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7889U -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7889U
CN206977889U CN201720527791.2U CN201720527791U CN206977889U CN 206977889 U CN206977889 U CN 206977889U CN 201720527791 U CN201720527791 U CN 201720527791U CN 206977889 U CN206977889 U CN 206977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ower equipment
dehydrating unit
fin
mast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277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ngruid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gruid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gruid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gruid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277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7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7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7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力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部上方的电源,电源下方固定有半导体冷凝组件。主板安装于外壳内部的下方。半导体冷凝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一边的冷凝片以及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另一边的散热片。集水盒设于冷凝片的下方。风扇设于散热片与外壳之间且固定于外壳上。外壳在两侧与散热片及冷凝片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在侧面与风扇相应的位置处设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以及主控板的相互位置,实现了将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宽高比限制在0.6‑0.75之间,使得除湿装置在电力设备中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的工作环境中若含有过多水分会缩短电力设备的寿命,也会使得危险性增加,因此在电力设备中通常设置有除湿装置。
传统的除湿装置是通过加热电力设备内部的空气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的饱和度,以防止在电力设备表面形成凝露,但是这种装置并未达到除湿的作用,湿气仍然留在柜体内部,随着温度的变化,依然会形成凝露。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电能。
热电致冷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家电、汽车等相关行业均有广泛应用。近两年也有相关厂家,采用此项技术生产电力设备用除湿器,但现有的除湿器尺寸及结构排布不合理,造成除湿装置的宽度较大,而除湿装置内的空间在宽度方向上十分紧张,因此传统的除湿装置在电力设备的内部空间占据了过多空间,与电力设备的内部空间无法适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由于尺寸及结构排布不合理,因而与电力设备的内部空间无法适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包括外壳;
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集水盒、主控板以及风扇;
电源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上方;
半导体冷凝组件设置于电源下方;
主控板安装于外壳内部的下方;
半导体冷凝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一边的冷凝片以及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另一边的散热片;冷凝片和半导体制冷片通过螺栓压装在散热片上;
还设置有一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集成于主控板;
集水盒设于冷凝片的下方;
风扇设于散热片与外壳之间且固定于外壳上;
外壳在两侧与散热片及冷凝片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
外壳在侧面与风扇相应的位置处设有出风口;
电源、半导体制冷片以及风扇通过导线与主控板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以及主控板的相互位置,实现了将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宽高比限制在0.6-0.75之间,同时外壳的宽高比也设计为0.6-0.75之间。
由于电力设备中通常会在宽度方向上放置较多的装置,因此电力设备的内部空间在宽度方向上十分紧张,若除湿装置的宽高比过大,会在宽度方向上占据过多的空间。通过设置除湿装置的宽高比为0.6-0.75,可以使得除湿装置在电力设备中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空间,同时也不会使得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过大而使得操纵不便。将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主控板上可以使得温湿度传感器不受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的影响,能够更好的监测周围的温湿度因素。
优选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通过磁吸方式与电力设备固定。
传统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一般卡接在电力设备内部的标准轨上,为了固定除湿装置与标准轨的相对位置,在将除湿装置卡接在标准轨上之后还需要用螺丝进行固定,安装十分麻烦,使用磁吸方式将除湿装置与电力设备固定非常方便,而且当需要对除湿装置进行检修等处理时也方便取下。
优选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还包括上部支架以及下部支架;
电源固定于上部支架上,上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上部支架通过第一固定片固定于外壳上;散热片通过第二固定片固定于上部支架上;
接水盘与主控板设置于下部支架,下部支架固定于外壳的底部。
传统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通常将电路板设置侧边,然后将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和风扇灯设置在电路板侧边,以方便固定。通过设置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使得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和主控板等可以以上下方式排布在壳体内,从而将除湿装置的宽高比设置在0.6至0.75之间。设置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同时也使得内部器件在安装和卸载时能够更加方便,内部器件可以通过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实现集成固定,在安装和固定时可以先将通过上部支架固定在一起的内部器件安装在壳体上或从壳体上取出,非常方便。
