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9372U -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9372U
CN206979372U CN201621171392.9U CN201621171392U CN206979372U CN 206979372 U CN206979372 U CN 206979372U CN 201621171392 U CN201621171392 U CN 201621171392U CN 206979372 U CN206979372 U CN 206979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heat accumulation
accumulation plate
complex inner
inner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713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何柏锋
周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713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9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9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9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内锅和电压力锅,复合内锅包括:锅体和蓄热板;锅体的侧壁与锅体的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段;蓄热板位于锅体下方,蓄热板与锅体的底壁相贴合;蓄热板的边缘设置有向圆弧段延伸的外缘段,外缘段贴合于圆弧段的外部,且外缘段包覆圆弧段的部分外表面或全部外表面。该复合内锅的锅体与蓄热板结合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有效地提升了内锅的强度,蓄热板热传递性好,提高了内锅的加热效率;由于蓄热板设置在锅体的底部,相对于整体加厚内锅,减少了锅体侧壁的厚度,使得内锅重量减轻,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内锅和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目前,内锅是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实现烹饪功能的核心零件之一。现有内锅从外型上有圆形和椭圆形之分,圆形内锅因为其结构尺寸的对称性,承受内部压强后整体呈均匀变形。椭圆压力锅因其长短轴的不对称性,承受内部压强后,椭圆形压力锅长轴方向尺寸变小,向内收缩;短轴方向尺寸变大,向外扩张,整体变形趋势趋向于圆形,需要特别考虑承受内部载荷后的外形控制的准确性。在相关技术中,其中一种加强内锅强度的方法为增加材料厚度,这样一来成品的重量及成本会大大增加。特别地对于不锈钢内胆,由于其导热系数较铝合金低,传热效率不高;另一种加强内锅强度的方法为复合内锅,复合内锅可以达到比强高、重量轻的目的,但加工成型难、成本高。所以,设计并制造出一种重量轻、强度高、成本低、传热效率高并且便于加工成型的内锅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压力锅。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内锅,包括:锅体和蓄热板;锅体底壁设置有向锅体内部凸出的凸起,锅体的侧壁与锅体的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段;蓄热板位于锅体下方,蓄热板与锅体的底壁相贴合;蓄热板的边缘设置有向圆弧段延伸的外缘段,外缘段贴合于圆弧段的外部,且外缘段包覆圆弧段的部分外表面或全部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内锅,在锅体下端设置蓄热板,通过将锅体和蓄热板复合,使得锅体与蓄热板达到冶金结合状态,锅体与蓄热板结合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有效地提升了内锅的强度,蓄热板热传递性好,提高了内锅的加热效率;由于蓄热板设置在锅体的底部,相对于整体加厚内锅,减少了锅体侧壁的厚度,使得内锅重量减轻,成本降低;通过将蓄热板的外缘段与锅体的圆弧段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叠,使蓄热板起到支撑锅体圆弧的作用,有效地减小锅口变形量,进一步地保证了内锅结构承压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在锅体底壁设置有向锅体内部凸出的凸起,进一步增强了锅体的抗变形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锅体的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复合内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缘段的长度与圆弧段的弧长的比值大于0,并且小于等于1。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缘段的长度与圆弧段的弧长的比值设置为0至1,使外缘段可包覆在圆弧段上,进一步减小了内锅结构在受压时的变形量,确保了内锅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缘段的长度与圆弧段的弧长的比值为0.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缘段的长度与圆弧段的弧长的比值设置为0.5,使得外缘段既对锅身起到支撑作用,有效地确保了内锅的抗压强度,又减轻了锅身的重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板为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进一步减轻了内锅结构的重量,并且提高了内锅结构的加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蓄热板为不锈钢蓄热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不锈钢蓄热板强度高,有效地增强了内锅结构的抗变型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铝合金锅体的壁厚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铝合金锅体的壁厚设置为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5mm,在确保铝合金锅体自身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轻了铝合金锅体的重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3.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不锈钢蓄热版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并且小于等于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3.5mm,及将不锈钢蓄热版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并且小于等于2mm,使得蓄热板可有效地对锅体进行加强,进一步减小了锅体在内部压力升高时的变形量,确保了锅体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锅体与蓄热板通过钎焊的加工方式形成冶金结合状态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使锅体与蓄热板形成冶金结合状态连接,有效地确保了连接强度,提高了复合内锅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该电压力锅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内锅,因此,该电压力锅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复合内锅所述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内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内锅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锅体,22圆弧段,4蓄热板,42外缘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复合内锅和电压力锅。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内锅,包括:锅体2和蓄热板4;锅体2底壁设置有向锅体2内部凸出的凸起,锅体2的侧壁与锅体2的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段22;蓄热板4位于锅体2下方,蓄热板4与锅体2的底壁相贴合;蓄热板4的边缘设置有向圆弧段22延伸的外缘段42,外缘段42贴合于圆弧段22的外部,且外缘段42包覆圆弧段22的部分外表面或全部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在锅体2下端设置蓄热板4,通过将锅体2和蓄热板4复合,使得锅体2与蓄热板4达到冶金结合状态,锅体2与蓄热板4结合牢固、抗拉强度高、延伸性能好,有效地提升了内锅的强度,蓄热板4热传递性好,提高了内锅的加热效率;由于蓄热板4设置在锅体2的底部,相对于整体加厚内锅,减少了锅体2侧壁的厚度,使得内锅重量减轻,成本降低;通过将蓄热板4的外缘段42与锅体2的圆弧段22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叠,使蓄热板4起到支撑锅体2圆弧的作用,有效地减小锅口变形量,进一步地保证了内锅结构承压状态的稳定性;通过在锅体2底壁设置有向锅体2内部凸出的凸起,进一步增强了锅体2的抗变形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锅体2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外缘段42的长度与圆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大于0,并且小于等于1。