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84352U -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84352U
CN206984352U CN201720714100.XU CN201720714100U CN206984352U CN 206984352 U CN206984352 U CN 206984352U CN 201720714100 U CN201720714100 U CN 201720714100U CN 206984352 U CN206984352 U CN 206984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main body
fuselage
tail
unmanne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141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eec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eec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eec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eec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141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84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84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84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主体,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侧面的旋翼、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尾部的尾桨,及两侧可拆主翼部;所述旋翼的桨叶旋转面为上下朝向;所述尾桨的桨叶旋转面为前后朝向;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更受消费者欢迎。

Description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包括各种种类,例如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等。多旋翼无人机是能够垂直起降的多旋翼飞行器,它以多个旋翼作为动力装置,是一种不载操作人员的飞行器。多旋翼无人机通过控制各个旋翼转速来控制各种姿态,而实现以各种姿态飞行,如悬停、前飞、侧飞和倒飞等。固定翼无人机,一般可通过机身前部或者后部的螺旋桨推送空气提供反向动力,同时在高空中借助气流飞行与姿态调整,借助副翼、舵面提供无人机飞行需要的横滚,俯仰,姿态力矩,具有续航时间长、航程远的优点,但没法悬停,对场地环境要求较高。目前的多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都是独立的飞行器,一些用户希望既可以使用到多旋翼无人机,又可以使用到固定翼无人机,或者某些场合不同环境下,有可能需要多旋翼无人机,也可能需要固定翼无人机,然而目前的无人飞行器,机型不可变,在不同机型的需求下只能购买所需的各机型,成本较大,不受消费者欢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型无人飞行器,更受消费者欢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主体,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侧面的旋翼、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尾部的尾桨,及两侧可拆主翼部;所述旋翼的桨叶旋转面为上下朝向;所述尾桨的桨叶旋转面为前后朝向;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主控电路板,设于所述机身主体内,电性连接所述旋翼、尾桨,及可选择地电性连接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的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控电路板控制所述旋翼旋转且所述尾桨停转的状态下,所述机身主体与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不连接;
所述主控电路板控制所述旋翼停转且所述尾桨旋转、或所述旋翼和所述尾桨均旋转的状态下,所述机身主体与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连接固定,且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上的舵机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带有相互配合的扣位的公座电连接器和母座电连接器;可拆主翼部上设有所述公座电连接器或母座电连接器,所述可拆主翼部上的舵机与所述公座电连接器或母座电连接器之间通过引线电性相接;机身主体上设有所述母座电连接器或公座电连接器,所述机身主体内的主控电路板与所述母座电连接器或公座电连接器通过引线电性相接;所述公座电连接器和母座电连接器的扣位相接时两者的电性插针电性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可插入式加强杆,部分插设于所述可拆主翼部内,另一部分可插入至所述机身主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拆主翼部包括主翼主体部、舵面部及安定面部;所述主翼主体部与所述机身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舵面部铰接在所述主翼主体部的侧缘;所述安定面部固定在所述主翼主体部的端部,且相对所述主翼主体部朝上弯曲一定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桨可拆卸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所述尾桨固定于一插接支架上,所述插接支架可插拔地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开设的插口;或者,所述尾桨固定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所述尾桨固定于一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插入至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开设的插口中,并粘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两个加强件,横向或纵向穿设在所述机身主体上,两个加强件的两端伸出部位上分别安装四个旋翼,且使四个旋翼相对飞行器的重心中心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加强件由前至后穿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两个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身主体的材