优选的,冷凝片与散热片均为梳状铝合金结构,散热片尺寸大于冷凝片尺寸。将冷凝片和散热片设置为梳状可以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凝片的除湿效果更理想。
优选的,主控板上设有连接外置加热器的接口。连接外部加热器可以在制冷片的制冷效果不理想时利用外部加热器加热空气,使得制冷片和外部空气的温差变大,从而提升制冷效果。
优选的,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外壳穿过壳体,设置排水管,可以在不取下集水盒的情况下将集水盒的积水排出,方便快捷。
优选的,外壳包括上盖和下底,上盖和下底相扣合形成一长方体壳体,上盖与下底通过螺钉连接。将外壳设置为上盖和下底的组合,可以使得内部组件的安装固定非常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以及主控板的相互位置,可以将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宽高比限制在0.6-0.75之间,更适应电力设备的内部空间,可以使得除湿装置在电力设备中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空间。进一步的,采用磁吸方式将除湿装置固定在电力设备上,可以避免传统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在安装时十分困难的缺点,而且当需要对除湿装置进行检修等处理时也方便取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将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以及主控板进行合理的位置布置,将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宽高比限制在0.6-0.75之间,使得除湿装置在电力设备中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在外壳1形成的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电源2、半导体冷凝组件3和集水盒6。在壳体1的侧面下端还固定有主控板5。
半导体冷凝组件3包括半导体制冷片31,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31一边的冷凝片32以及设置于半导体制冷片31另一边的散热片33;冷凝片31和半导体制冷片32通过螺栓压装在散热片33上;在散热片33与壳体1之间固定有风扇4,外壳1在两侧与散热片33及冷凝片3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13。
外壳1在侧面与风扇4相应的位置处设有出风口14;还设置有一温湿度传感器51,温湿度传感器51集成于主控板5。集水盒6设于冷凝片32的下方。电源2、半导体制冷片31以及风扇4通过导线与主控板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设置电源2、半导体冷凝组件3以及主控板4的相互位置,实现了将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宽高比限制在0.6-0.75之间,同时外壳1的宽高比也设计为0.6-0.75之间。由于电力设备中通常会在宽度方向上放置较多的装置,因此电力设备的内部空间在宽度方向上十分紧张,若除湿装置的宽高比过大,会在宽度方向上占据过多的空间。通过设置除湿装置的宽高比为0.6-0.75,可以使得除湿装置在电力设备中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空间;同时也不会使得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过大而使得操纵不便。将温湿度传感器51设置于主控板上可以使得温湿度传感器不受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气流的影响,能够更好的监测周围的温湿度因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力设备除湿装置通过磁吸方式与电力设备固定。
传统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一般卡接在电力设备内部的标准轨上,为了固定除湿装置与标准轨的相对位置,在将除湿装置卡接在标准轨上之后还需要用螺丝进行固定,安装十分麻烦,使用磁吸方式将除湿装置与电力设备固定非常方便,而且当需要对除湿装置进行检修等处理时也方便取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外壳1上与出风口14相对的一侧设有磁铁(图中未示出),通过磁铁与电力设备固定。磁铁的形状优选为长条形,将两条长条形的磁铁固定在壳体上,磁铁的位置可以根据电力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当然,并不对磁铁的形状做任何限定,也可以是在壳体的四角设置块状的磁铁进行固定。只要能达到用磁力将除湿装置固定在电力设备上的功能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外壳与出风口相对的一侧壳体直接用磁性材料和铁磁性材料制作。这样的结构在安装时就不需根据电力设备的结构来确定磁铁的位置,可以直接进行固定。考虑防锈的因素,外壳的材质优选为磁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力设备除湿装置还包括上部支架7以及下部支架8。电源2固定于上部支架7上,上部支架7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片71与第二固定片72;上部支架7通过第一固定片71固定于外壳1上;散热片33通过第二固定片72固定于上部支架7上。接水盘6与主控板5设置于下部支架8,下部支架8固定于外壳1的底部。
传统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通常将主控板设置在侧边,然后将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和风扇等设置在电路板侧边,以方便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使得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和主控板等可以以上下方式排布在壳体内,从而将除湿装置的宽高比设置在0.6至0.75之间。
电源2和半导体冷凝组件3等部件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冷凝片32与散热片33均为梳状合金结构,散热片33尺寸大于冷凝片32尺寸。将冷凝片32和散热片33设置为梳状可以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凝片的除湿效果更理想。冷凝片32以及散热片33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当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控板5上设有连接外置加热器的接口52。连接外部加热器可以在制冷片32的制冷效果不理想时利用外部加热器加热空气,使得制冷片32和外部空气的温差变大,从而提升制冷效果。主控板5上可设置LCD显示屏,以及按键开关,以方便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集水盒6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61,排水管61的下端穿过壳体1。排水管61在壳体1外部位置处优选的设置有手动开关。设置带有手动开关的排水管61,可以在不取下集水盒6的情况下将集水盒6的积水排出,方便快捷。排水管的下端也可以不设置手动开关,直接伸出电力设备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外壳1包括上盖11和下底12,上盖11和下底12相扣合形成一长方体壳体,上盖11与下底12通过螺钉连接。将外壳1设置为上盖11和下底12的组合,可以使得内部组件的安装固定非常方便。上盖11与下底12的形状优选为凹字形,但是也可以设置其中一个为一面敞开的长方体,另一个为长方体的敞开一面相配合的长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源2、半导体冷凝组件3以及主控板5的相互位置,可以将电力设备除湿装置的宽高比限制在0.6-0.75之间,更适应电力设备的内部空间,使得除湿装置在电力设备中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空间。进一步的采用磁吸方式将除湿装置固定在电力设备上,可以避免传统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在安装时十分困难的缺点,而且当需要对除湿装置进行检修等处理时也方便取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电源、半导体冷凝组件,集水盒、主控板以及风扇;
