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3799U -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3799U
CN206973799U CN201720909371.0U CN201720909371U CN206973799U CN 206973799 U CN206973799 U CN 206973799U CN 201720909371 U CN201720909371 U CN 201720909371U CN 206973799 U CN206973799 U CN 206973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t water
liquid
containment structures
communicating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93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荣
王威
侯剑飞
林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9093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3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3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3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所述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包括通过供水通道相互连通的冷水槽、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水由所述冷水槽流出后沿着所述供水通道流入所述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并且,所述热水槽比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先有水流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通过供水通道将冷水槽、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连通,并使得热水槽内先有水流入,液位开关水槽内后有水流入,使得当液位开关水槽内的水量触发开关时热水槽内已经有一定量的水,避免加热元件干烧的情况。

Description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热雾加湿器发生故障的主要问题一般都是干烧或者溢水等,干烧是由于加热区域水量不足引起的,对加热元件影响较大。溢水一般是由于热水槽的水回流至冷水槽,使冷水槽的水温过高引起的。
现有的加湿器通常采用在冷水槽与热水槽之间设置迂回水路,延长连通路径的方式防止热水槽内的热水大量回流,或者使热水在回流的过程中降温的方式来防止冷水槽内的水温过高。但是一般的迂回水路缺少了防止发热盘干烧的功能,水流都是先流向浮子开关储水槽,再流向发热盘储水槽,这样就会出现当水流先流向浮子开关储水槽时,浮子开关受到感应接通电源,发热盘运行发热,而此时水流还没有流向发热盘储水槽里面,发热盘储水槽里面没有水,导致发热盘出现干烧现象,影响到发热盘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加湿器常用的避免发生干烧的方法是通过设置电子元件来检测并控制水位及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但是这又增加了整机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防干烧功能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包括通过供水通道相互连通的冷水槽、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水由所述冷水槽流出后沿着所述供水通道流入所述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并且,所述热水槽比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先有水流入。
优选地,所述热水槽通过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所述液位开关水槽通过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
优选地,在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下游位置处,和/或,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热水槽具有共用的侧壁,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为设置在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热水槽共用的侧壁上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为连通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的连通槽;
或者,
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具有共用的侧壁,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为设置在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共用侧壁上的通孔。
优选地,在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下游的位置,所述供水通道的底面上形成有凹槽,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位置,
所述凹槽位于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的位置;或者,
在水流方向上,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下游位置。
优选地,所述供水通道沿着所述冷水槽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供水通道的进水口位于远离所述热水槽的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下风道管,所述下风道管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热水槽内,将所述热水槽内部空间分为加热区和隔热区,所述加热区和隔热区通过第三连通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隔热区为在所述风道管外侧壁与所述热水槽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间隙通过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间隙在所述热水槽径向上的尺寸为2-5mm。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所述热水槽的轴向和/或周向上相互错开。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加湿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上述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包括浮子,所述浮子位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通过供水通道将冷水槽、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连通,并使得热水槽内先有水流入,液位开关水槽内后有水流入,使得当液位开关水槽内的水量触发开关时热水槽内已经有一定量的水,避免加热元件干烧的情况。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底座与下风道管安装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加湿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用于加湿器特别是热雾加湿器内,通过在冷水槽与热水槽之间设置供水通道避免或者减少由于冷水区水温升高导致的水箱溢水,同时,液位开关水槽也通过供水通道与冷水槽连通,并且液位开关水槽在供水通道水流方向上位于热水槽的下游位置,保证水首先流入热水槽从而避免液位开关水槽内的开关开启时热水槽内没有水或者水量不足造成的干烧现象发生。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包括冷水槽110、热水槽120和液位开关水槽130,以及将所述冷水槽110、热水槽120和液位开关水槽130连通的供水通道140。优选地,在水流方向上,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所述冷水槽110、热水槽120和液位开关水槽130。
优选地,所述供水通道140设置在所述冷水槽110的径向外侧,并沿着所述冷水槽110的周向延伸。在所述冷水槽110上靠近所述热水槽120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111,所述出水口111与所述供水通道140的进水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出水口111即所述供水通道140的进水口在所述供水通道14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远离所述热水槽120设置,这样使得所述供水通道140能够尽可能的长一些,从而延长水的流通路径。所述热水槽120与所述供水通道14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121,优选地,所述热水槽120与所述供水通道140之间具有共用的侧壁,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为设置在该共用侧壁上的通孔。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与所述供水通道14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通道131,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31为连通所述供水通道140和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的槽,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与所述供水通道140具有共用的侧壁,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31为设置在该共用侧壁上的通孔。水由所述冷水槽110流入所述供水通道140,水在所述供水通道140内流通,并且先流经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一部分水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进入所述热水槽120,另一部分水继续沿着所述供水通道140流动,并流至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31处,经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31流入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内。这样可以保证,当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内的水量足以使开关开启时,所述热水槽120内已经有一定量的水了,避免了液位开关水槽130内的水使开关开启时,热水槽120内的水量还很少甚至没有水,发生干烧的情况。同时,由于供水通道140沿所述冷水槽110的周向延伸,水是沿着供水通道140流通的,这样使得所述热水槽120内流出的热水在沿着所述供水通道140流通的时候能够降低温度,避免流入所述冷水槽110内的水温过高。