质为泡沫塑料,所述加强件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塑胶、或碳纤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桨相对于靠后的两个旋翼向前缩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可以变换不同的机型,可以装上可拆主翼部配合尾桨工作作为固定翼无人机,可以拆卸下可拆主翼部通过旋翼工作作为多旋翼无人机,也可以尾桨和旋翼配合工作,不同机型可以适合于不同的飞行环境,适用范围及用途更广,消费者购买一款无人机便可使用到不同的机型,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通过带有扣位的公座电连接器或母座电连接器连接,一方面实现了机身主体和可拆主翼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双方的电性导通,这对于主控电路板对舵面部的控制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可避免连接部位的走线紊乱或外露,电性不稳定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拆主翼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机身主体,11-上机身,12-下机身,13-侧部,14-尾部,2-旋翼,3-尾桨,4-可拆主翼部,41-主翼主体部,42-舵面部,43-安定面部,51-公座电连接器,52-母座电连接器,6-可插入式加强杆,7-加强件,8-调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参看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主体1,旋翼2、一尾桨3,及两侧可拆主翼部4。机身主体1内可设置有飞行器正常飞行所需的器、部件,例如电池结构、散热结构、电路板、线路等。
旋翼2的数量例如是四个,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数量,能够构成多旋翼即可,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四个旋翼2来进行描述,但可以理解,其并不应为限制。四个旋翼2两两安装在机身主体1的两侧,且各旋翼2的桨叶旋转面为上下朝向。机身主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两个旋翼2,具体安装方式不限,四个旋翼2的安装可以与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安装方式相同,例如,设置四个与机身主体1连接的机臂,将桨座安装在机臂上。各旋翼2的桨叶旋转面上下朝向,即旋翼2的转轴是上下方向的,桨叶旋转可以产生上下方向的风力作为动力。
尾桨3安装在机身主体1的尾部14,且桨叶旋转面为前后朝向,安装的方式不限,尾桨3的转轴是前后方向的,桨叶旋转可以产生前后方向的风力作为动力。
两侧可拆主翼部4可拆卸安装在机身主体1的两侧。两侧可拆主翼部4装上与卸下的无人飞行器是不同的机型。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限,优选是快拆形式的连接,例如快拆扣具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可变换机型。当无人飞行器没有主翼时,凭借四个旋翼2构成一多旋翼无人机,尾桨3也可以不工作,由于两侧可拆主翼部4被拆下,因而整机宽度较小,尤其适合于狭窄空间中的飞行,例如是室内、洞穴等环境中,对飞行环境要求更低;当无人飞行器连接上两侧可拆主翼部4时,凭借尾桨3和主翼构成一固定翼无人机,四个旋翼2可以不工作,由于固定翼无人机能耗较低,续航较长,可以用在巡航中;当遇到强风情况下,四个旋翼2较难控制飞行器的平衡,此时可采用尾桨3推力来抗衡风力,使得飞行器更稳定平衡。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可以变换不同的机型,可以装上可拆主翼部4配合尾桨工作作为固定翼无人机,可以拆卸下可拆主翼部4通过四个旋翼2工作作为多旋翼无人机,也可以尾桨3和四个旋翼2配合工作,不同机型可以适合于不同的飞行环境,适用范围及用途更广,消费者购买一款无人机便可使用到不同的机型,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变型无人飞行器还可以包括主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主控电路板设于机身主体1内,电性连接四个旋翼2、尾桨3,及可选择地电性连接两侧可拆主翼部4的舵机。主控电路板可以是一块集成电路板,也可以是多块分立电路板的总称,具有控制旋翼2旋转的电路、控制尾桨3的电路及控制舵面动作的电路,这些电路均可以是现有的控制电路,例如采用多旋翼无人机中的旋翼转动控制电路,采用固定翼无人机中的尾桨3及舵面动作控制电路,因而具体不再赘述。可选择是指,可拆主翼部4连接机身主体1时,主控电路板和可拆主翼部4内的舵机之间便可实现电性连接,而可拆主翼部4拆卸下时,便无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参看图3,主控电路板控制四个旋翼2旋转且尾桨3停转的状态下,机身主体1与两侧可拆主翼部4不连接,此时的无人飞行器,相当于一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可以与现有的多旋翼无人机相同。参看图2,主控电路板控制四个旋翼2停转且尾桨3旋转,机身主体1与两侧可拆主翼部4连接固定,且主控电路板与两侧可拆主翼部4上的舵机电性连接,此时的无人飞行器,相当于一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控制可以与现有的固定翼无人机相同;或,四个旋翼2和尾桨3均旋转的状态下,机身主体1与两侧可拆主翼部4连接固定,且主控电路板与两侧可拆主翼部4上的舵机电性连接,此时的无人飞行器,相当于多旋翼和固定翼集成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可以与现有的固定翼无人机相同的基础上,控制四个旋翼2以相同的转速旋转。
对于状态、转速等的控制,可以通过预设或遥控器的遥控指令传输至主控电路板来实现控制,具体飞行工作时,根据需要的进行可拆主翼部4的拆装即可,飞行器在相应的状态控制下进行飞行。
主控电路板与四个旋翼2的马达之间还可以设置调速器8,用来对旋翼2进行调速,四个旋翼2之间可以全部共用或部分共用或分用调速器8。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2和图5,两侧可拆主翼部4与机身主体1之间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带有相互配合的扣位的公座电连接器51和母座电连接器52。
可拆主翼部4上可以设有公座电连接器51或母座电连接器52,可拆主翼部4上的舵机与公座电连接器51或母座电连接器52之间通过引线电性相接;机身主体1上可以设有母座电连接器52或公座电连接器51,机身主体1内的主控电路板与母座电连接器52或公座电连接器51通过引线电性相接;公座电连接器51和母座电连接器52的扣位相接时两者的电性插针电性导通,从而实现了主控电路板与舵机之间的电性连接。
在图2和图5中,公座电连接器51设于机身主体1上,母座电连接器52设于可拆主翼部4上,当然也可以调换。公座电连接器51和母座电连接器52可以是在现有的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上设置相应配合的扣位结构,来同时实现电性连接与扣接固定。
该电性连接可以包括电源、信号线等方面连接。可拆主翼部4上设有可动的舵面,舵机在主控电路板的控制下驱动舵面动作。舵面具体动作的控制可以是现有的方式。
