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3311U -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3311U
CN207003311U CN201720773658.5U CN201720773658U CN207003311U CN 207003311 U CN207003311 U CN 207003311U CN 201720773658 U CN201720773658 U CN 201720773658U CN 207003311 U CN207003311 U CN 207003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cket
checking
gate
sensor
ticket che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36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旭阳
贾高华
周爱丽
吕后纪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NGSHENG 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NGSHENG 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NGSHENG 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NGSHENG 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3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33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包括形成检票通道的左闸机和右闸机,所述左闸机设有用于检测检票人员从所述检票通道左边进行检票的检票动作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左闸机检票操作端的右边区域;所述右闸机设有用于检测检票人员从所述检票通道右边进行检票的检票动作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右闸机检票操作端的左边区域;处理单元,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控制单元,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该通道管理设备无论使用左侧闸机还是右侧闸机检票,都能开启乘客所在通道的闸门,从而提高检票通过率,减少通道拥堵,方便乘客通行。

Description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道管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具有左右检票通行功能的通道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通道管理设备(俗称闸机)是一种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的装置,一般主要由箱体、阻拦门、机芯、控制模块、识别模块、声光提示等辅助模块构成,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个符合检票要求的行人。
目前,应用闸机的场所在出入口通常都安装一排闸机组形成多个通道,以便供多人同时检票通行。但是,此种通行方式要遵循“右边原则”,持有效票卡的行人必须使用所在行人通道的右侧闸机检票才能够顺利通行,即不论是右手持票卡还是左手持票卡,都必须在右侧闸机检票。
如图1所示,第一闸机2-1为假体闸机,不具有检票功能,当手持有效票卡的行人站于第一通道1-1,使用第二闸机2-2检票后,第一闸门3-1打开,允许行人通过,当手持有效票卡的行人站于第二通道1-2,使用第三闸机2-3检票后,第二闸门3-2打开,允许行人通过,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内的传感器检测到行人通过后,第一闸门3-1和第二闸门3-2关闭,一次完整检票过程结束。
现有通道管理设备大都通过将检票区域设计成向左侧倾斜的形式或者在检票区域的右边设置遮挡部件等方式,来引导行人贯彻执行“右边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并非所有的行人都会遵循“右边原则”,有的行人习惯使用左手进行检票,有的行人不熟悉或不注意“右边原则”,有的行人会因携带比较大、重的行李,而右手拿行李,左手持票卡,这些左边检票的操作会造成自己前面的闸机没有打开,而左边的闸机却打开了,待自己绕到左边时,闸门已经重新关闭,导致不能正常通过,只能求助工作人员处理,给行人出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隔壁的行人如果不注意,看到闸机被打开,会误以为自己无需检票或已经检票成功而直接通过,造成漏检、误检,有的还会给下次继续使用票卡造成不便。
上述由于左边检票导致通行不畅的问题在人流稀疏的时候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但当人流密集且拥堵时,前面的行人不能顺利通过闸机,又有大量的行人拥堵在后边,不能耐心等待前面问题的解决,容易造成混乱。
因此,如何使行人在使用左侧闸机进行检票的情况下也能顺利通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该通道管理设备无论使用左侧闸机还是右侧闸机检票,都能开启乘客所在通道的闸门,从而提高检票通过率,减少通道拥堵,方便乘客通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包括形成检票通道的左闸机和右闸机,
所述左闸机设有用于检测检票人员从所述检票通道左边进行检票的检票动作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左闸机检票操作端的右边区域;
所述右闸机设有用于检测检票人员从所述检票通道右边进行检票的检票动作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右闸机检票操作端的左边区域;
处理单元,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
控制单元,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检票通道范围内是否有检票人员的第三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检票通道。
优选地,所述左闸机设有插票检票单元和/或感应检票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如下:对于插票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插票检票单元的入票口和/或出票口右边;对于感应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感应检票单元的感应区右边;
