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8164U - 摄像透镜组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08164U CN207008164U CN201721016841.7U CN201721016841U CN207008164U CN 207008164 U CN207008164 U CN 207008164U CN 201721016841 U CN201721016841 U CN 201721016841U CN 207008164 U CN207008164 U CN 2070081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system group
- lens system
- imaging lens
-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0.8<f/EPD<1.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透镜组,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五片透镜的具有大视场、大孔径的摄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目前,三维深度测量一般有三种技术方案,分别是双摄、结构光以及TOF,其中TOF是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技术的缩写,即计算光线飞行的时间。TOF技术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深度信息精度高、结构尺寸小和不容易受环境光线干扰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安防、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发展迅猛。在这些领域中,通常需要借助摄像镜头来获取周围被拍摄对象的深度信息,包括三维位置和尺寸信息,因而对所配套使用的摄像镜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能够进行三维深度测量的三维深度摄像头。
三维深度摄像头一般为广角镜头,具有焦距短、景深长等特性。相对短的焦距有助于实现成像终端的轻薄化。相对长的景深有助于保证位于被摄主体的前后一定深度内的物体的清晰成像。此外,三维深度摄像头还具有大视场角、大孔径的特性。在同等条件下,视场角越大,能够获取的信息量越大;孔径越大,能够有效提高像面能量密度,从而提高测量深度的精度。
目前,一般的广角镜头总长较长,成像质量一般,无法较好地满足三维深度摄像头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大孔径、大视场角、高成像品质的摄像透镜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摄像透镜组,例如,大视场、大孔径的摄像透镜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0.8<f/EPD<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1<f1/f<-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4<f2/f<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光焦度,其组合焦距f2345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8<f2345/f<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1<DT11/EPD<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可满足0.7<DT11/DT52<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可满足1.8<CT2/ET2<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可满足tan(HFOV/2)>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可满足0.1<∑T/TTL≤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阑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可满足0.7<SL/TTL<1。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具有总有效焦距f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正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1<f1/f<-1.5,以及其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光焦度可为正光焦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1<DT11/EPD<1.6。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可满足tan(HFOV/2)>0.5。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5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8<f2345/f<1.3。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4<f2/f<3。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可满足0.1<∑T/TTL≤0.3。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1.8<CT2/ET2<3.5。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可满足0.7<DT11/DT52<1.3。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透镜组,该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摄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该光阑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可满足0.7<SL/TTL<1。
本申请所提供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大视场角、大孔径等特性。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包括例如五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这五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可选地,第三透镜可为弯月透镜,其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可与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同号。当R5和R6均为正值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为凸向物侧的弯月透镜;当R5和R6均为负值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为凸向像侧的弯月透镜。
可选地,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在近轴处可为凸面,像侧面在近轴处可为凹面。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2.1<f1/f<-1.5,更具体地,f1和f进一步可满足-2.07≤f1/f≤-1.56。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在保证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减小镜片的口径,同时还有利于广角镜头的像差校正,提高成像质量。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4<f2/f<3,更具体地,f2和f进一步可满足1.48≤f2/f≤2.82。第二透镜具有较大的正光焦度,可使得其具有较大的相对孔径,有利于校正轴上像差。
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5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8<f2345/f<1.3,更具体地,f2345和f进一步可满足0.97≤f2345/f≤1.17。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总光焦度为正光焦度。轴外光线经过第一透镜的发散之后,以明显变小的光线倾角通过第二透镜至第五透镜,使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承担较小的视场,从而有利于后续组元的轴外像差校正,相应地,第一透镜承担较大的视场。
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0.8<f/EPD<1.6,例如,f和EPD可满足0.85≤f/EPD≤1.45,又例如,f和EPD可满足0.90≤f/EPD≤1.30,更具体地,f和EPD进一步可满足1.00≤f/EPD≤1.20。满足条件式0.8<f/EPD<1.6,可有效地提高成像面的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像方传感器输出信号信噪比,即有利于提高测量深度的精度。