通过带有扣位的公座电连接器51或母座电连接器52连接,一方面实现了机身主体1和可拆主翼部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双方的电性导通,这对于主控电路板对舵面部的控制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可避免连接部位的走线紊乱或外露,电性不稳定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看图1和图5,可变型无人飞行器还可以包括可插入式加强杆6。可插入式加强杆6部分插设于可拆主翼部4内,另一部分可插入至机身主体1内。可插入式加强杆6设置在可拆主翼部4和机身主体1的对接部位,部分可固设在可拆主翼部4上,在可拆主翼部4对接时,另一部分完全插入至机身主体1内。
可插入式加强杆6可以对可拆主翼部4本身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使得其不易被折断,另外可拆主翼部4与机身主体1的连接部位为更易断裂的部位,可插入式加强杆6可以对此部位进行结构加强,还可起到定位作用。可插入式加强杆6的材质可以为玻璃纤维、塑胶、或碳纤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5,可拆主翼部4包括主翼主体部41、舵面部42及安定面部43。
主翼主体部41与机身主体1可拆卸连接,可通过前述实施例中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实现连接,主翼主体部41中可以设置有舵机,用来在主控电路板的控制下驱动舵面部42动作。
舵面部42铰接在主翼主体部41的侧缘,舵面部42与主翼主体部41之间的连接部位通过压实而形成舵面部42可翻转的铰接结构。换言之,舵面部42与主翼主体部41可以为同一泡沫塑料部材,在两者的中间位置压实之后形成一个条形压实结构,由于压实结构较其他位置更薄密度也更大,不易断开,因而舵面部42与主翼主体部41相当于通过该条形压实结构铰接,舵面部42可以实现翻转,可以省去额外的铰接结构。压实工艺为现有的压实工艺,只要在泡沫塑料部材的上下施加相对的压力即可实现。舵面部42与主翼主体部41之间也可以通过铰链片铰接。
安定面部43固定在主翼主体部41的端部,且相对主翼主体部41朝上弯曲一定角度。安定面部43可使得无人飞行器具有适当的静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尾桨3可拆卸连接机身主体1的尾部14,尾桨3固定于一插接支架上,插接支架可插拔地连接机身主体1的尾部开设的插口。或者,尾桨3固定连接机身主体1的尾部14,尾桨3固定于一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插入至机身主体1的尾部开设的插口中,并粘接固定,在尾桨3固定连接的情况下,若飞行器变换为多旋翼无人机时,只要控制尾桨3不工作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变型无人飞行器还可以包括两个加强件7。两个加强件7相互平行,横向或纵向穿设在机身主体1上,每个加强件7的两端伸出机身主体1。两个加强件7的两端伸出部位上分别安装该四个旋翼2,且使四个旋翼2相对飞行器的重心中心对称,可以保证机身平衡。
优选的,两个加强件7由前至后穿设于机身主体1的两个侧部13。侧部13是指机身主体1左右两侧的部位,侧部13可以是机身主体1与可拆主翼部4的连接部位,当然不影响与可拆主翼部4的连接。
通过在机身主体1的侧部13上穿设加强件7,可以使得机身主体1纵向结构得到加强,不易折断或变形;通过设置加强件7,也提供了四个旋翼2的安装位置,无需额外设置机臂来设置旋翼2;将旋翼2安装在加强件7上,使得旋翼2的着力点位于加强件7上,由于加强件7的牢固稳定,使得旋翼2的稳定,从而飞行更稳定。
加强件7上可以设置旋翼2的连接部,例如可以开设若干穿孔,通过螺接件来实现旋翼2的连接。加强件7例如可以是杆状、板状等结构。
机身主体1的材质为泡沫塑料,加强件7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塑胶、或碳纤维。泡沫塑料可以为EPO(由聚烯烃和乙烯基芳族单体互聚物树脂颗粒发泡而成)泡沫塑料,也可以是EPS(发泡聚苯乙烯)、EPP(Expanded polyproplene,聚丙烯发泡材料)等其他发泡材料。质地轻,且成本低,使得飞行器尤其适合作为玩具飞机。加强件7也可以起到加强机身主体1本身结构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1和图2,尾桨3相对于靠后的两个旋翼2向前缩进。也就是说,四个旋翼2中靠后的两个旋翼2与尾桨3相比,尾桨3更靠前(以机身主体前后方向为参考方向),避免尾桨3与后部旋翼2旋转产生的风流相互产生较大影响,使得飞行控制更稳定。
参看图4,机身主体1可以包括上机身11和下机身12,在制作时,先将加强件等结构置入上机身11和下机身12之间,然后上机身11和下机身12再相互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侧面的旋翼、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尾部的尾桨,及两侧可拆主翼部;所述旋翼的桨叶旋转面为上下朝向;所述尾桨的桨叶旋转面为前后朝向;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电路板,设于所述机身主体内,电性连接所述旋翼、尾桨,及可选择地电性连接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的舵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控制所述旋翼旋转且所述尾桨停转的状态下,所述机身主体与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不连接;
所述主控电路板控制所述旋翼停转且所述尾桨旋转、或所述旋翼和所述尾桨均旋转的状态下,所述机身主体与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连接固定,且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上的舵机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可拆主翼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带有相互配合的扣位的公座电连接器和母座电连接器;可拆主翼部上设有所述公座电连接器或母座电连接器,所述可拆主翼部上的舵机与所述公座电连接器或母座电连接器之间通过引线电性相接;机身主体上设有所述母座电连接器或公座电连接器,所述机身主体内的主控电路板与所述母座电连接器或公座电连接器通过引线电性相接;所述公座电连接器和母座电连接器的扣位相接时两者的电性插针电性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插入式加强杆,部分插设于所述可拆主翼部内,另一部分可插入至所述机身主体内。