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7291U -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7291U
CN207037291U CN201720695828.2U CN201720695828U CN207037291U CN 207037291 U CN207037291 U CN 207037291U CN 201720695828 U CN201720695828 U CN 201720695828U CN 207037291 U CN207037291 U CN 207037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blue light
diode
module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58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军
王华莉
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guo Matsuda Lihu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958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7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7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7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包括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背光机构包括偏光板、散射板、白光发光组件、蓝光发光组件和发射板,蓝光发光组件包括蓝光二极管、固定支座和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限位球、弹簧和壳体,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背光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该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中,通过限位单元能够实现蓝光二极管的灵活拆卸,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工作电源电路中,采用了常规的元器件,代替了大型的变压器,从而大大减小了背光源的体积,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背光源中,内部都是仅仅只有一种颜色光源,但是在现在设备,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单一的背光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背光源中,有部分是带有蓝光的背光源,但是这些背光源在安装蓝光二极管的时候,都是将其粘贴或者焊接在电路板上,这样就会使得需要对背光源进行维护的时候,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地不便,降低了背光源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背光源工作的时候,需要工作电源电路来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但是一般都需要加入变压器等大型元器件,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背光源的体积,降低了其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包括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背光机构与中控机构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偏光板、散射板、白光发光组件、若干蓝光发光组件和发射板,所述偏光板设置在散射板的上方,所述白光发光组件设置在散射板的一侧,所述蓝光发光组件设置在散射板的下方,所述偏光板、散射板、白光发光组件和蓝光发光组件均位于发射板的内部;
其中,白光发光组件用来发出白光和蓝光发光组件用来发出蓝光,通过发射板将光全部发射至散热板的内部,由散射板将光进行散射,随后再进入到偏光板中,将光线进行均匀分布,实现了背光源的可靠工作。
所述蓝光发光组件包括蓝光二极管、固定支座和限位单元,所述蓝光二极管设置在固定支座的上方,所述限位单元设置在固定支座的外周,所述发射板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支座与固定槽匹配,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设有与限位单元匹配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两个限位球、弹簧和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两个限位球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的开口处,两个限位球通过弹簧互相连接,所述限位球的移动方向与弹簧的伸缩方向一致,所述限位球的直径大于开口的口径;
其中,蓝光二极管设置在固定支座上,通过固定支座匹配到固定槽的内部,随后限位球与限位槽发生匹配,同时通过弹簧将两个限位球固定在固定支座的两端,实现了固定支座固定在固定槽的内部,从而能够提高蓝光二极管的拆卸灵活性,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发射板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背光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发射板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蓝光二极管与背光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三极管、电容、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和晶闸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分别与电容的一端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闸管的触发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对背光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背光源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背光控制模块,用来进行背光源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白光二极管和蓝光二极管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背光源发出两种颜色的光,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无线通讯模块,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外部通讯终端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就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背光源远程监控,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用来进行语音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行语音报警提示;显示控制模块,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进行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背光源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的亮暗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背光源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其中,在工作电源电路中,电源电压经过第一电阻,通过二极管进行限流,随后场效应管被导通,电容开始充能,当电容的电容达到某个值的时候,就会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同时通过稳压二极管进行稳压输出,实现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该电路中,采用了常规的元器件,代替了大型的变压器,从而大大减小了背光源的体积,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白光发光组件包括白光二极管,所述白光二极管与背光控制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显示界面,用来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控制按键,便于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对背光源进行实施操控,从而提高了其可操作性;状态指示灯,用于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扬声器,用来对背光源的异常工作状态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的阻燃等级为V-0。
作为优选,所述稳压二极管的型号为2CW7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中,通过限位单元能够实现蓝光二极管的灵活拆卸,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采用了常规的元器件,代替了大型的变压器,从而大大减小了背光源的体积,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的蓝光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的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的中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的系统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的工作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本体,2.前置摄像头,3.扬声器,4.音量按键,5.触摸屏,6.控制按键,7.散热外壳,8.池壳,9.后置摄像头,10.散热口,11.麦克风,12.工作层,13.面板,14.显示界面,15.控制按键,16.状态指示灯,17.扬声器,18.中央控制模块,19.温度检测模块,20.背光控制模块,21.无线通讯模块,22.语音控制模块,23.显示控制模块,24.按键控制模块,25.状态指示模块,26.工作电源模块,27.蓄电池,28.温度传感器,29.白光二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C1.电容,VD1.二极管,VZ1.稳压二极管,VS1.晶闸管,VT1.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包括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6,所述背光机构与中控机构6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偏光板1、散射板2、白光发光组件5、若干蓝光发光组件3和发射板4,所述偏光板1设置在散射板2的上方,所述白光发光组件5设置在散射板2的一侧,所述蓝光发光组件3设置在散射板2的下方,所述偏光板1、散射板2、白光发光组件5和蓝光发光组件3均位于发射板4的内部;
其中,白光发光组件5用来发出白光和蓝光发光组件3用来发出蓝光,通过发射板4将光全部发射至散热板的内部,由散射板2将光进行散射,随后再进入到偏光板1中,将光线进行均匀分布,实现了背光源的可靠工作。
所述蓝光发光组件3包括蓝光二极管7、固定支座8和限位单元9,所述蓝光二极管7设置在固定支座8的上方,所述限位单元9设置在固定支座8的外周,所述发射板4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支座8与固定槽匹配,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设有与限位单元9匹配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单元9包括两个限位球10、弹簧11和壳体12,所述壳体12为中空结构,两个限位球10分别设置在壳体12的两端的开口处,两个限位球10通过弹簧11互相连接,所述限位球10的移动方向与弹簧11的伸缩方向一致,所述限位球10的直径大于开口的口径;
其中,蓝光二极管7设置在固定支座8上,通过固定支座8匹配到固定槽的内部,随后限位球10与限位槽发生匹配,同时通过弹簧11将两个限位球10固定在固定支座8的两端,实现了固定支座8固定在固定槽的内部,从而能够提高蓝光二极管7的拆卸灵活性,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
