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3560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3560U
CN207033560U CN201720780587.1U CN201720780587U CN207033560U CN 207033560 U CN207033560 U CN 207033560U CN 201720780587 U CN201720780587 U CN 201720780587U CN 207033560 U CN207033560 U CN 207033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outlet
side passage
vehicle
im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05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男
刘涌
高品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7805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3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3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3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辆。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车辆,包括发动机、车厢、换热装置、换热液供应装置和散热器。换热装置包括具有壳程通道和管程通道的换热器,管程通道的进口用于接收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换热液供应装置用于向壳程通道的进口供应换热液;散热器用于接收从壳程通道的出口排出的换热液,以向车厢内散热。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换热液供应装置可以向壳程通道的进口供应换热液,换热液可以与管程通道内的发动机尾气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换热液可以流入散热器向车厢室内散热,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比如冬天时可以有效提升车厢内部的温度,从而可以对发动机尾气中包含的热量进行有效地利用,避免了发动机尾气中热量的浪费。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在工作时,其尾气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如此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尾气中的热量也随之排到空气中,造成热量的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发动机的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尾气中的热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和车厢;所述车辆还包括:
换热装置,其包括具有壳程通道和管程通道的换热器,所述管程通道的进口用于接收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尾气;
换热液供应装置,用于向所述壳程通道的进口供应换热液;
散热器,设置在所述车厢内,用于接收从所述壳程通道的出口排出的换热液,以向所述车厢内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所述换热液供应装置包括:
容液箱,用于容置换热液,所述容液箱的出液口与所述壳程通道的进口连接;
泵体,用于提供所述容液箱内的换热液流至所述壳程通道的进口 的动力。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具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具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散热通道的进流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壳程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散热通道的出流口与所述容液箱的进水口连接。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的出流口与所述容液箱的进水口之间。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所述换热液为水。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阀门,所述阀门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阀门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出口关闭、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且在第二状态时第二出口关闭、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其中,所述换热器的管程通道的进口与所述阀门的第一出口连接,以通过所述阀门的第一出口接收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尾气。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所述阀门包括壳体和活动件,所述壳体内部中空;
所述进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均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活动件用于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使所述阀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使所述阀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车辆还包括:
转轴,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与所述活动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动件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车辆还包括:
驱动机构,其与所述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使所述活动件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车辆中,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缸和连杆;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缸的输出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缸通过所述连杆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换热液供应装置可以向换热器的壳程通道的进口供应换热液,壳程通道内的换热液可以与换热器管程通道内的发动机尾气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换热液经壳程通道的出口可以流入散热器向车厢室内散热,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比如冬天时可以有效提升车厢内部的温度,从而可以对发动机尾气中包含的热量进行有效地利用,避免了发动机尾气中热量的浪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阀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阀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阀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厢;2、换热装置;21、换热器;201、管程通道的进口;211、壳程通道的进口;212、壳程通道的出口;3、换热液供应装置;31、容液箱;32、泵体;4、散热器;5、壳体;51、进口;52、第一出口;53、第二出口;6、活动件;7、转轴;8、驱动机构;81、驱动缸;82、连杆;200、另一管道;30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 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车厢1、换热装置2、换热液供应装置3和散热器4。