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2204U -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2204U
CN207032204U CN201720867092.2U CN201720867092U CN207032204U CN 207032204 U CN207032204 U CN 207032204U CN 201720867092 U CN201720867092 U CN 201720867092U CN 207032204 U CN207032204 U CN 207032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soil
pile
soil foundation
composite construction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670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轶博
左人宇
李红波
雷斌
杨静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670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2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2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2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包括承载桩、桩帽、加筋层以及回填碾压垫层,承载桩沿软土地基深度竖直布置,桩帽连接在承载桩的上端,加筋层铺设软土地基上且覆盖在桩帽的顶部表面,回填碾压垫层铺设在加筋层上,自上而下形成整个复合结构,承载桩穿过软弱土层作用在下卧持力土层上,基础荷载通过复合结构从软弱土层传至下卧持力土层,不仅达到软土地基加固的效果,而且完成的工艺流程少,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无需对如上述的复合材料进行卸载或拆除,节约卸载拆除的费用支出,更为经济合理,同时不存在土方卸载外运时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更为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填海区淤泥、回填土等深厚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孔隙率高、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需经过加固处理后方可满足施工要求。
目前,普遍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多采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此方法一般包括平整场地、铺砂垫层、插打塑料排水板、分层堆载预压等,施工工序多,各工序搭接等待时间长,时间利用率低,效率不高,而且,施工过程不环保,由于堆载土体施加预压完毕后需对其进行卸载,堆载土体挖运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旨在解决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工作效率低、施工时间长、过程不环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包括承载桩、桩帽、加筋层以及回填碾压垫层,所述承载桩沿软土地基深度方向竖直布置,且所述承载桩穿过软土地基的软弱土层到达下卧持力土层,所述桩帽连接在所述承载桩的上端,所述加筋层铺设软土地基上且覆盖在所述桩帽的顶部表面,所述回填碾压垫层铺设在所述加筋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桩的下端嵌入在所述软土地基的下卧持力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桩沿软土地基深度方向垂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桩为小直径的预应力管桩。
进一步地,所述桩帽呈正方形,且桩帽的边长远大于承载桩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桩帽由钢筋混凝土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筋层为土工格栅网。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格栅网由双向塑料土工格栅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回填碾压垫层包括碎石垫层、填土垫层以及填砂垫层,沿沿所述回填碾压垫层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填砂垫层、填土垫层以及碎石垫层依序层叠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填土垫层比所述填砂垫层厚,所述填砂垫层比所述碎石垫层厚。
与现有技术相比,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包括承载桩、桩帽、加筋层以及回填碾压垫层,自上而下形成整个复合结构,承载桩穿过软弱土层作用在下卧持力土层上,基础荷载通过复合结构从软弱土层传至下卧持力土层,不仅达到软土地基加固的效果,而且完成的工艺流程少,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无需对如上述的复合材料进行卸载或拆除,节约卸载拆除的费用支出,更为经济合理,同时不存在土方卸载外运时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更为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筋层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包括多个承载桩101、桩帽102、加筋层103以及回填碾压垫层201,承载桩101沿软土地基深度方向竖直布置,且穿过软土地基的软弱土层到达下卧持力土层,桩帽102连接在承载桩101的上端,加筋层103铺设软土地基上,且覆盖在桩帽102顶部表面,回填碾压垫层201铺设在加筋层103表面。
当承载桩101穿过软弱土层作用在下卧持力土层上,基础荷载作用在回填碾压垫层201上,作用力通过整个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从软弱土层传至下卧持力土层,不仅达到软土地基加固的效果,使软土地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而且完成的工艺流程少,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无需对如上述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材料进行卸载或拆除,节约卸载拆除的费用支出,更为经济合理,同时不存在土方卸载外运时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更为绿色环保。
本实施例中,承载桩101设置有9个,呈四方形均衡布置,每个承载桩101 的上端都连接有桩帽102,且如上述铺设有加筋层103及回填碾压垫层201,当施加基础荷载时,如上述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整体下沉,密实度增强,地基加固。
作为其他实施例,多个承载桩101也可不限形状地均衡布置,可根据实际地形均衡地布置成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不规则多边形,如上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随着承载桩101的布置而呈圆柱状、椭圆状、四方状、多边形状。
本实施例中,承载桩101沿软土地基深度方向垂直布置,当作用力从承载桩101上端传至下卧持力土层时,由于承载桩101垂直布置,基础荷载浪费的分力最小,作用在下卧持力土层的作用力最大,使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更加显著。
作为其他实施例,承载桩101可根据实际情况沿软土地基深度方向成不同角度布置。
本实施例中,承载桩101设置为预应力管桩,该预应力管桩为细长的空心筒体混凝土构件,包括有圆筒形桩身,该桩身的一端设置有圆环形的端头板,另一端设置有桩尖,当施工开始时,预应力管桩设置有桩尖的一端首先沉入土中,更加容易沉桩;且采用预应力管桩,承受基础荷载时能抵消一部分的拉应力,使得如上述的复合结构不易开裂,增强了其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承载桩101设置的直径较小,提高了承载桩101的穿透能力,更加易容布桩,且节省了材料成本。
具体地,承载桩101的直径为200-400mm时,布桩的效果最佳。
作为其他实施例,承载桩101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沉管灌注桩,该沉管灌注桩的桩长和直径可以按设计要求变化,且单桩的承载能力大。
