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4277U -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 Google Patents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74277U CN207074277U CN201720777132.4U CN201720777132U CN207074277U CN 207074277 U CN207074277 U CN 207074277U CN 201720777132 U CN201720777132 U CN 201720777132U CN 207074277 U CN207074277 U CN 2070742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guiding device
- illuminating part
- guide body
- reflection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光线的第一光入射端面、用于接收第二光线的第二光入射端面、光出射面及与所述光出射面相对设置的光反射面;所述光反射面用于对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进行反射操作,所述光出射面出射经反射操作后的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本实用新型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通过在导光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发光体,进而使得分发光体产生的光线由导光本体的不同端相向传输,达到提升出射光线的均匀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背景技术
化妆镜子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使用的。在化妆照镜子的时候,由于需要照镜的角度不同,会造成局部光亮不足,导致看不清的情况发生,而光亮的角度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当需要进行不同角度观看时,可能存在光线不均匀的现象,从而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少出光不均匀的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一种导光装置,所述导光装置包括第一发光件、第二发光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第一光线的第一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出第二光线的第二控制电路及导光本体;所述导光本体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光线的第一光入射端面、用于接收第二光线的第二光入射端面、光出射面及与所述光出射面相对设置的光反射面;所述光反射面用于对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进行反射操作,所述光出射面出射经反射操作后的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低通滤波电路及驱动芯片,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对脉冲信号进行滤波操作,以输出线性的控制信号,所述驱动芯片根据所述线性的控制信号线性调节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亮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装置中,所述光反射面上设有多个散射网点。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装置中,所述多个散射网点的形状为圆形、楔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装置中,所述多个光散射网点的密度随与发光件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装置中,所述第一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入射端面处,所述第二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入射端面处;所述第一发光件包括单色温的暖光或冷光发光元件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发光件包括单色温的暖光或冷光发光元件的一种或者两种;或者,所述第一发光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双色温的温光的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双色温的温光的发光元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装置中,所述导光本体包括所述光反射面、与所述光反射面相对设置的光出射面、内侧面及与所述内侧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所述光反射面、光出射面、内 侧面及外侧面组成楔形的截面;其中,所述内侧面在所述楔形截面上的长度与所述外侧面在所述楔形截面上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装置中,所述导光装置还包括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临近所述导光装置的光反射面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光装置中,所述导光装置的光出射面为凸面圆弧形或者凹面圆弧形。一种化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镜包括镜面及沿所述镜面周长方向设置的导光装置,其中,所述导光装置包括第一发光件、第二发光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第一光线的第一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出第二光线的第二控制电路及导光本体;所述导光本体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光线的第一光入射端面、用于接收第二光线的第二光入射端面、光出射面及与所述光出射面相对设置的光反射面;所述光反射面用于对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进行反射操作,所述光出射面出射经反射操作后的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
进一步地,在所述化妆装置中,所述化妆镜还包括柔光装置,所述柔光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镜面,所述导光装置的光出射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内。
上述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通过在导光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发光体,进而使得分发光体产生的光线由导光本体的不同端相向传输,达到提升出射光线的均匀度的目的。另外,通过在临近导光本体的光反射面设置光反射装置及在光出射面设置柔光装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出射光线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装置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光件与导光本体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导光装置及其第一截面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是图1中导光装置及其第二截面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导光装置的IES曲线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控制电路板中控制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化妆镜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8是图7组装后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导光装置 10
