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8122U - 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08122U CN207008122U CN201720568155.4U CN201720568155U CN207008122U CN 207008122 U CN207008122 U CN 207008122U CN 201720568155 U CN201720568155 U CN 201720568155U CN 207008122 U CN207008122 U CN 2070081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contact
- contact chip
- terminal
- plastic cement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涉及光通信连接器领域,该连接器包括塑胶座,塑胶座顶端开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端子座、端子主体,端子主体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接插端子、第二接插端子、第三接插端子,第一接插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接插端子包括第二引脚、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三接插端子包括第三引脚、第二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片;第一弹性接触片底端弯折形成第一引导臂,第二弹性接触片底端弯折形成第二引导臂;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均采用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ODN的智能化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简化操作流程、减少误操作,便于后续维护与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与政府的推广,通信网络进入光接入时代,伴随着FTTx光纤接入,特别是FTTH光纤到户的大规模应用,光纤海量增长,ODN(Optical DistributionNetwork,光分配网络)中的光网络节点日益增多,导致了依靠纸质标签标记、人工记录和巡查等手段的传统管理方法难以为继。为解决ODN中光网络节点的管理问题,提高对ODN的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维护的成本,实现业务开通、故障申报的智能化,智能ODN的概念应运而生。
现有的智能ODN系统通常由资源管理平台、电子标签、管理模块、管理终端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其中的电子标签与光分配网络节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记录着该光网络节点的路由、端口占用等信息,随着光网络节点上的占用情况而插入或者拔出与之对应的智能连接器,将光纤的路由信息经由其它设备准确反馈到资源管理系统。因此,电子标签作为智能ODN一个信息录入的窗口,对整个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应的智能连接器上有LED指示灯来指导施工、维护以及故障报警等。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智能ODN方案中,电子标签的准确插入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成败,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电子标签需用特定的部件绑在对应的光纤上,再根据端口的占用情况依靠人工来完成插拔操作,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易产生误操作等,从而影响智能ODN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目前电子标签和智能连接器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智能ODN的大规模推广。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的插拔状态将端口的占用情况反馈到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ODN的智能化管理,同时降低产品成本、简化智能ODN的操作流程、减少误操作、便于后续的维护与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塑胶座,塑胶座顶端开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端子座、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的中部嵌套于端子座内,端子主体的两端均从端子座中伸出并插入塑胶座;
以塑胶座的长度方向为横向、高度方向为纵向,所述端子主体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接插端子、第二接插端子、第三接插端子,第一接插端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脚,另一端向塑胶座的底端延伸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接插端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三接插端子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引脚,另一端包括第二弹性接触臂、向塑胶座的底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接触片;
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沿塑胶座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一弹性接触片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第一引导臂,第二弹性接触片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第二引导臂;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均采用金属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的横截面、第二弹性接触片的横截面呈相对的两个圆弧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引导臂包括固定端、自由端,固定端与第一弹性接触片相连,固定端的宽度小于自由端的宽度,所述第一引导臂与第二引导臂结构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塑胶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装位、接插端口,所述插装位、接插端口均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所述插装位内设置有至少一个LED灯,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臂分别连接所述LED灯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均位于接插端口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子座包括座体,座体的一端中部延伸形成抵压块,所述抵压块盖设于插装位顶端,并与LED灯的顶端形成抵压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抵压块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延伸座、第二延伸座,第一弹性接触片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延伸座内,第二弹性接触片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延伸座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塑胶座底端开有用于固定光纤适配