所述右闸机设有插票检票单元和/或感应检票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如下:对于插票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插票检票单元的入票口和/或出票口左边;对于感应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感应检票单元的感应区左边。
优选地,所述左闸机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右边的传感器数量均为多个,并分别以线性、阵列或立体的方式排列,其检测范围分别覆盖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右边在进行检票时手部和/或手臂探入的区域;
所述右闸机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右边的传感器数量均为多个,并分别以线性、阵列或立体的方式排列,其检测范围分别覆盖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左边在进行检票时手部和/或手臂探入的区域。
优选地,在其所在区域的表面上,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具有向外发散的布置角度或检测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道管理设备通过检测检票人员是否从检票通道左边或右边执行了检票动作,来确定是否开启检票通道内的闸门。若检票人员执行了检票动作,则不论是从左边进行检票还是从右边进行检票,均开启闸门,允许检票人员通行,若检票人员未执行检票动作,则不开启闸门。这样,检票人员无论是从检票通道的左边还是右边进行检票,即无论是在闸机的左边还是右边进行检票,都能开启其所在通道的闸门,从而提高检票通过率,减少通道拥堵,方便通行。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通道管理设备只能使用右边闸机进行检票的限制,允许通行人员任意使用左边闸机或右边闸机检票,并能准确的开启乘客所处通道的闸门,极大的简化了检票流程,降低了乘客检票常识要求,完全达到随意检票正确开门通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执行“右边原则”的通道管理设备的通行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通道管理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红外反射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红外反射传感器向外发散布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通道管理设备的检票人员站位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6(a)为红外反射传感器排列形成方括号形红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图;
图6(b)为红外反射传感器排列形成斜线形红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图;
图6(c)为红外反射传感器排列形成弧线形红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图;
图6(d)为红外反射传感器排列形成折线形红外反射光幕的示意图;
图7(a)为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应区的红外反射传感器沿直线排列,且间隔设置的示意图;
图7(b)为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应区的红外反射传感器沿直线排列,且不进行间隔设置的示意图。
图1中:
1-1.第一通道 1-2.第二通道 2-1.第一闸机 2-2.第二闸机 2-3.第三闸机 3-1.第一闸门 3-2.第二闸门
图2至图7(b)中:
1.左闸机 2.右闸机 3.红外对射传感器 20.检票通道 12、22.入票口 13、23.出票口 14、24.感应区 15、16、17、25、26、27.红外反射光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通过设置传感器来检测检票人员是否执行了检票动作,使检票人员无论从通道左边还是右边进行检票,都能准确的开启其所在通道的闸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通道管理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管理设备为铁路车站的进出站闸机,其安装在车站的进站检票口或出站检票口处,一般设置一排闸机组形成多个通道,以便供多人同时检票通行。
虽然闸机数量较多,但由于各闸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因此为简单起见,图中只示出了三个闸机,其中位于最左边的闸机为假体闸机,通常不具有检票功能,对于最左边和最右边的闸机在下文中会进一步介绍,下面主要针对图中所示检票通道20的左闸机1和右闸机2作详细说明。
图中所示的左闸机1和右闸机2具备通用闸机的刷卡、检票、行人检测、尾随拦截、闯闸拦截、开关门防夹伤、声光提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测乘客检票动作的红外检测装置,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乘客是否执行了检票动作,并在检票合格后开启检票通道20的闸门让乘客通行。
如图所示,左闸机1同时设有插票检票单元和感应检票单元,其中插票检票单元设有位于机体前端的入票口12和位于机体顶面的出票口13,检票时乘客从入票口12插入纸质车票,车票在经过插票检票单元检票后,从出票口13输出;感应检测单元设有位于机体顶面并处于入票口12和出票口13之间的感应区14,用于进行刷卡、刷指纹、刷二维码、刷身份证、刷手机、刷手环等通过感应方式进行检票的检票操作。
为了检测检票人员的检票动作,在作为检票操作端的入票口12、出票口13和感应区14所在区域分别布置红外反射光幕。
具体地,入票口12的右边30mm处布置有C型红外反射光幕15;在感应区14右边15mm处布置半圆型红外反射光幕16;在出票口13的右边40mm处布置C型红外反射光幕17,红外反射光幕15、16、17分别以半包围的形式布置于入票口12、出票口13、以及感应区14的右边,分别由八组红外反射传感器(即第一传感器)排列组成,其检测范围分别覆盖从入票口2、出票口3以及感应区4右边进行检票时手部和/或手臂会探入的区域。
对称地,在右闸机2的入票口22的左边设有红外反射光幕25,感应区24左边设有红外反射光幕26,出票口23左边设有红外反射光幕27。
机体除了在检票操作区所布置红外反射光幕,在检票通道20中还布置有红外对射传感器3,每组由四对对射传感器组成,用于检测通道内是否有人及行李等物体。根据人体工程学理论,设置每对传感器间距100mm基本能检测到绝大多数行人。
考虑到检票人员各种可能的站位,红外对射传感器3的检测范围不局限于通道内部,还可以从通道入口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如图5所示的区域A,为方便描述,本文中的“通道内是否有人”均指通道的站位区内是否有检票人员。
