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5152U -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5152U
CN207135152U CN201720789491.1U CN201720789491U CN207135152U CN 207135152 U CN207135152 U CN 207135152U CN 201720789491 U CN201720789491 U CN 201720789491U CN 207135152 U CN207135152 U CN 207135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key hole
fillet
inner circumferential
circumferenti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94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赞坚
曾武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894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5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5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515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3055 priority patent/WO201900145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所述壳体具有外表面和相对所述外表面设置的内表面,所述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的按键孔,所述按键孔具有内周侧面,所述内周侧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连接有倒角面。通过在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和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所述倒角面,使得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隔离,避免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直接相交形成尖,防止所述壳体受损或所述壳体损伤产线作业员,提高了所述壳体的生产安全性。

Description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壳上通常会设置按键孔,然而按键孔在手机壳的外表面开口出通常形成较尖的夹角。此种结构下,产线作业员在向壳体的按键孔内装配零件时,容易将按键孔的开口边缘刮伤,或者按键孔的开口边缘处夹角刮伤产线作业员。即此种结构的壳体生产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生产安全性的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外表面和相对所述外表面设置的内表面,所述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的按键孔,所述按键孔具有内周侧面,所述内周侧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连接有倒角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述壳体,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键帽,所述键帽装配于所述按键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通过在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和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所述倒角面,使得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隔离,避免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直接相交形成尖,防止所述壳体受损或所述壳体损伤产线作业员,提高了所述壳体的生产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壳体的左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壳体的右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具有外表面10和相对所述外表面10设置的内表面20。所述壳体100设有贯穿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内表面20的按键孔30。所述按键孔30具有内周侧面31,所述内周侧面31与所述外表面10之间连接有倒角面3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100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0为塑胶件。所述外表面10朝向用户,所述外表面10为所述壳体100的外观面。所述外表面10可以平整面或曲面,或者是由平整面和曲面组合而成。所述内表面20大致与所述外表面10相平行,以保证所述壳体100的壁厚均匀,从而保证了所述壳体100的成型质量。所述内表面20朝向位于所述壳体100内侧的功能器件。所述按键孔30用以穿过按键。所述按键孔30开设于所述外表面10的平整区域或曲面区域,或者开设于平整区域和曲面区域相组合的区域。所述按键孔30的内周侧面存在拔模角度,所述按键孔30的拔模角度小于8度,或者等于8度,以保证所述按键孔30在所述外表面10的开口处成型质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0还可以是金属件。所述按键孔30经铣削工艺成型。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壳体100包括背盖40,所述背盖40包括背板41和固定于所述背板41周缘的侧板42。所述按键孔30开设于所述侧板4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42与所述背板41一体成型。所述背盖40为手机的电池盖。所述壳体100还包括前盖50。所述前盖50由玻璃板和贴合于玻璃板的显示器构成。所述前盖50与所述背盖40相盖合。所述前盖50和所述背盖40之间固定多个功能器件,该多个功能器件可以是主板、存储器、处理芯片等。所述按键孔30在所述侧板42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平行所述背板41。由于固定在所述背盖40内侧的主板43通常平行所述背板41,所以所述按键孔30在所述侧板42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固定在所述背板41的主板43。所述按键孔30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所述侧板42包括位于所述背板41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板421(见图1)和第二侧板422(见图1)。在图1的视角里,所述第一侧板421所述背板41的左侧。所述第一侧板421上设第一按键孔33。所述第一按键孔33用以与声音按键配合。所述第二侧板422上设第二按键孔34。所述第二按键孔34用以与电源开关按键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按键孔33的周向沿椭圆形跑道曲线延伸。所述第二按键孔34的周向也是沿椭圆形跑道曲线延伸。所述第一按键孔33的宽度D大致是所述第二按键孔34的宽度d的两倍。所述第一按键孔33至所述背板41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按键孔34至所述背板41的距离。所述第一按键孔33在所述外表面10的开口设有第一倒角面331。所述第二按键孔34在所述外表面10的开口设有第二倒角面341。所述第一倒角面331与所述第一按键孔33的内周侧面夹角等于所述第二倒角面341与所述第二按键孔34的内周侧面夹角。所述第一倒角面331沿所述第一按键孔33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倒角面341沿所述第二按键孔34的周向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倒角面331还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按键孔33的内周侧面31与所述外表面10交接线延伸。所述第二倒角面341还可以是沿所述第二按键孔34的内周侧面31与所述外表面10交接线延伸。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按键孔33的周向沿大致呈倒“8”型曲线延伸。