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9034U -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9034U
CN207069034U CN201720651392.7U CN201720651392U CN207069034U CN 207069034 U CN207069034 U CN 207069034U CN 201720651392 U CN201720651392 U CN 201720651392U CN 207069034 U CN207069034 U CN 207069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wind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13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松林
孙雷鸣
邱灵灵
陶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do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DO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DO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DO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513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9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9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9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包括立柱、发电机构、天线、收发器和馈线,天线包括壳体和导风机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外壳、连接轴和驱动组件,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和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铰接轴、调节杆和连接杆,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驱动轮、皮带和调节块,驱动组件包括粗调组件、精调组件和传动轴,粗调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和第一齿轮,该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中,通过驱动组件来对导风机构的导风外壳的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大风作用到外壳上的作用力调节到最小,从而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调节机构,实现了对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的调节,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基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背景技术
天馈线系统是微波中继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天线起着将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转换为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或将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转换为馈线中传输的电磁波的作用。而馈线则是电磁波的传输通道。在多波道共用天馈线系统的微波中继通信电路中,天馈线系统的技术性能、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共用天馈线系统的各微波波道的通信质量。
在现在的天馈线系统中,大多都是设置在户外,但是在遇到大风天气的时候,由于天线的固定不动的,所以如果大风的作用力全部作用在天线上的话,容易对天线的连接造成损坏,从而吹掉天线,这样就容易造成人身的安全,降低了天馈线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如此,在现在的天馈线系统中,大多都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机构,但是由于安装的机构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不同纬度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角度固定不佳,降低了系统的发电效率,降低了天馈线系统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包括立柱、发电机构、天线、收发器和馈线,所述天线设置在立柱的上半段,所述天线通过馈线与收发器电连接,所述发电机构和收发器均设置在立柱上;
所述天线包括壳体和两个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设置在壳体的两侧,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导风外壳、连接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连接轴与导风外壳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凹槽,所述连接轴设置在导风外壳靠近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轴与凹槽匹配,所述导风外壳远离壳体的一侧的截面为流线型;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铰接轴、调节杆和两根连接杆,所述铰接轴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铰接轴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杆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的一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调节杆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与对应的连接杆传动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驱动轮、皮带和调节块,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与调节块传动连接,所述调节块套设在调节杆的外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设有若干外螺纹,所述调节块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匹配,所述连接杆与调节块铰接。
其中,通过调节组件来控制两根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的开合角度,从而能够实现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的调节。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来控制驱动轮的转动,随后驱动轮就通过皮带来控制调节块转动,调节块就会在调节杆的外周转动,此时调节块的内部的内螺纹与调节杆外周的外螺纹发生匹配,实现了调节块在调节杆上的移动,随后调节块就会来控制对应的连接杆绕着铰接轴转动,就能够实现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对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的调节,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粗调组件、精调组件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连接轴传动连接,所述粗调组件通过传动轴与连接轴传动连接,所述精调组件通过传动轴与连接轴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粗调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周设有若干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与第一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精调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和凸轮,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与凸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内部设有若干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沿着传动轴的内部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传动齿与凸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动齿的数量是第一传动齿的数量的两倍。
其中,当大风来临的时候,需要对风向进行精确把握,随后再通过驱动组件来对导风机构的导风外壳的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大风作用到外壳上的作用力调节到最小,从而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可靠性。首先经过风向标对风向进行测量,接着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控制第一齿轮转动,随后第一齿轮就会控制第一传动齿转动,在对连接轴来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导风外壳的粗调节;接着进行精确调节,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来控制凸轮的自转,凸轮每转动一周就会控制传动轴转动一格,从而来调节连接轴控制导风外壳进行精确调节
事实上,由于第二传动齿的数量是第一传动齿的数量的两倍,所以第一电机调节的精度的步长是第二电机调节的步长的两倍,从而能够实现对导风外壳的角度的精确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风向标。
作为优选,所述天线与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
作为优选,所述收发器的内部设有蓄电池。
作为优选,所述收发器上还设有显示界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中,通过驱动组件来对导风机构的导风外壳的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大风作用到外壳上的作用力调节到最小,从而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通过调节机构,实现了对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的调节,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的发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风向标,3.天线,4.支撑杆,5.太阳能发电板,6.调节机构,7.收发器,8.壳体,9.驱动组件,10.导风外壳,11.连接轴,12.第一驱动轴,13.第一齿轮,14.传动轴,15.第二驱动轴,16.凸轮,17.铰接轴,18.连接杆,19.调节块,20.皮带,21.驱动轮,22.第三驱动轴,23.第三电机,24.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包括立柱1、发电机构、天线3、收发器7和馈线,所述天线3设置在立柱1的上半段,所述天线3通过馈线与收发器7电连接,所述发电机构和收发器7均设置在立柱1上;
所述天线3包括壳体8和两个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设置在壳体8的两侧,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导风外壳10、连接轴11和驱动组件9,所述驱动组件9通过连接轴11与导风外壳10传动连接,所述壳体8的两端均设有凹槽,所述连接轴11设置在导风外壳10靠近壳体8的一侧,所述连接轴11与凹槽匹配,所述导风外壳10远离壳体8的一侧的截面为流线型;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5和调节机构6,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铰接轴17、调节杆24和两根连接杆18,所述铰接轴17设置在立柱1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8的一端与铰接轴17铰接,所述连接杆18的另一端与调节杆24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杆24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5的一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5与调节杆24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与对应的连接杆18传动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3、第三驱动轴22、驱动轮21、皮带20和调节块19,所述第三电机23通过第三驱动轴22与驱动轮2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21通过皮带20与调节块19传动连接,所述调节块19套设在调节杆24的外周,所述调节杆24的外周设有若干外螺纹,所述调节块19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匹配,所述连接杆18与调节块19铰接。