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卡环、第二卡环,第一卡环的横截面、第二卡环的横截面均呈C字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的一侧、第二弹性接触片的一侧均紧贴第一卡环的外侧端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卡环的端面设置有用于保护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的两个支撑凸台、两个限位凸台,两个支撑凸台分别布置在第一弹性接触片内侧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内侧,两个限位凸台分别布置在第一弹性接触片外侧和第二弹性接触片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塑胶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限位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是根据FC型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特点,充分利用其物理特性,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对应的光纤适配器上,依靠光纤连接器的插拔即可将端口的占用情况反馈到资源管理系统,以一体式电子标签代替分离式电子标签,显著简化操作流程。
(2)本实用新型由于简化了人为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人工的漏操作而引起的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不再使用分离式电子标签,将电子标签和智能连接器的功能结合于一体,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利于智能ODN的推广和使用。
(4)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安装后不影响光纤连接器的插拔,对于已经占用的端口安装时也很方便且不影响业务,对于现网改造和新建均可适用,适用范围广。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单个安装,如有损坏只需更换单个器件即可,利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1—塑胶座,11—容置槽,12—定位柱,13—加强筋,14—第一卡环,141—支撑凸台,142—限位凸台,15—第二卡环,16—接插端口,17—插装位,171—挡块,2—端子组件,21—端子座,211—座体,212—抵压块,213—第一延伸座,214—倒扣座,215—避位通孔,216—第二延伸座,22—第一接插端子,221—第一弹性接触片,222—第一引导臂,223—第一引脚,23—第二接插端子,231—第一弹性接触臂,232—第二引脚,24—第三接插端子,241—第二弹性接触片,242—第二引导臂,243—第二弹性接触臂,244—第三引脚,3—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以安装有LED灯3的方位为塑胶座1的前方或者正面,以开有接插端口16的方位为塑胶座1的后方或者背面;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塑胶座1,塑胶座1顶端开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内设置有端子组件2,参见图3所示,端子组件2包括端子座21、端子主体,端子主体的中部嵌套于端子座21内,端子主体的两端均从端子座21中伸出并插入塑胶座1;
参见图1、图4所示,以塑胶座1的长度方向为横向、高度方向为纵向,端子主体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接插端子22、第二接插端子23、第三接插端子24,第一接插端子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脚223,另一端向塑胶座1的底端延伸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接插端子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脚23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231;第三接插端子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引脚244,另一端包括第二弹性接触臂243、向塑胶座1的底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第一引脚223、第二引脚232、第三引脚244并排布置,第一弹性接触臂231、第二弹性接触臂243并排布置;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沿塑胶座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第一引导臂222,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第二引导臂242;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均采用金属制成。
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横截面、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横截面呈相对的两个圆弧形。具体的,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圆弧处内表面直径小于光纤连接器的外径尺寸0.1~0.3mm、大于光纤适配器的外螺纹大径1.5mm以上。
第一引导臂222包括固定端、自由端,固定端与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相连,固定端的宽度小于自由端的宽度,第一引导臂222与第二引导臂242结构相同。第一引导臂222、第二引导臂242便于在安装光纤连接器时,引导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接触到该光纤连接器的外端面,形成导通接触;同时,第一引导臂222、第二引导臂242也便于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已占用的光纤端口上,与光纤连接器实现导通接触。
参见图2、图5所示,塑胶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装位17、接插端口16,插装位17、接插端口16均与容置槽11相连通;插装位17内设置有至少一个LED灯3,第一弹性接触臂231、第二弹性接触臂243分别连接LED灯3的正极和负极;第一引脚223、第二引脚232、第三引脚244均位于接插端口16内,具体的,第一引脚223、第二引脚232、第三引脚244结构相同,并均匀的排布于接插端口16中。插装位17中成型有LED灯挡块171,挡块171可引导LED灯3装配到插装位17中并实现前后定位,塑胶座1前端面开设有LED透射窗口。
端子座21包括座体211,座体211的一端中部延伸形成抵压块212,抵压块212盖设于插装位17顶端,并与LED灯3的顶端形成抵压接触。抵压块212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延伸座213、第二延伸座216,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延伸座213内,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延伸座216内。
具体的,抵压块212与第一延伸座213、第二延伸座216之间开有两个避位通孔215。座体211的底端周围设置有若干个倒扣座214,在塑胶座1中的容置槽11与接插端口16、LED灯插装位之间设置有与倒扣座214对应的若干倒扣卡孔,当将该端子组件2由上向下装配到塑胶座1中时,座体211嵌入到塑胶座1的容置槽11中,倒扣座214固定于与之对应的倒扣卡孔中,抵压块212盖合于LED灯3的上方,将LED灯3固定于塑胶座1中。第一延伸座213、第二延伸座216位于凸出的插装位17两侧,第一弹性接触片221与第二弹性接触片241各由第一延伸座213、第二延伸座216中伸出;同时,座体211的形状与容置槽11相配合,能够装配到塑胶座1的容置槽11中,起到固定与限位的作用。