第一入射端面 100
第二入射端面 102
光出射面 104
光反射面 106
第一发光件 130
第二发光件 140
导光本体 110
灯珠 131
反射杯 133
柔光装置 20
镜面 30
控制电路板 40
散热装置 50
支撑件 60
散热片 503
导热硅胶 505
反光装置 70
内侧面 112
外侧面 114
开口 200
第一收容空间 202
第二收容空间 204
抵扣部 600
接触面 505
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导光装置1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导光本体110、位于所述导光本体110第一端处的第一发光件130及位于所述导光本体110第二端处的第二发光件140。所述第一发光件130用于发出一条或多条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发光件140用于发出一条或多条第二光线。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本体110可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光入射端面100、位于第二端的第二光入射端面102、光出射面104及与所述光出射面104相对设置的光反射面106。所述光反射面106用于对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进行反射操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线及/或第二光线中一部分光线可经由所述光反射面106的反射操作后由所述光出射面104出射;所述第一光线及/或者第二光线中的另一部分光线可沿所述导光本体110所在的传播路径进行传输,例如,所述第一光线可由第一方向沿所述导光本体110所在的传播路径向第二方向传输;所述第二光线可由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导光本体110所在的传播路径向所述第一方向传输。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入射端面100及所述第二光入射端面102相对设置,如此,可使得位于所述导光本体110第一端处的第一发光件130所产生的第一光线与位于所述导光本体110第二端处的第二发光件140所产生第二光线在所述导光本体110在所述传播路径上进行混合、叠加,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在所述光出射面104出射可形成出光较均匀的光源。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可包括单色温的暖光或冷光发光元件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发光件140可包括单色温的暖光或冷光发光元件的一种或者两种。较佳地,当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均包括单色温的暖光发光元件时,所述导光装置10可形成双暖光的光源。当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包括单色温的冷光发光元 件时,所述导光装置10可形成双冷光的光源。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亦均可包括2个暖光的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增减,以满足不同条件、场景下的光源的需求。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双色温的温光的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件140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双色温的温光的发光元件,以不同条件、场景下的光源进行搭配或者配制。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均可包含灯珠及反射杯。作为一举例说明,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可包括灯珠131及反射杯133。所述灯珠131用于产生一条或多条的所述第一光线,所述反射杯133大致呈倒锥形,其具有开口及底部。所述灯珠131设置于所述反射杯133的底部,所述反射杯133用于将所述灯珠131产生的一条或多条的所述第一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得所述灯珠131产生的第一光线尽可能多的由所述开口及所述第一入射端面100进入所述导光本体110内,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较佳地,所述灯珠131产生的一条或多条件所述第一光线均可在所述反射杯133内产生全反射,进而使得所述灯珠131产生的第一光线均可入射至所述导光本体11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件130与所述第一入射端面100之间还可设置第一透镜(图未示),所述第二发光件140与所述第二入射端面102之间亦可设置第二透镜(图未示),所述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用于对入射的光线进行扩散,以扩大入射光线的角度,进而使得进入所述导光本体110内的光线的分布较为均匀。较佳地,所述第一发光件130产生的第一光线可通过所述第一透镜的扩散后可产生具有较大的入射角度的光线,同理,所述第二发光件140产生的第二光线亦可通过所述第二透镜的扩散后产生具有较大的入射角度的光线。
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通过LED封装(单色温/双色温芯片),使得单位面积发光芯片输出光通量高,具有较大的驱动电流密度,可兼顾高显色,高亮度的效果。当然,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的显色及高度亦可通过控制电路板40(示于图7)进行调节。
所述光反射面106上还设置有若干散射网点108。所述散射网点108的形状可为圆形、楔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以理解地,圆形散射网点具有各向同性散射;楔形散射网点可以适当补偿色散。因此,可根据实现需求,在所述光反射面106上设置不同数量的圆形散射网点或者楔形的散射网点。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对称双光源(包含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两个光 源的衰减曲线应该满足对称衰减的特点,这样两个光源的叠加效果能够得到均匀的输出光。可以理解地,单光源的衰减曲线:
P(x)=P0e-cx
其中,C为散射网点的密度。考虑工艺和加工等方面的因素,可以采用均匀密度。
散射网点最大密度为:
Cmax=lg(1-PC/P0)/xmax
其中,PC是材料传输光损耗和材料有关,xmax是导光板长度。
散射网卡的尺寸原则上越小越好。但是考虑到工艺难度,一般在0.01~0.007mm左右即可。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射网点108在所述光反射面106上分布的密度可随与光源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较佳地,由于邻近发光件时,光通量较大,所述散射网点108分布的密度可较小;而远离发光件时,光通量较小,所述散射网点108分布的密度可适当增大,进而可使得所述导光装置10的出光较为均匀,可减少其因与发光件距离所带来的影响。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导光本体110还包括内侧面112及外侧面114。所述导光本体110的内侧面112、外侧面114、光反射面106及光出射面104共同围组成所述传播路径。所述导光本体110大致呈环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侧面112及外侧面114亦可涂上具有反光的材料,以使得所述第一光线及/或第二光线可较好的在所述传播路径上进行出射,以将所述第一光线及/或第二光线尽可能多的由所述光出射端104出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本体110的光反射面106上还可临近设置光反射装置70(示于图7),所述光反射装置70可增加对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的反射强度,有利于减小光损耗,提高光的利用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本体110的截面大致呈楔形,其中,所述内侧面112所在所述截面上的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外侧面114所在所述截面上的边的长度,如此,可使得光向外扩撒开以至于不刺眼。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珠131可靠近所述导光装置10的光反射面106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珠131可靠近所述导光本体110截面中心轴线或者是楔形截面的窄边设置。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所述导光本体110的另一截面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述导光本体110的截面大致呈楔形,其中,所述内侧面112所在所述截面上的边的长度小于所述外侧面114所在所述截面上的边的长度,如此,使得所述外侧面114的导光路径长,因此需要厚一些,可出射较多的光线,而所述内侧面112的导光路径短,因此需要薄一些使得出射光线在光出射面104的出射较为均匀。