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1<DT11/EPD<1.6,更具体地,DT11和EPD进一步可满足1.03≤DT11/EPD≤1.51。满足条件式1<DT11/EPD<1.6,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口径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大小接近,使得广角镜头的透镜口径小,加工成本低且镜头小巧。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之间可满足0.7<DT11/DT52<1.3,更具体地,DT11和DT52进一步可满足0.81≤DT11/DT52≤1.20。合理分配DT11和DT52,有利于减小镜片口径,实现镜头小型化,提高装配工艺并降低成本。
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之间可满足1.8<CT2/ET2<3.5,更具体地,CT2和ET2进一步可满足1.90≤CT2/ET2≤3.03。满足条件式1.8<CT2/ET2<3.5,可保证第二透镜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有效提高第二透镜的加工精度,满足较高设计公差要求,有利于提高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具有光焦度的各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之间可满足0.1<∑T/TTL≤0.3,更具体地,∑T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16≤∑T/TTL≤0.30。在包括五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摄像透镜组中,∑T=T12+T23+T34+T45。其中,T12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T45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合理配置∑T和TTL,有利于缩短摄像透镜组的整体长度;同时,合理增加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公差敏感性,提升镜头批量生产的品质一致性。
摄像透镜组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有至少一光阑,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品质。光阑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SL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可满足0.7<SL/TTL<1,更具体地,SL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76≤SL/TTL≤0.85。可选地,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将光阑置于靠近第一透镜的位置处,有利于减小第一透镜的口径,进而降低镜头的成本。另外,当第一透镜具有较小口径时,能够有效地实现摄像透镜组从前至后(沿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方向)的一头装配,可提高装配工艺。
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可满足tan(HFOV/2)>0.5,更具体地,HFOV进一步可满足0.54≤tan(HFOV/2)≤0.78。通过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和视场角的限定,使得系统在具有良好成像品质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视场。
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加工性,使得摄像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具有例如大孔径、大视场角、高成像品质等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采用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摄像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透镜组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3的感光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且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实施例1中,各透镜均可采用非球面透镜,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1.1115E-01 | -7.9213E-02 | 4.7038E-02 | -2.0501E-02 | 5.6172E-03 | -8.4995E-04 | 5.3751E-05 |
S2 | 1.8758E-01 | -1.2520E-01 | 1.8374E-01 | -1.8125E-01 | 1.1239E-01 | -3.5806E-02 | 4.5041E-03 |
S3 | 3.5824E-03 | -2.8801E-02 | 3.9615E-02 | -2.9571E-02 | 8.1222E-03 | 2.4475E-04 | -3.1358E-04 |
S4 | -9.9343E-03 | 4.4336E-04 | -2.8594E-04 | -1.3540E-04 | -6.4042E-04 | 2.8798E-04 | -4.3410E-05 |
S5 | -1.1646E-02 | 6.5259E-03 | -1.3055E-03 | -5.0274E-05 | -7.0651E-06 | 9.1261E-06 | -7.9786E-07 |
S6 | -5.1780E-03 | -1.7707E-02 | 1.4283E-02 | -5.1595E-03 | 9.2800E-04 | -8.4005E-05 | 3.1848E-06 |
S7 | 5.0212E-02 | -3.8959E-02 | 1.7737E-02 | -5.5525E-03 | 1.0104E-03 | -8.5400E-05 | 1.8279E-06 |
S8 | 9.8791E-02 | -1.0631E-01 | 6.3313E-02 | -2.3878E-02 | 5.4211E-03 | -6.6174E-04 | 3.3489E-05 |
S9 | 6.2817E-02 | -1.2471E-01 | 6.6269E-02 | -3.1648E-02 | 1.0151E-02 | -1.6932E-03 | 1.1040E-04 |
S10 | 6.5161E-02 | -8.1316E-02 | 2.2261E-02 | -2.6454E-03 | 3.7063E-05 | 2.0784E-05 | -1.6061E-06 |
表2
下表3给出实施例1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
表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1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f=-1.57;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83;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组合焦距f2345与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345/f=0.97;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20;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DT11/EPD=1.07;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的有效半口径DT52之间满足DT11/DT52=0.81;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L2的边缘厚度ET2之间满足CT2/ET2=2.99;第一透镜L1至第五透镜L5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T/TTL=0.29;光阑STO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SL与摄像透镜组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SL/TTL=0.84;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tan(HFOV/2)=0.57。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3的感光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且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6示出了实施例2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总长度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
表4
面号 | A4 | A6 | A8 | A10 | A12 | A14 | A16 |
S1 | 9.9087E-02 | -7.5992E-02 | 4.7000E-02 | -2.0533E-02 | 5.6172E-03 | -8.4995E-04 | 5.3751E-05 |