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外缘段42的长度与圆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设置为0至1,使外缘段42可包覆在圆弧段22上,进一步减小了内锅结构在受压时的变形量,确保了内锅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外缘段42的长度与圆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为0.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外缘段42的长度与圆弧段22的弧长的比值设置为0.5,使得外缘段42既对锅身起到支撑作用,有效地确保了内锅的抗压强度,又减轻了锅身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板4为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
在该实施例中,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进一步减轻了内锅结构的重量,并且提高了内锅结构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蓄热板4为不锈钢蓄热板。
在该实施例中,不锈钢蓄热板强度高,有效地增强了内锅结构的抗变型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铝合金锅体的壁厚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5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铝合金锅体的壁厚设置为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5mm,在确保铝合金锅体自身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轻了铝合金锅体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3.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不锈钢蓄热版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并且小于等于2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3.5mm,及将不锈钢蓄热版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并且小于等于2mm,使得蓄热板4可有效地对锅体2进行加强,进一步减小了锅体2在内部压力升高时的变形量,确保了锅体2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体2与蓄热板4通过钎焊的加工方式形成冶金结合状态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使锅体2与蓄热板4形成冶金结合状态连接,有效地确保了连接强度,提高了复合内锅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该电压力锅具有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内锅,因此,该电压力锅具有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内锅的全部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底壁设置有向所述锅体内部凸出的凸起;
所述锅体的侧壁与所述锅体的底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段;
蓄热板,位于所述锅体下方,所述蓄热板与所述锅体的底壁相贴合;
所述蓄热板的边缘设置有向所述圆弧段延伸的外缘段,所述外缘段贴合于所述圆弧段的外部,且所述外缘段包覆所述圆弧段的部分外表面或全部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段的长度与所述圆弧段的弧长的比值大于0,并且小于等于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段的长度与所述圆弧段的弧长的比值为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板为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板为不锈钢蓄热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铝合金锅体的壁厚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蓄热板或铝合金蓄热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并且小于等于3.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蓄热版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并且小于等于2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与所述蓄热板通过钎焊的加工方式形成冶金结合状态连接。
10.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内锅。
CN201621171392.9U 2016-11-02 2016-11-02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Active CN206979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1392.9U CN206979372U (zh) 2016-11-02 2016-11-02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1392.9U CN206979372U (zh) 2016-11-02 2016-11-02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9372U true CN206979372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2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71392.9U Active CN206979372U (zh) 2016-11-02 2016-11-02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93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2209A (zh) * 2018-06-29 2020-01-0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内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2209A (zh) * 2018-06-29 2020-01-0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内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19560A (ja) 省エネ型の保温調理器具
CN206979372U (zh) 复合内锅及电压力锅
CN205585851U (zh) 一种ih内锅及ih电饭煲
CN101238950A (zh) 磁感应加热炊具的底片
CN201403218Y (zh) 一种用于家用电热容器的嵌入式电热盘
CN201123726Y (zh) 电磁灶用的铝质锅的铝钢铆合锅底
CN103110337A (zh)
CN105433764A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206761424U (zh) 内锅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1426189Y (zh) 一种发热盘
CN104490250A (zh) 一种新型两用锅
CN206880573U (zh) 一种蓄能式两用炒锅
CN205285954U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101697860B (zh) 磁感应加热炊具的复底片
CN204245901U (zh) 一种新型两用锅
CN205162727U (zh) 复合复底锅
CN212546568U (zh) 节能型锅
CN201585838U (zh) 磁感应加热炊具导磁底片
CN209235832U (zh) 一种铝锅的复底片结构
CN204862615U (zh) 新型导磁复底锅
CN208837584U (zh) 复底锅
CN201894550U (zh) 一种热水壶
CN216602579U (zh) 一种电热开水桶的发热盘
CN201365811Y (zh) 一种电磁炉锅
CN206834477U (zh) 高散热性能换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