本实施例中,桩帽102呈正方形,连接在承载桩101的上端,桩帽102与承载桩101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承载桩101与桩帽102之间的承载作用,实现了受力均匀且承载力大的目的,且桩帽102的边长远大于承载桩101的直径,这样可以加大承载桩101的布桩间距,在同样满足承载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承载桩101的使用数量,从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桩帽102为实心长方体,朝向承载桩101的一面固定铺设在承载桩101的上端,且与承载桩形成一个整体。
作为其他实施例,桩帽102也可以是一个带圆柱状缺口的实心长方体,承载桩101的上端可以贴合嵌进该缺口,且与桩帽102形成一个整体。
具体地,桩帽102的边长设置为800mm-1200mm,配合直径为200-400mm 的承载桩101,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最佳。
作为其他实施例,桩帽102的形状也可设置为圆形或三角形或长方形。
本实施例中,桩帽102由钢筋混凝土构成,钢筋混凝土简单易取,价格便宜,抗压强度大,粘合力强,可自然地与承载桩101连为一个整体,使用方便,且对环境没有污染无需拆卸。
作为其他实施例,桩帽102也可由纤维混凝土构成。
本实施例中,加筋层103设置为土工格栅网,土工格栅具有接近于软钢的抗拉强度,且刚度大、韧性好,使用土工格栅网不仅提高了如上述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的抗拉力,使其不易变形,同时保证了施工的质量稳定。
本实施例中,土工格栅网由双向塑料土工格栅网构成,塑料土工格栅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碱、耐腐蚀和抗老化等耐久性能,能很好地保持施工后期的质量稳定。
作为其他实施例,土工格栅也可由钢塑土工格栅或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本实施例中,回填碾压垫层201包括一定厚度的碎石垫层202、填土垫层 203以及填砂垫层204,沿回填碾压垫层201自上而下的方向,填砂垫层204、填土垫层203以及碎石垫层202依序层叠铺设,使得如上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有足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且回填碾压垫层201永久发挥自身作用,无需对其进行卸载或拆除,节约卸载拆除的费用支出,更为经济合理,同时不存在土方卸载外运时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更为绿色环保。
本实施例中,填土垫层203比填砂垫层204设置的厚度要厚,填砂垫层204 比碎石垫层202设置的厚度要厚,由于填土垫层203与软土地基周围的土体有接近的膨胀率,所以设置的填土垫层203厚度最大,配合上下两层的填砂垫层 204以及碎石垫层202,让软土地基更加易于夯实,密实度也更易提高,从而使得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更加显著。
具体地,碎石垫层202的厚度设置为400-500mm,填土垫层的厚度设置为 800-1000mm,填砂垫层204的厚度设置为400-600mm。
作为其他实施例,回填碾压垫层201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成不同厚度的其他垫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承载桩、桩帽、加筋层以及回填碾压垫层,所述承载桩沿软土地基深度方向竖直布置,且所述承载桩的下端穿过软土地基的软弱土层到达下卧持力土层,所述桩帽连接在所述承载桩的上端,所述加筋层铺设在所述软土地基上,且覆盖在所述桩帽的顶部表面,所述回填碾压垫层铺设在所述加筋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桩的下端嵌入在所述软土地基的下卧持力层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桩沿软土地基深度方向垂直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桩为小直径的预应力管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帽呈正方形,且桩帽的边长远大于承载桩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帽由钢筋混凝土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层为土工格栅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网由双向塑料土工格栅构成。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碾压垫层包括碎石垫层、填土垫层以及填砂垫层,沿所述回填碾压垫层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填砂垫层、填土垫层以及碎石垫层依序层叠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土垫层比所述填砂垫层厚,所述填砂垫层比所述碎石垫层厚。
CN201720867092.2U 2017-07-18 2017-07-18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Active CN207032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7092.2U CN207032204U (zh) 2017-07-18 2017-07-18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67092.2U CN207032204U (zh) 2017-07-18 2017-07-18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2204U true CN207032204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67092.2U Active CN207032204U (zh) 2017-07-18 2017-07-18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22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8573A (zh) * 2017-07-18 2017-10-20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8573A (zh) * 2017-07-18 2017-10-20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573A (zh)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US20130279992A1 (en) Extensible shell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a support pier
CN101130952A (zh) 一种无密封快速真空预压强夯法
CN101440622B (zh) Cfg桩、管桩路堤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04007B (zh) 一种基于滩涂软基的加筋土岸墙结构
CN101294396A (zh) 不同刚度组合桩复合地基及其处理方法
CN101220589B (zh) 土工袋与动力挤密综合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
CN107859041B (zh) 湿陷性黄土深沟高填方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113478A (zh) 一种地基深层置换强夯处理法
CN109680671A (zh)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
CN109137872A (zh) 一种加筋结构袋及利用加筋结构袋处理软基的方法
CN207032204U (zh) 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结构
CN210507392U (zh) 一种软弱地基场地快速形成的结构层
CN110485405B (zh) 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系统及加固方法
WO2021068262A1 (zh) 基于人造土拱的形状可调节的软基加固构件
CN106337408A (zh) 一种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
CN203684215U (zh) 一种碳纤维布袋现浇反拱曲面组合异形桩
CN103741682A (zh) 一种碳纤维布袋现浇反拱曲面组合异形桩及施工方法
CN211200425U (zh) 一种碎石土高填方边坡复合支护结构
CN205421157U (zh) 一种基于滩涂软基的加筋土岸墙结构
CN201317896Y (zh) Cfg桩、管桩路堤加固系统
CN105887812B (zh) 一种静压沉管载体灌注桩的单护筒施工方法
CN204530683U (zh) 一种用于螺旋成孔夯扩cfg桩的成桩装置
CN215165449U (zh) 一种基于水平排水垫的排水固结系统
CN213625013U (zh) 一种城市道路管网密集区的地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