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6751U -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16751U
CN207116751U CN201720863499.8U CN201720863499U CN207116751U CN 207116751 U CN207116751 U CN 207116751U CN 201720863499 U CN201720863499 U CN 201720863499U CN 207116751 U CN207116751 U CN 207116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ircuit board
contact
plug
linkag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634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堇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8634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16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16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16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插入端、设置在所述插入端上的电触点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并从所述插入端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所述插座包括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上的电触点和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电触点连接,并从所述插槽的末端引出后与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一导线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直接连接电路板,走线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由于其独特的视听、游戏等娱乐功能导致其耗电量巨大,需要及时进行扩展电能;以及海量应用的下载和安装等容易导致存储空间不足,需要进行扩展存储,另外使用者也喜欢在其表面套上一个保护壳,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移动终端,另一方面也起到美观漂亮的作用。于是,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配件就应运而生,这些配件大多有扩展功能、保护功能以及美化功能,或者这些功能的结合。保护功能和美化功能的配件比较简单,只需要在移动终端上包裹一壳体即可,但是要起到扩展功能就需要在壳体之间加入新的元件如可充电电池、存储卡、电路板等,但是这些元件需要和移动终端进行电性连接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时就需要引入一个电连接器,使移动终端与其配件进行电性连接。
现有的配件上的电连接器插头的引脚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走线,线路复杂,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旨在简化走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插入端、设置在所述插入端上的电触点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并从所述插入端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
所述插座包括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上的电触点和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电触点连接,并从所述插槽的末端引出后与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在加强板上,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的末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插入端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焊接在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向下连接段和第二向下连接段,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向下连接段呈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背夹电池,所述背夹电池包括壳体、电连接器和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设置壳体上;
所述插头包括插入端、设置在所述插入端上的电触点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并从所述插入端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
所述插座包括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上的电触点和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电触点连接,并从所述插槽的末端引出后与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头设置在电路板上方,所述插座设置在电路板下方,所述预设距离大于电路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的末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在加强板上,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向下连接段和第二向下连接段,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向下连接段呈预设角度连接,所述插排设置在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插头的第一导线直接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与电路板连接,走线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插头与电路板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插头 101 插入端
102 第一导线 103 第一触点
2 插座 201 第二导线
3 连接座 301 顶针
4 电路板 5 壳体
6 电池 7 加强板
1021 第一向下连接段 1022 第二向下连接段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
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插座2,所述插头包括插入端101、设置在所述插入端101上的电触点和第一导线102,所述第一导线102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并从所述插入端101的末端引出后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4;
所述插座2包括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上的电触点和第二导线201,第二导线201与电触点连接,并从所述插槽的末端引出后与电路板4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中,插头的第一导线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直接与电路板连接,走线简单。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电连接器施例中,所述插入端101为长条型,插入端101上有多个电触点,电触点的个数根据需要设置,插入端为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导线102连接多个电触点后沿着插入端伸到末端,然后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4。预设距离根据需求设置,这里不做限制。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02为FPC或其他柔性线材,在第一导线102的末端设有第一触点103,在电路板4上设有连接座3,连接座3上设有顶针301,所述顶针301顶在所述第一触点103上,进而与电路板4连接,连接座3焊接在电路板4上。其中,第一触点为多个,具体可以是2个、5个等,顶针301的数量与第一触点的数量一一对应。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端101的插入方向与所述插槽平行。所述插入端101和所述插槽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层叠。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端和所述插槽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插入端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焊接在电路板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102包括第一向下连接段1021和第二向下连接段1022,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1022与所述第一向下连接段1021呈预设角度连接,所述插排103设置在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1022的末端。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1022与所述第一向下连接段1021呈90度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向下连接段在竖直方向上呈60、130度等角度连接。所述连接座3设置在电路板上且位于插头的左侧或右侧,本实施例中,连接座3位于插头的右下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二向下连接段连接在第一向下连接段的左下侧时,连接座位于插头的左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实施例中,所述插座2的插槽201用于连接外部电连接器,例如USB线,插槽上也有多个电触点,第二导线连接电触点后伸出插座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导线也为柔性材料做成,具体可以是FPC。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的面有一加强板7,加强板7与第一导线102焊接或者螺接在一起,加强板7还焊接在电路板4上,这样保证第一触点103与顶针301保持良好的电性连接。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背夹电池,所述背夹电池包括壳体5、电连接器和电路板4,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插座2,所述插头1和所述插座2设置壳体5上;