所述第一按键孔33在高度H方向的两个侧壁332上设有凸棱333。两个所述凸棱333用以分隔两个声音按键。所述第一倒角面331沿大致呈倒“8”型曲线延伸。所述第一倒角面331将所述凸棱333与所述外表面10隔离,避免所述凸棱333与所述外表面10相交出现尖点。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外表面10具有设置于所述侧板42的外周侧面11,所述外周侧面11相对所述侧板42的内侧凸出,所述按键孔30由所述外周侧面11向所述侧板42的内侧延伸。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外周侧面11相对所述侧板42的内侧凸出,所述外周侧面11存在相对所述背板41倾斜的倾斜区域111。所述按键孔30的内周侧面31存在平行所述背板41的横向区域311。所述倾斜区域111与所述横向区域311大致形成小于90°的锐角夹角a。所述倒角面32将所述倾斜区域111与所述横向区域311分隔,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倾斜区域111的第一夹角b大致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横向区域311的第二夹角c大致大于或等于90。使得用户在触摸所述按键孔30在所述外周侧面11的开口不会刮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外周侧面11为弧形曲面。所述按键孔30在所述外周侧面11的开口位于所述外周侧面11最凸出的区域,使得所述按键孔30的深度可以加长,保证了所述按键孔30对按键有效导向。所述按键孔30的内周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横向区域311分别与所述外周侧面11上下两个倾斜区域111形成锐角夹角。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按键孔30在所述外周侧面11的开口位于所述外周侧面11的倾斜区域。所述按键孔30存在一个与所述倾斜区域111形成锐角夹角的第一横向区域3111,还存在一个与所述倾斜区域111形成钝角夹角的第二横向区域3112。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外周侧面11由至少两个平整面连续折弯构成。所述外周侧面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整面112、第二平整面113和第三平整面114。所述第一平整面112相对所述背板41倾斜,所述第一平整面112靠近所述背板41。所述第二平整面113大致相对所述背板41垂直。所述第三平整面114相对所述背板41倾斜。所述按键孔30的内周侧面31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横向区域3111和第二横向区域3112。所述第一横向区域3111与所述第一平整面112形成锐角夹角。所述第二横向区域3112与所述第三平整面114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倒角面32将所述第一横向区域3111和所述第一平整面112分隔,所述倒角面32还将所述第二横向区域3112和所述第三平整面114分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倒角面32为平整面。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呈钝角夹角。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呈钝角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的夹角等于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的夹角。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的夹角以及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的夹角均沿所述倒角面32的延伸方向存在变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外周侧面11为曲面。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的夹角随所述倒角面32的延伸存在变化,而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的夹角随所述倒角面32的延伸维持预设角度不变。该预设角度可以是45度、30度、或者60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倒角面32为圆弧曲面。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相切,使得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光滑连接,防止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的夹角刮伤用户。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相切,使得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光滑连接,防止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的夹角刮伤用户。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倒角面32为圆弧曲面。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之间存在第一台阶35。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之间存在第二台阶36。所述第一台阶35将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外周侧面11隔开,所述第二台阶36将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内周侧面31隔开,使得所述倒角面32易于加工,而且不易损伤所述内周侧面31和所述外周侧面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倒角面32具有连接所述外周侧面11的第一边缘321和连接所述内周侧面31的第二边缘32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边缘321与所述第二边缘322相平行。所述第一边缘321和所述第二边缘322均平行于所述外周侧面11和所述内周侧面31的交接线。即所述倒角面32沿所述外周侧面11与所述内周侧面31的交接线延伸,使得所述倒角面32每一处的宽度相同,提高了外观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边缘321呈波浪状曲线。所述第二边缘322沿所述按键孔30的周向延伸。所述倒角面32沿平行所述按键孔30的周向延伸。所述倒角面32与所述按键孔30的内周侧面保持在大致45度夹角。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分别附设第一漆层12和第二漆层32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漆层12和所述第二漆层324为油漆层。所述第一漆层12和所述第二漆层324可以是经喷涂工艺同时成型。所述第一漆层12和所述第二漆层324的组成成分相同,使得所述第一漆层12的外观效果和所述第二漆层324的外观效果相同。由于所述第一漆层12和所述第二漆层324是经喷涂工艺成型,所以在对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进行喷涂工艺成型时,需要遮挡住所述内周侧面31。具体的,将塞头塞入所述按键孔30,该塞头遮挡所述内周侧面31,对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进行喷漆,然后去除所述塞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壳体100采用金属件制成,则可以在所述按键孔30的内周侧面预留加工余量,在对所述外表面10和所述倒角面32喷涂完油漆后,去除所述按键孔30内侧的加工余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漆层12和所述第二漆层324还可以是不同,所述第一漆层12呈金属外观,所述第二漆层324呈金属断面外观。通过先遮挡所述内周侧面31和所述倒角面32,对所述外表面10进行喷漆,然后遮挡所述内周侧面31和所述外表面10,对所述倒角面32进行喷漆。
请参阅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200,所述壳体组件200包括所述壳体100,所述壳体组件200还包括键帽37。所述键帽37装配于所述按键孔30内。所述键帽37具有周侧面371和朝向所述按键孔30内侧的底面372,所述周侧面371与所述底面372之间连接有键帽倒角面373。利用所述倒角面373将所述周侧面371和所述底面372隔离,防止所述周侧面371和所述底面372直接相交呈夹角,避免所述键帽37的底部刮伤用户,避免所述键帽37在装配于所述按键孔30时,刮伤所述按键孔30的开口。