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可拆主翼部包括主翼主体部、舵面部及安定面部;所述主翼主体部与所述机身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舵面部铰接在所述主翼主体部的侧缘;所述安定面部固定在所述主翼主体部的端部,且相对所述主翼主体部朝上弯曲一定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可拆卸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所述尾桨固定于一插接支架上,所述插接支架可插拔地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开设的插口;或者,所述尾桨固定连接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所述尾桨固定于一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插入至所述机身主体的尾部开设的插口中,并粘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加强件,横向或纵向穿设在所述机身主体上,两个加强件的两端伸出部位上分别安装四个旋翼,且使四个旋翼相对飞行器的重心中心对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加强件由前至后穿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两个侧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的材质为泡沫塑料,所述加强件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塑胶、或碳纤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型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桨相对于靠后的两个旋翼向前缩进。
CN201720714100.XU 2017-06-19 2017-06-19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Active CN206984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4100.XU CN206984352U (zh) 2017-06-19 2017-06-19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4100.XU CN206984352U (zh) 2017-06-19 2017-06-19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84352U true CN206984352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396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14100.XU Active CN206984352U (zh) 2017-06-19 2017-06-19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8435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3281A (zh) * 2018-03-19 2018-07-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无人机
CN108657414A (zh) * 2018-05-15 2018-10-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机中央翼、外翼与尾撑的连接装置与连接方法
CN110254745A (zh) * 2019-06-03 2019-09-20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模块化飞翼式多机身飞机拼接方法
WO2021078267A1 (zh) * 2019-10-23 2021-04-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飞行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3281A (zh) * 2018-03-19 2018-07-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无人机
CN108313281B (zh) * 2018-03-19 2021-07-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无人机
CN108657414A (zh) * 2018-05-15 2018-10-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无人机中央翼、外翼与尾撑的连接装置与连接方法
CN110254745A (zh) * 2019-06-03 2019-09-20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模块化飞翼式多机身飞机拼接方法
WO2021078267A1 (zh) * 2019-10-23 2021-04-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飞行器
US20220242564A1 (en) * 2019-10-23 2022-08-04 Autel Robotics Co., Lt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84352U (zh) 可变型无人飞行器
US10053213B1 (en) Multi-copter lift body aircraft with tail pusher
EP1688167B1 (en) Model airplane
CN106394856B (zh) 一种复合翼无人机
US20190009895A1 (en) Multi-copter lift body aircraft with tilt rotors
US20110177748A1 (en) Vtol model aircraft
TW201836925A (zh) 具有單體機翼和雙轉子推進/提升模組的無人駕駛飛行器
CN108001679A (zh) 三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
CN109689497A (zh) 模块化运载工具系统
CN104369863A (zh) 一种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
WO2006133062B1 (en) Toy aircraft
CA2581212A1 (en) Air-launchable aircraft and method of use
CN204223181U (zh) 一种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7364572B (zh) 固定翼矢量无人机
WO2018200879A1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vtol tail-sitter aircraft for providing transportation
CN108284950A (zh) 四涵道螺旋桨动力方式的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飞行器
CN108438218A (zh) 一种仿生蜂鸟飞行器
CN108382590A (zh) 复合翼无人机
WO2019109215A1 (zh) 动力装置、无人飞行器及飞行控制方法
CN206384131U (zh) 一种复合翼无人机
CN201744174U (zh) 垂直起降的模型飞机
CN109131877A (zh) 无人飞行器
CN208036600U (zh) 双人载人飞行器
CN202491918U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
CN206984351U (zh) 无人飞行器主翼可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