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6822U - 一种电动救生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救生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06822U
CN207106822U CN201720881382.2U CN201720881382U CN207106822U CN 207106822 U CN207106822 U CN 207106822U CN 201720881382 U CN201720881382 U CN 201720881382U CN 207106822 U CN207106822 U CN 207106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eal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housing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813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玲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8813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06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06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06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救生圈,包括壳体,壳体呈U形,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第一容置腔通过第一盖板盖合,第二容置腔通过第二盖板盖合,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设有进水槽,第一容置腔内设有第一螺旋桨,第二容置腔内设有第二螺旋桨,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第一电机,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旋桨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旋桨连接,壳体内还设有动力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内设有信号接收器。本实用新型救生圈能够自行游动,减少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保证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能够及时救助落水者。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救生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备,应用比较广泛,设计船舶航运、水上作业、抗洪救灾以及水上旅游休闲活动等。现有的救生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充气式救生圈,这种救生圈圈内部结构为空心结构,在救生圈上开设有充气口,当需要使用救生圈时只需通过充气口对救生圈内部充气即可使用,这种救生圈携带、储存方便。另一种是实心救生圈,这种救生圈是采用聚苯乙烯塑料或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实心结构的救生圈,这种救生圈无需充气随时可以使用,使用方便。
但是现有的救生圈只有单一的漂浮功能,在一般的熟悉环境的情况下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当落水点离岸边较远时,使用者通过救生圈游到岸边的过程,会出现体力不支的问题,导致无法游到岸上,无法实现自我救援,极易发生危险。此外在救助落水者的时候,通过抛投救生圈到落水者周围;但是救生圈的使用范围有限,对于离岸边较远的落水者便无能为力,而且容易受到风力和水流的影响,不能精确的抛投到落水者身边,从而错失良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救生圈,通过在救生圈内设置螺旋桨,使得救生圈能够自行游动,减少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保证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可通过控制救生圈及时游到落水者身边,快速救助落水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救生圈,包括壳体,壳体呈U形,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口和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排水口,第一容置腔通过第一盖板盖合,第二容置腔通过第二盖板盖合,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设有多个进水槽,第一容置腔内设有第一螺旋桨,第二容置腔内设有第二螺旋桨,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设有第一电机,第二安装腔内设有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外分别包覆有密封装置,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旋桨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旋桨连接,壳体内还设有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以及分别驱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内还设有信号接受器。
进一步的,壳体由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形成。
进一步的,壳体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拉手。
进一步的,第一盖板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盖板分别盖合于第一容置腔的上端和下端。
进一步的,第二盖板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盖板分别盖合于第二容置腔的上端和下端。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机连接,壳体内设有用以放置导线的线槽。
进一步的,密封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设于第二密封部内,第一密封部设有供第一电机输出轴和第二电机输出轴穿出的通孔,输出轴与通孔之间通过机械密封结构密封。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第二密封部与第三密封部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第二密封部外壁两侧设有凸耳,凸耳上设有安装孔,第二密封部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固定安装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趴在救生圈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驱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转动,水经进水槽进入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经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转动从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排出,从而产生推力,推动救生圈前进,带动使用者游回岸边,减少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保证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控制装置分别驱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从而使得第一螺栓桨和第二螺旋桨获得不同转速,使得救生圈能够转弯,保证了救生圈能带动使用者游回岸上。此外控制装置内还设有信号接受器,可通过遥控控制救生圈及时游到落水者身边,快速救助落水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容置腔;3.第二容置腔;4.第一排水口;5.第二排水口;6.第一盖板;7.第二盖板;8.进水槽;9.第一螺旋桨;10.第二螺旋桨;11.第一安装腔;12.第一电机;13.第二安装腔;14.第二电机;15.密封装置;16.控制装置;17.拉手;18.线槽;19.第一密封部;20.第二密封部;21.第三密封部;22.凸耳;23.安装孔;2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包括壳体1,壳体1由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形成,且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密封圈,以保证壳体1密封性良好,壳体1呈U形,便于使用者使用,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容置腔2、第二容置腔3以及与第一容置腔2连通的第一排水口4和与第二容置腔3连通的第二排水口5,第一容置腔2通过第一盖板6盖合,第二容置腔3通过第二盖板7盖合,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7上设有多个进水槽8,进水槽8与第一容置腔2和第二容置腔3连通,第一容置腔2内设有第一螺旋桨9,第二容置腔3内设有第二螺旋桨10,壳体1内还设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3,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第一电机12,第二安装腔13内设有第二电机14,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外分别包覆有密封装置15,密封装置15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密封部19、第二密封部20和第三密封部21,第一密封部19与第二密封部20之间、第二密封部20与第三密封部2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以避免进水,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分别设于第二密封部20内,第二密封部20外壁两侧设有凸耳22,凸耳22上设有安装孔23,第二密封部20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23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以将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分别固定于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3内,第一密封部19设有供第一电机12输出轴和第二电机14输出轴穿出的通孔24,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通孔24与第一螺旋桨9连接,第二电机14的输出轴穿过通孔24与第二螺旋桨10连接,输出轴与通孔24之间通过机械密封机构进行密封,以避免第一容置腔2和第二容置腔3内的水进入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3内,从而避免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进水而影响使用效果。