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3155U - 全隐藏式门吸 - Google Patents

全隐藏式门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3155U
CN207033155U CN201720926704.0U CN201720926704U CN207033155U CN 207033155 U CN207033155 U CN 207033155U CN 201720926704 U CN201720926704 U CN 201720926704U CN 207033155 U CN207033155 U CN 207033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top cap
inhale
cylinder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67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光明
石艺
孙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9267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3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3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31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隐藏式门吸,包括顶帽、弹性装置、底缸和限位装置,弹性装置活动放置在顶帽的套筒内部,含弹性装置的顶帽套设在底缸的内部;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配合的固定圆柱和卡槽,固定圆柱和卡槽分别设置在顶帽或底缸上,固定圆柱卡合在卡槽内部,接触装置设置为一对相互啮合的弹簧卡和卡合柱,弹簧卡和卡合柱分别对应设置在顶帽上或门体上。该门吸能完全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以下的位置,易于工业化生产,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使用过程中不移位不会破坏木质地板和装饰地面,全部隐藏于地面以下,美观,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可安装在门后任意处;操作简便;保持吸力大;手动或脚动控制,不消耗电能,节约电力。

Description

全隐藏式门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隐藏式门吸。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种需要,要求门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门吸作为一种固定门板的用具广泛地用于家庭、办公、生产等各个领域中,现有技术中,截止到目前,我国市场上正在出售的门吸产品有以下4种类。1.立柱式;2.吸片式;3.立卧式;4.电磁及电动门吸等。以上1-3类门吸产品的缺点是:1.影响室内美观:尤其是立柱式门吸,一部分装在门上,一部分装在墙上或地上,通过磁力的作用将门固定住。2.极易绊倒使用者;由于这门吸安装时突出于墙体、地面或门板,当行人走过时,会导致意外绊倒现象,尤其是婴幼儿在室内爬行或玩耍时,突起物容易对婴幼儿造成磕碰和伤害,因此,现有的门吸存在极大的危险隐患;3.使用极易移位而损坏木质地板和装饰地面;4.门吸使用寿命较短:门吸大部分安装在门板的下方,在门通过门吸吸合的过程中,往往产生极大的冲击力,而在拉开门的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拉力,受力不均匀,对冲击力和拉力的承受力比较小,而且经常如此也容易损坏门及门框;5.使用角度狭窄,只能安装在门后和墙之间不超过门吸的长度。当需要清理室内卫生时,还会妨碍清理工作。
另外特别还需要指出:吸片式门吸,由于吸力方向和方式与门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吸力效能低下,门吸作用不大;同时还存在门底与地面的距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的安装使用缺陷。电磁及电动式门吸,使用中当需要发挥门吸功能时需要通电而浪费电力致使使用费用大,因而只能在特殊地方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门吸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市面上门吸种类有限,结构具有局限性,除了在外观上不断进行修饰外,并没有针对内部构造进行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且安装普遍突出于墙体、地面或门板。因此,如何实用新型全隐藏式门吸,将门吸全部隐藏在地面以下位置,既能克服现有门吸中存在的上述种种缺陷,同时又能保障使用安全性,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门吸设置在地面以上导致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隐藏式门吸。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全隐藏式门吸,包括顶帽、弹性装置、底缸和限位装置,弹性装置活动放置在顶帽的套筒内部,含弹性装置的顶帽套设在底缸的内部;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配合的固定圆柱和卡槽,固定圆柱和卡槽分别设置在顶帽或底缸上,固定圆柱卡合在卡槽内部;所述接触装置设置为一对相互啮合的弹簧卡和卡合柱,弹簧卡和卡合柱分别对应设置在顶帽上或门体上;顶帽上设置有限位开关和至少一个指示灯,指示灯通过限位开关和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为压簧,弹性装置可替换为气压装置、液压装置或弹力机械混合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顶帽和底缸均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
