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3487U -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3487U
CN207023487U CN201720346796.5U CN201720346796U CN207023487U CN 207023487 U CN207023487 U CN 207023487U CN 201720346796 U CN201720346796 U CN 201720346796U CN 207023487 U CN207023487 U CN 207023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otating cylinder
ground
parasols
su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467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风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anzh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anzh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anzh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anzh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467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3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3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348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包括安装在吸附式固定装置上的伞具;伞具的中心撑杆包括丝杆,丝杆上螺接滑块组件;吸附式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吸盘,吸盘的边缘设有柔性凸缘,凸缘的上方设有压块,压块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吸盘内设有筒状件,筒状件内配合有活塞。在齿轮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升降驱动机构动作,压块下行紧压凸缘以密封吸盘,吸盘吸附在地面上,同步地,丝杆驱动滑块组件上行将遮阳伞面撑开。如此,使用者动作一个齿轮传动组件,即可同时密封吸盘和撑开遮阳伞面。本实用新型所述遮阳伞通过吸盘牢牢地吸附在地面上,避免使用者将遮阳伞的中心撑杆的底部插设在地面上,以保护地面的平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遮阳伞。
背景技术
遮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般作法,使用者将遮阳伞的中心撑杆的底部插设在地面上,破坏地面平整性。
遮阳伞,设置在广旷区域,如广场、大型超市的周边。遮阳伞下,设有副食品摊点、自行车辆、休息区。上述广场、大型超市的周边地面一般由石板拼合而成,表面平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在不破坏地面的前提下,将遮阳伞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包括安装在吸附式固定装置上的伞具;
所述伞具包括中心撑杆、铰接在中心撑杆顶部的支杆、一端与支杆中部铰接而另一端与滑块组件铰接的连杆,所述滑块组件配合在所述中心撑杆上,所述支杆上安装有遮阳的伞面;中心撑杆包括支杆连接段、丝杆、底座,丝杆的顶部枢接在支杆连接段的底部,丝杆的底部枢接在底座上,支杆连接段的底部和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设有导向杆,所述滑块组件设有与丝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滑块组件设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
所述吸附式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吸盘,壳体的底部开口,吸盘呈半球形状,吸盘位于壳体的底部,遮阳伞固定在壳体的顶面上;吸盘的边缘设有柔性的凸缘,凸缘的上方设有压块,压块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吸盘内设有筒状件,筒状件的顶部开口,筒状件的底部开设气孔,筒状件的顶部边缘与吸盘密封连接,筒状件的顶部开口与外界连通,筒状件中插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与筒状件内侧壁滑动配合的活塞;
所述底座固定在壳体的顶壁上,丝杆的底端向下突出底座,向下突出底座的丝杆上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盘具有弹性,可以为橡胶,也可以是高分子合成材料。所述凸缘具有弹性,可以为橡胶,也可以是高分子合成材料。
按上述技术方案,壳体放置在地面上,其中的吸盘边缘接近地面或与地面贴合,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压块下降,压迫在吸盘的凸缘上,由于凸缘具有柔性,在压块的压迫下,凸缘底面与地面紧密接触。之后,抽动活塞杆,活塞在筒状件内滑动,通过气孔将密闭的吸盘内的空气部分抽出,吸盘内与吸盘外形成压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牢牢地吸附在地面上。进而,固定在壳体顶部的遮阳伞被固定。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齿轮传动组件的驱动下,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带动丝杆旋转,丝杆驱动滑块组件沿导向杆上升,滑块组件通过连杆驱动支杆撑开,进而,安装在支杆上的遮阳伞面被撑开。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齿轮联动,具体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齿轮由同一齿轮传动组件驱动。如此,使用者动作一个齿轮传动组件,即可同时密封吸盘和撑开遮阳伞面。