塑胶座1整体形状扁平,塑胶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12,定位柱12与限位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3。塑胶座1底端开有用于固定光纤适配器的限位槽,限位槽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卡环14、第二卡环15,第一卡环14的横截面、第二卡环15的横截面均呈C字形。定位柱12、第一卡环14、第二卡环15均与塑胶座1一体成型。
参见图2、图6所示,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一侧、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一侧均紧贴第一卡环14的外侧端面。第一卡环14的端面设置有用于保护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两个支撑凸台141、两个限位凸台142,两个支撑凸台141分别布置在第一弹性接触片221内侧和第二弹性接触片241内侧,两个限位凸台142分别布置在第一弹性接触片221外侧和第二弹性接触片241外侧。支撑凸台141与第一弹性接触片221和第二弹性接触片241一样呈圆弧形,支撑凸台141、限位凸台142与第一弹性接触片221或者第二弹性接触片24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确保两个弹性接触片在支撑凸台141、限位凸台142之间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保证其能与光纤连接器发生有效接触的同时避免与光纤适配器相接触,造成误判,同时也可保护两个弹性接触片不被外力所损坏。
第一弹性接触臂231、第二弹性接触臂243均具有一定的弹性,由上往下嵌入到插装位17中时,可抵压于LED灯3的正负极上,与LED灯3实现接触式导通。第一引脚223、第二引脚232、第三引脚244由上往下嵌入到接插端口16中,第一引脚223、第二引脚232、第三引脚244垂直方向的厚度较大,以保证接插强度与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引脚223、第二引脚232、第三引脚244与第一弹性接触臂231、第二弹性接触臂243、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连接部分固定于端子座21中,将整个端子组件2装配固定到塑胶座1中,连接部分能有效的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增强其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阐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塑胶座,该塑胶座含有容置槽及与容置槽贯通的接插端口、LED插装位;至少一个LED灯,LED灯插装于塑胶座前端中央的插装位中,该插装位略突出于塑胶座主体部分,塑胶座前端向后开设有LED灯窗口,使其显露于窗口中;端子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塑胶座中的端子座及置于塑胶座接插端口中的与控制端导通的接插端子、与LED灯接触导通的弹性接触臂、前端向下延伸出的可与光纤连接器接触导通的金属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依据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特点设计而成,并带有引导臂,相对应的C型卡环上设置有保护凸台。
进一步而言,塑胶座下端开有限位槽,限位槽前后端面设有C型卡环;两侧面设有定位柱,限位槽与定位柱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塑胶座上端开设有LED插装位、接插端口及与两者贯通的容置槽。
端子组件中的端子座包括座体以及沿座体中部向前凸出的抵压块,该抵压块盖合于上述的插装位上、与LED的上端面形成抵压接触;抵压块两侧成型有固定金属弹性接触片的延伸座,抵压块与延伸座之间开设有两个避位通孔。
端子组件中的接插端子包含至少三个引脚,其均匀的排布于接插端口中,接插端子由座体向前延伸出两弹性接触臂,该弹性接触臂位于抵压块两侧、避位通孔的下端,其可压于LED灯的正负极上,与LED灯实现非焊接式导通接触;接插端子由上述延伸座向下成型有两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下半部大致呈圆弧形,其圆弧处内表面直径小于光纤连接器的外径尺寸0.1~0.3mm、大于光纤适配器的外螺纹大径1.5mm以上,以保证与光纤连接器发生可靠接触,同时避免与光纤适配器发生误接触,提供可靠的信号判断;两弹性接触片下沿折弯成型有两引导臂,该两引导臂向外撇出,外宽内窄,呈外八字形,在端口占用时可引导光纤连接器顺利的插入到光纤适配器与弹性接触片之间,保护弹性接触片不被损坏。
接插端子的电路连通方式如下:其中一个弹性接触片与其相邻的弹性接触臂并联于后端的一个引脚中;剩余的另一个弹性接触片与弹性接触臂分别与另两个引脚直接导通,连接部分固定于端子座中,具体的导通方式和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这里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利用光纤连接器的导电性,在连接器前部设置两个金属制成的弹性接触片,当光纤端口插入连接器时,可与连接器外表面发生良好接触,实现电路的导通,然后将获取的电信号经由插在后端接插端口的连接线和其它设备传送到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获取的信号来判断该资源端口的占用情况。另外,该资源管理系统可通过控制本实用新型上的LED指示灯,来指导施工、维护以及实现故障报警等。
在安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该限位槽可与光纤适配器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上端只超出光纤端口极薄的厚度,不占用安装空间,两C型卡环可紧密环抱于光纤适配器的前后连接端口,将本实用新型牢牢的固定于光纤适配器上,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两定位柱可显著增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强度,也可协助进行定位,便于安装操作。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端口的占用情况等信息的录入不再依靠电子标签的插拔,而依靠光纤端口本身的占用与否来实现信息的录入与读取,将极大的简化智能ODN系统的操作流程,即能降低成本,还可极大的减少人工的漏操作等。
本实用新型依据FC适配器的结构特点,可直接安装固定于光纤适配器上端,同时利用光纤连接器的物理特性,通过光纤连接器与弹性接触片是否发生导通接触来实现电路的通断,然后再经由后续电路将电信号传导至资源管理系统,对光纤端口的占用情况进行判断与监测,安装使用方便;另一方面,资源管理系统会根据相关信息经由该自动连接器控制LED灯的亮灭与闪烁,从而指导施工与维护、对故障进行报警等;总之,本实用新型在规避了光电分离式电子标签带来的管理漏洞同时,简化了光纤端口操作时额外电子标签单独备料、插拔和绑扎操作,进一步降低施工人员素质要求,同时降低了电子标签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塑胶座(1),塑胶座(1)顶端开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内设置有端子组件(2),端子组件(2)包括端子座(21)、端子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的中部嵌套于端子座(21)内,端子主体的两端均从端子座(21)中伸出并插入塑胶座(1);
以塑胶座(1)的长度方向为横向、高度方向为纵向,所述端子主体包括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接插端子(22)、第二接插端子(23)、第三接插端子(24),第一接插端子(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脚(223),另一端向塑胶座(1)的底端延伸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接插端子(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脚(23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接触臂(231);第三接插端子(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引脚(244),另一端包括第二弹性接触臂(243)、向塑胶座(1)的底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接触片(241);