另外,所述导光本体110上光出射面104可凸面圆弧形或者凹面圆弧形。可以使得出射光 线按照特定光分布曲线在空间分布,如形成类蝙蝠翼型的IES曲线(如图5所示),进而可使得在距离镜面10~50cm范围内(一般化妆范围),使得光线较均匀分布于使用者面部,同时有利于降低眩光值。
请一并参阅图6、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化妆镜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镜面30、收容所述镜面30及所述导光装置10的柔光装置20、用于控制所述导光装置10的色温及亮度的控制电路板40、用于支撑所述控制电路板40的支撑装置60及用于对所述控制电路板40散热的散热装置50。
所述柔光装置20包含第一收容空间202及第二收容空间204,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02用于收容所述镜面30,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04用于收容所述导光装置10。所述柔光装置20可通过扣合部将所述镜面30扣合至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以使得所述镜面30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光装置20用于对所述导光装置10的出射光线进行柔光处理,以使得所述导光装置10的出射光线均匀、柔和,也有利于降低眩光值。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光装置20可为具有雾化腐蚀透明的亚克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所述柔光装置20与所述导光装置10之间加入不影响显色的色粉,或者是在导光装置10与柔光装置20之间加入散光纸。
所述反光装置70邻近所述导光本体110的光反射面106设置,以增强对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的反射强度。
所述导光装置10大致呈环形,其具有开口200,所述开口200形成所述第一入射端面100及第二入射端面102。
所述支撑件60用于将所述控制电路板40及反光装置106与所述导光装置10及柔光装置20进行固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60的数量可为两个,所述支撑件60包括向上凸起的抵扣部600,邻近所述第一入射端面100的抵扣部600的外表面设有两个正对所述第一入射端面100的第一发光件130,邻近所述第二入射端面102的抵扣部600的外表面设有两个正对所述第二入射端面102的第二发光件140,如此,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发出的光线可分别从所述第一入射端面100及第二入射端面102入射至所述导光本体1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板40可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及第二发光件140的亮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发出的第一光线可由第一控制电路来调节,所述第二发光件140发出的第二光线可由第二控制电路来调节。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 可相同,本实施方式就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来举例说明。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可包括驱动芯片U1、滤波电路、外围电路及所述第一发光件13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包括两发光二极管,分别为D2及D3。
所述驱动芯片U1通过调节输出至所述第一发光件130上的电压及/或电流来达到调节其亮度的目的。
所述驱动芯片U1可包括电压输入引脚VIN、电压输出引脚SW、侦测引脚0V、接地引脚GND、反馈引脚FB及控制引脚CTRL。
所述电压输入引脚VIN连接于电源5V,所述电源5V通过电容C1接地。
所述控制引脚CTRL通过电阻R1接收开关信号,以通过第一方式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亮度。所述控制引脚CTRL还通过下拉电阻R2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1可通过所述控制引脚CTRL接收的开关信号来调节所述第一发光件130的亮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信号可为高低电平的信号,当所述开关信号为高电平的信号时,所述驱动芯片U1可提高所述电源输出引脚SW的电压或电流,以增加所述第一发光件130的亮度;当所述开关信号为低电平的信号时,所述驱动芯片U1可降低所述电源输出引脚SW输出的电源或电路,进而达到降低所述第二发光件130的亮度的目的。
所述电压输出引脚SW通过电感L1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引脚VIN,还连接于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串联的发光二极管D2、D3及电阻R6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于所述侦测引脚OV,还通过电容C2接地。所述接地引脚GND接地。
所述反馈引脚FB通过电容C3接地,还通过电阻R5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D3与所述电阻R6的节点处。所述反馈引脚FB还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4及电阻R3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电阻R4与电阻R3的节点处还通过电容C4接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芯片U1可将所述脉冲信号作为第二方式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亮度。
可以理解地,所述控制信号可为脉冲信号,所述电阻R4及电容C4可组成所述低通滤波电路。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操作,以使得所述驱动芯片U1的反馈引脚FB接收到线性的控制信号。当接收到线性的控制信号时,所述驱动芯片U1可线性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130发光的第一光线,可使得输出更为稳定,在保证能效利用的前提下,使得光的频闪更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信号可为0、1的开关信号。例如,当所述开关信号为0时,表示所述驱动芯片U1,可降低所述电源输出引脚SW输出的电源或电路,进而达到降低所述第二发光件130的亮度的目的;当所述开关信号为1时,表示所述驱动芯片U1可提高所 述电源输出引脚SW的电压或电流,以增加所述第一发光件130的亮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60可为铝基板,所述支撑件60还可用于对发光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装置50包括两散热片503。所述两散热片503分别设置两支撑件60的侧面。具体地,所述散热片503可包括向下延伸的接触面505。所述散热片503的接触面505可与所述支撑件60的侧面相接触,并当所述散热片503与所述支撑件60相接触时,所述散热片503位于对应发光件的下方,以对发光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片503的接触面505可用于扩大散热面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50还包括两导热硅胶505。每一导热硅胶505设置于对应散热片503与支撑件60之间,以传递所述散热片503的热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50可只包括所述散热片503,如此,所述散热片503可直接与对应的支撑件60接触,以实现热量的散发。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铝基板和散热片和导热硅胶配合的散热方式,使发光原件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快的导出,结构如下兼顾加工难度与散热面积。散热片材料为热阻低的材料,可以为铝,亦或为铜。