压块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压块拼合成环形状,每个压块呈弧形状,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地面可能高低不平,采用相互独立的多个压块,可使吸盘凸缘的每一部分紧贴在地面上。按上述设计,各个压块的高度随地面高低不平而有差异,地面高处,该处的压块高度高些,地面低处,该处的压块高度低些。但是,这种高低差异是微小的。
作为一种优选,压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压块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在四个升降驱动机构上,即,四个升降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四个压块升降,每个压块单独升降。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内侧壁上的第一基座、枢接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齿轮件,第一基座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块,第一齿轮件中心处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接第一螺杆,第一螺杆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一螺杆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导向块配合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压块安装在第一螺杆的底端;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枢接在壳体顶部的转筒、安装在转筒上的中心大齿轮、安装在转筒外圈上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齿轮轴上,主动齿轮轴枢接在壳体顶部;中心大齿轮与四个升降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齿轮件啮合。
按上述说明,中心大齿轮的旋转驱动四个升降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齿轮件同步旋转,第一齿轮件相对第一基座旋转,第一齿轮件的第一螺纹孔驱动第一螺杆在第一导向块和第一导向槽的导向下而升降,第一螺杆带动压块升降。
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转筒内侧壁上的内齿圈、与内齿圈啮合的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驱动转筒旋转,转筒在带动中心大齿轮的同时,带动内齿圈旋转,内齿圈通过行星轮驱动传动齿轮旋转,进而,丝杆旋转。此处,具体体现了齿轮传动组件同时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和所述传动齿轮。
转筒的内侧壁上设有一段弧形状的齿条;转筒内设有第二齿轮件,第二齿轮件枢接在第二基座上,第二基座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第二基座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块,第二齿轮件中心处开设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接第二螺杆,第二螺杆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第二螺杆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二导向块配合的第二导向槽;第二齿轮件的旋转中心线偏离转筒的旋转中心线,转筒每旋转一周,齿条与第二齿轮件啮合一次;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
按上述设计,转筒旋转,中心大齿轮首先驱动第一齿轮件旋转,压块下降压迫吸盘的凸缘,之后,齿条才与第二齿轮件啮合,第二齿轮件驱动第二螺杆上升,第二螺杆带动活塞杆及活塞上升,活塞将吸盘内的气体抽出(吸盘内气体所占空间变大了,气压变小了),吸盘内外形成压差。在第二螺杆上升的过程中,压块在同步下降压迫吸盘的凸缘,即,活塞在抽气,压块在同步密封吸盘。
所述第一齿轮件和所述第二齿轮件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件包括枢接部、套设在枢接部上的弹性圈、套设在弹性圈外围的齿圈,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枢接部的中心处,所述中心大齿轮与齿圈啮合。在中心大齿轮的驱动下,部分压块已紧压在吸盘的凸缘上而不能再下降,而其他压块仍能继续下降,此时,部分第一齿轮件与中心大齿轮发生打滑现象,所述弹性圈为该部分第一齿轮件与中心大齿轮发生打滑现象提供了条件,在该部分第一齿轮件与中心大齿轮发生打滑现象时,该部分第一齿轮件作微量的径向移动。在所有压块均紧压在吸盘的凸缘上而不能再下降时,转筒继续旋转,齿条驱动第二齿轮件旋转,活塞上升,此时,所有第一齿轮件与中心大齿轮发生打滑现象。其中,弹性圈通过胶水与枢接部固定连接,齿圈与弹性圈通过胶水连接。所述弹性圈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橡胶,也可以是高分子合成材料。
所述转筒包括上转筒和下转筒,上转筒的底面上设有横截面呈T字形的滑槽,下转筒的顶面上设有横截面呈T字形的滑块,滑块与滑槽配合;上转筒的底面上开设方形凹槽,下转筒的顶面上开设内凹槽,一楔形块铰接在所述内凹槽内,楔形块的底面与内凹槽的底面之间连接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楔形块向上弹出所述内凹槽而卡入所述方形凹槽内,楔形块的倾斜面穿过上转筒和下转筒的分界面;所述内齿圈设置在上转筒上,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中心大齿轮设置在下转筒上,上转筒的外圈还设有第二从动齿轮;壳体顶部开设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滑动配合有升降滑块,所述主动齿轮轴枢接在升降滑块上。按上述设计,在中心大齿轮的驱动下,所有压块已紧压在吸盘的凸缘上而不能再下降,且,筒状件中的活塞无需继续上升而抽取吸盘内的空气时,使用者上下抽动主动齿轮轴,使主动齿轮轴及与其枢接在一起的升降滑块升降,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第二从动齿轮驱动上转筒旋转,而下转筒保持静止。上述上转筒旋转而下转筒静止的原理如下:由于所有压块已紧压在吸盘的凸缘上而不能再下降,中心大齿轮静止,下转筒静止,上转筒相对下转筒旋转,上转筒的底面作用于所述楔形块的倾斜面而使楔形块进入所述内凹槽中;当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而驱动下转筒旋转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楔形块进入所述方形凹槽内,下转筒带着上转筒同步旋转,此时,楔形块的直角边与方形凹槽的内侧壁接触,即,楔形块的直角边驱动方形凹槽内侧壁,进面驱动上转筒。上转筒的旋转,其上的内齿圈驱动传动齿轮及丝杆。