当然,上述红外发射和对射传感器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仅是示例性说明,根据闸机实际构造的不同,可作出适应性调整。例如在闸机检票操作区面积允许的情况可,可进一步增加传感器的数量,并将传感器排列的更加紧密,以提高检测精度,或者,除了“C”形和“U”形,传感器还可以排列呈如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的方括号形、斜线形、弧线形或折线形等形状,或以上几种排列形式组合使用。此外,也不局限于在一维方向上进行线性排列,还可以在二维方向上进行矩阵排列,或者在三维空间上进行立体排列。
请参考图3,图3为红外反射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单个红外反射传感器的VCC接24V电源,Vcc接5V电源,E输出信号,经二极管D2、电阻R3、Vcc电源转化后TTL电平输出到Ts;当红外反射传感器无遮挡时,D1发光管的发射光反射不到接收管E,接收管E对地不导通,Ts输出高电平‘1’;当红外反射传感器被遮挡时,D1发光管的发射光经遮挡物反射到接收管E,接收管E对地导通,Ts输出低电平‘0’。
红外对射传感器的原理与红外反射传感器类似,输出信号相反;当有遮挡物时,D1发射光无法到达接收管E,接收管E对地不导通,Ts输出高电平‘1’;当无遮挡物时,接收管E接收D1发射光,接收管E对地导通,Ts输出低电平‘0’;
Ts的电平变化随传感器的遮挡状态而变化,该Ts信号直接输入到主控器的I/O口,用于判断红外传感器的遮挡状态。
请参考图4,图4为红外反射传感器的向外发散布置的示意图。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红外反射光幕所能检测到的肢体部位与其排列方式、布置位置以及检测方向相关。如果将各红外反射光幕在其所在区域的表面上,以向外发散的方式进行布置,使其检测方向与所在的平面形成25°~75°的夹角,则红外反射光幕将更多的检测到手臂;如果各红外反射光幕的检测方向朝向正上方,且较为靠近入票口12、22、出票口13、23以及感应区14、24,则将更多的检测到手部。
如果各红外反射光幕的检测方向朝向正上方,但较为靠近外侧,则也将更多的检测到手臂,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红外反射传感器在检票操作区沿纵向直线排列,并尽量靠近闸机顶面的边侧,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应区的红外反射传感器可以通过设置间隔进行区分,见图7(a),也可以不设置间隔仅在电路上进行区分,见图7(b)。
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应尽量将红外反射光幕15、16、17布置在只有检票人员在左闸机右边检票时才会触发,而在左边检票时不会触发的位置,同理,红外反射光幕25、26、27应尽量布置在只有检票人员在右闸机左边检票时才会触发,而在右边检票时不会触发的位置。
上述左闸机1和右闸机2为同时设有插票检票单元和感应检票单元的闸机,且红外反射光幕同时设置在入票口、出票口和感应区两边,出于简化的考虑,也可以将红外反射光幕只设置在入票口或出票口两边,由于在取票时,检票人员的站位会更加靠前,且肢体动作更容易被捕捉,因此优选将红外反射光幕设置在出票口处;除此之外,有的闸机会仅设有插票检票单元,有的闸机会仅设有感应检票单元,对于设有插票检票单元的闸机而言,红外反射光幕等用于检测检票动作的传感器可设于入票口和/或出票口两边,对于设有感应检票单元的闸机而言,可设于感应区两边。
至于传感器的选型,本文不作具体限定,除了红外反射传感器之外,还可以选择其他能够检测到乘客位置和肢体动作传感器,例如不同类型的遮挡触发式传感器、接近触发式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或深度摄像头,其既可以输出数字信号,也可以输出模拟信号,均可以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将传感器设置在闸机本体上,还包括将传感器以其他方式设置在闸机本体之外的地方。例如,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应区两边的红外反射传感器悬空设置在闸机本体的上方,其检测方向朝向下方,也能够在入票口、出票口、以及感应区两边形成红外反射光幕,当有检票动作发生时,同样会触发相应的红外反射传感器。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红外反射光幕和红外对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以确定检票人员是否执行了检票动作,并进一步由控制单元在检票合格后,开启检票通道的闸门,允许乘客通行,完成一次检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也可以合并为同一单元,也就是由一个单元同时处理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输出控制命令,实现处理和控制功能,其同样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5所示,乘客持纸票检票往入票口12、22插票时所站区域为A;乘客持卡检票时站于感应区14、24对应的区域B;乘客持纸票检票后,从出票口13、23取票时所站区域为C。
当乘客在左闸机和右闸机之间的通道内执行检票动作时,会触发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被触发后,其信号传输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在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都被触发的情况下,确定乘客执行了检票动作,向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由控制单元控制闸机开启通道内的闸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通道管理设备,通过检测检票通道的站位区内是否有检票人员,以及检票人员是否执行了检票动作,来开启通道内的闸门,使乘客通行,乘客无论从通道的左边还是右边检票,都能准确开启乘客所在通道的闸门,从而提高检票通过率,减少通道拥堵,方便乘客通行,其可以作为完全放开允许左右检票的设备来使用,而无需提醒乘客右手检票、左侧通道通行。
考虑到绝大多数使用者都已习惯“右边原则”,因此其也可以作为附加功能增设在闸机上来应对左边检票的情况,当其作为附加功能出现时,可通过切换进行启用和停用,在启用状态下,闸机依然以右边检票通行为主,其可以将检票区域设计成向左侧倾斜的形式或者在检票区域的右边设置遮挡部件等方式,来引导行人贯彻执行“右边原则”,当有左边检票行为发生时,可以被及时识别,确保开启乘客所在通道的闸门,方便乘客通行,在停用状态下,则完全按照“右边原则”通行。
