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4679U -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4679U
CN207074679U CN201720811891.8U CN201720811891U CN207074679U CN 207074679 U CN207074679 U CN 207074679U CN 201720811891 U CN201720811891 U CN 201720811891U CN 207074679 U CN207074679 U CN 207074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ver board
battery cover
positive poles
bulge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118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有生
陆宾林
覃太平
余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118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4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4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4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盖板与极柱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包括电池盖板、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电池盖板设置有两个极柱孔,正极极柱与负极极柱的上部分别对应穿过极柱孔;负极极柱与极柱孔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圈,且负极极柱与电池盖板之间相互绝缘;正极极柱与极柱孔之间设置有导电密封圈,正极极柱与电池盖板通过导电密封圈电性连接,这样,导电密封圈替代了原有技术中的导电上塑胶的功能,实现正极极柱与导电密封圈的连接。而导电密封圈体积较小,所要使用的材料较少,且加工过程相对简单,这样降低了电池生产成本,提高了电池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盖板与极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小型化、轻便化及便携带化,如摄像机、笔记本以及手机等,这些电子产品的驱动电源也向着高容量、高安全性以及轻便化的方向发展,锂电池以其高容量等优良特性,广泛地运用在电子产品中。
锂电池包括壳体、盖板以及电芯等,其中电芯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具有上端开口,盖板则封闭在壳体的上端的开口,盖板底部设置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正、负极柱下部分别通过导电片与电芯连接,上端穿过盖板上的极柱孔延伸到电池外,实现对外部的供电。
现有技术中,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为:正、负极柱与极柱孔之间均设置有绝缘的密封圈,正极极柱上部设置有导电上塑胶,正极极柱通过导电上塑胶与盖板电性连接,负极极柱上部设置有绝缘上塑胶,负极极柱与盖板之间相互绝缘。
然而,这种方式的极柱与电池盖板之间的导电结构存在缺陷。由于制作导电上塑胶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导致电池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制作导电上塑胶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导致电池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池盖板、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电池盖板设置有两个极柱孔,所述正极极柱的上部及所述负极极柱的上部分别对应穿过两个所述极柱孔;所述负极极柱与所述极柱孔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圈,且所述负极极柱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相互绝缘;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极柱孔之间设置有导电密封圈,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电池盖板通过所述导电密封圈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盖板的顶部设置有上塑胶,所述上塑胶为绝缘塑胶。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密封圈设置有供所述负极极柱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负极极柱的外周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密封圈下部朝外凸起,形成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的上端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下表面抵接,且所述第一凸环的下端面与所述负极极柱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第一套环以及所述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形成在所述第一套环的外周,所述第一套环套设在所述负极极柱的外周,且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密封圈设置有供所述正极极柱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正极极柱的外周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密封圈下部朝外凸起,形成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的上端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下表面抵接,且所述第二凸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极柱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密封圈包括第二套环以及所述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形成在所述第二套环的外周,所述第二套环套设在所述正极极柱的外周,且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通过在正极极柱与极柱孔之间设置有导电密封圈,正极极柱与电池盖板通过导电密封圈电性连接,这样,导电密封圈替代了原有技术中的导电上塑胶的功能,实现正极极柱与导电密封圈的连接。而导电密封圈体积较小,所要使用的材料较少,且加工过程相对简单,这样,解决了由于制作导电上塑胶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导致电池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A-A处剖切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用于解决由于制作导电上塑胶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导致电池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极柱与电池盖板11的导电结构,包括电池盖板11、正极极柱12和负极极柱13,电池盖板11设置有两个分别供正极极柱12和负极极柱13穿过的极柱孔,正极极柱12与负极极柱13的上部分别对应穿过极柱孔;负极极柱13与极柱孔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圈14,且负极极柱13与电池盖板11之间相互绝缘,避免电池短路;正极极柱12与极柱孔之间设置有导电密封圈15,正极极柱12与电池盖板11通过导电密封圈15电性连接。
通过在正极极柱12与极柱孔之间设置有导电密封圈15,正极极柱12与电池盖板11通过导电密封圈15电性连接,这样,导电密封圈15替代了原有技术中的导电上塑胶16的功能,实现正极极柱12与导电密封圈15的连接。而导电密封圈15体积较小,所要使用的材料较少,且加工过程相对简单,这样,解决了由于制作导电上塑胶16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加工难度相对较大,导致电池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电池盖板11的顶部设置有上塑胶16,该上塑胶16为绝缘塑胶,这样,可以避免负极极柱13在接触到上塑胶16时,通过上塑胶16与电池盖板11电性连接,避免电池的短路。另外,上塑胶16对极柱有固定保护和密封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绝缘密封圈14设置有供负极极柱13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与负极极柱13的外周侧壁抵接,这样,可以使得绝缘密封圈14与负极极柱13之间完全密封。