本实用新型所述遮阳伞通过吸盘牢牢地吸附在地面上,避免使用者将遮阳伞的中心撑杆的底部插设在地面上,以保护地面的平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遮阳伞面78隐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吸附式固定装置0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转筒5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C处放大图;
图8为图4中D处放大图;
图9为图4中E处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F-F断面图;
图11为图3中第一齿轮件32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G-G向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01、吸附式固定装置;
10、壳体;11、第四通孔;12、升降滑块;
20、吸盘;21、凸缘;
30、压块;31、第一基座;311、第一导向块;32、第一齿轮件;321、枢接部; 322、弹性圈;323、齿圈;324、第一螺纹孔;33、第一螺杆;331、第一导向槽;
40、筒状件;41、气孔;42、活塞杆;43、活塞;
50、转筒;501、上转筒;502、下转筒;503、滑槽;504、滑块;505、方形凹槽; 506、内凹槽;507、楔形块;508、弹簧;509、铰接销;
51、中心大齿轮;52、从动齿轮;53、主动齿轮;531、主动齿轮轴;54、齿条; 55、内齿圈;56、行星轮;57、第二从动齿轮;
60、第二齿轮件;61、第二基座;611、第二导向块;612、横向杆;62、第二螺杆;621、第二导向槽;
02、伞具;
71、中心撑杆;72、滑块组件;73、支杆连接段;74、丝杆;740、轴承;75、底座;76、导向杆;77、传动齿轮;78、遮阳伞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12.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包括安装在吸附式固定装置01上的伞具02。
所述伞具02包括中心撑杆71、铰接在中心撑杆顶部的支杆、一端与支杆中部铰接而另一端与滑块组件72铰接的连杆,所述滑块组件配合在所述中心撑杆上,所述支杆上安装有遮阳的伞面。
中心撑杆包括支杆连接段73、丝杆74、底座75,丝杆的顶部枢接在支杆连接段的底部,丝杆的底部枢接在底座上,支杆连接段的底部和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设有导向杆 76,所述滑块组件设有与丝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滑块组件设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
所述吸附式固定装置01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吸盘20,壳体的底部开口,吸盘呈半球形状,吸盘位于壳体的底部,遮阳伞固定在壳体的顶面上;吸盘的边缘设有柔性的凸缘21,凸缘的上方设有压块30,压块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吸盘内设有筒状件 40,筒状件的顶部开口,筒状件的底部开设气孔41,筒状件的顶部边缘与吸盘密封连接,筒状件的顶部开口与外界连通,筒状件中插设有活塞杆42,活塞杆上设有与筒状件内侧壁滑动配合的活塞43。
所述底座75固定在壳体的顶壁上,丝杆74的底端向下突出底座,向下突出底座的丝杆上安装有传动齿轮77。
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连接。
压块3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压块拼合成环形状,四个压块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在四个升降驱动机构上。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10内侧壁上的第一基座31、枢接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齿轮件32,第一基座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块311,第一齿轮件中心处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接第一螺杆33,第一螺杆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一螺杆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导向块配合的第一导向槽331。所述压块30安装在第一螺杆的底端。
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枢接在壳体10顶部的转筒50、安装在转筒上的中心大齿轮51、安装在转筒50外圈上的从动齿轮52、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53,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齿轮轴531上,主动齿轮轴枢接在壳体10顶部。中心大齿轮与四个升降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齿轮件啮合。
