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6546U -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16546U
CN207116546U CN201721068946.7U CN201721068946U CN207116546U CN 207116546 U CN207116546 U CN 207116546U CN 201721068946 U CN201721068946 U CN 201721068946U CN 207116546 U CN207116546 U CN 207116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sporium
framework
fixed mount
heat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89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上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89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16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16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16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固定架包括:第一框体,由第一周壁围成;第二框体,由第二周壁围成;导热板,由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个来固定;第一框体的第一周壁的对接面与第二框体的第二周壁的对接面之间形成流道,导热板的一部分暴露在流道内;固定架还形成有入流口和出流口;入流口、出流口形成于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的其中之一或者由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二者配合形成;入流口、流道以及出流口连通。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二次电池以及前述的固定架,各二次电池对应地固定于导热板的一侧。电池模组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前述的电池单元。由此,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优化了电池模组的结构空间。

Description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为解决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散热的问题,通常需要箱体增加水冷板与电池模组装配接触散热,此结构热量从导热铝板传导到导热硅胶垫再到水冷板,热传导路径长,容易造成热集中、温升高等不良影响,且电池模组与水冷板之间有导热硅胶垫增加热传导热阻而大大降低电池模组有效热传递。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其能够缩短二次电池热传导路径并降低热传导热阻,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并优化电池模组的结构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架,其包括:第一框体,由第一周壁围成;第二框体,由第二周壁围成,且第一框体的第一周壁与第二框体的第二周壁对接;导热板,由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个来固定;第一框体的第一周壁的对接面与第二框体的第二周壁的对接面之间形成流道,导热板的一部分暴露在流道内;固定架还形成有入流口和出流口;入流口形成于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的其中之一或者由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二者配合形成;出流口形成于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的其中之一或者由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二者配合形成;入流口、流道以及出流口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二次电池,电池单元还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固定架,各二次电池对应地固定于导热板的一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当固定架用于电池单元并进而用于电池模组时,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通过散热铝板同水冷板接触散热,缩短了电池模组的二次电池的热传导路径并降低热传导热阻,提高了散热效果,优化了电池模组的结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的第一框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的第二框体和导热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与图4类似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与图4类似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与图4类似的再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与图4类似的还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的第一框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固定架 P突起
11第一框体 N缺口
111第一周壁 13导热板
1111第一端口 131本体部
1112第二端口 132周缘部
12第二框体 14入流口
121第二周壁 15出流口
1211第三端口 L流道
1212第四端口 2二次电池
H水平部 M电池模组
V立部 C电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固定架。
参照图1至图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包括:第一框体11,由第一周壁111围成;第二框体12,由第二周壁121围成,且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与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对接;导热板13,由第二框体12和第一框体11中的至少一个来固定。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的对接面与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的对接面之间形成流道L,导热板13的一部分暴露在流道L内。固定架1还形成有入流口14和出流口15。入流口14形成于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的其中之一或者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出流口15形成于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的其中之一或者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入流口14、流道L以及出流口15连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中,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的对接面与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的对接面之间形成流道L(流道L内经由入流口14通入冷却流体(未示出)),导热板13的一部分暴露在流道L内,直接将流道L设置于固定架1的内部并通过暴露在流道L内的导热板13的一部分带走后面所述的二次电池2的热量(即冷却流体直接与导热板13进行接触换热,二次电池2与导热板13接触换热),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通过散热铝板同水冷板接触散热(且散热铝板与水冷板内的冷却流体之间为间接热传导),缩短了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M的二次电池2的热传导路径并降低热传导热阻,提高了散热效果,优化了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M的结构空间。