具体地,绝缘密封圈14下部朝外凸起,形成第一凸环,第一凸环的上端面与电池盖板11的下表面抵接,且第一凸环的下端面与负极极柱13抵接,这样,绝缘密封圈14与电池盖板11紧压,使得绝缘密封圈14与电池盖板11之间密封。
另外,绝缘密封圈14包括第一套环以及第一凸环,第一凸环形成在第一套环的外周,第一套环套设在负极极柱13的外周,且穿设在第一通孔中了,这样,绝缘密封圈14可以完全隔绝负极极柱13与电池盖板11的接触,使得负极极柱13与电池盖板11绝缘。
本实施例中,导电密封圈15设置有供所述正极极柱12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与正极极柱12的外周侧壁抵接,这样,可以使得导电密封圈15与正极极柱12之间完全密封。
具体地,导电密封圈15下部朝外凸起,形成第二凸环,第二凸环的上端面与电池盖板11的下表面抵接,且第二凸环的下端面与正极极柱12抵接,这样,导电密封圈15与电池盖板11紧压,使得导电密封圈15与电池盖板11之间密封。
另外,导电密封圈15包括第二套环以及第二凸环,第二凸环形成在第二套环的外周,第二套环套设在正极极柱12的外周,且穿设在第二通孔中,这样,导电密封圈15完全包裹珠正极极柱12,使得正极极柱12与电池盖板11之间电性连接能够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盖板、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电池盖板设置有两个极柱孔,所述正极极柱的上部及所述负极极柱的上部分别对应穿过两个所述极柱孔;所述负极极柱与所述极柱孔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圈,且所述负极极柱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相互绝缘;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极柱孔之间设置有导电密封圈,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电池盖板通过所述导电密封圈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的顶部设置有上塑胶,所述上塑胶为绝缘塑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设置有供所述负极极柱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负极极柱的外周侧壁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下部朝外凸起,形成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的上端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下表面抵接,且所述第一凸环的下端面与所述负极极柱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圈包括第一套环以及所述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形成在所述第一套环的外周,所述第一套环套设在所述负极极柱的外周,且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密封圈设置有供所述正极极柱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正极极柱的外周侧壁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密封圈下部朝外凸起,形成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的上端面与所述电池盖板的下表面抵接,且所述第二凸环的下端面与所述正极极柱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密封圈包括第二套环以及所述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形成在所述第二套环的外周,所述第二套环套设在所述正极极柱的外周,且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CN201720811891.8U 2017-07-06 2017-07-06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Active CN207074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1891.8U CN207074679U (zh) 2017-07-06 2017-07-06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11891.8U CN207074679U (zh) 2017-07-06 2017-07-06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4679U true CN207074679U (zh) 2018-03-06

Family

ID=6152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11891.8U Active CN207074679U (zh) 2017-07-06 2017-07-06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46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2997A (zh) * 2022-06-27 2022-10-11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腔体结构的动力电池组
WO2023065192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192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CN115172997A (zh) * 2022-06-27 2022-10-11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腔体结构的动力电池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74679U (zh) 极柱与电池盖板的导电结构
US20160065261A1 (en) Cover of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065822A (zh) 纽扣电池
CN206947392U (zh) 电池盖板与极柱的密封结构
CN208848940U (zh) 一种电池顶盖
CN207743262U (zh) 纽扣电池
CN209029466U (zh) 纽扣电池
CN207053763U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265106U (zh) 电池的绝缘环
CN110535248B (zh) 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13851Y (zh) 一种方形电池
CN208062892U (zh) 一种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202905889U (zh) 锂离子电池
CN206878050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顶盖板
CN204271176U (zh) 电池组件
CN206363927U (zh) 一种移动电源按键开关
CN204216096U (zh) 一种电池一体化壳体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6806422U (zh) 带有定位凸起的电池极柱
CN107180928A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顶盖板
CN208352419U (zh) 具有防扭功能的一体成型电极柱与电池顶盖
CN207442926U (zh) 一种防水手持机
CN205920994U (zh) 极柱与盖板之间的绝缘结构
CN208690316U (zh) 稳定连通电池内部与外界的单出极柱顶盖
CN207303148U (zh) 一种锂电池
CN205582981U (zh) 便于安装的电池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200 Minghu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399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Redford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Gongming Dongkeng Town Guangming East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