顶帽和底缸的结构形状可设置为相同的,也可设置为不同的。
顶帽的卡槽上端面以上部分和卡槽上端面以下部分可设置为形状相同的柱体结构,也可设置为形状不同的柱体结构。
顶帽的卡槽上端面以下部分的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顶帽的卡槽上端面以上部分的截面可设置为圆形(半圆、三分之一圆、四分之一圆……任意弧度的圆形)、扇形、横截面为多角形(三角形、方形、五角形等)柱体结构或异形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设置有两对固定圆柱和卡槽,两个卡槽相对设置在顶帽或底缸的两侧,两个固定圆柱与卡槽相对设置在底缸或顶帽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设置为至少一根纵向凹槽和至少一根横向凹槽呈纵横交错连接而成的结构,卡槽设置为“L”形、“T”形凹槽结构、“F”形凹槽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卡槽设置为由一根竖直凹槽和沿着该竖直凹槽的两侧水平延伸出的数根水平凹槽,例如,“土”形、“王”形、“E”字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丝和底座,底座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以下,底缸的侧壁上开设有≥2个螺纹孔,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螺纹孔的数目开设为2个,或螺纹孔的数目开设为3个,或螺纹孔的数目开设为4个、5个、6个、8个或10个,多个螺纹孔的固定稳定性强。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层垫片,底层垫片设置在底缸的底部,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含底层垫片的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膨胀螺丝可替换为发泡材料或化学粘接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圆柱与顶帽和底缸的中心轴线呈垂直排布设置,固定圆柱的一端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另一端外侧壁设置为光滑壁面。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装置的弹簧卡的开口端部相对缩聚形成卡合部,沿着卡合部向内呈曲线弧形扩展形成侧凹部,卡合部和侧凹部连接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一体式通孔结构;卡合柱设置为纵向圆柱体a或横截面呈葡萄状的柱体b,纵向圆柱体a的直径大于卡合部的宽度且小于侧凹部的宽度;柱体b的加厚端部以形状相互配合连接的方式啮合在弹簧卡的侧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装置替换为一对相互吸附的磁铁材质制备的门吸头和门吸座,成对的门吸头和门吸座分别对应设置在顶帽上端或门体上,所述门吸头或门吸座均设置为与顶帽相互配合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的瓦片状结构。
进一步的,限位装置可替换为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包括一对相互锁紧的内螺纹和外螺纹,外螺纹设置在顶帽的外侧壁,内螺纹设置在底缸的内侧壁上。
所述门吸设置在门体活动面积范围内的地面上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中的全隐藏式门吸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性设计,突破了当今市场上正在出售的和用户正在使用的全部式样的门吸。该门吸能完全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以下的位置,易于工业化生产,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二、本品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吸的相关缺点,具体突出的优点和特点如下:
1.隐藏,美观:隐藏式门吸理论上几乎可以使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为零,保证了室内布局的美观,装饰效果,结构简单新颖,大大降低了门吸的制作成本,组装便捷,易于工业化生产。
2.使用安全:由于门吸整体安装在地面以下位置,具有不可视性,抗干扰能力强,保证了门吸使用过程的安全性,门吸在开启状态,起到固定门的作用,在闭合状态,完全隐藏在地面以下的位置,避免了意外绊倒现象,保证了人身安全,不占用空间,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实用,老少皆宜,适用性广阔。
3.使用不移位不会破坏木质地板和装饰地面:门吸安装快速便捷,起主要作用的门吸头沿着竖直方向开启和闭合,在开启和闭合的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对地板、瓷砖等装饰材料产生破坏。
4.使用寿命长:保持隐藏式状态,不会受到外力的破坏,通过拉力以及抗冲击力的实验测试,本实用新型中的门吸可承受的普通门体最大抗冲击力次数超过现有市面上出售的门吸抗冲击次数,门吸没有发生任何形变或折损,使用寿命远远超越现有市面上出售的门吸寿命。
5.可安装在门后任意处:隐藏式结构使门吸在不使用的状态下,隐蔽在地面以下位置,因此可旋转门后任意位置进行安装,不仅提高了安装位置的灵活性,且可实现门体在任意角度进行开启限位。
6.操作简便:既可通过手动方式操控,也可同脚动方式操控,仅有按压和旋转两个动作,可实现门吸的快速启闭。
7.保持吸力大:门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门吸头和门吸座设置为相互对应的曲面弧形结构,因此在门通过门吸吸合的过程中,可承受的冲击力和拉力非常大,稳定性强,且不容易损坏门及门框,同时也延长了门吸的使用寿命。
8.节约电力:本实用新型的门吸手动或脚动控制即可,通过弹性装置的弹性压缩性能实现门吸的启闭,不需要电力,不产生耗电量,具有极大的节电效果,保证了门吸的长期使用寿命。