其中,通过调节组件来控制两根连接杆18与调节杆24之间的开合角度,从而能够实现太阳能发电板5的角度的调节。第三电机23通过第三驱动轴22来控制驱动轮21的转动,随后驱动轮21就通过皮带20来控制调节块19转动,调节块19就会在调节杆24的外周转动,此时调节块19的内部的内螺纹与调节杆24外周的外螺纹发生匹配,实现了调节块19在调节杆24上的移动,随后调节块19就会来控制对应的连接杆18绕着铰接轴17转动,就能够实现连接杆18与调节杆24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对太阳能发电板5的角度的调节,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粗调组件、精调组件和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与连接轴11传动连接,所述粗调组件通过传动轴14与连接轴11传动连接,所述精调组件通过传动轴14与连接轴11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粗调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12和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12与第一齿轮1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外周设有若干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与第一齿轮13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精调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15和凸轮16,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15与凸轮16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内部设有若干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沿着传动轴14的内部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传动齿与凸轮16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动齿的数量是第一传动齿的数量的两倍。
其中,当大风来临的时候,需要对风向进行精确把握,随后再通过驱动组件9来对导风机构的导风外壳10的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大风作用到外壳上的作用力调节到最小,从而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可靠性。首先经过风向标2对风向进行测量,接着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12控制第一齿轮13转动,随后第一齿轮13就会控制第一传动齿转动,在对连接轴11来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导风外壳10的粗调节;接着进行精确调节,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15来控制凸轮16的自转,凸轮16每转动一周就会控制传动轴14转动一格,从而来调节连接轴11控制导风外壳10进行精确调节
事实上,由于第二传动齿的数量是第一传动齿的数量的两倍,所以第一电机调节的精度的步长是第二电机调节的步长的两倍,从而能够实现对导风外壳10的角度的精确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1的顶端设有风向标2。
作为优选,所述天线3与立柱1之间设有支撑杆4。
作为优选,所述收发器7的内部设有蓄电池。
作为优选,所述收发器7上还设有显示界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电机23为伺服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中,通过驱动组件9来对导风机构的导风外壳10的方向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大风作用到外壳上的作用力调节到最小,从而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通过调节机构6,实现了对太阳能发电板5的角度的调节,提高了天馈线系统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发电机构、天线、收发器和馈线,所述天线设置在立柱的上半段,所述天线通过馈线与收发器电连接,所述发电机构和收发器均设置在立柱上;
所述天线包括壳体和两个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设置在壳体的两侧,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导风外壳、连接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连接轴与导风外壳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凹槽,所述连接轴设置在导风外壳靠近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轴与凹槽匹配,所述导风外壳远离壳体的一侧的截面为流线型;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铰接轴、调节杆和两根连接杆,所述铰接轴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铰接轴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杆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在太阳能发电板的一侧,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调节杆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与对应的连接杆传动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驱动轮、皮带和调节块,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与调节块传动连接,所述调节块套设在调节杆的外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设有若干外螺纹,所述调节块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匹配,所述连接杆与调节块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粗调组件、精调组件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连接轴传动连接,所述粗调组件通过传动轴与连接轴传动连接,所述精调组件通过传动轴与连接轴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调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周设有若干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与第一齿轮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调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和凸轮,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与凸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内部设有若干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沿着传动轴的内部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传动齿与凸轮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齿的数量是第一传动齿的数量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风向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与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的内部设有蓄电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上还设有显示界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
CN201720651392.7U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Active CN207069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1392.7U CN207069034U (zh)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1392.7U CN207069034U (zh)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9034U true CN207069034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4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1392.7U Active CN207069034U (zh)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90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00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474144A (zh) * 2018-05-10 2019-11-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00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474144A (zh) * 2018-05-10 2019-11-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474144B (zh) * 2018-05-10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85442U (zh) 一种蜗轮蜗杆驱动的天线驱动机构
CN207069034U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CN106972819B (zh) 一种角度调节且安装灵活的光伏发电设备
CN105151278B (zh) 一种适用于无人机的舵面差分驱动机构
CN107086349A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智能天馈线系统
CN209183740U (zh) 天线、用于调节天线水平方位角的调节装置及传动机构
CN109659696A (zh) 天线、用于调节天线水平方位角的调节装置及传动机构
CN110931979A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103019264B (zh) 一种中小型塔式反射聚光太阳能定日镜场的跟踪系统
CN105655712A (zh) 天线调节装置
CN106005416A (zh) 一种用于农业播种的采用无线遥控技术的新型无人机
CN106949015B (zh) 一种具有调速功能的风力发电机
CN107104266A (zh) 一种太阳能通信基站
CN204761380U (zh) 阵列式双轴联动太阳跟踪装置
CN104929858B (zh) 一种直齿条式风轮叶片调节机构
CN208939143U (zh) 一种微波通讯车载天线旋转定向装置
CN108039858B (zh) 一种便于调节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
CN206195149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调节机构
CN208252720U (zh) 可靠耐用的双动力驱动装置
CN209434395U (zh) 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宽带低仰角高增益圆极化微天线
CN206461223U (zh) 一种输电线路避雷器
CN207665268U (zh) 一种超导回旋加速器谐振腔微扰棒驱动机构
CN207070367U (zh) 一种用于户外的具有自发电功能的微微基站
CN208178568U (zh) 便捷耐用的切割装置
CN103135609A (zh) 一种平行于地球自转轴的单轴跟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4072 21st floor, No.2, 530 building, No.100, DiCui Road, Liyuan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odo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72 21st floor, No.2, 530 building, No.100, DiCui Road, Liyuan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ODO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