN107723425A (zh) 一种高效真空退火炉
CN105953575B (zh) 一种自检测间接加热式回转炉
CN202401104U (zh) 箱式保护气氛热处理炉
CN104561495A (zh) 高压容器热处理设备
CN202814060U (zh) 一种隔绝空气的密闭环形加热装置
CN207176024U (zh) 一种新型高效热处理炉
CN105018715B (zh) 卧式罩式炉
CN204490934U (zh) 高精度气氛保护程控回火炉
CN102534147B (zh) 箱式保护气氛热处理炉炉门密封装置
CN205747936U (zh) 一种自检测间接加热式回转炉
CN204461041U (zh) 逆流换热二氧化锰还原转窑
CN202709724U (zh) 设有蓄热式烧嘴的节能环保型镁合金熔炼炉
CN2739552Y (zh) 回转炉
CN2886479Y (zh) 局部退火的加热炉
CN105063276B (zh) 转炉卧式烘烤保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51155U (zh) 一种卷材黑退火炉
CN201569284U (zh) 电加热金属熔化炉
CN105890346B (zh) 逆流换热二氧化锰还原转窑
CN101285648A (zh) 一种圆环型连续煅烧退火窑炉
CN109425226B (zh) 一种离线烘烤设备
CN203782176U (zh) 一种炼钢合金炉料烘烤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