9、本发明中的接触装置结构新颖,卡合柱以形状相互配合连接和传力连接的方式夹持在弹簧卡的侧凹部内,利用弹簧卡自身在变形后的回复力作为卡合柱的夹持力,提高门体与门吸卡合接触的便利性,在保证了牢固夹持的同时,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弹簧卡头重量轻、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成本,利于工业化生产。
10、本发明中的指示灯在限位器的控制下,当处于弹出地面且没有门体与其相互卡合时,指示灯处于常亮状态,起到指示的作用;当门体与顶帽卡合及顶帽卡合在底缸内不使用时,指示灯处于常灭状态,起到节电的作用。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同时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帽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圆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不使用状态下顶帽完全套设在底缸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a;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不使用状态下顶帽完全套设在底缸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b;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不使用状态下顶帽完全套设在底缸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使用状态下顶帽部分套设在底缸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a;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使用状态下顶帽部分套设在底缸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b;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吸使用状态下顶帽部分套设在底缸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底层垫片和底座的底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帽的上端部呈半圆柱体结构的门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帽的上端部呈四棱柱结构的门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带“T”形凹槽的顶帽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门吸或门吸座的门体和门吸的配合示意图a;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门吸或门吸座的门体和门吸的配合示意图b;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柱体b的接触装置与门体的配合俯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带纵向圆柱体a的接触装置与门体的配合侧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指示灯和限位器的门吸在使用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指示灯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其中,1、顶帽;2、卡槽;3、底缸;4、固定圆柱;5、弹簧;6、螺纹孔;7、底层垫片;8、底座;9、膨胀螺丝;10、“T”形凹槽;11、卡槽a;12、卡槽b;13、A端槽;14、B端槽;15、C端槽;16、D端槽;17、弹簧卡;18、卡合柱;19、门体;20、指示灯;21、限位开关;22、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10任一图所示,全隐藏式门吸,包括顶帽1、弹性装置、底缸3和限位装置,弹性装置设置为弹簧5,顶帽1和底缸3均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限位装置设置有一对固定圆柱4和卡槽2,固定圆柱4通过螺纹安装在底缸3的侧壁上,固定圆柱4垂直且凸出于底缸3的内侧壁设置,固定圆柱4的固定端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固定圆柱4的卡合端外侧壁设置为光滑壁面,卡槽2以顶帽1的封口端面为基面设置为“L”形凹槽结构,两个卡槽2沿着顺时针同向对称设置在顶帽1的两外侧壁上,底缸3的内径比顶帽1的外径略微大一点,弹簧5活动放置在顶帽1的套筒内部,顶帽1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底缸3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放置有弹簧5的顶帽1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3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3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卡合在顶帽1上的卡槽2内部。
如图16、图17所示,将门吸设置在门体19活动面积范围内的地面上任意一个位置,接触装置的弹簧卡17的开口端部相对缩聚形成卡合部,沿着卡合部向内呈曲线弧形扩展形成侧凹部,卡合部和侧凹部连接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一体式通孔结构;如图18、19所示,卡合柱18设置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柱体b,接触装置的弹簧卡17设置在门吸的顶帽1端部,接触装置的卡合柱18通过底座设置在门体19上,卡合柱18的柱体b的加厚端部以形状相互配合连接的方式啮合在弹簧卡17的侧凹部。门体19与门吸接触时,卡合柱18的加厚部卡合在弹簧卡17的侧凹部,同时利用弹簧卡17自身在变形后的回复力作为卡合柱18的夹持力,通过卡合部将卡合柱18夹合;门体19与门吸分离时,卡合柱18的加厚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冲破弹簧卡17的卡合部自身的弹力,从卡合部脱离出来。