所述插头1包括插入端101、设置在所述插入端101上的电触点和第一导线102,所述第一导线102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并从所述插入端101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4;
所述插座2包括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上的电触点和第二导线201,第二导线201与电触点连接,并从所述插槽的末端引出后与电路板4连接。
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与上述图1、图2、图3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和走线方式一样,这里不再详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插头1和插座2设置在壳体5的一个端面上,具体为下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和插座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不同端面,例如插头设在壳体的上端,插座设置在壳体的下端。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实施例中,壳体5中还设有电池6,所述电连接器的插头1和插座2通过电路板4连接在电池6上。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插头1和插座2都设置在电路板上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和插座可以设置电路板的不同表面上。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实施例中,插入端向下延伸的预设距离略大于电路板的厚度,保证插头1连接在电路板4上后,第一导线102有一定活动空间,当插头1被掰动时,第一导线102的插排不会从插口中拖出,提高稳定型。
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前面板和后盖,所述电池、电路板设置在前面板和后盖形成的空间中,电连接器固定在后盖形成的侧表面上,侧表面弹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完全分离,单独固定在壳体上,掰动插头不会导致插头断裂,使用寿命长。插头的第一导线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直接与电路板连接,走线简单。
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给手机充电时,将手机放入背夹电池的壳体中,手机充电口对转插头的插入端,背夹电池的电池放电,通过插入端给手机电池充电。当背夹电池的电池需要充电时,将USB线的一端插头插入插槽中,另一端连接电源,对背夹电池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插入端、设置在所述插入端上的电触点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并从所述插入端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
所述插座包括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上的电触点和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电触点连接,并从所述插槽的末端引出后与电路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在加强板上,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末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为FPC连接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向下连接段和第二向下连接段,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向下连接段呈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的末端。
6.一种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夹电池包括壳体、电连接器和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设置壳体上;
所述插头包括插入端、设置在所述插入端上的电触点和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电触点电性连接,并从所述插入端的末端引出向下延伸预设距离后连接电路板;
所述插座包括插槽、设置在所述插槽上的电触点和第二导线,第二导线与电触点连接,并从所述插槽的末端引出后与电路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置在电路板上方,所述插座设置在电路板下方,所述预设距离大于电路板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末端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导线固定在加强板上,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向下连接段和第二向下连接段,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向下连接段呈预设角度连接,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向下连接段的末端。
CN201720863499.8U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Active CN207116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3499.8U CN207116751U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3499.8U CN207116751U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16751U true CN207116751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8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63499.8U Active CN207116751U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167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7578A (zh) * 2021-10-09 2022-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4079170A (zh) * 2020-08-11 2022-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壳
CN114079171A (zh) * 2020-08-11 2022-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9170A (zh) * 2020-08-11 2022-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壳
CN114079171A (zh) * 2020-08-11 2022-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壳
CN113937578A (zh) * 2021-10-09 2022-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6751U (zh)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CN204376019U (zh)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结构
CN204118419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配件的电连接器及有此电连接器的移动终端配件
CN104241999B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配件的电连接器及有此电连接器的移动终端配件
CN2070691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CN206076190U (zh) 一种汽车保险丝盒
CN204407658U (zh) 触点充电转接装置
CN207038763U (zh)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CN209403576U (zh) 电子烟的供电装置及电子烟
CN206271988U (zh) 一种连接器的插座及插头
CN207116745U (zh) 一种电连接器和背夹电池
CN205960727U (zh) 具有显示屏的快充移动电源
CN207068973U (zh) 一种背夹电池
CN205488847U (zh) 简易usb充电器快速连接结构
CN204760505U (zh) 电池
CN207705812U (zh) 一种智能手机充电装置
CN207442023U (zh) 一种双层耳机座连接器
CN205178120U (zh) 电连接器
CN207009745U (zh) 一种带移动存储功能的usb数据线
CN202997113U (zh) 电连接器
CN206272692U (zh) 一种便携式可充电手机壳
CN206962136U (zh) 一种单卡式Nano SIM 卡连接器
CN205159396U (zh) 一种充电宝
CN204720638U (zh) 桌用插座
CN203014102U (zh) 新型手机移动电源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