换热装置2包括具有壳程通道和管程通道的换热器21。管程通道的进口201用于接收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换热液供应装置3用于向壳程通道的进口211供应换热液。散热器4设置在车厢1内。散热器4用于接收从壳程通道的出口212排出的换热液,以向车厢1内散热。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换热液供应装置3可以向换热器21的壳程通道的进口211供应换热液,壳程通道内的换热液可以与换热器21的管程通道内的发动机尾气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换热液经壳程通道的出口212可以流入散热器4向车厢1室内散热,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比如冬天时可以有效提升车厢1内部的温度,从而可以对发动机尾气中包含的热量进行有效地利用,避免了发动机尾气中热量的浪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散热器4可以为暖气片、铸铁散热器4等。
如图1所示,前述的换热液供应装置3可以包括容液箱31和泵体32。容液箱31用于容置换热液,容液箱31的出液口与壳程通道的进口211连接。泵体32用于提供容液箱31内的换热液流至壳程通道的进口211的动力。
上述的换热液可以为水,相应的,上述的泵体32为水泵。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散热器4具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具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散热通道的进流口与换热器21的壳程通道的出口212连接,散热通道的出流口与容液箱31的进水口连接,如此可以使散热器4、泵体32、容液箱31以及换热器21之间形成水循 环回路。
优选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泵体32可以设置在散热通道的出流口与容液箱31的进水口之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为了节省车厢1内的空间,前述的泵体32、容液箱31以及换热器21等均可以设置在车厢1外部,仅散热器4设置在车厢1内。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前述的换热装置2可以包括阀门。阀门包括进口51、第一出口52、和第二出口53。阀门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出口52关闭、进口51与第二出口53连通;且在第二状态时第二出口53关闭、进口51与第一出口52连通。其中,换热器21的管程通道的进口201与阀门的第一出口52连接,以通过阀门的第一出口52接收发动机排出的尾气。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当需要利用换热器21进行换热时,可以将阀门调整至第二状态,此时第二出口53关闭、且进口51与第一出口52连通。从阀门的进口51流入的发动机尾气经由第一出口52流入换热器21的管程通道内,换热器21正常工作;当不需要利用换热器21换热时,可以将阀门调整至第一状态,此时第一出口52关闭、且进口51与第二出口53连通,从阀门的进口51流入的发动机尾气经由第二出口53流出,并且换热器21停止换热。如此解决了当无法停止换热介质的供应,而又无需换热时,现有的换热器21无法切换换热介质的流向,只能继续工作进行换热的技术问题。
具体来说,当车辆在运行时,车辆的发动机一直在排出高温的尾气,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当车辆室内的温度较低时,可以使用换热器21和散热器4对尾气中含有的热量进行利用,此时通过调整阀门至第二状态,使车辆尾气进入换热器21内换热。当车辆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且车辆的发动机还在排出高温尾气时,此时可以通过调整阀门至第一状态,使车辆尾气不进入换热器21换热,而是直接排到其它地方比如大气中。
如图2所示,上述的换热装置2还可以包括用于与阀门的第二出口53连接的管道300,以通过该管道300将从第二出口53排出的发动机尾气导出。
同样的,如图2所示,上述换热器21的管程通道与阀门的第一出口52可以通过另一管道200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前述的阀门可以包括壳体5和活动件6。壳体5内部中空。前述的进口51、第一出口52和第二出口53均设置在壳体5上,且均与壳体5内部连通。其中,活动件6用于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使阀门处于第一状态;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使阀门处于第二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上述的活动件6可以呈板状,以形成挡板。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前述的活动件6可以设置在壳体5内部,以使阀门的外形看起来更加美观。
如图4所示,前述的活动件6可以为转动件,以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然,在一个替代的示例中,前述的活动件6也可以为滑动件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阀门还可以包括转轴7,转轴7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5上。转轴7与活动件6连接,以带动活动件6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上述的转轴7与活动件6固定连接,比如卡接或通过螺钉连接等。
为了节省人力,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阀门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与转轴7连接,以驱动转轴7转动,使活动件6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5所示,前述的驱动机构8可以包括驱动缸81和连杆82。连杆82的一端与驱动缸81的输出端铰接,连杆82的另一端与转轴7固定连接。其中,驱动缸81通过连杆82驱动转轴7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本示例中,驱动缸81的输出端、连杆82以及转轴7形成类似于曲柄滑块机构。驱动缸 81的输出端直线位移时,其通过连杆82驱动转轴7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上述的驱动缸81可以为气缸或油缸等,不过,为了保持阀门的清洁,优选的选用气缸。
前述的驱动机构8除了可以选用驱动缸81外,还可以选用旋转执行器或电机等。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前述的转轴7位于壳体5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5。前述的驱动缸81和连杆82均设置在壳体5的外部,连杆82的所述另一端与转轴7的伸出壳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本示例中,通过将驱动缸81和连杆82设置在壳体5外部,可以减小壳体5内的换热介质对驱动缸81和连杆82的腐蚀,提高驱动缸81和连杆82的使用寿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和车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