如图15所示,门吸上的两个卡槽2分别为卡槽a11和卡槽b12,卡槽a11的水平外端点标注为A端槽13,卡槽a11的竖直外端点标注为B端槽14,卡槽b12的水平外端点标注为C端槽15,卡槽b12的竖直外端点标注为D端槽16,两个固定圆柱4分别为固定圆柱4a和固定圆柱4b,在初始状态下,固定圆柱4a卡合在卡槽a11的A端槽13中,固定圆柱4b卡合在卡槽b12的C端槽15中,顶帽1整体卡合在底缸3内部,顶帽1的顶端略微高出底缸3的上表面2-10mm,顶帽1和底缸3之间的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21和图22所示,顶帽上设置有限位开关22和至少一个指示灯20,指示灯20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顶帽顶端的侧壁上,另一个设置在顶帽的顶端,电源的电池22嵌设在顶帽的内部,限位开关22设置在顶帽的侧壁上,指示灯20通过限位开关22和电池22连接。当顶帽从底缸中自动弹出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时,顶帽的限位开关22处于常开状态,如果此时门体没有和顶帽相互卡合,则此时指示灯20处于常亮状态,起到安全指示的作用;当门体和顶帽相互卡合,触碰限位开关22,使限位开关22处于常关状态时,指示灯20处于常灭状态,起到节电的作用。当门吸不使用时,将顶帽卡合在底缸内部,限位开关22触碰到底缸的内壁,使其处于常关状态时,指示灯20处于常灭状态,起到节电的作用。
具体运行过程为:
当使用时:
首先用脚(或者手)将顶帽1沿着逆时针旋拧,使顶帽1的卡槽a11的竖直凹槽旋转至与底缸3的固定圆柱4a相重合的位置,顶帽1的卡槽b12的竖直凹槽旋转至与底缸3的固定圆柱4b相重合的位置,此时松开脚(或者手),在压缩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弹簧5伸张,使顶帽1的卡槽a11的竖直凹槽顺着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a滑动,直至顶帽1上的卡槽a11的B端槽14与固定圆柱4a相互卡合限位,使顶帽1的卡槽b12的竖直凹槽顺着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b滑动,直至顶帽1的卡槽b12的D端槽16与固定圆柱4b相互卡合限位,顶帽1会在弹簧5的作用下自动弹出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即顶帽1和底缸3之间形成最大的高度差,此时可将门上的门吸座与门吸端部的门吸头通过磁力吸合在一起。
当不使用时:
将门上的门吸座与门吸端部的门吸头通过外力进行分离,即将门离开门吸不使用门吸功能时,用脚(或手)从顶帽1顶端垂直向下压,顶帽1内部的弹簧5在外力的压力作用下进行压缩,使顶帽1的卡槽a11的竖直凹槽顺着固定圆柱4a滑动,直至顶帽1的卡槽a11的水平凹槽到达与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a相重合的位置,使顶帽1的卡槽b12的竖直凹槽顺着固定圆柱4a滑动,直至顶帽1的卡槽b12的水平凹槽到达与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b相重合的位置,此时顶帽1的上端面一直下滑到与底缸3的上端面(地面位置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持平,此时继续使用脚(或手)将顶帽1沿着顺时针反向旋拧,使顶帽1的卡槽a11的水平凹槽顺着固定圆柱4a滑动,直至顶帽1的卡槽a11的A端槽13与固定圆柱4a相互卡合,同时使顶帽1的卡槽b12的水平凹槽顺着固定圆柱4b滑动,直至顶帽1的卡槽b12的C端槽15与固定圆柱4b相互卡合,使门吸恢复到使用前的原始位置处,使顶帽1隐藏在底缸3内,即使门吸整体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相持平或以下位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全隐藏式门吸,包括顶帽1、弹性装置、底缸3和限位装置,弹性装置设置为压簧,限位装置设置有两对固定圆柱4和卡槽2,固定圆柱4通过螺纹安装在顶帽1的外侧壁上,卡槽2设置在底缸3的内侧壁上,顶帽1的卡槽2上端面以上部分设置为半圆柱体结构,顶帽1的卡槽2上端面以下部分设置为与底缸3内壁相互配合的圆柱体结构;底缸3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放置有压簧的顶帽1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3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3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顶帽1上的固定圆柱4卡合在底缸3上的卡槽2内部。
如图16、图17所示,将门吸设置在门体19活动面积范围内的地面上任意一个位置,如图18所示,接触装置的弹簧卡17的开口端部相对缩聚形成卡合部,沿着卡合部向内呈曲线弧形扩展形成侧凹部,卡合部和侧凹部连接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一体式通孔结构;如图20所示,卡合柱18设置为纵向圆柱体a,纵向圆柱体a的直径大于卡合部的宽度且小于侧凹部的宽度;接触装置的弹簧卡17设置在门吸的顶帽1端部,卡合柱18通过底座设置在门体19上,门体19与门吸接触时,卡合柱18卡合在弹簧卡17的侧凹部,同时利用弹簧卡17自身在变形后的回复力作为卡合柱18的夹持力,通过卡合部将卡合柱18夹合;门体19与门吸分离时,卡合柱18在外力的作用下冲破弹簧卡17自身的弹力,从卡合部脱离出来。
具体运行和使用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运行过程一致。