上述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通过在导光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发光体,进而使得分发光体产生的光线由导光本体的不同端相向传输,达到提升出射光线的均匀度的目的。另外,通过在临近导光本体的光反射面设置光反射装置及在光出射面设置柔光装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出射光线的均匀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系统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或系统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包括第一发光件、第二发光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第一光线的第一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出第二光线的第二控制电路及导光本体;所述导光本体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光线的第一光入射端面、用于接收第二光线的第二光入射端面、光出射面及与所述光出射面相对设置的光反射面;所述光反射面用于对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进行反射操作,所述光出射面出射经反射操作后的所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低通滤波电路及驱动芯片,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对脉冲信号进行滤波操作,以输出线性的控制信号,所述驱动芯片根据所述线性的控制信号线性调节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面上设有多个散射网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射网点的形状为圆形、楔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射网点的密度随与发光件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入射端面处,所述第二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入射端面处;所述第一发光件包括单色温的暖光或冷光发光元件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发光件包括单色温的暖光或冷光发光元件的一种或者两种;或者,所述第一发光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双色温的温光的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双色温的温光的发光元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本体包括所述光反射面、与所述光反射面相对设置的光出射面、内侧面及与所述内侧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所述光反射面、光出射面、内侧面及外侧面组成楔形的截面;其中,所述内侧面在所述楔形截面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外侧面在所述楔形截面上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还包括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临近所述导光装置的光反射面设置。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装置的光出射面为凸面圆弧形或者凹面圆弧形。
9.一种化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镜包括镜面及沿所述镜面周长方向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光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镜还包括柔光装置,所述柔光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镜面,所述导光装置的光出射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7132.4U CN207074277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7132.4U CN207074277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74277U true CN207074277U (zh) | 2018-03-06 |
Family
ID=6151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77132.4U Active CN207074277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74277U (zh) |
-
2017
- 2017-06-29 CN CN201720777132.4U patent/CN2070742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9115A (zh) | 一种健康智能教室照明系统 | |
CN107092052A (zh) |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 |
CN205103528U (zh) | 闪光灯装置 | |
CN109389947A (zh) | 显示设备 | |
CN103453439A (zh) | 一种应用于led超薄灯具的光学模块 | |
CN104487762B (zh)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032816B (zh) | 匀光透镜、使用该匀光透镜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7074277U (zh) |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化妆镜 | |
CN110221378A (zh) | 一种阵列侧嵌入透镜式导光板背光耦合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202769592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led配光系统 | |
CN208566216U (zh) | 低蓝光led光源及照明装置 | |
CN205979419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5244945U (zh) | 新型光纤传导护眼台灯 | |
CN203421626U (zh) | 折反射出光装置 | |
CN209327744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 |
CN208074608U (zh) | 一种led灯 | |
CN102322612A (zh) | 一种led一次透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5299249U (zh) | 一种基于数字电源控制的智能集成光组件 | |
CN104793398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背投式液晶电视 | |
CN103453450A (zh) | 折反射出光装置 | |
CN106920521B (zh) | Led调光方法和装置 | |
CN209459763U (zh) | 一种可实现光谱测量的变焦灯 | |
CN110925661A (zh) | 一种变焦射灯及变焦射灯的制作方法 | |
CN203179949U (zh) | 一种用于背光源的边发射型led | |
CN209495155U (zh) | 一种均匀照明的led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