所述按键孔30与键帽37滑动连接。所述按键孔30与键帽37相配合。所述键帽37的外周侧壁与所述按键孔30的内周侧面31间隙配合,以方便所述键帽37在所述按键孔30内滑动。所述键帽37遮盖所述按键孔30,防止灰尘杂质进入所述按键孔30。通过在所述按键孔30在所述外表面10的开口处设置倒角面32,增大所述按键孔30的开口口径,方便向所述按键孔30内装入所述键帽37。所述键帽37在装配于所述按键孔30时,所述键帽37不易压塌所述按键孔30的开口,不易损伤所述壳体100。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所述键帽37的周侧对应所述凸棱333设有凹槽374。所述凹槽374与所述凸棱333相配和,从而对所述键帽37进行导向,方便所述键帽37在所述按键孔30内滑动。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300,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所述壳体组件200。所述移动终端300还包括主板40和固定于所述主板40边缘的按键开关50。所述主板40固定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按键开关50与所述按键孔30正对。所述键帽37的底部抵触所述按键开关5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通过在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和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所述倒角面,使得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隔离,避免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直接相交形成尖,防止所述壳体受损或所述壳体损伤产线作业员,提高了所述壳体的生产安全性。
以上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外表面和相对所述外表面设置的内表面,所述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的按键孔,所述按键孔具有内周侧面,所述内周侧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连接有倒角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背盖,所述背盖包括背板和固定于所述背板周缘的侧板,所述按键孔开设于所述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具有设置于所述侧板的外周侧面,所述外周侧面相对所述侧板的外侧凸出,所述按键孔由所述外周侧面向所述侧板的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侧面为弧形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侧面由至少两个平整面连续折弯连接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面具有连接所述外周侧面的第一边缘和连接所述内周侧面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相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面为平整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面相对所述内周侧面倾斜预设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面为圆弧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面与所述内周侧面相切,所述倒角面与所述外表面相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孔用以滑动连接键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孔的内周侧面设有凸棱,所述凸棱对所述键帽进行滑动导向,所述倒角面将所述凸棱与所述外表面隔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倒角面分别附设第一漆层和第二漆层。
15.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键帽,所述键帽装配于所述按键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具有周侧面和朝向所述按键孔内侧的底面,所述周侧面与所述底面之间连接有键帽倒角面。
1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5 ̄16任意一项所述壳体组件。
CN201720789491.1U 2017-06-30 2017-06-30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7135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9491.1U CN207135152U (zh) 2017-06-30 2017-06-30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PCT/CN2018/093055 WO2019001454A1 (zh) 2017-06-30 2018-06-27 壳体、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9491.1U CN207135152U (zh) 2017-06-30 2017-06-30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5152U true CN207135152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3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9491.1U Active CN207135152U (zh) 2017-06-30 2017-06-30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5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454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454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5376B (zh) 一种手机金属底壳的加工方法和相关产品
CN107222599A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4476136A (zh) 一种金属手机壳体的成型方法
CN207135138U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135152U (zh)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462958A (zh) 透明盖板、电子设备、模具
CN104539756B (zh) 一种金属手机壳体及手机
CN215601350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07147765A (zh)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5725869U (zh) 移动终端的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395841A (zh) 壳体及移动终端
CN205747230U (zh) 空调室外机外壳
CN206806373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CN206728103U (zh) 多方位保护的组合手机壳
CN107770342A (zh) 壳体及移动终端
CN206136012U (zh) 移动终端的盖板及移动终端
CN205648239U (zh) 移动设备及其外壳
CN218679333U (zh) 一种耳机仓
CN109379464A (zh) 玻璃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7566569B (zh) 壳体、移动终端及壳体制作方法
CN108540614A (zh) 一种电池盖及电池盖加工方法
CN206922852U (zh) 手机保护壳
CN113497841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玻璃盖板及玻璃盖板的加工方法
CN205725928U (zh) 一种手机后盖
CN207039707U (zh) 一种手机及其手机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