如图13所示,顶帽1的卡槽2上端面以上部分设置为半圆柱体结构和四棱柱体结构相连接而成的结构,顶帽1的卡槽2上端面以下部分设置为与底缸3内壁相互配合的圆柱体结构;底缸3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与顶帽1上端的四棱柱体外侧壁相互对应的位置设置为四棱柱体结构的门吸座,与该门吸座相互对应的门体上设置有门吸头,门吸头设置为与四棱柱体一侧壁相互配合的块状结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L”形的卡槽2替换设置为“T”形凹槽10结构,两个“T”形卡槽2沿着顺时针同向对称设置在顶帽1的两外侧壁上,放置有弹簧5的顶帽1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3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3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卡合在顶帽1上的卡槽2内部。
接触装置包括具有磁性吸附作用的门吸头和门吸座,门吸的顶帽1端部设置为圆柱体状的门吸头,与该门吸头相互对应的门体上设置有门吸座,门吸座设置为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的瓦片状结构,门吸座的弧度与门吸头的弧度曲率一致。门体和门吸接触时,门吸头和门吸座通过磁力相互吸附;门体和门吸分离时,门吸头和门吸座之间的磁力在外力的作用下脱离。
具体运行过程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初始状态:门吸隐藏在地面以下位置,在外力旋转力的作用下,使顶帽1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突出于地面达到使用状态,当门吸在不使用时,需要将门吸的顶帽1隐藏在底缸3内部,此时用脚(或手)从顶帽1顶端垂直向下压,顶帽1内部的弹簧5在外力的压力作用下进行压缩,从而带动顶帽1上的卡槽a11的竖直凹槽顺着固定圆柱4a滑动,直至顶帽1的卡槽a11的水平凹槽旋转至与底缸3的固定圆柱4a相重合的位置,顶帽1的卡槽b12的水平凹槽旋转至与底缸3的固定圆柱4b相重合的位置,此时顶帽1的上端面一直下滑到与底缸3的上端面(地面位置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持平,该处具体细节上与实施例1的区别运行过程在于:此时,由于卡槽2设置为“T”形结构,因此,继续使用脚(或手)将顶帽1旋拧时,既可沿顺时针旋拧,也可沿着逆时针旋拧,都可以实现顶帽1进行限位卡合并隐藏在底缸3内,即使门吸整体隐藏在地面(或地板面或装饰地面)相持平或以下位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11和图12所示,全隐藏式门吸,还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丝和底座8,底缸3的侧壁上开设有3个螺纹孔6(可开设4个、5个、6个、8个或10个),放置有弹簧5的顶帽1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3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3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卡合在顶帽1上的卡槽2内部;底座8的直径大于等于底缸3的外径,底座8通过膨胀螺丝9固定在地面以下,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6将底缸3和底座8固定连接。
具体运行和使用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运行过程一。区别在于初始安装方式的不同,实施例1或2或3中的门吸的底缸3直接埋藏在地面以下,而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前,先通过膨胀螺丝9将底座8固定在地面以下,再用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6将底缸3和底座8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提高了门吸的底部固定支撑稳定性,底座8与地面之间形成一水平的支撑平台,为门吸和地面之间形成一道保护屏障,避免门吸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下滑的现象,保证了门吸长期维持平衡稳定的状态,安装快速均匀,有利于提高门吸的安装效率。
当膨胀螺丝9采用发泡材料或化学粘接剂时,底座8通过泡材料或化学粘接剂固定安装在地面以下,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6将门吸的底缸3和底座8固定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易于维护。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4,如图11和图12所示,全隐藏式门吸,还包括底层垫片7,放置有压簧的顶帽1的开口端部正对底缸3的开口端部套设在底缸3内部组成的“套缸式”结构;底缸3上的固定圆柱4卡合在顶帽1上的卡槽2内部;底层垫片7设置有3层(或4层、或5层或6层),底层垫片7采用弹性材质制备而成,底层垫片7的直径≥底缸3外径,底层垫片7设置在底缸3的底部;底座8的直径与底缸3的外径设计一致,且相互配合,底座8通过膨胀螺丝9固定在地面以下,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6将含底层垫片7的底缸3和底座8固定连接。
门吸的底缸3和底座8之间设置有底层垫片7,底层垫片7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在压力作用下同时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门吸设计为隐藏式,因此,在安装在地面以下位置时,通过增减底层垫片7的厚度,控制门吸底缸3安装在地面以下的精确位置,既能保证门吸整体隐藏在地面以下,同时又保证门吸的顶帽1的良好控制性能,因此,底层垫片7的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了门吸安装的精确度,保证了安装好的门吸的美观性和使用便捷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全隐藏式门吸,包括顶帽1、弹性装置、底缸3和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设置为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包括一对相互锁紧的内螺纹和外螺纹,外螺纹设置在顶帽1的外侧壁,内螺纹设置在底缸3的内侧壁上,弹性装置的弹簧5活动放置在顶帽1的套筒内部,含弹簧5的顶帽1套设在底缸3的内部。