S2 | 1.6465E-01 | -1.2285E-01 | 1.7774E-01 | -1.7747E-01 | 1.1239E-01 | -3.5806E-02 | 4.5041E-03 |
S3 | -6.9844E-03 | -2.7964E-02 | 3.9514E-02 | -2.9646E-02 | 8.1222E-03 | 2.4475E-04 | -3.1358E-04 |
S4 | 1.3885E-03 | -2.9923E-03 | -6.6168E-05 | -1.1022E-04 | -6.4042E-04 | 2.8798E-04 | -4.3410E-05 |
S5 | 1.3711E-02 | 4.8909E-03 | -1.7996E-03 | -7.6668E-06 | -7.0625E-06 | 9.1261E-06 | -7.9786E-07 |
S6 | 1.3653E-02 | -1.6733E-02 | 1.4097E-02 | -5.1898E-03 | 9.2800E-04 | -8.4005E-05 | 3.1848E-06 |
S7 | 6.4216E-02 | -4.8051E-02 | 2.0303E-02 | -5.7661E-03 | 1.0104E-03 | -8.5400E-05 | 1.8279E-06 |
S8 | 6.7849E-02 | -1.0331E-01 | 6.3245E-02 | -2.3736E-02 | 5.4211E-03 | -6.6174E-04 | 3.3489E-05 |
S9 | 4.0099E-03 | -9.2323E-02 | 6.1038E-02 | -3.1791E-02 | 1.0151E-02 | -1.6932E-03 | 1.1040E-04 |
S10 | 4.6468E-02 | -5.0418E-02 | 1.5252E-02 | -3.5908E-03 | 7.7023E-04 | -1.1027E-04 | 6.6280E-06 |
表5
表6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3的感光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且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9示出了实施例3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总长度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
表7
表8
表9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3的感光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且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2示出了实施例4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总长度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
表10
表11
表12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3的感光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且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5示出了实施例5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总长度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
表13
表14
表15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3的感光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且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8示出了实施例6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总长度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
表16
表17
表18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成像面S13。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成像面S13的感光元件。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且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且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且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且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
可选地,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升摄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
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21示出了实施例7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总长度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
表19
表20
表21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7分别满足以下表22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f/EPD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1.00 |
DT11/EPD | 1.07 | 1.14 | 1.04 | 1.15 | 1.50 | 1.51 | 1.03 |
tan(HFOV/2) | 0.57 | 0.56 | 0.55 | 0.54 | 0.56 | 0.78 | 0.59 |
f1/f | -1.57 | -1.56 | -1.77 | -2.07 | -1.83 | -1.88 | -1.98 |
f2345/f | 0.97 | 1.06 | 1.05 | 1.14 | 1.10 | 1.17 | 1.17 |
f2/f | 1.83 | 1.48 | 1.48 | 2.67 | 2.82 | 2.27 | 2.05 |
∑T/TTL | 0.29 | 0.24 | 0.24 | 0.30 | 0.23 | 0.16 | 0.26 |
CT2/ET2 | 2.99 | 3.02 | 2.28 | 3.03 | 1.90 | 3.00 | 2.48 |
DT11/DT52 | 0.81 | 0.90 | 0.83 | 0.85 | 1.20 | 0.85 | 0.84 |
SL/TTL | 0.84 | 0.83 | 0.82 | 0.81 | 0.76 | 0.85 | 0.84 |
表22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34)
1.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
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0.8<f/EPD<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1<f1/f<-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4<f2/f<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光焦度,其组合焦距f2345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8<f2345/f<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1<DT11/EPD<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0.7<DT11/DT52<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1.8<CT2/ET2<3.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tan(HFOV/2)>0.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1<∑T/TTL≤0.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7<SL/TTL<1。
12.摄像透镜组,具有总有效焦距f,所述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2.1<f1/f<-1.5,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光焦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4<f2/f<3。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光焦度,其组合焦距f2345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8<f2345/f<1.3。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1.8<CT2/ET2<3.5。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7<SL/TTL<1。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1<DT11/EPD<1.6。