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沿塑胶座(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第一引导臂(222),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第二引导臂(24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均采用金属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横截面、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横截面呈相对的两个圆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臂(222)包括固定端、自由端,固定端与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相连,固定端的宽度小于自由端的宽度,所述第一引导臂(222)与第二引导臂(242)结构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座(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装位(17)、接插端口(16),所述插装位(17)、接插端口(16)均与所述容置槽(11)相连通;所述插装位(17)内设置有至少一个LED灯(3),第一弹性接触臂(231)、第二弹性接触臂(243)分别连接所述LED灯(3)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引脚(223)、第二引脚(232)、第三引脚(244)均位于接插端口(16)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21)包括座体(211),座体(211)的一端中部延伸形成抵压块(212),所述抵压块(212)盖设于插装位(17)顶端,并与LED灯(3)的顶端形成抵压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块(212)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延伸座(213)、第二延伸座(216),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延伸座(213)内,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延伸座(216)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座(1)底端开有用于固定光纤适配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卡环(14)、第二卡环(15),第一卡环(14)的横截面、第二卡环(15)的横截面均呈C字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的一侧、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一侧均紧贴第一卡环(14)的外侧端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环(14)的端面设置有用于保护第一弹性接触片(221)、第二弹性接触片(241)的两个支撑凸台(141)、两个限位凸台(142),两个支撑凸台(141)分别布置在第一弹性接触片(221)内侧和第二弹性接触片(241)内侧,两个限位凸台(142)分别布置在第一弹性接触片(221)外侧和第二弹性接触片(241)外侧。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12),所述定位柱(12)与所述限位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68155.4U CN207008122U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68155.4U CN207008122U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08122U true CN207008122U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144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68155.4U Active CN207008122U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081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9989A (zh) * | 2019-04-30 | 2019-07-02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光电联动监测连接器 |
CN111786158A (zh) * | 2020-08-21 | 2020-10-16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端子 |
-
2017
- 2017-05-19 CN CN201720568155.4U patent/CN2070081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9989A (zh) * | 2019-04-30 | 2019-07-02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光电联动监测连接器 |
CN111786158A (zh) * | 2020-08-21 | 2020-10-16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端子 |
CN111786158B (zh) * | 2020-08-21 | 2024-05-07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端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08122U (zh) | 通信用导电式自动连接器 | |
CN107193090B (zh) | 通信用光电联动式端口卡座 | |
CN205050134U (zh) | 一种移动电源type-c接口管理电路 | |
CN104020540A (zh) | 一种智能光缆分纤箱及应用其管理端口的方法 | |
CN102404679A (zh) | 一种耳机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07479657A (zh) | 一种实现cpu主板与硬盘背板互联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297032A (zh) | 复用接口的防倒灌电路 | |
CN206960750U (zh) | 具有接口监测功能的智能化光纤配线架 | |
CN206321821U (zh) | 一种依附于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 |
CN201965651U (zh) | 一种rfid矿井人员定位卡 | |
CN205027937U (zh) | 一种带有电子标签的fc连接器 | |
CN205450354U (zh) | 一种具备尾纤插拔预警的光纤连接器装置 | |
CN208369271U (zh) | 供电电路及供电装置 | |
CN210350708U (zh) | 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通讯电缆分线盒 | |
CN202535487U (zh) | 通信ddf架2m信号检测器 | |
CN203117466U (zh) | 多联光纤插头 | |
CN210894551U (zh) | 一种静电放电显示装置 | |
CN208013506U (zh) | 一种光纤终端盒理线架 | |
CN212062752U (zh) | 一种触摸一体机ops电脑模块热插拔装置 | |
CN206696972U (zh) | 一种挂式消费机 | |
CN206023298U (zh) | 一种电梯监控电源管理系统 | |
CN107346849A (zh) | 一种通信用前后卡环式智能标签连接器 | |
CN104635020B (zh) | 一种节能环保的断电远程报警电路 | |
CN217825208U (zh) | 一种线路巡检用智能化配线架 | |
CN212722953U (zh) | 一种便携式的变电站接口回路测试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