由于该闸机具有左右检票通行功能,因此在设置一排闸机形成多个通道时,最左边的闸机既可以是不具有检票功能的假体闸机,也可以具有单边检票功能的闸机(在闸机右边检票),同理,最右边的闸机也可以是假体闸机或具有单边检票功能的闸机(在闸机左边检票),其结构和功能在上述闸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简化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左右检票通行功能的通道管理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包括形成检票通道的左闸机和右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闸机设有用于检测检票人员从所述检票通道左边进行检票的检票动作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左闸机检票操作端的右边区域;
所述右闸机设有用于检测检票人员从所述检票通道右边进行检票的检票动作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右闸机检票操作端的左边区域;
处理单元,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
控制单元,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检票通道范围内是否有检票人员的第三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检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闸机设有插票检票单元和/或感应检票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如下:对于插票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插票检票单元的入票口和/或出票口右边;对于感应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感应检票单元的感应区右边;
所述右闸机设有插票检票单元和/或感应检票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布置方式如下:对于插票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插票检票单元的入票口和/或出票口左边;对于感应检票单元,其设于所述感应检票单元的感应区左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闸机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右边的传感器数量均为多个,并分别以线性、阵列或立体的方式排列,其检测范围分别覆盖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右边在进行检票时手部和/或手臂探入的区域;
所述右闸机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右边的传感器数量均为多个,并分别以线性、阵列或立体的方式排列,其检测范围分别覆盖所述入票口、出票口和/或感应区左边在进行检票时手部和/或手臂探入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4、5任一项所述的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其所在区域的表面上,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具有向外发散的布置角度或检测角度。
CN201720773658.5U 2016-06-29 2017-06-29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33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723812 2016-06-29
CN201620672381 2016-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3311U true CN207003311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4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365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3311U (zh) 2016-06-29 2017-06-29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3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8944B (zh) 闸机及闸机组
CN108241177A (zh) 单人通行通道的防尾随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208421251U (zh) 具有放射性检测功能的闸机单元及相关闸机系统
CN207008719U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BR112016021455B1 (pt) Sistema e método para inspeção por radiação em objeto móvel
CN207003311U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CN105069887A (zh) 机场旅客自助托运行李系统
CN105951635B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及左右检票通行方法
CN106127901A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及左右检票通行方法
CN106149587B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及左右检票通行方法
CN205920524U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
CN206752357U (zh) 一种双闸门通道闸
CN106120610B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及左右检票通行方法
CN110874551A (zh) 用于门禁闸机通行逻辑控制的图像处理方法
CN108416848A (zh) 一种采用六对光电管的翼闸通行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127902B (zh) 左右检票通行的通道管理设备及左右检票通行方法
US20150022221A1 (en) Directional capacitive sensing means
CN114076989A (zh) 一种人员通道装置和控制方法
CN208284064U (zh) 一种地铁闸机防尾随装置
CN207650421U (zh) 一种气体检测安检门
CN213876868U (zh) 一种通道闸机防尾随检测系统
CN206591936U (zh) 激光反射解锁装置
CN205354095U (zh) 自动检票人行通道中通行物体识别装置
CN107780750A (zh) 用于智能门的360°扫描防夹结构
CN207851323U (zh) 防止含铁磁质的物体闯入受保护通道入口的智能拦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