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旋转顶帽1,使顶帽1的外螺纹与底缸3的内螺纹发生相对位移,从而调整顶帽1和底缸3的上下相对位移位置关系,从而控制顶帽1延伸出底缸3端面的高度,进而控制门吸的顶帽1的高度;当门吸使用时,通过旋转使顶帽1凸出于底缸3上端面;当门吸不使用时,通过旋转使顶帽1隐藏于底缸3内部。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帽、弹性装置、底缸、限位装置和接触装置,弹性装置活动放置在顶帽的套筒内部,含弹性装置的顶帽套设在底缸的内部;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相互配合的固定圆柱和卡槽,固定圆柱和卡槽分别设置在顶帽或底缸上,固定圆柱卡合在卡槽内部;所述接触装置设置为一对相互啮合的弹簧卡和卡合柱,弹簧卡和卡合柱分别对应设置在顶帽上或门体上;顶帽上设置有限位开关和至少一个指示灯,指示灯通过限位开关和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为压簧,弹性装置可替换为气压装置、液压装置或弹力机械混合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帽和底缸均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为至少一根纵向凹槽和至少一根横向凹槽呈纵横交错连接而成的结构,卡槽设置为“L”形、“T”形凹槽结构、“F”形凹槽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螺丝和底座,底座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以下,底缸的侧壁上开设有≥2个螺纹孔,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层垫片,底层垫片设置在底缸的底部,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孔将含底层垫片的底缸和底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螺丝可替换为发泡材料或化学粘接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装置的弹簧卡的开口端部相对缩聚形成卡合部,沿着卡合部向内呈曲线弧形扩展形成侧凹部,卡合部和侧凹部连接为横截面呈葡萄状的一体式通孔结构;卡合柱设置为纵向圆柱体a或横截面呈葡萄状的柱体b,纵向圆柱体a的直径大于卡合部的宽度且小于侧凹部的宽度;柱体b的加厚端部以形状相互配合连接的方式啮合在弹簧卡的侧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装置替换为一对相互吸附的磁铁材质制备的门吸头和门吸座,成对的门吸头和门吸座分别对应设置在顶帽上端或门体上,所述门吸头或门吸座均设置为与顶帽相互配合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的瓦片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隐藏式门吸,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可替换为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包括一对相互锁紧的内螺纹和外螺纹,外螺纹设置在顶帽的外侧壁,内螺纹设置在底缸的内侧壁上。
CN201720926704.0U 2017-07-28 2017-07-28 全隐藏式门吸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33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6704.0U CN207033155U (zh) 2017-07-28 2017-07-28 全隐藏式门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6704.0U CN207033155U (zh) 2017-07-28 2017-07-28 全隐藏式门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3155U true CN207033155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670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33155U (zh) 2017-07-28 2017-07-28 全隐藏式门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3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1080B (zh) 隐形门吸
CN202960290U (zh) 一种易清洁导向组件
CN107143228B (zh) 全隐藏式门吸
CN108590087A (zh) 一种用于室内设计的装饰墙板
CN207033155U (zh) 全隐藏式门吸
CN107143227B (zh) 隐藏式门吸
CN107313669A (zh) 隐形多功能门吸
CN207436757U (zh) 全隐藏式门吸
CN107143229A (zh) 全隐藏式门吸
CN207080058U (zh) 隐藏式门吸
CN207436756U (zh) 全隐藏式门吸
CN207131228U (zh) 隐形门吸
CN207131230U (zh) 隐形多功能门吸
CN201531169U (zh) 逃生推杠装置
CN211780457U (zh) 一种便拆式室内装饰灯
CN202810042U (zh) 一种木塑扶手
CN201967010U (zh) 一种球形摄像机的快速连接机构
CN204696327U (zh) 电源插座
CN204260097U (zh) 一种可兼做圆桌的方桌
CN2936997Y (zh) 具有可投射图案灯具的面纸抽取盒
CN204663327U (zh) 一种多用卧室门
CN203943451U (zh) Diy挂衣架
CN203562688U (zh) 一种具有房间布局的楼层电源箱
CN203430264U (zh) 磁性防撞门装置
CN202992960U (zh) 带晾衣架的吊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