20.根据权利要求12或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0.7<DT11/DT52<1.3。
21.根据权利要求12或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1<∑T/TTL≤0.3。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0.8<f/EPD<1.6。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tan(HFOV/2)>0.5。
24.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1<DT11/EPD<1.6。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0.7<DT11/DT52<1.3。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0.8<f/EPD<1.6。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1<f1/f<-1.5。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4<f2/f<3。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光焦度,其组合焦距f2345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8<f2345/f<1.3。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满足1.8<CT2/ET2<3.5。
31.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7<SL/TTL<1。
33.根据权利要求24或3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1<∑T/TTL≤0.3。
34.根据权利要求24或3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tan(HFOV/2)>0.5。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16841.7U CN207008164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摄像透镜组 |
PCT/CN2018/080109 WO2019033755A1 (zh) | 2017-08-15 | 2018-03-23 | 摄像透镜组 |
US16/231,114 US11226471B2 (en) | 2017-08-15 | 2018-12-21 | Camera lens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16841.7U CN207008164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摄像透镜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08164U true CN207008164U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145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16841.7U Active CN207008164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摄像透镜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08164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72165A (zh) * | 2017-08-15 | 2017-10-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WO2019033755A1 (zh) * | 2017-08-15 | 2019-02-2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10031954A (zh) * | 2019-05-30 | 2019-07-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双摄透镜组及包括该双摄透镜组的电子设备 |
CN114397743A (zh) * | 2021-12-14 | 2022-04-26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和具有其的取像模组、电子装置 |
CN115079386A (zh) * | 2022-08-22 | 2022-09-20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
2017
- 2017-08-15 CN CN201721016841.7U patent/CN2070081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72165A (zh) * | 2017-08-15 | 2017-10-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WO2019033755A1 (zh) * | 2017-08-15 | 2019-02-2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07272165B (zh) * | 2017-08-15 | 2019-05-0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US11226471B2 (en) | 2017-08-15 | 2022-01-18 |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 Camera lens assembly |
CN110031954A (zh) * | 2019-05-30 | 2019-07-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双摄透镜组及包括该双摄透镜组的电子设备 |
CN110031954B (zh) * | 2019-05-30 | 2024-03-0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双摄透镜组及包括该双摄透镜组的电子设备 |
CN114397743A (zh) * | 2021-12-14 | 2022-04-26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和具有其的取像模组、电子装置 |
CN115079386A (zh) * | 2022-08-22 | 2022-09-20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72165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07315236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207008164U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08445609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1053150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919464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9031628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8983401A (zh) | 光学透镜组 | |
CN109031629A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108152934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705549U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808931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49104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75282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179599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0531501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43647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9044159U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109541785A (zh) | 光学透镜组 | |
CN10925438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91946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29851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279483A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207336905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9215719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