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转筒50内侧壁上的内齿圈55、与内齿圈啮合的行星轮56,所述行星轮与所述传动齿轮77啮合。
转筒50的内侧壁上设有一段弧形状的齿条54;转筒内设有第二齿轮件60,第二齿轮件枢接在第二基座61上,第二基座固定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上,第二基座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块611,第二齿轮件中心处开设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接第二螺杆62,第二螺杆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第二螺杆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二导向块配合的第二导向槽621;第二齿轮件的旋转中心线偏离转筒的旋转中心线,转筒每旋转一周,齿条与第二齿轮件啮合一次;所述活塞杆42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件32和所述第二齿轮件60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件包括枢接部321、套设在枢接部上的弹性圈322、套设在弹性圈外围的齿圈323,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枢接部的中心处,所述中心大齿轮51与齿圈啮合。
所述转筒50包括上转筒501和下转筒502,上转筒的底面上设有横截面呈T字形的滑槽503,下转筒的顶面上设有横截面呈T字形的滑块504,滑块与滑槽配合。上转筒的底面上开设方形凹槽505,下转筒的顶面上开设内凹槽506,一楔形块507铰接在所述内凹槽内,楔形块的底面与内凹槽的底面之间连接有弹簧508,在弹簧的作用下,楔形块向上弹出所述内凹槽而卡入所述方形凹槽内,楔形块的倾斜面穿过上转筒和下转筒的分界面。所述内齿圈55设置在上转筒上,所述从动齿轮52和所述中心大齿轮 51设置在下转筒上,上转筒的外圈还设有第二从动齿轮57。壳体10顶部开设第四通孔11,第四通孔内滑动配合有升降滑块12,所述主动齿轮轴531枢接在升降滑块上。
实际操作中,壳体10放置在地面上,其中的吸盘边缘21接近地面或与地面贴合。
使用者旋转主动齿轮轴531,主动齿轮53与从动齿轮52啮合,驱动转筒50旋转。转筒带动中心大齿轮51、齿条54、内齿圈55旋转。
在中心大齿轮51的驱动下,压块30下降,压迫在吸盘的凸缘21上,使凸缘底面与地面逐步紧密接触。之后,齿条54才与第二齿轮件60啮合,第二螺杆62上升,活塞43随之上升。之后,吸盘20内与吸盘外形成压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牢牢地吸附在地面上。进而,固定在壳体10顶部的遮阳伞被固定。
在内齿圈55的驱动下,传动齿轮77驱动丝杆74旋转,丝杆驱动滑块组件72上升,滑块组件将遮阳伞面78撑开。当压块30已将所述凸缘21紧压在地面上后,中心大齿轮51停止转动,使用者上拉主动齿轮53,使其与第二从动齿轮57啮合,第二从动齿轮驱动上转筒501旋转,内齿圈55继续驱动丝杆74旋转,滑块组件72继续上升撑开遮阳伞面78。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包括安装在吸附式固定装置(01)上的伞具(02);
所述伞具(02)包括中心撑杆(71)、铰接在中心撑杆顶部的支杆、一端与支杆中部铰接而另一端与滑块组件(72)铰接的连杆,所述滑块组件配合在所述中心撑杆上,所述支杆上安装有遮阳的伞面;其特征在于:
中心撑杆包括支杆连接段(73)、丝杆(74)、底座(75),丝杆的顶部枢接在支杆连接段的底部,丝杆的底部枢接在底座上,支杆连接段的底部和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设有导向杆(76),所述滑块组件设有与丝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滑块组件设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
所述吸附式固定装置(01)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吸盘(20),壳体的底部开口,吸盘呈半球形状,吸盘位于壳体的底部,遮阳伞固定在壳体的顶面上;吸盘的边缘设有柔性的凸缘(21),凸缘的上方设有压块(30),压块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吸盘内设有筒状件(40),筒状件的顶部开口,筒状件的底部开设气孔(41),筒状件的顶部边缘与吸盘密封连接,筒状件的顶部开口与外界连通,筒状件中插设有活塞杆(42),活塞杆上设有与筒状件内侧壁滑动配合的活塞(43);
所述底座(75)固定在壳体的顶壁上,丝杆(74)的底端向下突出底座,向下突出底座的丝杆上安装有传动齿轮(77);
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压块(3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压块拼合成环形状,四个压块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在四个升降驱动机构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10)内侧壁上的第一基座(31)、枢接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齿轮件(32),第一基座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块(311),第一齿轮件中心处开设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接第一螺杆(33),第一螺杆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一螺杆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导向块配合的第一导向槽(331);
所述压块(30)安装在第一螺杆的底端;
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枢接在壳体(10)顶部的转筒(50)、安装在转筒上的中心大齿轮(51)、安装在转筒(50)外圈上的从动齿轮(52)、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53),主动齿轮安装在主动齿轮轴(531)上,主动齿轮轴枢接在壳体(10)顶部;