导热板13可以以多种形状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热板13包括:本体部131;以及周缘部132,从本体部131弯折。导热板13通过周缘部132能够增加与流道L内的冷却流体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在注塑成型时与对应的框体(第一框体11和/或第二框体12)的结合力。周缘部132可以如图所示的先弯折然后径直延伸,也可以进一步形成蜿蜒形状,以增加与流道L内的冷却流体(未示出)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热效果。当然,周缘部132也可以省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中,暴露在流道L内的导热板13的一部分存在多种形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7和图8,周缘部132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流道L内。优选地,导热板13的周缘部132的外侧面暴露在流道L内。当然并不限于此,例如图9所示,导热板13的本体部131的一部分暴露在流道L中;如图10所示,导热板13的周缘部132以及本体部131的一部分也可以暴露在流道L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入流口14和出流口15可有多种布置形式。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周壁111上设有第一端口1111和第二端口1112;第二周壁121上设有第三端口1211和第四端口1212;第一框体11的第一端口1111与第二框体12的第三端口1211对接形成入流口14,从而入流口14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第一框体11的第二端口1112与第二框体12的第四端口1212对接形成出流口15,从而出流口15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当然还可以为其它的布置形式,例如图13至图16所示,在图13中,入流口14位于第二框体12上,出流口15位于第一框体11上;在图14中,入流口14位于第一框体11上,出流口15位于第二框体12上;在图15中,入流口14和出流口15均位于第一框体11上;在图16中,入流口14和出流口15均位于第二框体12上。
为了实现快速均匀导热,流道L围绕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和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的整圈布置。
参照图4至图10,密封的流道L的形成有多种形式。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设有围成密封的流道L的相对的立部V或围成密封的流道L的相对的立部V与水平部H。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10,第一周壁111设有水平部H以及连接于水平部H的立部V,第二周壁121设有两个间隔开的立部V,第二周壁121的一个立部V与第一周壁111的立部V对接,第二周壁121的另一个立部V与第一周壁111的水平部H对接,从而形成由三个立部V和一个水平部H围成的密封的流道L,反之亦然;在一替代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均设有一个水平部H以及一个立部V,第一周壁111的立部V与第二周壁121的水平部H对接,第一周壁111的水平部H与第二周壁121的立部V对接,从而形成由两个立部V和两个水平部H围成的密封的流道L,反之亦然;在一替代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周壁111设有水平部H,第二周壁121设有两个间隔开的立部V,两个立部V与水平部H对接,从而形成由两个立部V和水平部H围成的密封的流道L,反之亦然;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均设有两个间隔开的立部V,第一周壁111的两个立部V分别与第二周壁121的两个立部V对接,从而形成由四个立部V围成的密封的流道L。
为了增强对接过程中的位置对准性,参照图4至图10,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和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在对接处设有对接的突起P和缺口N。缺口N以及突起P的设置使得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在对接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对准。缺口N以及突起P的布置形式有多种,例如如图4和图10所示,突起P可以设置在第二周壁121的两个立部V上,相应地缺口N可以设置在第一周壁111的水平部H和立部V上,反之亦然;或者,如图7所示,突起P可以设置在第二周壁121的两个立部V,相应地缺口N可以设置在第一周壁111的两个立部V上,反之亦然;或者,如图9所示,突起P可以设置在第二周壁121的两个立部V上,相应地缺口N可以设置在第一周壁111的水平部H上,反之亦然。当然流道L并不限于以上形成方式,例如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还可以是其它的配合结构来形成流道L。此外,当后述的第一框体11通过超声波焊密封对接于第二框体12时,对接的突起P和缺口N也将通过超声波焊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第一框体11的对接面与第二框体12的对接面之间的密封性以及二者的结合力。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中,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以及图7至图10所示,导热板13固定于第一周壁111的立部V和第二周壁121的立部V中的至少一个上。为了避免流道L内的冷却介质在毛细作用下通过导热板13到达下文所述的二次电池2,导热板13与固定导热板13的第二框体12和/或第一框体11密封接触。
导热板13为铝板,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材料。导热板13为冲压成型。第一框体11以及第二框体12为塑胶。
固定导热板13的第二框体12和/或第一框体11与导热板13一体注塑成型。从而保证了导热板13与对应框体(第二框体12和/或第一框体11)的密封性,同时导热板13能够固定于框体的对应的位置。
第一框体11通过超声波焊密封对接于第二框体12。通过超声波焊能够将第一框体11与第二框体12有效地融合接触并实现第一框体11的对接面与第二框体12的对接面之间的密封。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单元C。
参照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C包括至少一个二次电池2,电池单元C还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固定架1,各二次电池2对应地固定于导热板13的一侧。
为了将各二次电池2固定于固定架1,各二次电池2可粘接于导热板13对应的一侧。
二次电池2为袋型二次电池。优选地,二次电池2的数量为两个。
最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池模组M。
参照图1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池模组M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单元C。

Claims (11)

1.一种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体(11),由第一周壁(111)围成;
第二框体(12),由第二周壁(121)围成,且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与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对接;
