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45660U -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45660U
CN207045660U CN201720758151.2U CN201720758151U CN207045660U CN 207045660 U CN207045660 U CN 207045660U CN 201720758151 U CN201720758151 U CN 201720758151U CN 207045660 U CN207045660 U CN 207045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plane
curved support
support structure
supporting part
plane h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81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雅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illion F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illion F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illion F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illion F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581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45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45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45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包括:前端保持支撑部、弧形支撑结构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用于连接无人机本体;所述后端保持支撑部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马达;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为两面对称的、且突出弧度均向外侧设计的中空式结构;该结构实现了机臂在升力的方向上,有效的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比例,提高了无人机的综合效率,延长了飞行时长;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通过可伸缩机臂的结构设计,增加了无人机的工作范围;通过空气弹囊的浮漂设计,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海面作业半径,降低了无人机的非必要式坠机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结构,尤其是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该结构造价低廉,技术设计优化,在最大程度的保证飞行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无人机整体的飞行重量以及较粗机臂对占空比的不利影响。
背景技术
随着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日趋广泛,多旋翼无人机的入门门槛越来越低,“到手飞”、个人航拍机等,它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起飞后可在空中悬停;它的操控原理简单,操控器四个遥感操作对应飞行器的前后、左右、上下和偏航方向的运动;在自动驾驶仪方面,多旋翼自驾仪控制方法简单,控制器参数调节也很简单;
但在现有技术中,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无论是采用注塑制造,还是折叠的连接方式,为了保证机臂的有效强度,均采用一体化的机臂式结构设计,从马达连接端到机臂的根部,其构造越来越粗,因此,当无人机的机臂越长,对马达的工作效率就影响越大,带来飞机的飞行时间变短,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解决现有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在桨叶升力方向占空比过大的不足,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无人机的桨叶的综合效率,降低了整体无人机的重量同时,大大延长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间。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包括:前端保持支撑部、弧形支撑结构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并处于靠近无人机本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无人机本体;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无人机本体与前端保持支撑部的连接为折叠活动式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保持支撑部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马达;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马达采用高速无刷电机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为两面对称的、且突出弧度均向外侧设计的中空式结构;该结构能最大的有利于提高无人机桨叶的综合效率,通过中空与外凸弧度的合理设计,可以很好的延长无人机的飞行时间,降低无用功的产生;
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孔,用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和后端保持支撑部的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中两面对称向外突出的中空式结构可以设计成拉伸并能卡住的“抽屉滑道”式结构设计,可以很好的进行机臂的长度调节,当需要进行复杂表演动作时,可以将机臂拉伸稍短些后卡住;当需要平稳飞行达到最佳的平衡拍摄效果时,可以将机臂适当的拉伸稍长些后卡住;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弧形支撑结构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均采用结构性能优良的轻质材料加工制作;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个对称弧面结构部的厚度优选为0.1mm-2mm之间;经实验验证,该厚度值范围可以保证优良的结构应力的同时,降低无人机的整体重量和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为了达到夜间飞行的最佳可视效果,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个对称弧面的里外侧,均涂有夜光漆,方便无人机夜晚的观察与飞行安全;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在执行远距离跨海任务时,尤其是跨海作业操作时,很多无人机因为续航电力不足,往往只能单程的完成诸如测绘、侦查以及航拍灾后评估等工作,其在返回途中通常因为能量耗尽而坠入大海、胡泊等处,为了更好的降低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非必要消耗,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空气弹囊结构,当无人机电能消耗殆尽时,可以通过手操或者相应控制装置将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中间部位的空气弹囊结构自动打开,使得无人机本体可安全的漂浮在海面上,再通过其无人机本体上部自带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补充充电作业,待多日充电完成后,手控分离空气弹囊结构,将无人机安全飞回,此举可大量的节约无人机的单程任务式消耗;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的样式也可以做成三角结构或者W型等结构;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加工制作;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下面简要介绍其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机臂的主要设计结构采用弧形的支撑结构,采用弯曲的表面设计,可以极大的增加自保持能力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支撑力;
其次,通过对称的正反两面结构,保证无人起飞时,所述机臂在各个方向都具备一定的应力强度;
再次,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端采用前端保持支撑部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作为保持和连接结构,并与弧形支撑结构两端预留的螺栓孔螺钉连接,
最后,弧形支撑结构的外侧还可加装保护罩结构,所述保护罩用于保护人员和桨叶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结构实现了机臂在升力的方向上,有效的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比例,提高了无人机的综合效率,延长了飞行时长;
2.该结构安全、可靠,能够满足足够应力支撑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材料的使用;
3.通过可伸缩机臂的结构设计,在满足占空比降低前提下,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工作范围;
4.通过空气弹囊的浮漂设计,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海面作业半径,降低了无人机的非必要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的各部位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包括:前端保持支撑部101、弧形支撑结构102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103;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101位于弧形支撑结构102的一端,并处于靠近无人机本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无人机本体;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无人机本体与前端保持支撑部101的连接为折叠活动式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保持支撑部103位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 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马达104;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马达104采用高速无刷电机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为两面对称的、且突出弧度均向外侧设计的中空式结构;该结构能最大的有利于提高无人机桨叶105的综合效率,通过中空与外凸弧度的合理设计,可以很好的延长无人机的飞行时间,降低无用功的产生;