换热装置(2),其包括具有壳程通道和管程通道的换热器(21),所述管程通道的进口(201)用于接收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尾气;
换热液供应装置(3),用于向所述壳程通道的进口(211)供应换热液;
散热器(4),设置在所述车厢(1)内,用于接收从所述壳程通道的出口(212)排出的换热液,以向所述车厢(1)内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液供应装置(3)包括:
容液箱(31),用于容置换热液,所述容液箱(31)的出液口与所述壳程通道的进口(211)连接;
泵体(32),用于提供所述容液箱(31)内的换热液流至所述壳程通道的进口(211)的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4)具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具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散热通道的进流口与所述换热器(21)的壳程通道的出口(212)连接,所述散热通道的出流口与所述容液箱(31)的进水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体(32)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的出流口与所述容液箱(31)的进水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液为水。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阀门,所述阀门包括进口(51)、第一出口(52)、和第二出口(53);
所述阀门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出口(52)关闭、所述进口(51)与 所述第二出口(53)连通;且在第二状态时第二出口(53)关闭、所述进口(51)与所述第一出口(52)连通;
其中,所述换热器(21)的管程通道的进口(201)与所述阀门的第一出口(52)连接,以通过所述阀门的第一出口(52)接收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尾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包括壳体(5)和活动件(6),所述壳体(5)内部中空;
所述进口(51)、所述第一出口(52)和所述第二出口(5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且均与所述壳体(5)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活动件(6)用于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使所述阀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使所述阀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轴(7),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所述转轴(7)与所述活动件(6)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动件(6)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8),其与所述转轴(7)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7)转动,使所述活动件(6)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缸(81)和连杆(82);
所述连杆(8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缸(81)的输出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7)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缸(81)通过所述连杆(82)驱动所述转轴(7)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CN201720780587.1U 2017-06-30 2017-06-30 车辆 Active CN207033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0587.1U CN207033560U (zh) 2017-06-30 2017-06-30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0587.1U CN207033560U (zh) 2017-06-30 2017-06-30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3560U true CN207033560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6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0587.1U Active CN207033560U (zh) 2017-06-30 2017-06-30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3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1236B1 (ko) 냉각수 제어밸브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KR101619278B1 (ko) 냉각수 제어밸브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CN20959226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散热装置
CN206959266U (zh) 一种全新风净化空调排风冷热能再利用的节能装置
CN208396788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采暖换热装置及其换热系统
CN106246304B (zh) 一种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7033560U (zh) 车辆
CN206943555U (zh) 阀门及应用其的换热装置
CN104265441B (zh)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04140180U (zh) 发动机水泵冷却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发动机
CN200986398Y (zh) 一种高效回转圆筒冷却机
CN109664722A (zh) 免能耗汽车用暖风系统的热量转换系统
CN206860267U (zh) 换热消音器
CN206362019U (zh) 一种双源热泵机组及具有该热泵机组的供热系统
JPS6019949Y2 (ja) 回転式オイルク−ラ
CN101117907A (zh) 天燃气发动机尾气消声和余热回收装置及系统
CN209767323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组件的车用发电机
CN201729046U (zh) 一种机动车的液氮空调设备
CN103850775B (zh) 一种基于相变流体和水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2269532A (zh) 旋转式管束换热器
CN220435439U (zh) 一种可以耐高温的蝶阀
CN203572098U (zh) 空调换热装置
CN219265084U (zh) 一种主换热器的冷量回收机构
CN206668932U (zh) 换热器及变速器油加热系统
CN203499860U (zh) 内旁通结构的egr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