导热板(13),由第一框体(12)和第二框体(11)中的至少一个来固定;
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的对接面与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的对接面之间形成流道(L),导热板(13)的一部分暴露在流道(L)内;
固定架(1)还形成有入流口(14)和出流口(15);
入流口(14)形成于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的其中之一或者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
出流口(15)形成于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的其中之一或者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
入流口(14)、流道(L)以及出流口(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导热板(13)包括:
本体部(131);以及
周缘部(132),从本体部(131)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周缘部(132)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流道(L)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
第一周壁(111)上设有第一端口(1111)和第二端口(1112);
第二周壁(121)上设有第三端口(1211)和第四端口(1212);
第一框体(11)的第一端口(1111)与第二框体(12)的第三端口(1211)对接形成入流口(14),从而入流口(14)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
第一框体(11)的第二端口(1112)与第二框体(12)的第四端口(1212)对接形成出流口(15),从而出流口(15)由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二者配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流道(L)围绕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和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的整圈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
第一周壁(111)和第二周壁(121)设有围成密封的流道(L)的相对的立部(V)或围成密封的流道(L)的相对的立部(V)与水平部(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
第一框体(11)的第一周壁(111)和第二框体(12)的第二周壁(121)在对接处设有对接的突起(P)和缺口(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导热板(13)与固定导热板(13)的第一框体(12)和/或第二框体(11)密封接触。
9.一种电池单元(C),包括至少一个二次电池(2),其特征在于,电池单元(C)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架(1),各二次电池(2)对应地固定于导热板(13)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元(C),其特征在于,二次电池(2)为袋型二次电池。
11.一种电池模组(M),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M)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元(C)。
CN201721068946.7U 2017-08-24 2017-08-24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07116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8946.7U CN207116546U (zh) 2017-08-24 2017-08-24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8946.7U CN207116546U (zh) 2017-08-24 2017-08-24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16546U true CN207116546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7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8946.7U Active CN207116546U (zh) 2017-08-24 2017-08-24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165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449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江苏超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轻量化错位卯榫支架
WO2020133761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761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CN110957449A (zh) * 2019-12-25 2020-04-03 江苏超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轻量化错位卯榫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0449A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207116546U (zh)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CN108054461A (zh) 软包装动力电池用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US20060090888A1 (en) Heat-exchange type cooler
CN110035642A (zh) 一种液冷式导热块及水冷式散热器
CN205482497U (zh) 一种相变式散热器
CN206610883U (zh) 一种液冷电池包
CN108028444A (zh) 电池系统和组装电池系统的方法
CN110022667A (zh) 一种层叠式散热器
CN207939933U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
CN207800824U (zh)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用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07116550U (zh) 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CN2067424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109936962A (zh) 充电桩电源模块的散热结构
CN109699164A (zh) 板式热管散热壳体
CN209489061U (zh)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08768157U (zh) 一种摄像头的散热机构
CN206833852U (zh) 一种led广告显示屏
CN206976438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5500192U (zh) 智能温控制冷型水冷散热器
CN208846530U (zh) 新型石墨烯电暖器
CN207225115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08505087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7652324U (zh) 一种逆变器的散热器
CN208113217U (zh) 一种水冷板以及包括该水冷板的计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