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孔,用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101和后端保持支撑部103的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中两面对称向外突出的中空式结构可以设计成拉伸并能卡住的“抽屉滑道”式结构设计,可以很好的进行机臂的长度调节,当需要进行复杂表演动作时,可以将机臂拉伸稍短些后卡住;当需要平稳飞行达到最佳的平衡拍摄效果时,可以将机臂适当的拉伸稍长些后卡住;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101、弧形支撑结构102 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103均采用结构性能优良的轻质材料加工制作;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的两个对称弧面结构部的厚度优选为0.1mm-2mm之间;经实验验证,该厚度值范围可以保证优良的结构应力的同时,降低无人机的整体重量和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为了达到夜间飞行的最佳可视效果,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的两个对称弧面的里外侧,均涂有夜光漆,方便无人机夜晚的观察与飞行安全;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在执行远距离跨海任务时,尤其是跨海作业操作时,很多无人机因为续航电力不足,往往只能单程的完成诸如测绘、侦查以及航拍灾后评估等工作,其在返回途中通常因为能量耗尽而坠入大海、胡泊等处,为了更好的降低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非必要消耗,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空气弹囊结构201,当无人机电能消耗殆尽时,可以通过手操或者相应控制装置将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中间部位的空气弹囊结构201自动打开,使得无人机本体可安全的漂浮在海面上,再通过其无人机本体上部自带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补充充电作业,待多日充电完成后,手控分离空气弹囊结构201,将无人机安全飞回,此举可大量的节约无人机的单程任务式消耗;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102的样式也可以做成三角结构或者W型等结构;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101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103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加工制作;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下面简要介绍其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机臂的主要设计结构采用弧形的支撑结构,采用弯曲的表面设计,可以极大的增加自保持能力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支撑力;
其次,通过对称的正反两面结构,保证无人起飞时,所述机臂在各个方向都具备一定的应力强度;
再次,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端采用前端保持支撑部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作为保持和连接结构,并与弧形支撑结构两端预留的螺栓孔螺钉连接,
最后,弧形支撑结构的外侧还可加装保护罩结构,所述保护罩用于保护人员和桨叶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碰撞。
该结构实现了机臂在升力的方向上,有效的减少了空间的占用比例,提高了无人机的综合效率,延长了飞行时长;该结构安全、可靠,能够满足足够应力支撑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通过可伸缩机臂的结构设计,在满足占空比降低前提下,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工作范围;通过空气弹囊的浮漂设计,大大增加了无人机的海面作业半径,降低了无人机的非必要式损耗;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保持支撑部、弧形支撑结构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
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一端,并处于靠近无人机本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无人机本体;所述后端保持支撑部位于弧形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马达;
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为两面对称的、且突出弧度均向外侧设计的中空式结构;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孔,用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和后端保持支撑部的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支撑结构中两面对称向外突出的中空式结构还设计有拉伸的并能卡住的“抽屉滑道”式结构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与前端保持支撑部的连接结构为折叠活动式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弧形支撑结构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均采用结构性能优良的轻质材料加工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个对称弧面结构部的厚度为0.1-2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两个对称弧面的里外侧,均涂有夜光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空气弹囊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样式还可以做成三角结构或者W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保持支撑部以及后端保持支撑部还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加工制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结构的外侧还可加装保护罩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采用高速无刷电机装置。
CN201720758151.2U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Active CN207045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8151.2U CN207045660U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8151.2U CN207045660U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45660U true CN207045660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8151.2U Active CN207045660U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45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6305A (zh) 一种飞行汽车
CN108557081A (zh) 一种太阳能联翼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28804U (zh) 一种大型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CN207943165U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及其升降起落架
CN207917151U (zh) 油电混合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03283375U (zh) 一种飞行器的机翼布局结构
CN106347663A (zh) 一种翼身融合飞翼布局的无人机
CN106827993A (zh) 一种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106379525A (zh) 一种连翼无人机
CN204846384U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无人机
CN102785776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固定翼单人飞行器
CN104276281A (zh) 一种单人飞行器
CN108177491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106167096A (zh) 改进型近似水平转动推进器襟翼增升连接翼飞机
CN110816806A (zh) 一种集群式仿生太阳能无人机
CN204264444U (zh) 高升力长航时联接翼布局飞行器
CN101607600A (zh) 太阳风混合动力飞机
CN109263975A (zh) 一种垂直起降两栖飞机
CN206231620U (zh) 一种连翼无人机
CN207045660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臂结构
CN205906192U (zh) 一种前后双桨双翼可变形飞机
CN209176908U (zh) 一种复合驱动的旋翼固定翼无人机
CN204507270U (zh) 新型高升力联接翼布局飞行器
CN106828911A (zh) 串翼无人机
CN204264454U (zh) 新型高升力鸭式布局联接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