中心大齿轮与四个升降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齿轮件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转筒(50)内侧壁上的内齿圈(55)、与内齿圈啮合的行星轮(56),所述行星轮与所述传动齿轮(77)啮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转筒(50)的内侧壁上设有一段弧形状的齿条(54);
转筒内设有第二齿轮件(60),第二齿轮件枢接在第二基座(61)上,第二基座固定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上,第二基座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块(611),第二齿轮件中心处开设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接第二螺杆(62),第二螺杆插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第二螺杆的侧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二导向块配合的第二导向槽(621);
第二齿轮件的旋转中心线偏离转筒的旋转中心线,转筒每旋转一周,齿条与第二齿轮件啮合一次;
所述活塞杆(42)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件(32)和所述第二齿轮件(60)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件包括枢接部(321)、套设在枢接部上的弹性圈(322)、套设在弹性圈外围的齿圈(323),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枢接部的中心处,所述中心大齿轮(51)与齿圈啮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50)包括上转筒(501)和下转筒(502),上转筒的底面上设有横截面呈T字形的滑槽(503),下转筒的顶面上设有横截面呈T字形的滑块(504),滑块与滑槽配合;
上转筒的底面上开设方形凹槽(505),下转筒的顶面上开设内凹槽(506),一楔形块(507)铰接在所述内凹槽内,楔形块的底面与内凹槽的底面之间连接有弹簧(508),在弹簧的作用下,楔形块向上弹出所述内凹槽而卡入所述方形凹槽内,楔形块的倾斜面穿过上转筒和下转筒的分界面;
所述内齿圈(55)设置在上转筒上,所述从动齿轮(52)和所述中心大齿轮(51)设置在下转筒上,上转筒的外圈还设有第二从动齿轮(57);
壳体(10)顶部开设第四通孔(11),第四通孔内滑动配合有升降滑块(12),所述主动齿轮轴(531)枢接在升降滑块上。
CN201720346796.5U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23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6796.5U CN207023487U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6796.5U CN207023487U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3487U true CN207023487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7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46796.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23487U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34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3062A (zh) * 2017-04-05 2017-07-21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3062A (zh) * 2017-04-05 2017-07-21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CN106963062B (zh) * 2017-04-05 2018-08-17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3062A (zh)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CN207023487U (zh) 一种吸附在地面上的遮阳伞
CN206453647U (zh) 一种真空果汁机
CN104340292B (zh) 轮足两用变形机器人
CN109737340B (zh) 一种智能具有雨伞功能的路灯
CN204797238U (zh) 一种便于移动与固定的转椅
CN106954931B (zh) 一种遮阳伞的吸附式固定装置
CN104716896A (zh) 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机构
CN207023492U (zh) 一种遮阳伞的底座
CN207341325U (zh) 一种遮阳伞的吸附式固定装置
CN106974386B (zh) 一种遮阳伞的底座
CN208510695U (zh) 烹饪器具
CN108477812B (zh) 一种化妆品容器
CN206836444U (zh) 一种倾斜角度可变换的伞具
CN207186181U (zh) 一种遮阳伞的吸附式固定装置
CN208371125U (zh) 一种嵌套式双层活动拐杖脚垫
CN109124148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家具
CN106295722A (zh) 一种发卡机构
CN207197889U (zh) 一种制片转动盘
CN207178714U (zh) 一种真空腔体用小型多叶片式节流阀
CN209499305U (zh) 一种旋转式玉质晶瓷餐盘
CN203168401U (zh) 一种可转动缩放餐台
CN206033170U (zh) 一种锁边设备及锁边机
CN207141355U (zh) 充气装置及浮空器
CN210618448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旋转收放机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