壳体1内还设有为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以及分别驱动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工作的控制装置16,控制装置16通过导线与电机连接,壳体1内设有用以放置导线的线槽18。控制装置16内还设有信号接受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趴在救生圈上,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分别驱动第一螺旋桨9和第二螺旋桨10转动,水经进水槽8进入第一容置腔2和第二容置腔3内,经第一螺旋桨9和第二螺旋桨10转动从分别第一排水口4和第二排水口5排出,从而产生推力,推动救生圈前进,带动使用者游回岸边,减少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保证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控制装置16分别驱动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工作,从而使得第一螺栓桨和第二螺旋桨10获得不同转速,使得救生圈能够转弯,保证了救生圈能以正确的方向带动使用者游回岸上。此外控制装置16内还设有信号接受器,当救助离岸边较远的落水者时,可通过遥控控制救生圈及时游到落水者身边,快速救助落水者。
进一步的,壳体1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拉手17,便于使用者使用时能够仅仅抓住救生圈,第一盖板6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盖板6分别盖合于第一容置腔2的上端和下端,第一容置腔2的上端和下端同时进水,使得第一螺旋桨9能够排出较多的水,从而获得较大的推力,加快了救生圈的移动速度,第二盖板7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盖板7分别盖合于第二容置腔3的上端和下端。第二容置腔3的上端和下端同时进水,使得第二螺旋桨10能够排出较多的水,从而获得较大的推力,加快了救生圈的移动速度,壳体1上还设有照明灯和应急救援灯,照明灯能够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提供照明光线,以便于救援,应急救援灯能够在使用者遇到危险时准确的知道使用者的位置,以及时提供救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救生圈,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呈U形,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容置腔(2)、第二容置腔(3)以及与第一容置腔(2)连通的第一排水口(4)和与第二容置腔(3)连通的第二排水口(5),第一容置腔(2)通过第一盖板(6)盖合,第二容置腔(3)通过第二盖板(7)盖合,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7)上设有多个进水槽(8),第一容置腔(2)内设有第一螺旋桨(9),第二容置腔(3)内设有第二螺旋桨(10),壳体(1)内还设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3),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第一电机(12),第二安装腔(13)内设有第二电机(14),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外分别包覆有密封装置(15),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旋桨(9)连接,第二电机(14)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旋桨(10)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为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以及分别驱动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工作的控制装置(16),控制装置(16)内还设有信号接受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壳体(1)由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壳体(1)侧壁上还设有多个拉手(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第一盖板(6)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盖板(6)分别盖合于第一容置腔(2)的上端和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第二盖板(7)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盖板(7)分别盖合于第二容置腔(3)的上端和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16)通过导线与电机连接,壳体(1)内设有用以放置导线的线槽(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密封装置(15)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密封部(19)、第二密封部(20)和第三密封部(21),第一电机(12)和第二电机(14)分别设于第二密封部(20)内,第一密封部(19)设有供第一电机(12)输出轴和第二电机(14)输出轴穿出的通孔(24),输出轴与通孔(24)之间通过机械密封结构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部(19)与第二密封部(20)之间、第二密封部(20)与第三密封部(2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部(20)外壁两侧设有凸耳(22),凸耳(22)上设有安装孔(23),第二密封部(20)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23)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
CN201720881382.2U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救生圈 Active CN207106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1382.2U CN207106822U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救生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1382.2U CN207106822U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救生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06822U true CN207106822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7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81382.2U Active CN207106822U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救生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0682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2126A (zh) * 2018-04-04 2018-09-0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可远程遥控航行的新型救生圈
CN108545161A (zh) * 2018-03-28 2018-09-1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和救助终端的水上智能救生系统
CN109018251A (zh) * 2018-06-21 2018-12-18 江苏百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电动救生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161A (zh) * 2018-03-28 2018-09-1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和救助终端的水上智能救生系统
CN108502126A (zh) * 2018-04-04 2018-09-0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可远程遥控航行的新型救生圈
CN109018251A (zh) * 2018-06-21 2018-12-18 江苏百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电动救生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6813A (zh) 一种电动救生圈
CN207106822U (zh) 一种电动救生圈
CN207328782U (zh) 自动返航遥控救生圈
CN208007250U (zh) 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
CN108545161A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和救助终端的水上智能救生系统
CN208102287U (zh) 一种动力救生圈
CN108216524A (zh) 一种动力救生圈
CN110525611B (zh) 一种潜水快速上浮设备
US3991563A (en)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CN207417092U (zh) 一种微型智能遥控应急救生圈
CN208931610U (zh) 潜水救援机器人
CN107364562A (zh) 一种能在环周360度内调整驱动方向的球形水下机器人
CN108502126A (zh) 一种可远程遥控航行的新型救生圈
CN206813269U (zh) 一种智能救生衣控制装置
CN208963291U (zh) 用于动力救生器的推进器
CN208979085U (zh)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CN208963288U (zh) 动力救生器
CN208731194U (zh) 一种水面救援装置
CN206552227U (zh) 一种带救生浮力功能的装置
CN110433465A (zh) 一种人体潜水辅助推进装置
CN214648933U (zh) 救生舱
CN109131789A (zh) 一种气流装置
CN206914592U (zh)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生装置
CN207328783U (zh) 一种遥控救生圈
CN206374951U (zh) 溺水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