所述中控机构6包括面板13、设置在面板13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13设置在发射板4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18、与中央控制模块18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19、背光控制模块20、无线通讯模块21、语音控制模块22、显示控制模块23、按键控制模块24、状态指示模块25和工作电源模块26,所述发射板4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8,所述温度传感器28与温度检测模块19电连接,所述蓝光二极管7与背光控制模块20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18为PLC;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26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三极管VT1、电容C1、二极管VD1、稳压二极管VZ1和晶闸管VS1,所述二极管VD1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晶闸管VS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阴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稳压二极管VZ1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VZ1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和晶闸管VS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闸管VS1的触发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18,用来对背光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18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背光源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19,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背光控制模块20,用来进行背光源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白光二极管29VD1和蓝光二极管7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背光源发出两种颜色的光,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无线通讯模块21,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外部通讯终端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就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背光源远程监控,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22,用来进行语音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17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行语音报警提示;显示控制模块23,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14进行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24,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15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背光源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25,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16的亮暗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26,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背光源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其中,在工作电源电路中,电源电压经过第一电阻R1,通过二极管VD1进行限流,随后场效应管被导通,电容C1开始充能,当电容C1的电容C1达到某个值的时候,就会控制三极管VT1的导通,同时通过稳压二极管VZ1进行稳压输出,实现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该电路中,采用了常规的元器件,代替了大型的变压器,从而大大减小了背光源的体积,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白光发光组件5包括白光二极管29VD1,所述白光二极管29VD1与背光控制模块20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3上还设有显示界面14、控制按键15、状态指示灯16和扬声器17,所述显示界面14与显示控制模块23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15与按键控制模块24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16与状态指示模块25电连接,所述扬声器17与语音控制模块22电连接。
其中,显示界面14,用来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控制按键15,便于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对背光源进行实施操控,从而提高了其可操作性;状态指示灯16,用于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扬声器17,用来对背光源的异常工作状态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3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27,所述蓄电池27与工作电源模块26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界面14为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按键15为轻触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状态指示灯16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VD1。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1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3的阻燃等级为V-0。
作为优选,所述稳压二极管VZ1的型号为2CW75。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中,通过限位单元9能够实现蓝光二极管7的灵活拆卸,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采用了常规的元器件,代替了大型的变压器,从而大大减小了背光源的体积,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背光机构与中控机构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偏光板、散射板、白光发光组件、若干蓝光发光组件和发射板,所述偏光板设置在散射板的上方,所述白光发光组件设置在散射板的一侧,所述蓝光发光组件设置在散射板的下方,所述偏光板、散射板、白光发光组件和蓝光发光组件均位于发射板的内部;
所述蓝光发光组件包括蓝光二极管、固定支座和限位单元,所述蓝光二极管设置在固定支座的上方,所述限位单元设置在固定支座的外周,所述发射板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支座与固定槽匹配,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设有与限位单元匹配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两个限位球、弹簧和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两个限位球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的开口处,两个限位球通过弹簧互相连接,所述限位球的移动方向与弹簧的伸缩方向一致,所述限位球的直径大于开口的口径;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发射板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背光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发射板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蓝光二极管与背光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三极管、电容、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和晶闸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分别与电容的一端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闸管的触发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发光组件包括白光二极管,所述白光二极管与背光控制模块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阻燃等级为V-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型号为2CW75。
CN201720695828.2U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Active CN207037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5828.2U CN207037291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5828.2U CN207037291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7291U true CN207037291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5828.2U Active CN207037291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7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81551U (zh) 一种适用于敲击控制的无线智能控制系统
CN110677953B (zh) 一种妇产科医生专用臂灯控制电路
CN204577063U (zh) 基于环境光动态调节液晶屏背光亮度的一体机
CN202488535U (zh) 一种实时显示电量状态的移动终端
CN207378552U (zh) 一种户外探险智能手电筒
CN207037291U (zh) 一种带有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
CN206773646U (zh) 基于光定位的手势识别系统
CN105356554A (zh) 一种双色led指示状态的装置
CN102665320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闪光灯控制电路
CN105899057A (zh) 一种用于智能化家居的新型操控终端
CN204441636U (zh) 多功能数据线
CN208061643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背光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CN206422846U (zh) 显示装置、电视机及遥控器
CN202524443U (zh) 一种手机关机显示时间装置
CN204404024U (zh) 一种智能随身调光充电led灯
CN207037293U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
CN208463041U (zh) 一种基于app控制的led显示帽子
CN206876806U (zh) 手持测量设备
CN207037296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
CN205015013U (zh) 一种全彩led显示的环境检测仪
CN202032441U (zh) 无线监控应急求生照明灯
CN207037290U (zh)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CN207070046U (zh) 一种无线灸头控制器
CN214544883U (zh) 一种用于模拟室内照明的智能化控制装置
CN213028619U (zh) 一种多种照明模式的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7

Address after: No. 10, 11 and 12 Workshop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ial Park, Southern District of Xingguo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341000

Patentee after: Xingguo Matsuda Lihu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 23 Shima Liantangjiao Industrial Zon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