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上方;
所述半导体冷凝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源下方;
所述主控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下方;
所述半导体冷凝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边的冷凝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另一边的散热片;所述冷凝片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螺栓压装在所述散热片上;
还设置有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集成于所述主控板;
所述集水盒设于所述冷凝片的下方;
所述风扇设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外壳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所述外壳在两侧与所述散热片及所述冷凝片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外壳在侧面与所述风扇相应的位置处设有出风口;
所述电源、半导体制冷片以及风扇通过导线与主控板连接;
所述外壳的宽高比在0.6-0.7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设备除湿装置通过磁吸方式与电力设备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一面外壳处设置有磁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的磁铁为两条长条形磁铁或四个环形磁铁,所述磁铁的位置根据电力设备的具体结构确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一侧外壳由磁性材料或铁磁性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支架以及下部支架;
所述电源固定于上部支架上,所述上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所述上部支架通过第一固定片固定于外壳上;所述散热片通过第二固定片固定于所述上部支架上;
接水盘与所述主控板设置于所述下部支架,所述下部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片与所述散热片均为梳状合金结构,所述散热片尺寸大于所述冷凝片尺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上设有连接外置加热器的接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过所述外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下底,所述上盖和下底相扣合形成一长方体壳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底通过螺钉连接。
CN201720527791.2U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Active CN206977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7791.2U CN206977889U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27791.2U CN206977889U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7889U true CN206977889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1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27791.2U Active CN206977889U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788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5075A (zh) * 2018-04-24 2018-09-25 滁州瑞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0572984A (zh) * 2019-08-19 2019-12-13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工业物联网的控制终端
CN113858804A (zh) * 2021-08-31 2021-12-31 天津七所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湿环境的绘图仪
TWI788129B (zh) * 2021-12-06 2022-12-21 陳聰明 模組化熱交換裝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5075A (zh) * 2018-04-24 2018-09-25 滁州瑞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8575075B (zh) * 2018-04-24 2019-10-01 滁州瑞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0572984A (zh) * 2019-08-19 2019-12-13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工业物联网的控制终端
CN113858804A (zh) * 2021-08-31 2021-12-31 天津七所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湿环境的绘图仪
TWI788129B (zh) * 2021-12-06 2022-12-21 陳聰明 模組化熱交換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77889U (zh)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CN105758059B (zh) 一种半导体除湿机
KR101135485B1 (ko) 저전력 수분포집장치가 구비된 배전반
CN208707115U (zh) 一种电力柜高效除湿装置
CN204130938U (zh) 电气柜除湿器
CN203967520U (zh) 一种热管与半导体复合制冷除湿装置
CN207853281U (zh) 一种除湿除尘降温降噪一体化电气柜
CN202476017U (zh) 一种常温除湿装置
CN203071450U (zh) 电子式微型除湿器
CN207166954U (zh) 一种恒温电控箱柜
CN106937512B (zh) 一种应用于电气设备箱体的除湿机
CN204634197U (zh) 一种紧凑型通信机柜
CN209658718U (zh) 石墨烯散热式制冷除湿装置
CN216057984U (zh) 一种机顶盒的散热装置
CN202856205U (zh) 半导体除湿器
CN201504366U (zh) 一种新型防尘散热结构的电控箱
CN212185793U (zh) 一种户外储物柜
CN210292129U (zh) 一种小型冷凝除湿机
CN206195205U (zh) 一种柜体内置式小型防凝霜除湿器
CN206339967U (zh) 一种可监测温湿度的机箱
CN218861735U (zh) 一种具有优良散热吸湿功能的一体化提升泵站
CN207201177U (zh) 一种电子通讯元器件散热除湿装置
CN218472596U (zh) 一种变电站户外箱柜驱潮装置
CN206451997U (zh) 一种新型高效电力控制柜
CN210747218U (zh) 便携式雪茄养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