进一步地,还可以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3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当有足够量的水流入所述热水槽120内之后,水才会流到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通道140的底部还设置有凹槽141,所述凹槽141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处,并且,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供水通道140底面与所述凹槽141底面之间,这样使得,水流至所述凹槽141处时会在所述凹槽141内汇聚一定量的水,使水暂时不会继续沿着所述供水通道140向前流动,而所述凹槽141内的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流到所述热水槽120内,当所述热水槽120内液面与所述供水通道140内液面等高时,水继续沿着所述供水通道140向前流动,直至流入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这样就保证了所述热水槽120内能够先有一定量的水流入,然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内才能有水流入。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水流方向上,所述凹槽141设置在位于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连通的下游位置,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3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凹槽141底面的位置,水流到所述凹槽141内能够在所述凹槽141内聚集一定量的水,这个过程中水也会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流入到所述热水槽120内,这样也能够起到延缓水流到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内的作用。
如图1、3所示,所述热水槽120内设置有下风导管200,所述下风道管200位于所述热水槽120内部的部分将所述热水槽120内部分为加热区210和隔热区220,所述加热区位于所述下风道管200内侧,所述隔热区为所述下风道管200外侧壁与所述热水槽120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加热区210和隔热区220之间通过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水由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进入所述隔热区220,在隔热区220内流通,并通过所述第三连通通道流入所述加热区210。优选地,所述隔热区220为在所述下风道管200外侧壁与所述热水槽120内侧壁之间形成的沿所述热水槽120径向上尺寸为2-5mm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21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在所述热水槽120周向和/或轴向上相互错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湿器,如图4所示,包括加湿器包括底座100、上风道管300、水箱400、出雾盖500和开关,所述底座100上形成有上述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所述下风道管200插入到所述热水槽120内,所述上风道管300与所述下风道管200连通,所述热水槽120内雾化后的水汽通过所述上风道管300吹出。所述水箱400的出口与所述冷水槽110位置对应,所述水箱400可向所述冷水槽110内提供冷水。所述开关优选为浮子开关,包括支架600和浮子610,所述浮子610位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内,当所述液位开关水槽130内流入水后,所述浮子610可以沿着所述支架600上下浮动,并且,当所述浮子610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触发控制电路,所述热水槽120内的水开始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在冷水槽110、热水槽120和液位开关水槽130之间设置供水通道140,防止发热元件出现干烧现象,同时减缓所述热水槽120中的热水与冷水槽110之间的冷水的热交换,有利于保存热量,提高加热效率,也避免了热水槽120中的热量传递到冷水槽120甚至是水箱400中,造成溢水现象的发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供水通道相互连通的冷水槽、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水由所述冷水槽流出后沿着所述供水通道流入所述热水槽和液位开关水槽,并且,所述热水槽比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先有水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槽通过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所述液位开关水槽通过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下游位置处,和/或,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热水槽具有共用的侧壁,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为设置在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热水槽共用的侧壁上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为连通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的连通槽;
或者,
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具有共用的侧壁,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为设置在所述供水通道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共用侧壁上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下游的位置,所述供水通道的底面上形成有凹槽,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位置,
所述凹槽位于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的位置;或者,
在水流方向上,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下游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通道沿着所述冷水槽的周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供水通道的进水口位于远离所述热水槽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风道管,所述下风道管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热水槽内,将所述热水槽内部空间分为加热区和隔热区,所述加热区和隔热区通过第三连通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区为在所述风道管外侧壁与所述热水槽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间隙通过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在所述热水槽径向上的尺寸为2-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所述热水槽的轴向和/或周向上相互错开。
13.一种加湿器,包括加湿器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包括浮子,所述浮子位于所述液位开关水槽内。
CN201720909371.0U 2017-07-25 2017-07-25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Active CN206973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9371.0U CN206973799U (zh) 2017-07-25 2017-07-25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9371.0U CN206973799U (zh) 2017-07-25 2017-07-25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3799U true CN206973799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39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9371.0U Active CN206973799U (zh) 2017-07-25 2017-07-25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37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8459A (zh) * 2017-07-25 2017-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CN112762541A (zh) * 2020-12-28 2021-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结构及具有加热结构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8459A (zh) * 2017-07-25 2017-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CN112762541A (zh) * 2020-12-28 2021-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结构及具有加热结构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73799U (zh)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CN104562602B (zh) 一种干衣机冷凝水引流结构及干衣机
CN103104978B (zh) 一种储水箱及使用该储水箱的储水式热水器
CN104340548A (zh) 熔盐罐启动预热系统及预热方法
CN107388459A (zh)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CN205688218U (zh) 一种冷凝器以及洗干一体机
CN201628392U (zh) 水箱及热泵热水器
CN106350960A (zh) 一种洗干一体机
CN111004702A (zh) 一种节水型水冷冷凝器
CN107212736B (zh) 一种燃气式蒸汽发生器及其内胆
CN205957462U (zh) 速热式节能开水器
CN103437964B (zh) 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冷却用换热器
CN103471249B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水箱
CN206771614U (zh) 加热式加湿器储水结构及加湿器
CN202747625U (zh) 热水器防止干烧的结构
CN110056938A (zh) 一种集成回水换热水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03485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
CN211011916U (zh) 具有卧式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CN101849144A (zh) 定向流动的加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循环供暖系统
CN108662768A (zh) 容积式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12335537U (zh) 料桶双加热装置
CN108662757A (zh) 容积式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KR200188264Y1 (ko) 대류 조절형 심야전기 온수기
CN201193883Y (zh) 分体非承压保温水箱式热泵热水机
CN209558513U (zh) 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